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爭”思想蘊含的養(yǎng)生智慧
蔣成博
老子(約前571——約前471)《道德經(jīng)》以“道”與“德”貫穿始終,其“不爭”思想,作為“道”與“德”思想的延伸,充滿養(yǎng)生智慧,值得我們認真學(xué)習(xí)。鑒于此,本文就老子《道德經(jīng)》中4處論及“不爭”的章句做一簡要解析,以明其養(yǎng)生要義。
第一,不爭名利,無憂無慮。
《道德經(jīng)》第八章中的“不爭”句,包含不爭名奪利,則無憂無慮寓意。
老子說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告訴我們,上善之德,猶若水性,值得我們仿效。水之善,在于它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名奪利,甚至能夠默默無聞地處在眾人所厭惡的地方恬然自靜滋養(yǎng)萬物,所以其性幾于道同。吾人取法水性,擇善地而居;心地善良如水,淵深清明;凡事多施與仁,多施與善,德澤萬物;為人處世言語和善,講信修睦;為政則從善如流,治國則廉政清明;行事處世善于靈活多變,能方能圓,曲直隨形;行動善于隨時應(yīng)勢,不死板教條。正因為它不與萬物爭名奪利,故不會招致責(zé)怪、怨恨、憂患或歸咎。
這里的“不爭”和“無尤”,與老子自己的報怨以德的觀點,以及孔子“不怨天,不尤人”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不爭權(quán)利,天下無敵。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和第六十六章中的“不爭”句,包含不爭權(quán)奪利,則無敵于天下寓意。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老子說道:“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老子告訴我們,善于彎曲反而能全生,能屈就則能伸展,低洼反而能充盈,敝舊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貪多反而能迷惑。因此,圣人抱一守道為天下萬事萬物的基本范式。不自我表現(xiàn),所以自然明顯;不自以為是,所以名聲昭彰;不自吹自擂,所以功績卓著;不自高自大,所以長生久視。正是因為不爭權(quán)奪利,所以天下便沒有人能夠與之抗?fàn)帯9艜r候人們所說的“委曲求全”,難道是句空話嗎?這句話實在能使人全生而歸。
此處,抱一守道、委曲求全等不爭之論,可以說是老子貴柔思想的延伸。
《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六章老子以水為例,進一步對“不爭”做出分析。他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告訴我們,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谷之王,是因為它善于處下游,所以能夠成為百谷之王。因此,圣人要想居于民眾之上,必須言語謙下;要想位居民眾之先,必須身處民眾之后。圣人處在上位而民眾不重其位;圣人在民眾之前,不以光明蔽后,民眾親近他們像父母,沒有欲害之心。因此,天下之人樂于不厭其煩地推薦圣人為天下之主。因為圣人不與人爭權(quán)奪利,所以沒有人能夠與他抗?fàn)帯?span lang="EN-US">
這種“水性”,是老子貴柔思想的最高狀態(tài),給人以海納百川的磅礴氣勢。
第三,圣人法天,為而不爭。
《道德經(jīng)》第八十一章中的“不爭”句,包含圣人能夠取法天道,有所作為卻不與人爭名奪利寓意。
老子說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告訴我們,誠信的言辭不尚華美,華美的言辭不見得誠信。善于言辭者不尚巧辯,巧辯者不見得善于言辭。智巧者不尚廣博,廣博者不見得智巧。圣人積德不積財,盡其全力為他人謀利,自己卻變得愈加富有。天之道,利于萬物而不加損害;圣人之道,為他人謀利而不爭功名利祿。
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是因為他們善于取法天道,用不害眾生的思想對待萬事萬物,故能夠不計功名利祿,與世無爭。
綜上,老子《道德經(jīng)》所崇尚的“不爭”思想,是不爭名利,不爭權(quán)利,為而不爭等思想的綜合。
在老子那里,養(yǎng)生,實際上是一種人、社會、自然通過“不爭”達到和諧相處狀態(tài)的實踐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要不斷地為人、社會、自然之間的“不爭”而努力。只有“不爭”,才能走向真正的養(yǎng)生的狀態(tài);只有“不爭”,才能達到真正的養(yǎng)生境界;只有“不爭”,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養(yǎng)生目標(biāo),否則,都是紙上談兵,泛泛而論。
微言網(wǎng)頭版頭條
http://www.cwy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5882
2011年8月28日初稿
2014年5月9日修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