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 Native 的出現(xiàn),讓前端工程師擁有了使用 JavaScript 編寫原生 APP 的能力。相比之前的 Web app 來說,對于性能和用戶體驗提升了非常多。
但是 React Native 的代碼只兼容兩個平臺(iOS 和 Android),并沒有兼容 Web 端訪問。這里是因為 Facebook 開發(fā)人員認(rèn)為 Web 端天生兼容性就巨麻煩,而且平臺差異性是注定存在而且也要保留的,所以 React Native 的目標(biāo)是Learn once, write anywhere,而不是Write once, run anywhere。
然而Write once, run anywhere又是一個剛需。從產(chǎn)品還是用戶的角度試想一下,APP 的安裝成本還是很高的,如何讓用戶馬上體驗到你產(chǎn)品的功能再決定是否要安裝?此外,尤其是重要的產(chǎn)品,除了 APP 客戶端之外,還要有一套兜底的 Web 端以便用戶在某些特殊場景下使用。React Native 可以讓你寫一份代碼跑在兩個平臺,但是你卻還要再寫一份 Web 的一模一樣的應(yīng)用。就顯得十分蛋疼了。
于是 React web 就出現(xiàn)了。
React Web 介紹簡單的一句話描述 React Web 就是:它幫你把 React Native 的組件做了一個 Web 端的實現(xiàn),并提供相關(guān)打包工具,讓你可以直接打包出一份可以跑在 Web 端的代碼。
將 React Native 應(yīng)用創(chuàng)建一個 Web 版的幾個步驟為了重點突出轉(zhuǎn)換過程,這里使用 React Native init 的最簡 Demo 來做實驗(名字叫 Awes 代碼在https://github.com/taobaofed/demo/tree/gh-pages/react-web)。React Web 已經(jīng)把 React Native 比較復(fù)雜的 UI Explorer Demo 跑起來了,所以只要你的代碼能跑在 iOS 或者 Android 上面,你基本不用擔(dān)心有什么組件上的問題。當(dāng)然如果有,可以馬上提 Issue 過來,我們有一個小組在支持 React web :)。
第一步:安裝 React web 并進(jìn)行相關(guān)配置這一步操作主要是安裝react-web包以及相關(guān)依賴,并配置 webpack 打包腳本等。
為了簡化這一步操作,我們開發(fā)了命令行工具react-web-cli只需要執(zhí)行兩行命令即可。同時命令行工具還支持啟動調(diào)試服務(wù)器、打包等功能,在后面介紹。
安裝 cli 工具:
npm install react-web-cli -g
安裝配置 React web 等:
react-web init <當(dāng)前項目目錄>
當(dāng)前項目目錄>
執(zhí)行完成之后,會在你項目目錄下面npm install相關(guān)庫,并自動創(chuàng)建web/webpack.config.js文件,里面有一份寫好的配置。此時目錄結(jié)構(gòu)為:
第二步:添加入口文件并進(jìn)行相關(guān)配置.
├── README.md
├── android/
├── index.android.js
├── index.ios.js
├── ios/
├── package.json
└── web/
└── webpack.config.js
每個項目都需要有一個入口文件,通常用來引入調(diào)用其他組件并初始化項目,比如index.ios.js表示 iOS 平臺上的該項目的入口文件。為了符合 React Native 的文件命名規(guī)范,我們創(chuàng)建一個index.web.js作為入口文件,并且需要在 webpack 中指定該文件為入口文件。打開web/webpack.config.js文件,修改config變量:
var config = {
paths: {
src: path.join(ROOT_PATH, '.'),
index: path.join(ROOT_PATH, 'index.web'),
},
};
然后我們創(chuàng)建index.web.js文件。這個文件其實跟index.ios.js非常像,只是略有不同。主要區(qū)別在于:iOS 只需要AppRegistry.registerComponent('Awes', => Awes);即可讓 Xcode 的 Native 代碼接收處理你的 JS 代碼,而 Web 端是需要插入到 DOM 節(jié)點中才可以用。因此我們需要在index.web.js最下面添加如下代碼:
AppRegistry.registerComponent('Awes', => Awes);
if (Platform.OS == 'web') {
var app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document.body.appendChild(app);
AppRegistry.runApplication('Awes', {
rootTag: app
});
}
然后在最上面require部分需要引入Platform組件。這樣配置部分就已經(jīng)處理完成了,執(zhí)行react-web start命令即可啟動調(diào)試服務(wù)器啦!
可以隨便修改試下,跟 React Native 模擬器里面的體驗幾乎一樣。
第三步:測試并打包 Web 版本代碼當(dāng)你修改開發(fā)完,并對 Web 端也測試好了,就可以打包發(fā)布了。react-web-cli工具打包的命令是:
react-web bundle
打包完成后,文件會存放在web/output/目錄下面,可以直接打開index.html(如果 app 有請求操作,需要起本地服務(wù)器查看),再檢查一下就可以發(fā)布了。
這個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好奇的同學(xué)看到這里可能會有一些疑問,上面命令行工具的一些命令做了什么事情?為什么 React web 將 React Native 代碼打包出一份用在 Web 端的代碼?React web 安全可靠嗎,里面都是什么東西?
