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萆薢別名粉必亥、粉貝也、白萆薢、山薯蕷、黃姜、赤節(jié)、麻甲頭、黃萆薢、粉背薯蕷,粉萆薢能利濕去濁,祛風(fēng)除痹。治膏淋,白濁,自帶過多,風(fēng)濕痹痛,關(guān)節(jié)不利,腰膝疼痛。
【名稱】粉萆薢
【別名】粉必亥、粉貝也、白萆薢、山薯蕷、黃姜、赤節(jié)、麻甲頭、黃萆薢、粉背薯蕷。
【來源】粉萆薢為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的干燥根莖。
【分類】滲濕利水藥
【性味】苦,平。
【功效】利濕去濁,祛風(fēng)除痹。
【作用】治膏淋,白濁,自帶過多,風(fēng)濕痹痛,關(guān)節(jié)不利,腰膝疼痛。
【用量】9-15克。
【出處】2015年版《藥典》
【粉萆薢的功效與作用】利濕去濁,祛風(fēng)除痹。治膏淋,白濁,自帶過多,風(fēng)濕痹痛,關(guān)節(jié)不利,腰膝疼痛。
1、粉萆薢治風(fēng)濕腰痛,久濕痹不散:萆薢、杜仲(去粗皮,炙)各三兩,枸杞根皮(洗)五兩。上三味,細(xì)銼,用好酒五升,于凈瓶內(nèi)浸密封,重湯煮兩時許,取出候冷,旋暖不拘時飲之,常令微醉。(《圣濟(jì)總錄》萆薢酒)
2、粉萆薢治腸風(fēng)、痔漏:萆薢(細(xì)銼)、貫眾(逐葉擘下了去土)等分。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空心,食前服。(《孫尚藥方》如圣散)
3、粉萆薢治白帶日久,體力衰弱:懷山藥30克,萆薢24克,蓮子9克,水煎,食前溫服。(《陜西中醫(yī)驗方選編》)
4、粉萆薢治楊梅瘡,不問新舊潰爛,或筋骨作痛:川萆薢,每次用一兩,以水三盅,煎二盅,去渣,不拘時,徐徐溫服。(《外科發(fā)揮》萆薢湯)
5、粉萆薢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shù)無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頻數(shù),雖不白濁,亦能治療:益智仁、粉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鹽一捻,同煎至七分,溫服,食前。(《楊氏家藏方》萆薜分清飲)
6、粉萆薢治陰痿失溺:萆薢6克,附子4.5克。合煎湯內(nèi)服。(《泉州本草》)
【粉萆薢的用法禁忌】腎陰虧虛、遺精滑精者慎用粉萆薢。
1再造丸
處方:粉萆薢20克、蘄蛇肉20克、全蝎15克、地龍5克、僵蠶(炒)10克、穿山甲(制)10克、豹骨(制)10克、麝香5克、水牛角濃縮粉15克、牛黃2.5克、龜甲(制)10克、朱砂10克、天麻20克、防風(fēng)20克、羌活20克、白芷20克、川芎20克、葛根15克、麻黃20克、肉桂20克、細(xì)辛10克、附子(制)10克、油松節(jié)10克、桑寄生20克、骨碎補(bǔ)(炒)10克、威靈仙(酒炒)15克、當(dāng)歸10克、赤芍10克、片姜黃2.5克、血竭7.5克、三七5克、乳香(制)10克、沒藥(制)10克、人參20克、黃芪20克、白術(shù)(炒)18克、茯苓10克、甘草20克、天竺黃10克、制何首烏20克、熟地黃20克、玄參20克、黃連20克、大黃20克、化橘紅40克、青皮(醋炒)10克、沉香10克、檀香5克、廣藿香20克、母丁香10克、冰片2.5克、烏藥10克、豆蔻10克、草豆蔻20克、香附(醋制)10克、兩頭尖(醋制)20克、建曲40克、紅曲5克
性狀:為棕褐色的大蜜丸;氣香,味微甘、苦。
炮制:上五十八味,除麝香、水牛角濃縮粉、牛黃、冰片外,朱砂水飛成極細(xì)粉;其余蘄蛇肉等五十三味粉碎成細(xì)粉;將麝香、水牛角濃縮粉、牛黃、冰片研細(xì),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克粉末加煉蜜120~15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效:祛風(fēng)化痰,活血通絡(luò)。用于中風(fēng),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語言蹇澀。
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婦禁用。
規(guī)格:每丸重9克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2天麻丸
處方:粉萆薢60克、天麻60克、羌活100克、獨活50克、杜仲(鹽炒)70克、牛膝60克、附子(制)10克、當(dāng)歸100克、地黃160克、玄參60克
性狀: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黑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微甜、略苦麻。
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克粉末用煉蜜40~50克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90~11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效:祛風(fēng)除濕,舒筋通絡(luò),活血止痛。用于肝腎不足,風(fēng)濕瘀阻,肢體拘攣,手足麻木,腰腿酸痛。
用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婦慎用。
規(guī)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