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走進九十五歲高齡的老人,從來沒有停下腳步,總是在不斷創(chuàng)作,他就是黃永玉。
(2011年,作者與黃永玉先生合影于萬荷堂)
年年畫水仙
走進狗年,戊戌年初五,前去給黃永玉先生拜年。九十五歲的老人,畫了一大幅水仙,題為《年年水仙》。
水仙一直是黃先生心中的美好記憶。1937年夏天,13歲的他離開鳳凰,走進廈門集美學校,從此融于福建。在他的《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的第二部《八年》上、下兩冊里,水仙一直在他筆下書寫著。數(shù)十年間,他總愛畫不同形式的水仙。白描長卷,重彩水仙,紅蘿卜與水仙……
(走進九十五歲高齡的黃永玉先生,再畫《年年水仙》。李輝攝)
題跋在中國畫中歷來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不過,我還未見到過別的人像黃永玉那樣如此偏愛題跋。收集多了,讀得多了,我才越來越明白,他寫題跋,就如同小說家寫手記,詩人寫短章,是心情、心境、思緒的流露。寫題跋時,他大多未想到公開發(fā)表,用如今流行的術語說,它們屬于個人的私人話語空間。但是,正因為如此,它們也就更為真切地呈現(xiàn)出一位文人的個性。
畫水仙,他也常在上面寫或長或短的題跋。欣賞《年年水仙》,讀他對水仙的愛,讀他筆下的故事……
(《春長好》(蘿卜與水仙)。黃永玉)
“我們這里的人只想做事”
一位走進九十五歲高齡的老人,從來沒有停下腳步,總是在不斷創(chuàng)作。時常與他聊天,他總是會說:“我每年都想做有意思的事。”
我想,他說這句話時,也許想到表叔沈從文1949年夏天寫給他的一封長信。當時,黃永玉在香港,一邊畫畫、木刻,一邊寫詩歌、散文、編電影劇本。表叔寫來的這封信,令他感動。沈從文這封信,當年8月11日發(fā)表于香港《大公報》“大公園” 副刊頭條,收信人姓名隱去,以××代替,標題《我們這里的人只想做事》,署名“沈從文”。標題下面配以題花。題花為兩條小船,寓漂泊之舟找到了棲身港灣之意,這題花正是黃永玉親筆所繪。
(1949年發(fā)表沈從文書信的《大公報》版式。)
“我們這里的人只想做事。”的確,我接觸的許多先生,無論在任何環(huán)境里,哪怕身處逆境,做事一直是他們心中所系。做事,讓他們內(nèi)心沉穩(wěn)而從容,文化的一點一滴,其實就是在做每一件事情的過程中積累,延續(xù)。正是如此,他們的生命才沒有荒廢,才在文化創(chuàng)造中安身立命。我難以設想,如果沒有這些先生們的恩惠,沒有他們事無巨細的教誨指點,我真的會變得非常脆弱與淺薄。對于這些先生,惟有敬重而感恩。
沈從文1949年夏天的來信,令黃永玉為之感動。第二年,1950年夏天,黃永玉與夫人梅溪從香港前往北京,時隔十幾年與沈從文重逢。這次重逢,使得黃永玉做出了離開香港的決定。1952年,黃永玉帶著梅溪和剛剛出生不久的兒子黑蠻,離開香港,前往北京。火車抵達位于前門的北京火車站。年過半百的沈從文,一個人站在月臺上迎接他們。從此,他們一起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黃永玉一生從來沒有空閑過,無論在任何情形下,他都會找一個突破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世紀三十年代末開始學木刻;四十年代開始寫長詩、小說與散文;五十年代初寫電影劇本《兒女經(jīng)》;五十年代在榮寶齋學套色木刻,完成著名的《阿詩瑪》和齊白石肖像;六十年代寫“動物寓言”;七十年代干校期間躲在被窩里寫《老婆呀,不要哭》;七十年代末寫《太陽下的風景》與詩集《曾經(jīng)有過那種時候》,獲得中國作協(xié)的第一屆詩歌獎;八十年代寫了一組“比我老的老頭”;九十年代寫《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大胖子張老悶外傳》、《無愁河的浪蕩漢子》……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手稿)
網(wǎng)絡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黃永玉的句子,不妨稱作“黃永玉金句”。在《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里,他寫過這樣一句話:“你剛剛抵達一個地方,馬上感到有一種離別的隱痛,就說明你愛上它了”。
愛,就是傾注全力做事。永遠做有意思的事,這就是一個人終其一生的生命力所在。
“借出的書,走失的狗,惟愿認得路回來”
1980年,黃永玉曾設計過一枚猴年生肖郵票。十二年前的2006年,丙戌年狗年,中國集郵公司希望他也為丙戌年再設計一枚狗年生肖郵票。黃永玉別出心裁畫了一幅狗撒尿的形象,未獲通過。恰巧此時作家出版社出版珍藏版《比我老的老頭》,這幅設計圖便成為一枚漂亮的藏書票。畫面精致,生動而幽默,黃永玉題跋:“借出的書,走失的狗,惟愿認得路回來?!彼褜憰?、讀書人和藏書人的緣分與情感,妙趣橫生地表現(xiàn)出來。
