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zhì),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yīng)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用。黃芪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甘,微溫,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癲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黃芪一直為臨床歷代醫(yī)家所推崇和重用。黃芪有3大功效:1.益氣(固表、斂汗、固脫、補肺脾之氣)之功,治療氣虛、氣陷、氣脫;便血崩漏。2.利水之功,治療水腫。3.托瘡之功效。治療: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黃芪的益氣之功
黃芪的益氣之功人們很熟悉。張仲景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血痹身體不仁。李東垣補中益氣湯治多種氣虛證,用于內(nèi)外婦兒諸科疾病。王清任之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治療中風后之半身不遂;張錫純創(chuàng)有黃芪膏、清金益氣湯治療虛勞。國醫(yī)大師鄧鐵濤以大劑量黃芪為主治療重癥肌無力,黃芪用至120克。國醫(yī)大師張志遠治單純性肥胖,制益氣消脂飲:方用黃芪180克,并認為黃芪劑量應(yīng)在150克~250克為宜,若少于60克,則益氣利水消脂作用甚差。
黃芪配地龍治療慢性腎炎
國醫(yī)大師朱良春認為:慢性腎炎以久病耗損精血,傷及腎氣,絡(luò)脈瘀滯為主要病機,立益氣化瘀法治療慢性腎炎。用大劑量黃芪(30克~60克)與地龍(10克~15克)配伍,益氣開瘀、利尿消腫、降低血壓。認為在辨證的前提下,以兩藥為主,可收到浮腫消退、血壓趨于正常、蛋白轉(zhuǎn)陰的效果。
黃芪配防風治勞淋
淋證屬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泌尿系感染范疇,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初發(fā)者多實證,復(fù)發(fā)者多虛證。尤其是反復(fù)發(fā)作、反復(fù)使用抗生素、臨床僅表現(xiàn)尿頻,會陰部感墜脹而無尿痛、尿急的勞淋患者,往往效果不好。此證多屬久病體虛,中氣下陷,谷氣下流之證,當補中益氣,兼以升提為治,方可取得好的療效。黃芪配防風,王清任用于脫肛。用之治療勞淋,效果亦非常好。若中下焦虛寒怕冷,應(yīng)合并四逆湯,或附子理中湯。
黃芪、生地、芡實治療膜性腎病蛋白尿:
膜性腎病屬免疫性疾病。該病多以腎病綜合征為表現(xiàn)。膜性腎病的中醫(yī)病因病機基本達成共識,為本虛標實,正虛脾腎受損是本,水濕、濕熱等邪實是標。大量蛋白尿是膜性腎病發(fā)病及進展的關(guān)鍵,所以蛋白尿的治療非常重要。大量蛋白尿我常常采用培、補、固三法治之,黃芪培土以升舉,生地補腎以封藏,芡實固腎以防漏,標本兼治以解決本病的虛證病機的問題。黃芪用量60克~120克,生地15克~60克,芡實15克~45克。三藥配伍,標本兼治,治療膜性腎病蛋白尿效果良好。
黃芪的利水之功
黃芪益氣,同時還有很好的利水之功。黃芪利水分單用和復(fù)方使用。
單味黃芪治水腫
單味黃芪治水腫受《冷廬醫(yī)話》啟發(fā)。清·陸以湉《冷廬醫(yī)話》記載:“海寧許珊林觀察鏈,精醫(yī)理,官平度洲時。幕友杜某之戚王某,山陰人,夏秋間,忽患腫脹,自頂至踵,大倍常時,腿腫如椽,氣喘聲嘶,大小便不通,危在旦夕,因求觀察診之。令用生黃芪四兩,糯米一酒盅,煎一大碗,用小匙逐漸呷服,服至盞許,氣喘稍平,即于一時間服盡,移時小便大通,溺器更易三次,腫亦稍消?!?/span>
黃芪注射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中成藥,大劑使用,照樣有利水消腫作用,也很安全。2012年5月,劉姓,男,80歲。以雙下肢反復(fù)水腫1月入院。入院時神疲乏力,下肢軟弱,納差腰酸,小便短少,大便正常。B超提示:中量胸水,大量腹水。血漿白蛋白15.6克/升。中醫(yī)診斷:水腫(脾腎氣虛,水濕內(nèi)停)。入院后即予擴容利尿抗凝,靜注黃芪注射液30毫升,約1周,效差仍腫,胸腹積水。后改黃芪注射液100毫升,以糖液稀釋后靜滴,余方案未變。一周后下肢水腫全消,胸腹水亦全消失。
