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閑時賞菊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有人做過統(tǒng)計,《陶淵明集》詩文一百四十二篇,寫到飲酒的共有五十六篇之多,幾近其半。他的《飲酒》二十首完全就是以酒后的醉態(tài)來針砭是非顛倒的上流社會,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悲嘆仕途的險惡,或者抒發(fā)詩人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
聚友
陶淵明是一位偉大詩人,然而,作為一名父親,他并不合格。根據(jù)現(xiàn)代專家的研究,酒精的慢性綜合中毒,會破壞人的遺傳密碼,給后代留下創(chuàng)傷。嗜酒成癖者,其嬰兒出現(xiàn)各種心理或生理失常癥狀,比例高達83%。但是在古代人,人們?nèi)狈茖W常識,因此酒后行房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由此造成五個兒子比較癡呆的惡果,這是誰也想不到,也不想要的結果。
一日三醉
陶淵明一輩子對于酒過度的嗜好,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吃飯時要喝,睡覺前也要喝。他自稱如果不喝酒的話,那晚上就睡不著覺,早上也起不來床。由于長年累月處于酒精的麻醉之中,生出的五個兒子都有些呆傻。這五個兒子分別是陶舒儼、陶宣俟、陶雍份、陶端佚、陶通佟。陶淵明對他們的期望都很高,希望他們以后能為才富五車、卓越超群的杰出人才??墒?,事與愿違,陶淵明的五個兒子智力都有問題,難成大器,并不能達到陶淵明的期望。
快點倒
這完全是陶淵明自己喝酒留下的后遺癥,但他卻把責任都推到子女身上,寫了一首詩叫《責子》:
白發(fā)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藝。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從詩里可以看出,大兒子陶舒儼年方十六歲,為人非常的懶散,好吃懶做,這種懶惰已經(jīng)被發(fā)揮到無人能及的地步。二兒子陶宣俟年將十五歲,到了應致力于學習的年紀卻不學無術。三四子陶雍份與陶端佚是雙生子,這對雙胞胎智力先天愚鈍,到了十三歲還認不全十個數(shù)字。小兒子陶通佟已經(jīng)九歲了,還非常的蠢笨,整天只知道在外頭玩耍,爬樹摘果子。
感嘆
相傳陶淵明棄官以后就歸隱于廬山腳下,每日自耕自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悠閑的田園生活。這時候陶淵明又新娶了第三房夫人,叫做翟氏。這個翟氏是個過日子的一把好手,同時精于農(nóng)桑,因此種的糧食連年豐收。糧食一多,陶淵明的家酒缸也就滿溢了。
好妻子
每到閑暇時,他就和一幫朋友到廬山南麓虎爪崖下飲酒作樂。崖下有一條名為醒泉的溪澗,澗中橫臥著一塊巨大的黑褐色花崗巖石,高約3米,長約6米,寬約4米,石面平滑,是一個天然的大酒桌。陶淵明和朋友們每次都坐在這里飲酒作詩,一同取樂。他每飲必醉,每醉必賦詩文,醉倒后便揮手對同伴說:“我醉欲眠,卿且去!”說完就睡倒在石臺上。日復一日,這塊石頭的中間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他橫臥的痕跡。于是,這塊石頭就被后人稱之為醉石。
我欲醉眠,卿且去
陶淵明好酒,也坦然承認自己的這個嗜好。在自傳《五柳先生傳》中提到自身對酒的渴望是難以抗拒的:“性嗜酒……吝情去留”。即使是在臨終前寫的《擬挽歌辭》,還在遺憾的嘆息:“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就是這樣的喝法,還覺得一輩子沒有盡情喝個夠。
廬山“醉石”
幾百年以后,又出了一位大詩人叫李白的,也是嗜酒如命。他曾寫過一首詩叫做《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詩中就引用了陶淵明的名句“我醉欲眠,卿且去”,兩個大酒鬼,當真是“英雄所見略同”?。?/p>
“詩仙”李白
詩仙李白,有四個兒子。長子呆,次子傻,三子癡,四子愚,都是低能弱智。命運如陶潛一樣,也是因為嗜酒如命,犧牲了下一代。后人讀到他的“莫使金樽空對月”、“但愿長醉不復醒”、“惟有飲者留其名”等名句時,諸君且先不要羨慕,應該為他們的后代而哀嘆才對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