我們應該跟每個眾生都結個善緣。
對所有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眾生,都不能有貪嗔癡,不能嫉妒、傲慢、煩惱、分別,善緣、惡緣都在自己的心,我們一定要時時觀察自己的心,對每個眾生都要有一顆好心、一個好愿。
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發(fā)善愿,種善根,結善緣,做善事,行善法,這就是修行。
每個人的根基福報因緣想法都不同,所以不要太執(zhí)著,總是去要求別人。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完美,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心如如不動,沒有被境動,沒有被境轉就行。
什么叫如如不動?就是你知道他這樣做也是對的,各有各的業(yè)力,業(yè)力現(xiàn)前的時候很難避免。
緣來了聚緣盡了散,以這樣的心態(tài)面對,才是自在。
真正的慈悲不只是愛你所愛的人,還要去寬恕、愛護你的仇敵;真正的智慧不僅是頭腦的聰明,而是用寬厚的胸懷來面對一切禍福,是一種愛人如己的智慧。真正做到了以慈悲心愛眾生、以智慧心對自己、以慈悲去包容、以理智去面對、以責人之心貴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就不會再有煩惱。
修行,修改自己的行為。自己的行為是由自己的觀點、心念支配的,因此修行的核心是修心,把偏頗、錯誤的見解修改為圓融、正確的知見,把煩惱熾盛的心修改為清凈自在的心,而這些又從聽聞開始,因為不聽聞、不學習就不能知道對錯。佛教徒就是依據佛法來修正自己的身心。
越不能放下的,越容易失去;越想牢牢抓住的,越消失得快。
越想擁有的,常不屬于你;越想把握的,常已失去。
越是看重,越得不到;越是在乎,越抓不住。
那些想要的東西,大都不在你的身邊,人生總是在追逐中不斷修行著,在得失中不斷感悟著。
不執(zhí)著,一切隨緣。
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愛眾生并給與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并拔除其苦,稱為悲。
二者合稱為慈悲。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眾生,才能成佛;佛說,自作善惡,自受其報。
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惡心即陷地獄;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緣,懷慈悲行善,人安心安。
以佛心做事,一切事都是佛事。
時時刻刻能夠安心,就是在道場中,就是在做佛事。
修行不只在禪堂之中、梵剎之內,一個人若能靜,即使身處紅塵鬧市,也能自在安詳;若是不能放下內心貪欲、不能破除無明嗔恨、依然執(zhí)著癡迷,即使佛音盈耳、整日焚香禮佛,也不過徒增煩惱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