此后用大劑生黃芪單味水煎治療多種水腫,既安全,有效佳,遂創(chuàng)制獨芪湯。方藥組成:生黃芪100~250克。主治:益氣利水。用于因氣虛所致各種水腫,如特發(fā)性、腎源性、肝源性、心源性、內(nèi)分泌源性水腫,均有良效。服用方法:單味生黃芪水煎服,日1劑?;蛉∶饧孱w粒劑,開水融化后沖服。
復(fù)方使用黃芪治水腫
黃芪復(fù)方治水腫,最早見于《金匱要略》防己黃芪湯?!督饏T要略》:“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薄督饏T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腹痛者加芍藥?!惫P者用大劑量黃芪100~150克,與益母草90~120克配伍治療特發(fā)性水腫,療效顯著。
特發(fā)性水腫患者有5大特點:①水濕泛溢,表現(xiàn)為四肢末端脹滿感。②氣虛較重,表現(xiàn)為倦怠乏力、少氣懶言,患者常臥床休息后水腫好轉(zhuǎn)或消退,于下午或長時間站立運動后加重。③脾虛常見,表現(xiàn)為腹脹。④多有血瘀:特發(fā)性水腫發(fā)生常常與月經(jīng)周期有關(guān),多有月經(jīng)延期、量少色淡,或經(jīng)行不暢,或伴有明顯腹痛、夾雜血塊等癥。⑤舌脈多支持氣虛血瘀:舌質(zhì)多淡胖,夾瘀者多黯,苔薄白,多膩,多為弦脈。
從其臨床特點看,這部分患者水濕泛溢為標,氣虛、脾虛、血瘀為本,若拘泥于“發(fā)汗、利尿”之法,僅治其標,實難奏效。大劑量黃芪益氣利水,益母草活血利水。兩藥重劑合用共奏健脾益氣,活血利水之功,用于特發(fā)性水腫患者,及單側(cè)肢體水腫者,效果良好。
黃芪在降低尿蛋白的同時,也減少尿中泡沫。臨床還觀察到大劑量使用黃芪時,尿中泡沫的減少有時比尿蛋白降低要明顯。
筆者治療腎性水腫之合并氣虛證者,黃芪每在100克以上,甚至250克。用于特發(fā)性水腫,黃芪用100~150克,與益母草90~120克配伍療效顯著。黃芪不止益氣,還能利水。黃芪利水是黃芪之最特長。其利水,不僅適用于腎性水腫,心源性水腫、肝源性水腫、甲低之水腫、中風之病側(cè)水腫,均可應(yīng)用。
典型病案
腎病綜合征水腫案
患者張某,男,52歲,2016年05月03日以“顏面、雙下肢水腫1周”為主訴就診。既往無高血壓等病。刻下癥:顏面、雙下肢水腫,尿中大量泡沫,夜尿多,4次/夜,口干飲水多,無惡寒,大便正常。舌暗紅,邊有齒痕,苔白厚膩,脈細。中醫(yī)診斷:水腫(慢性腎小球腎炎)。建議其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必要時行腎穿刺病理檢查。處方:黃芪100克,熟地30克,芡實30克,荊芥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參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土茯苓30克,佩蘭15克,砂仁5克。水煎服,日1付。
2016年05月31日復(fù)診: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5373毫克;建議患者腎穿刺病理檢查,患者拒絕。自訴4天前感冒,周身水腫減輕,小便仍有泡沫。處方:守上方加細辛15克,辛夷花6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1周后復(fù)診:感冒已愈,水腫減輕,仍以初診方加減治療。
2016年07月12日復(fù)診:自訴水腫明顯好轉(zhuǎn),小便泡沫減少。24小時尿蛋白定量2140毫克。處方:黃芪100克,炒白術(shù)15克,荊芥15克,熟地黃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芡實45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防風10克,蒼術(shù)15克,白豆蔻5克,草果5克,浮萍草30克,連翹15克。囑其避免感冒、勞累,堅持服用中藥治療。2016年12月10日查24尿蛋白定量140毫克。
黃芪在臨床使用極其廣泛,在腎病治療中有益氣、利尿、減少尿泡沫作用。然劑量跨度相當大。筆者用于腎性水腫之合并氣虛者,黃芪每每在100克以上,甚至250克;用于特發(fā)性水腫黃芪大劑量100~150克,與益母草90~120克配伍療效顯著。(雷根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