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將死,必有征兆!諸葛亮在死亡之前,給我們留下了哪些征兆呢?為何司馬懿聽聞侯斷言諸葛亮死期不遠了呢?
一部《三國演義》,為我們再現(xiàn)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精彩的一段歷史時期,盡管《三國演義》在編寫的過程中加入了許多藝術(shù)加工的手法,對歷史有所修改和調(diào)整,但是其故事和智謀依然引人入勝,吸引著我們一去探索事件背后的故事!
蜀漢丞相諸葛亮,這個在書中幾乎被神話的歷史傳奇人物,在歷史中到底如何?在去世之前,在做什么事情呢?
關(guān)羽大意失荊州以及關(guān)羽的去世,打亂了劉備“王業(yè)不偏安,漢賊不兩立”的出兵漢中,北伐曹魏的戰(zhàn)略計劃。如日中天的劉備受到挫折,曹劉孫三方的實力對比在此回到互相制衡的局面。其后,劉備從漢中撤軍,以為二弟關(guān)羽報仇之名整兵攻打?qū)O權(quán),雙方在夷陵地區(qū)展開了一場決戰(zhàn),但是急功近利的劉備再遭敗局,在夷陵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劉備只能帶領(lǐng)著剩余的蜀中子弟兵退回蜀州,在回成都的途中,劉備在白帝城病倒,臨終前托孤諸葛亮,并且任命諸葛亮為蜀漢的丞相,全面主持蜀漢國政并且輔助幼主劉禪。從此諸葛亮從一個幕后的軍師正式的走向了臺前,代表蜀漢政權(quán)站到了歷史的舞臺之上。
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后,不僅用心建設(shè)和經(jīng)營蜀漢地區(qū),更是承擔(dān)起了輔助和教育劉禪的重任,開始了一系列的措施穩(wěn)定和平衡蜀漢國內(nèi)的矛盾和勢力,其中為了緩和國內(nèi)的矛盾,諸葛亮除了推廣農(nóng)桑、興修水利、開府建學(xué)、鼓勵商賈以外,更是不忘匡扶漢室的大業(yè),同時也通過不斷對外用兵,來緩解國內(nèi)的矛盾。
七擒孟獲,五出祁山,諸葛亮就是在這樣軍事行動耗盡了自己的一生精力,死在了最后一次北伐的過程中。在最后一次北伐時,曹魏的統(tǒng)帥是老狐貍司馬懿。諸葛亮駐扎在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雙方互派使者談判同時打探對方軍事信息,以掌握對方情報,伺機而動。
一次,諸葛亮派人前去司馬懿的帥帳之中送去了女人的服飾,意圖十分明顯,為的就是含沙射影羞辱司馬懿如女人般優(yōu)柔寡斷且目光短淺,以此想要激怒對方,使對方出兵與自己決一死戰(zhàn),因為我們知道長途跋涉出兵作戰(zhàn)的蜀軍在后勤保障和綜合國力上都比不過曹魏,因此雙方長期對峙只會對于蜀漢愈發(fā)的不利。因此諸葛亮更想激怒對方,早點打完這場仗!
司馬懿看到女人的衣服并沒有生氣,反而是反問對方的使者:“近日你們家丞相飯量如何?”來使一想這也不是什么軍事機密,便直言道:“我們家丞相胃口很好,每日可食米三四升,二十仗以上的責(zé)罰事必躬親?!?/p>
司馬懿一想;好家伙,一個事必躬親的人,在外行軍打仗,每天卻只是用三四升米(1漢升=0.2升,三四漢升米約為1斤米)。在漢代時期,各種蔬菜副食品還很匱乏,更不用說行軍打仗時物資更是匱乏,米飯幾乎是唯一的能量來源。而古人一般飯量很大,由于體力消耗大。因此諸葛亮的一斤米根本無法滿足諸葛亮每天的體力消耗,因此司馬懿聽聞這樣的回答后,便心中得到一個結(jié)論。諸葛亮的壽命恐怕不久了!
事實果真如司馬懿所料,諸葛亮最終倒在了最后一次北伐的路上,死在了五丈原。帶著自己的“匡扶漢室”的遺憾去世。只有53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