也是這一機遇,黃永玉開始了生肖掛歷的創(chuàng)作,一畫就是十二年。
(黃永玉畫鼠:我丑,我媽喜歡。)
黃永玉屬鼠,筆下畫出的老鼠,活潑、機智、可愛。他畫過一幅小老鼠,“我丑,我媽喜歡”這句題跋,讓人會心一笑,過目難忘。
黃永玉與動物特別有緣,養(yǎng)過多少動物,難以統(tǒng)計。如今,在家里與他相伴的,還有狗、貓、刺猬、烏龜、鸚鵡……正因為喜歡動物,他才仔細觀察動物,了解動物習性,以動物入畫。為畫生肖,黃永玉會讀不同的書,聽朋友講不同的故事。每年畫一組農(nóng)歷年屬相的生肖畫,已是黃永玉樂此不疲的保留節(jié)目。猴年畫猴,狗年畫狗,牛年畫?!惺裁聪嚓P笑話?有什么趣聞?詩文成語中有哪些可以借用?早早地,他就開始搜集,琢磨。記事本上,順手記下的一點一滴,或許有一天就孕育了生肖畫的靈感,轉(zhuǎn)化成筆下的奇思妙想。
(黃永玉與他的猴)
轉(zhuǎn)眼三十六年過去,丙申年猴年走來。中國郵票總公司再請黃永玉出山設計新猴票。1979年設計第一枚猴票時,黃永玉五十五歲,再畫新的猴票時他年屆九十二歲。一番認真考慮,黃永玉利用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的間歇,開始新的猴票創(chuàng)作。
丙申年的猴票為兩枚。第一枚畫面為一只猴子,它一只手抓住樹枝,尾巴吊在樹上,另一只手捧著一個紅艷燦爛的桃子。捧桃獻瑞,寄寓吉祥。第二枚畫面為一只母猴抱著兩只小猴。設計猴票之前,剛剛宣布中國部分符合條件的夫妻可以生二孩,黃永玉敏感地捕捉這一信息,并將之呈現(xiàn)。一個巧合,當郵票即將發(fā)行之時,中國宣布全面放開二孩生育,難怪不少看到頒布這枚懷抱兩只猴的新猴票的網(wǎng)友,紛紛發(fā)帖驚呼:“難道黃永玉提前知道要放開二孩?”一次猴票的設計,那年的猴年,平添了諸多樂趣。
2015年8月6日,兩枚猴票開機儀式在郵票印廠舉行。開機儀式,邀請1968年出生、與我一樣屬猴的白巖松兄前來參加。人們常說屬鼠與屬猴的關系好,此話甚是。每次黃永玉有重要活動,如果請巖松兄主持,他都會盡量前來,有他主持,心里特別踏實。
(黃永玉創(chuàng)作的猴年掛歷)
猴票之后,黃永玉又畫一套猴年掛歷。一幅幅翻閱:新時代敢聽、新時代敢看、新時代敢唱……屬猴者不亦樂乎。沒有想到的是,黃永玉居然會畫猴子美容宮開業(yè)圖、畫花果山猴子代表大會集體玩手機圖。耄耋之人,喜歡觀察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再以妙趣橫生的筆將之呈現(xiàn)。
這樣好玩的老頭,怎么會老?
穿越洞庭,翻閱大書
兒時黃永玉,在鳳凰的廊橋和大街小巷,與豐富的民間藝人的作品相遇:風箏、燈籠、龍、獅、糖人…… 令他喜歡一切美的造型、美的色彩、美的畫面。后來,他學會木刻、繪畫,造型藝術同樣令他癡迷。
聽黃永玉聊天,他說小小年紀就知道了宜興紫砂壺。不過,當年在鳳凰人嘴里,宜興不是“宜興”,說出來是“泥金”。老了,黃永玉越來越認可“泥金”這個叫法,多有詩意!
(2016年5月,宜興畫紫砂壺水滸人物。李輝攝 )
畫紫砂壺,一直在黃永玉心里念叨著。2016年春節(jié)期間,他因病住院,出院兩個月后,再下決心,執(zhí)意四月下旬前往宜興。在那里一畫就是一個月。他把一百多幅《水滸人物》畫在紫砂壺上,另外,還畫紫藤,畫人物……他終于完成一個夙愿。
其實,對黃永玉而言,這也是一份濃濃的家族紫砂情緣。黃永玉講述兒時與紫砂壺(“泥金壺”)的故事:“我小的時候,父親就讓我欣賞泥金壺。他說,泥金壺一定要蓋嚴,它來回轉(zhuǎn),但晃不了。轉(zhuǎn)可以,晃蕩不行……”講這些話時,黃永玉手持自己畫的紫砂壺,來回演示。如今,從父親傳下來的一個紫砂壺,黃永玉一直珍藏家中:一個不等形的壺,畫面是一個樹兜子與白色梅花。
(2017年11月底畫直徑為六十多厘米大紫砂壺。最后一個為“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李輝攝)
他在宜興畫好紫砂壺,第二年依舊沒有停過。2017年11月,又從宜興運來十多把大紫砂壺,每把紫砂壺直徑長達六十多公分。在客廳里,一直在畫,走進2018年1月,他終于完成此項工程。他說,計劃今年春夏之間,把所有紫砂壺辦一個展覽。多么美妙的展覽,值得期待!
將近四十年前,黃永玉寫過一篇敘述表叔沈從文的長文,題為《太陽下的風景》。文章最后一段話,我特別喜歡:“我們那個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們產(chǎn)生奔赴他鄉(xiāng)獻身的幻想。從歷史角度看來,這既不協(xié)調(diào)且充滿悲涼,以致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歲時背著小小包袱,順著小河,穿過洞庭去‘翻閱另一本大書’的。”
穿越洞庭,翻閱大書。精力旺盛的黃永玉,對我們這些年過花甲之人而言,何嘗不是一個高高的人生勵志標桿?與之同行,是一種鞭策,更是一種激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