這里簡單的介紹下 React web 的實現(xiàn)原理和上面步驟實際做的事情。
React Web 將 React Native 組件做了 Web 端的實現(xiàn)React 將代碼與平臺環(huán)境分離,多了一層,這樣開發(fā)者可以在平臺環(huán)境層面做一些處理,使得同樣一份代碼適應(yīng)更多的平臺環(huán)境等。
比如react-canvas按照 React 的語法書寫代碼,在平臺環(huán)境層面做一些處理(將你 React 代碼運行并用 canvas 渲染),然后實現(xiàn)特定目標(biāo)(在移動端提高性能)。
React Native 中,一份代碼能同時跑在 iOS 和 Android 上面,也是一樣的道理。React Native 團(tuán)隊在對應(yīng)平臺的 Native app 上面做了一些處理,使其可以解析執(zhí)行 React 語法的代碼。
還有同構(gòu)(isomorphic)的應(yīng)用,服務(wù)器端使用 React + Node.js 生成 HTML,客戶端使用 React 獲取進(jìn)行客戶端相關(guān)交互和功能,也是一樣的道理。
為此,React v0.14.x 版本開始,專門分成兩個庫react和react-dom,其實是把對瀏覽器平臺的特殊處理剝離了出來,單獨變成了react-dom庫。
React Native 比較特殊的地方在于,組件最底層的實現(xiàn)是 Native 的實現(xiàn),所以就不支持span、div等標(biāo)簽。而動畫等,也是直接調(diào)用 Native 進(jìn)行界面渲染。所以不支持 Web 端,但是絕大部分組件,都是可以用 Web 技術(shù)進(jìn)行模擬實現(xiàn)。動畫可以用 CSS3 、基礎(chǔ)元素可以用同等 HTML 標(biāo)簽?zāi)M、布局以及兼容性問題可以用 CSS 來處理,所以 React web 只需要把 React Native 的組件用 Web 技術(shù)重新實現(xiàn)一遍,借助 React 這一層,即可實現(xiàn)一份代碼運行在多個平臺上面。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Text組件:
React Native 的實現(xiàn)是調(diào)用了很多 React Native 底層的代碼實現(xiàn)的。
對于 Web 端,輸出一行文本使用標(biāo)簽即可,所以React web 的實現(xiàn)就直接搞一個標(biāo)簽,綁一些事件什么的就 OK 了。
在UI Explorer demo中能跑起來的 React Native 組件,你都可以放心的用。
webpack 幫你切換打包目標(biāo)做出了兼容 Web 端的組件,那打包的時候豈不是要把所有要打包的組件中的require('react-native')全部更換成require('react-web')?不然怎么用的我的 Web 組件打包?
強(qiáng)大的 webpack 附帶了alias配置項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resolve: {
alias: {
'react-native': 'react-web',
'ReactNativeART': 'react-art',
},
extensions: ['', '.js', '.jsx'],
},
這樣在打包時,但凡require('react-native')的地方全都用react-web包替換,而react-web的module.exports與react-native的保持一致即可讓代碼不替換也可以工作。
此外配合插件還可以實現(xiàn)另外一種引入方法,請看下面。
通過 Haste 方法引入組件以提高性能webpack 以及其他的支持 CommonJS 規(guī)范的打包工具,都會把文件中 require 的所有組件都打包在一起。對于 React Native 來說代碼體積大小無關(guān)緊要,而在 Mobile web 來說,就要稍微重要一些了。特別是如果你的項目只需要Text組件,但由于require('react-web')結(jié)果把所有的組件全部打包進(jìn)來了,就比較傷感。
基于 webpack 插件,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引入組件以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叫它Haste方式。使用這種方式需要加載 webpack 插件haste-resolver-webpack-plugin,默認(rèn)的 webpack 配置已經(jīng)幫你加載好了,你可以直接在組件里面這樣用:
var Text = require('ReactText');
而不是以前那樣:
var {Text} = require('react-native');
這樣 webpack 打包時,對于前者,只會把那一個組件內(nèi)容打包進(jìn)來,因此可以減小體積、提升性能。這是怎么實現(xiàn)的呢?
加載了插件的 webpack 打包時,會先掃描所有組件并讀取組件頭部@providesModule的信息(比如Text 組件的信息),然后當(dāng)其他文件中 require 了這個組件名稱,就會自動定位到這個文件進(jìn)行打包。同時還可以區(qū)分平臺,即便是同一個名字,打包時會區(qū)分平臺去打包對應(yīng)的文件(根據(jù) index.xxx.js 的命名規(guī)則確定文件)。
一些存在的問題在 Web 端兼容性是個非常麻煩頭疼的事情,React Web 已經(jīng)盡力幫你抹平兼容性問題和代碼差異,盡可能的讓你減少改動就可以創(chuàng)建 Web 版本的應(yīng)用。但受限于 Web 端的一些固有限制(比如請求跨域),不可避免的就會有一些需要你改代碼的地方。
為此,可以通過if (Platform.OS == 'web')的方式判斷目標(biāo)平臺,并針對性的做一些平臺兼容性處理。同樣的,也可以將web替換為ios或者android判斷其他平臺。
歡迎踴躍嘗試,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提 Issue 哦:)
作者:浩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