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作品欣賞入門(六)
撰文|銀牌藝術館
顧問|吳志鵬
第二章 雕塑發(fā)展簡史之五
《斷臂的維納斯》又稱“米洛的阿芙洛狄忒”
收藏于法國巴黎盧浮宮
古希臘雕塑風格的發(fā)展分為三個時期,即古風時期(包括前期的荷馬時期),古典時期,希臘化時期。
宙斯青銅像,古風時期后期
收藏于希臘雅典國立考古博物館
古風時期大約是公元前660年-前480年之間,受古埃及雕塑的影響,這一時期的雕塑作品古樸稚拙,風格程式化,也在相當程度上遵從正面律,但已經有了相當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技巧上也比古埃及雕塑進步,更加追求真實自然,圓雕技法運用已趨成熟,也逐漸擺脫了刻板的直立形象,姿態(tài)更加靈活。
荷犢者,古風時期
收藏于希臘雅典博物館
注:圓雕是最常見的雕塑形式,就是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所雕塑形象不依附任何背景,獨立成型,又稱360度雕,可四面欣賞。
尤其是與古埃及的雕塑相比,古風時期的鏤空雕刻已逐步成熟,雕塑形象的胳膊和軀干之間的空隙被掏空,并減少甚至摒棄與背部石板的連接,可以完全自立,很好地解決了重心問題。
庫羅斯青銅像,古風時期
收藏于希臘國立考古美術館
而我們可以發(fā)現,這一時期人物臉上都帶著典型的微笑,即使是垂死的人物也不例外,雖有些程式化的刻板,卻使人愉悅,稱為“古風式的微笑”。
瀕死的戰(zhàn)士,古風時期
收藏于德國慕尼黑州立古代雕刻館
古典時期約在公元前480年-前450年,是古希臘雕塑的全盛時期,藝術家們熟練地運用人體解剖學的全面知識,作品對人物的性格情感、動作形態(tài)、肌肉線條等有著真實自然并富于動感的表現,尤其是人體姿態(tài)有了更多的側轉扭動的變化,生動自然,表現出完美和諧的技巧與成就,涌現了大量驚艷天下的作品。
擲鐵餅者,古典時期
作者:米隆,古羅馬復制品
收藏于意大利羅馬國立博物館
而前述的美學家溫克爾曼所總結的古典主義美學精神,“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在這一時期被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一時期最著名的雕塑藝術家有“三杰”:米隆,菲迪亞斯,普拉克西特列斯;以及斯科帕斯,留西普思等等,他們?yōu)槭廊肆粝铝舜罅磕捴巳丝诘慕浀渥髌贰?/p>
休息的赫拉克勒斯,古典時期后期
作者:留西普斯,古羅馬復制品
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希臘化時期指的是公元前330年-前100年,隨著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西討,馬其頓鐵騎把古希臘的精神文化成就帶到了世界上許多地方,并與當地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新的風格特征與精神內核。這一時期的雕塑逐步脫離了理想主義的古典美的表現,更加貼近生活,日益傾向寫實地表現現實生活中的題材,反映了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與真善美丑,入微刻骨地刻劃以前雕塑家們不大愿意涉足的領域。當然,同時還是有一些表現神與英雄的理想主義題材,但所創(chuàng)作的形象身上已經有了更多的人性氣息的散發(fā)。最為家喻戶曉的就是“盧浮宮三寶”中的兩寶:《斷臂的維納斯》《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收藏于法國巴黎盧浮宮
《觀景樓的阿波羅》希臘化時期青銅原作
作者:萊奧卡雷斯,古羅馬大理石復制品
收藏于意大利梵蒂岡博物館
而由雕塑家阿基桑得羅斯及他的兩個兒子共同創(chuàng)作的《拉奧孔》群像,是希臘化時期最后一件偉大的雕塑作品,表現了取材于特洛伊之戰(zhàn)木馬計傳說的故事中,祭師拉奧孔因泄露天機,與他的兩個兒子被神派來的巨蛇纏死前的瞬間形態(tài),18世紀德國美學家萊辛在他的同名專著中深刻闡述了這件作品所蘊含的美學意義,并提出了“包孕性頃刻”這樣一個概念。
包孕性頃刻,也可理解為瞬間的藝術。意即高潮前的頃刻是最有孕育性的,它是前一頃刻的后果,是后一頃刻的原因,是藝術要選擇的最佳的點,這樣可以讓人充分聯想。萊辛認為造形藝術家要避免描繪激情頂點的頃刻,提出并利用“包孕性頃刻”來剖析現實中采用圖片的“美”的標準,在美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拉奧孔》,17世紀意大利雕塑大師貝尼尼的《阿波羅與達芙妮》也是體現這一概念的經典作品。
《拉奧孔》阿基桑得羅斯及其兒子
收藏于意大利梵蒂岡美術館
談到古希臘雕塑,必須要提及古希臘建筑的三種大理石柱式,即多立克式、愛奧尼亞式和科林斯式,這三種柱式在世界建筑與藝術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至今仍為世人所采用,也充分體現了古希臘雕刻藝術的高超成就。著名的雅典帕特農神廟采用的就是多立克柱式。
由左至右、從上到下分別為:
多立克式、愛奧尼亞式和科林斯式
古羅馬繼承延續(xù)了古希臘的文化藝術遺產,在雕塑上也是如此,認真地模仿古希臘的成就,并糅合了本土伊特魯里亞民族的技藝,在風格上更加寫實樸素,也更強調理性化,創(chuàng)作了大量展現統(tǒng)治者威儀的作品,并發(fā)展出了凱旋門和記功柱這種體現歷史事件時序進程的浮雕形式。
《圖拉真記功柱》,意大利羅馬
《奧古斯都大理石雕像》
收藏于意大利羅馬梵蒂岡博物館
而東羅馬的拜占庭藝術,雖然依舊推崇古希臘文化,但已經承續(xù)了早期基督教藝術的成分,強調了對基督神性的描繪,而忽略了對人性的刻畫,并且由于8世紀末的“破壞偶像運動”的影響,雕塑發(fā)展日漸式微,大多僅是充當教堂建筑的裝飾性浮雕而已。
《君士坦丁凱旋門》,意大利羅馬
中世紀的歐洲神學主導一切,藝術的發(fā)展為宗教目的所禁錮,缺乏個性的多樣性發(fā)揮。哥特式建筑是這個時期的典范,通過高聳修長的尖塔、尖形拱門、龐大的繪有圣經故事的花窗玻璃等營造出輕盈的飛天感以及虛幻崇高的意境,啟示人們篤信上帝,脫離苦海,與神靠近,奔赴極樂。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受這種精神引導,哥特式的雕塑多為宗教服務,也是強調信仰的傳達,富有紀念碑的氣質,人物造型頎長,表情程式化,摒棄了個性化的細節(jié)展現,直到晚期才逐漸出現了世俗化的題材,并重視體量感,作品形象逐漸展露出了生活化的氣息,發(fā)展出國際哥特式風格,并準備迎接一個思想文化藝術的偉大時代-文藝復興的到來。(待續(xù)......)
《四圣徒像》,哥特式風格
位于法國夏特爾圣母大教堂
《圣特蕾莎修女雕塑》
國際哥特式風格,網友攝于意大利,
人物表情及露出的一只赤腳,
悄悄展露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氣息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