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寫過原料藥材驗收的相關知識,鑒別點主要從飲片驗收經(jīng)驗那本書上獲取。
但之前拍的圖片不夠直觀,且實際情況與書本略有差別,現(xiàn)結合藥典表述,對藥材重新做了拍攝和文字標注,我們一起來討論交流下。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龍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割,除去雜質,干燥。
【功能與主治】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補虛。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癰腫瘡毒,陰癢帶下,脫力勞傷。
【用法與用量】6~12g。外用適量。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本品為菊科植物鱧腸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ㄩ_時采割,曬干。
【功能與主治】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用于肝腎陰虛,牙齒松動,須發(fā)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選晴天,分次采割,曬干或陰干。
【功能與主治】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用于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
【用法與用量】3~6g,后下。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本品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再曬干。
【功能與主治】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癰腫瘡毒。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 (L.)Beauv.的成熟果實經(jīng)發(fā)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將粟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待須根長至約6mm時,曬干或低溫干燥。
【功能與主治】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于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饑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饑食少。焦谷芽善化積滯,用于積滯不消。
【用法與用量】9~15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本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夏初花開放前采收,干燥。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fā)熱。
【用法與用量】6~15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
本品為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 (Turn.)C.Ag.或羊棲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的干燥藻體。前者習稱“大葉海藻”,后者習稱“小葉海藻”。夏、秋二季采撈,除去雜質,洗凈,曬干。
【功能與主治】消痰軟堅散結,利水消腫。用于癭瘤,瘰疬,睪丸腫痛,痰飲水腫。
【用法與用量】6~12g。
【注意】不宜與甘草同用。
【貯藏】置干燥處。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
【功能與主治】開竅豁痰,醒神益智,化濕開胃。用于神昏癲癇,健忘失眠,耳鳴耳聾,脘痞不饑,噤口下痢。
【用法與用量】3~10g。
【貯藏】置干燥處,防霉。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后撞去粗皮,曬干。
【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用法與用量】3~10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9~11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采收,除去果梗和雜質,蒸至上氣或置沸水中略燙,取出,干燥。
【功能與主治】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用于熱病心煩,濕熱黃疸,淋證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用法與用量】6~10g。外用生品適量,研末調敷。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1)中國藥典2015版一部
醫(y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yī)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