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大地百家學說爭奇斗艷,開啟了一個文化的大碰撞時代,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合成了一道絢爛的風景,這是屬于華夏思想井噴的時期,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開啟了中國封建時代2000年的儒家專制時代。
孔子
現在很多人,對于儒家思想,可謂是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封建思想的源頭,是我泱泱華夏近代被奴役的原因所在,自古以來,中國可以說是強大鼎盛的,俯視西方,成就了華夏的無上威名,可是近代中國實在是被欺負的太慘,以致于從天朝上國的高姿態(tài)而瞬間掉入無窮的深淵,也難怪重演媚外變成了一種潮流一種時尚。
于是人們在將矛頭指向統治者的同時,也觸及到了統治的思想學說,而儒家作為幾千年統治者所依賴的思想就自然而然的承擔了歷史的屈辱罪責,為此時至今日,人們一致認為是儒家的思想學說導致了華夏的軟弱無能和不思進取。
人們一直都說,儒家思想,導致了中國文化的重文輕武,尚武之風被嚴重閹割,它的軟弱性造就了中國軟弱可欺,落后挨打的局面,它是罪魁禍首。
儒家思想
殊不知儒家學說,提倡“仁義禮智信”,是一種很積極向上的學說,孔子提倡教授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而其中的“射和御”就是提倡勇武精神的表現,孔子言:“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從此可以看出孔子對于文武是并重而看待的,是無能治國,文能安邦的彰顯,這種思想大家能夠說是一種毒瘤,一種不思進取的學說嗎?
大家可以看看我們最驕傲的漢唐遺風,他們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而統治者也是以儒家思想作為統治的基礎學說,可是千百年來同樣是文武并重,展現出了華夏的強大,雄世東方巋然不動,令世界為之膽顫。那為什么漢唐卻沒有在儒家思想的“腐蝕”下而軟弱可欺,反而強大的不可一世呢?
朱熹
還有人說,儒家思想真正閹割是因為宋朝朱熹的理學,而為此的舉例就是有宋一朝武力低下,軟弱無能。大家要知道中國是一個開放兼容并且創(chuàng)造力豐富,技藝精湛的國度,對于這樣一個海納百川,具有偉大胸襟的古老國度而言,能夠把朱熹的理學推崇備至成為其是圣人學說,只能說明朱熹的確無愧于圣人的學識思想。
宋朝軍力的確不行,但是宋朝卻是一個極為有血性和氣節(jié)的帝國,無論是陸秀夫、文天祥還是張世杰都是宋朝最具代表的人物,蒙元橫掃歐洲,滅亡金國、西夏,最后歷史近半個世紀才將軍力最為羸弱的宋朝滅亡,可見宋朝人的不屈和頑強,而軍力的孱弱只能說是因為統治者建立宋朝的制度而定的,畢竟宋太祖黃袍加身,對武將充滿忌憚,但這并不能說明儒家思想就是軟弱學說,因為它只是其“忠君愛國”的思想被統治者看重,作為統治的工具而已,值得一說的是在宋代民間的尚武之風是很盛的。
大家從明朝就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學說,可是卻沒有閹割國人的血性和風骨,以及那種銳意進取之心,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萌芽,以及諸多軍事器材的發(fā)明,還一度稱霸海洋,雖然在這一時期明朝開始落后于西方,但是統治者很快就從荷蘭人、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身上認識到了,他們科技的精湛,為此大明并沒有對西方持鄙夷的態(tài)度,反而奮起直追,在幾次海戰(zhàn)中將西方殖民打得滿地找牙就可見開明和兼容的情懷和思想。
那么為什么會說儒家思想是毒瘤且對華夏思想的嚴重閹割呢?這就得說說中國歷史上的幾次異族的野蠻入侵了。
五胡
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大地呈現出一片遭亂,到處都是兵禍,而北方的漢族民眾可謂是遭到了異族的殘酷剝削和鎮(zhèn)壓,導致赤地千里,漢族民眾死傷無數,甚至差點滅種的地步,這是野蠻和文明的碰撞,用血腥的手段直接壓制,導致思想的斷裂和民眾的恐慌,而北方統治者要的只是統治民眾,愚弄民眾,對于儒家思想閹割了其精華的一部分,剩余的只是方便其統治罷了,自然儒家思想就不完整,留下了一片被奴役的思想罷了。
好在后來隋唐的建立,使得思想又活躍了起來,修養(yǎng)生息,在此展現出了儒家的思想精要。
還有兩次儒家學說的重大災難就是蒙元和滿清的統治而導致的。蒙古的“俗子執(zhí)鞭亦貴,書生無用分明”,是“八娼、九儒、十丐”,是把漢人列為第三、第四等,以及滿清入主中原時的恐怖鎮(zhèn)壓和血腥屠殺,“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以及大興文字獄,這都導致了民眾思想的僵化,被統治階層的白色恐怖和高壓政策所懾,在如此的情況下,儒家思想中最為精華的部分不能傳承,導致了民眾思想的迂腐和愚昧,更別說思想上的發(fā)展、突破和創(chuàng)新了。
文字獄
這三個時期的專制統治和思想的奴役都是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華夏那種曾經勇武、血性和氣節(jié)特性的罪魁禍首,使得華夏變成了逆來順受,沒有思想的愚昧國度,試想在這一環(huán)境下被閹割的儒家學說,僅僅為了方便統治者的皇權和統治,它怎么會是圣人學說呢?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