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至如年”。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270°(冬至點)時開始為“冬至”。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為一個古老而重要的節(jié)日。據(jù)考,遠在周代便以十一月(農(nóng)歷)為正;秦沿其制,以冬至日為歲首,稱為“過小年”;到宋代以后,冬至已成為祭祖的節(jié)日。千百年來,冬至祭祖等民間風俗,至今仍有流傳。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在冬至這一天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唐代大詩人杜甫寫過多首冬至詩,其中一首《小至》影響很廣,這首詩主要描寫了當時冬至的天氣、物候和風俗,詩人身在異鄉(xiāng),其冬至事物卻與故里差別不大,雖有鄉(xiāng)愁卻不濃重。尤其是第三個聯(lián)句,已成為后世過冬至時常貼的一副對聯(lián):
小 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而杜甫的另一首《冬至》七律詩,心境則與前一首完全不同。時處“安史之亂”,詩人在外飄零,思念故都長安,逢節(jié)更加感時傷物,詩中充滿悲情: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唐代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詩,也是詩人在遠行途中逢節(jié)有感而作,充分體現(xiàn)了人們在冬至日深切的“佳節(jié)思親”之情: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宋代詩人陸游的五絕《辛酉冬至》詩中,反映了詩人在冬至節(jié)時對自己年老家貧的嘆息,但從詩中也可看出,古人對待冬至有如過年的重視程度。詩曰:
辛酉冬至
(宋)陸游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jié),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冬至詩歌傳誦至今:
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牧
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xiāng)正遇一陽生。
尊前豈解愁家國,輩下惟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
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松窗雪打聲。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宋)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冬至感懷
(宋)梅堯臣
銜泣想慈顏,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隨新陽生。
稟命異草木,彼將羨勾萌。
人實嗣其世,一衰復一榮。
冬 至
(宋)朱淑真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滿江紅·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葉氣、玉筒吹谷。
新陽后、便占新歲,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jié)序添詩軸。
笑強顏、風物豈非癡,終非俗。
晝永,使眠熟。
門外事,何時足。
且團奕同社,笑歌相屬。
著意調(diào)停云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
縱不能、將醉作生涯,休拘束。
江城子·龍陽觀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陰消盡一陽生。暗藏萌。雪花輕。
九九嚴凝,河海結層冰。
二氣周流無所住,陽數(shù)足,化龍升。
歸根復命性靈明。過天庭。入無形。
返復天機,升降月華清。
奪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滿,赴蓬瀛。
與冬至有著密切關系的是在北京流傳了幾百年的《九九歌》。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shù)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中國郵政網(wǎng)上訂閱《收獲》雙月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