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小兒的常見病,因各種原因影響鐵質的攝入或對鐵的吸收減少,造成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致病。由于貧血使血液帶氧能力減低,對小兒呼吸、消化、循環(huán)系統功能,以及體格發(fā)育和智力都有很大的影響。
小兒面色變蒼白(以唇、眼瞼、指甲最明顯),食欲不振,煩躁不安,活動后呼吸急促、脈搏加快,還可有肝、脾腫大,異食癖,嬰兒大哭時可有呼吸暫停(背過氣);幼兒及學齡兒童可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上課做小動作等。
還可致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輕癥血紅蛋白9—11克/百毫升,中度6—9克,重癥6克以下,紅細胞小,為小細胞性貧血。
1、脾虛氣弱型表現為面色發(fā)白,唇舌色淡;疲乏無力,食欲不振,大便塘軟,脈虛而軟。常用方藥有炙黃芪、黨參、當歸、炒白術、茯苓、陳皮等。
2、心血虧虛型表現為面色蒼白,倦怠無力,皮膚干燥,心謊氣短,睡眠不實,舌淡脈細。常用方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黨參、丹參、酸棗仁、龍眼肉等。
3、氣血兩虛型表現為上述兩型癥狀相兼。常用方藥有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當歸、熟地、川芎、雞血藤、阿膠、陳皮、炙甘草。
4、肝腎不足型多見貧血時間較長,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其表情呆滯、智力低下,手足顫動,頭暈目眩,雙目干澀,舌淡脈弦細。常用藥物有龜板、白芍、阿膠、制首烏、熟地,當歸、懷牛膝、枸杞子,紫河車粉(吞服)。
飲食療法是缺鐵性貧血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輕癥患兒單用食療即可治,對重癥患兒采用食療既可加速康復,又能減少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且所選食物大多味美可口,便于食用,易為患兒接受。
常用含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豬心、豬肚、瘦肉、黑豆、菠菜、油菜、芹菜、杏、桃、李、葡萄干、紅棗、桔子、柚子、無花果等。其中桔子、廣柑、酸棗、獼猴桃、蕃茄、紅棗等干鮮水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故應經常食用。
首先應做好嬰兒喂養(yǎng)指導。母乳中鐵雖不夠,但其吸收較好。如不能用母乳喂養(yǎng)時,應選用強化鐵配方奶喂養(yǎng)。或及早在食物中加鐵,
嬰兒出生4個月左右,不管是母乳喂養(yǎng)還是人工喂養(yǎng)都應該逐步添加蛋黃、肝泥、魚泥、菜泥及鐵強化食品。在給寶寶吃含鐵食物的同時,最好也補充富含維生素C、果膠的水果,提高鐵的吸收率。
關于加用強化鐵的飲食,足月兒從4—6個月開始(不晚于6個月),早產嬰及低體重兒從3個月開始。最簡單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輔食中加硫酸亞鐵。對母乳喂養(yǎng)兒每日加1—2次含鐵谷類。
人工喂養(yǎng)兒在6個月以后,若喂不加鐵的牛奶,總量不可超過750ml,否則就擠掉了含鐵飲食的入量。
做好健康檢查工作,定期進行貧血普查,以便早期治療輕癥病兒。對于血紅蛋白在110g/L的正常低限的嬰兒,亦應給予鐵劑。實驗證明,其中部分嬰兒應用鐵劑后血紅蛋白輕度上升,說明這類嬰兒中亦有存在輕度缺鐵現象的,必須及糾正。阿膠是我國傳統的補血配方,乳酸亞鐵是很好的二價補鐵制劑,市場上很多補血產品將它們單獨作為配方來用。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