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逛知乎上時看到了一個父親講述的故事,深深被震撼到了,再次感受到“父母不易做”。
有時候教育就像一個不受控的魔杖;
我們想讓孩子看見彩虹,卻又不小心把孩子帶入陰影。
于是,我們只能努力尋找新的出路,砥礪前行。
這是來自一位父親真實的反思,講述了一個歷經(jīng)三代的成長故事,包括了爺爺?shù)淖晕見^斗,爺爺對兒子(即這位父親)的教育,爺爺對孫女的教育三個過程。
● 爺爺?shù)淖晕見^斗:
爺爺?shù)母赣H是鳳凰男,和母親結(jié)婚后,被出軌,遭遇婚變。之后父親獨自養(yǎng)大兩個兒子,最后死于貧困交加中。
經(jīng)歷坎坷的爺爺,從小缺乏安全感。他自強拼搏,自學俄語、英語,每天5點起床讀書,數(shù)十年不倦。如今82歲的他,還經(jīng)常給各大報刊、雜志投稿。
● 爺爺對兒子的教育:
他痛恨子女身上任何“好逸惡勞”的缺點,采用一種暴君般強勢的管教方式,培養(yǎng)了一個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兒子。
但由于他生性多疑,和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矛盾很多,比如常常懷疑加班的兒媳出軌,矛盾愈演愈烈,發(fā)展到三人互相打架,孫女在旁邊圍觀。最后不歡而散,分開居住。
因為夫妻都是上班族,于是把女兒交給了爺爺。 雖然只有相距兩公里,夫妻倆還是把女兒變成了“留守兒童”。每天下班后去爺爺家吃飯,看看孩子,周末再接回家居住。從5歲起,一直持續(xù)了8年。
對此,他們的想法是:
“我和妻子都經(jīng)歷過中國教育環(huán)境下,激烈競爭后的層層晉級,因此不覺得把孩子交給一個嚴格的爺爺會有什么問題。雖然我的成長有過家庭管教的陰影,但我大體是一個身心健康、情趣不凡的青年。
可我沒想到的是,對于抑郁,每個人的承受力不同,每代人的承受力也不同?!?/p>
如今,這個決定讓他們追悔莫及。
● 爺爺對孫女的教育:
爺爺一直覺得自己對兒子的教育不夠成功,如今有機會教育孫女,他覺得非常開心。
在孫女出生時,他開心地說:“想不到我一把年紀,教完兒子又要教孫女了”,躍躍欲試之情溢于言表。
他延續(xù)了過去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因為退休后時間充足,甚至實踐得更加徹底。
他有很多嚴格的規(guī)定,比如:放學后必須15分鐘內(nèi)趕回家里,遲到三五分鐘就會一頓臭罵。但暴烈的兒子常常會懟回去,而孫女只會解釋兩句,就默默地回房間了。
晚飯后就學習,學習到十點半,爺爺就會要求孫女立即洗漱睡覺。
在學習之余,爺爺也會讓孫女休閑活動。但是類型僅限于她騎車、打羽毛球、游泳這類運動項目,不包括逛街、旅游之類的“無益”活動。
因為各項啟蒙的早,孫女也很聰明,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二年級跳級、小學開始參加各種演講比賽,獲得各種獎項……
在日復一日的“紀律化”教育下,夫妻倆發(fā)現(xiàn)了女兒的變化。對他們的“例行探望”變得日益冷漠,常常是頭抬起來看一眼,聊不了兩句,就說“你們回去吧,我還有作業(yè)呢”。
初二下學習,班主任發(fā)現(xiàn)了女孩的早戀行為,而且是她主動追求一個男生。老師通知了父母,女兒第一次崩潰大哭。在爺爺住的小區(qū)下,父母和女兒交談,沉默許久,女兒說了一句話:“我想和你們住在一起”。
● 父親對女兒的教育:
把女兒接回家后,父親開始用自己項目經(jīng)理的職業(yè)習慣來教育女兒:將學習計劃分解到小時,甚至分鐘,每半個小時都有明確的學習任務(wù),和具體的檢查方法,同時也對應(yīng)有獎勵措施。
