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1904~1965)
皴法,是山水技法上的關鍵問題。由于13世紀以后山水曾經(jīng)是祖國繪畫的主流,特別是17世紀以來,山水畫形式主義的傾向又日益嚴重,對于皴法問題一般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有的看成是不關輕重可有可無沒有多大道理的東西;有的看成是“規(guī)律”太嚴難以下手吃力不討好的東西;也有的看成是形式主義的具體表現(xiàn),決之多半是采取了懷疑或否定的態(tài)度。我們的看法則不然。我們認為中國山水畫上的皴法是祖國歷代杰出的山水畫家們長期以來在寫貌山水的不斷實踐中最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輝煌成果,是表現(xiàn)由各種不同地質構成的山岳的形象規(guī)律,它不只具有高度的科學性,而且是符合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基本精神的。
傅抱石《井岡山》73×99cm 1965年作
大約在元明之際就有了皴法的名稱,如披麻皴、云頭皴等。到了明末清初,皴法的名稱越來越多,實在沒有很多的道理,我們可以暫不管它。
實際說來,皴法不過是用線條為基礎來表現(xiàn)山岳的明暗(凸凹),因為地質的構成不同,所以表現(xiàn)在山岳的外形上自然也不同。長期以來,畫家們從不斷的創(chuàng)實踐中逐漸地掌握到種種不同的表現(xiàn)的規(guī)律,這原是合理而可貴的極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技法之一,可是還有不少的人對皴法的重視是很不夠的。
傅抱石《石濤(過凌敲臺)詩意》89.5×37.8cm 1942年作
我早年學習山水畫,也臨摹古人的作品,但對各家山石皴法,曾結合自然界山巒的特征進行過不斷的探索、研究。宋人的山水畫,特別是南宋諸家的山水畫,我在青年時代臨摹過,元人的山水畫,我也臨摹過。我很佩服王蒙的山水畫,曾著重臨摹他的畫。臨摹較多的是清代石濤、石溪的山水畫,因為我覺得他們的作品較有生氣。除臨摹外,我也到自然中去。開始猶豫條件限制,我只能在家鄉(xiāng)江西各處去觀察、寫生??谷諔?zhàn)爭時期,我得到了許多到真山真水中去體察的機會,我去過湖南、廣西、四川,特別是四川的山山水水給我極大的幫助。那氣勢雄偉又多霧滋潤的山巒,植被繁茂,又可見山骨嶙峋的復雜結構,真是山水畫最好的樣本。八年歌樂山金剛坡的山村生活,給了我“搜妙創(chuàng)真”的條件。我覺得山水畫不僅要表現(xiàn)山的外形,更重要的是從有限的山巒形象變化中去表現(xiàn)無限的意境。把客觀的“景”與主觀的“情”結合起來,山水畫才有生命。我用的皴法是從臨摹古人的畫開始,再到生活中去寫生,長期實踐,逐步形成。至于這種皴法叫什么名字那不重要,關鍵是看畫的效果。
傅抱石《巴山夜雨》105.5×60cm 1943年作
從我的切身體會看,皴法不是孤立的,它是完整的山水畫技法中的一個部分,它必須與山水技法的“勾”、“皴”、“染”結合起來研究。因為一座山的表現(xiàn)并不是單純靠的處理就能完成的。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皴法的處理要與整幅畫所要表現(xiàn)的意境相結合,要賦予皴法以生命。從造型藝術的角度考慮,我們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運用皴法,還要能充分表現(xiàn)山水內(nèi)容的自然情趣和筆墨情趣,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這兩點,皴法就失去了生命,那還談什么藝術呢!
畫家推薦:袁振西
《蜀山蜀水好風光》68x68cm
約4平尺,2015年作
市場價:¥26000,推廣價:¥1500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