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與中國文化
張正春
文房四寶,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象征。
文房四寶,聚焦了中國文化的主要特征,也凝聚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研究文房四寶,對于認識中國文化很有意義。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除此之外,還有其它附屬文房工具,如筆架、筆筒、筆床、筆洗,墨床、墨洗,鎮(zhèn)紙(書鎮(zhèn))、臂擱,硯匣、硯滴(水注)等。
文房諸寶,尤以文房四寶為貴,工藝精良、品種多樣??疾煳姆克膶毜闹饕a(chǎn)地、材質(zhì)和加工方式、制作工藝和發(fā)展歷史,很有意義,也非常有趣。宋代有蘇易簡所出專著《文房四譜》。簡述如下:
一、筆
著名的有“宣筆”和“湖筆”。隋唐時期(公元581——907年),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成為中國制筆中心,是為“宣筆”的來歷?!靶P”成為唐代宮廷用筆。北宋時期(公元960年——1127年)“宣州”仍然是中國制筆中心。北宋后期,“宣州”的工匠逃難到“湖州”(浙江),加之趙孟頫(浙江湖州人,公元1254年——1322年)的影響,宋元時期(960年——1368年),湖州成為中國的又一個制筆中心。元代(1271——1368)“湖筆”名揚天下。
此外,河南汝陽有“妙筆之鄉(xiāng)”,河北衡水有“北國筆鄉(xiāng)”之稱。
二、墨
古代中國,墨有黑墨、黃墨(加雌黃)、朱墨(加朱砂)之分。
唐代易州(今河北易縣)為中國制墨中心。唐末,制墨名家奚超帶領奚氏家族從易州遷往歙州(安徽黃山一帶),奚超研制出了著名的“松煙墨”(光澤如漆),歙州取代了原料殆盡的易州,成為中國制墨中心。
宋代制墨工藝普遍發(fā)達,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四川出現(xiàn)了很多制墨名家,其中最為著名的還是歙州。宋宣和年(公元1121年)間,宋徽宗下旨將“歙州”改為“徽州”,“徽墨”由此得名。宋元以后,又有“明代徽墨四大家”和“清代徽墨四大家”之傳承?!盎漳比罅髋桑骸办h墨”、“休寧墨”和“婺源墨”。
三、紙
紙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紙中極品就是“宣紙”,號稱“紙中之王”?!靶垺币虍a(chǎn)于“宣州”而知名。
著名的“金粟箋紙”就是盛產(chǎn)于歙州的一種以桑皮為原料的紙。
四、硯
硯,在漢代以前叫“研”。隋唐時期“澄泥硯”因其“含津益墨”頗受歡迎。同時發(fā)現(xiàn)了很多“石硯”,宋代開始,硯以石硯為主。主要著作有蘇易簡《文房四譜》之《硯譜》和米芾的《硯史》、唐積的《歙州硯譜》等。
米芾(公元1051——1107年),是宋代著名的書畫家、鑒賞家和收藏家,性格狂放,人稱“米癲”,精于鑒賞。愛好收藏。
從硯的產(chǎn)地、材質(zhì)分為“四大名硯”。從硯的雕刻工藝,分為江南“浙派”和嶺南“粵派”(俗稱“廣作”)和上?!昂E伞?。“浙派”又分為“徽派”和“蘇派”。雕硯工藝流派主要有“粵派”、“徽派”和“蘇派”。
江南“浙派”的硯雕工藝特色:圖紋清秀雋永、做工高雅脫俗?!盎张伞币浴办ǔ帯钡窨虨橹?,注重浮雕淺刻,手法細膩、層次分明。造型構圖方圓規(guī)整,雍容大方、格調(diào)簡明?!盎浥伞钡淖龉ぜy飾豐滿、圖案繁復、手工精美。甘肅“洮硯”做工規(guī)整、風格質(zhì)樸,有“宮作”特色。 現(xiàn)代甘肅洮硯的缺點是工藝粗糙、材料浪費。洮河硯(又名“綠石硯”)因產(chǎn)于洮州而得名。洮石深埋于大河深谷之底,地處偏遠,山陡水險,不易開采,及至氣候寒冷、交通不便,明清以來就是珍品。洮河石屬于沉積巖,質(zhì)地細膩,色澤美觀,前人有“端州歙州無此色”的說法。
洮硯歷史悠久,早在宋代以前就以優(yōu)良的質(zhì)地,雅麗的色彩而聞名遐邇。成為歷代文人墨士爭覓之物。北宋著名鑒賞家趙希鴣在《洞天清祿集》中說,我國硯料“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fā)墨不減端溪下巖……得之為無價之寶”。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也有詩贊曰:“洮州綠石含風漪,能淬筆鋒利如錐。”相傳古代學者還有為洮硯而謀官洮州者。
中國四大名硯之說始于宋人蘇易簡《文房四譜》之《硯譜》:“硯有四十余品,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為第二,歙州龍尾石為第三,甘肅洮河石為第四?!焙髞?,因為紅絲石開采枯竭而被“澄泥硯”所取代。
從以上情況來看,安徽是“文房四寶”的重鎮(zhèn),也是中國“文房四寶”的制作中心。另外,安徽是老莊故里(老子故里在楚國苦縣、安徽渦陽一帶。莊子故里在安徽蒙城。),曹操故鄉(xiāng),孕育了“建安風骨”和一批杰出的文學家,安徽出現(xiàn)了近代“桐城派”(清)的學術中心。這就說明安徽的歷史文化具有特殊的地位。
硯的結構主要有“硯堂”和“硯池”(硯海)兩個部分?!俺幪谩睘檠心?。
根據(jù)米芾《硯史》的說法:器以用為功,玉不為鼎,陶不為柱。文錦之美,方暑則不先于表出之绤。楮葉雖工,而無補于宋人之用,夫如是,則石理發(fā)墨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緣飾,雖天然,失硯之用。
這是中國古代鑒賞石硯的基本標準。
附注參考:安徽簡史
http://wenku.baidu.com/view/80daae03cc1755270722082e.html
http://tieba.baidu.com/p/664650636
安徽是安慶與徽州的合稱。關于“徽州”有這樣的記載: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徽州府治今歙縣,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tǒng)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是徽商的發(fā)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余年,有“無徽不成鎮(zhèn)”、“徽商遍天下”之說。徽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國務院批準改徽州地區(qū)為黃山市。
注解:徽——釋詁曰:徽,善也。止也。大雅箋云:美也。
《說文解子》歙:縮鼻也。糸部曰??s者,蹴也。歙之言攝也。從欠。翕聲。許及切。十六部。丹陽有歙縣。陽當作楊。字之誤也。地理志,郡國志。丹楊郡歙縣。今江南徽州府歙縣,休寧縣皆其地也。今徽人讀武涉切。
參考資料:季孫歙編著《筆墨紙硯》(黃山書社2012年1月第一版)。
甘肅洮硯:國禮之精品也!
墨海情緣:中國文化的詩意港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