效果看起來不錯,女兒中考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這個城市最好的中學之一。
高一上學期女兒談戀愛,不就又和她口中的“渣男”分手,之后又有了新的追求目標。
她的理科成績特別優(yōu)秀,但在文理分科考試之后,她突然要求從理科尖子班轉(zhuǎn)到文科班……
一個周末的晚上,女兒突然失蹤,直到夜里十點,給父母發(fā)信息“別找我,我想一個人靜靜,晚些會回家”。
半夜十二點后,女兒回到家里。
到家前,父母又收到了一條信息:“帶我去看心理醫(yī)生吧”
目前,女兒17歲,抑郁癥,準確的說是躁郁癥,又叫雙相情感障礙,嚴重到已經(jīng)要求和媽媽搬家,和父親分居。
對此,父親反思道:
“家庭,一定有什么沒有做對,我一定有什么沒有做對?!?/strong>
而他如今正在積極地反思如何去彌補教育中的缺失。
這個故事,也引起了熱議。
有人指責父親的失職:
“這篇文章我看見兩個逃兵,把自己年幼的女兒留在戰(zhàn)場,給自己換取短暫喘氣的時間?!?/p>
“叔叔,我作為一個“孩子”,想問您一句,您的女兒,在您的眼里,她是人嗎?”
也有人肯定了父親反思的行為:
一個有抑郁癥經(jīng)歷的網(wǎng)友說:“我父親甚至不看我確診抑郁癥的單子?!?/p>
也有和父親失去了修復機會的“孩子”為他打氣:
“一字一句地讀著。我信在這么長長的整理思緒里,您和女兒的關(guān)系能一點點親近,深深祝福。真好??上液桶职衷僖矝]有修復的機會了。他忙于工作收入豐盛,卻嚴重疏忽健康以至于早早離我而去,這是我一輩子的心病?!?/p>
對網(wǎng)友的爭議,父親回應(yīng)道:
“我沒有懺悔,我只是反思。如果懺悔我只需要對一個人,不用公開。連我女兒都說“道謙、懺悔是世上最沒意義的事情”,反思哪些可以做得更好、哪些不可避免,才有意義。”
是的,指責和道歉對于當事人于是無補,對于局外人也毫無意義。
而這個故事給我們更多的是警醒。
看了很多網(wǎng)友的評論,丹媽思考總結(jié)了下幾點,或許能值得大家去注意。
1、隔代教育下的“嚴苛育子”
因為經(jīng)濟壓力等原因,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選擇把孩子交給老人照料。但我們也知道,父母之愛,是爺爺無法替代的。
正如一位網(wǎng)友所說:“爺爺奶奶可以幫著帶孩子,但孩子一定要在父母身邊長大,工作是你的責任,孩子也是你的責任,不能用工作來逃避帶孩子的責任?!?/p>
“父母跟爺爺奶奶能一樣嗎?我甚至可以想象那個女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期望父母把自己接走,她不僅承受不住嚴厲,更承受不住的是來自父母的冰冷?!?/p>
而文中爺爺奉行的又是極端的嚴苛教育,讓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壓抑和控制,喪失自我感。
同樣經(jīng)歷過這種嚴苛教育的網(wǎng)友說:
“我年紀還較小,我爺爺就是您父親那樣,唯讀書高,相信嚴苛育子。我父親在我爺爺?shù)墓靼粝鲁砷L,繼承了我爺爺?shù)男愿?,對我有很高的要求。我常常感到挫敗和自卑,對自己缺乏認同。我承受著委屈和痛苦,卻隱忍,控制不住的哭泣?!?/p>
2、精英教育的理念
在這個故事里,很多網(wǎng)友反思,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真的不該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
“看了沒有完結(jié)的文章,我覺得又震驚又壓抑。初為人母的我,深深地認識到了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是多么重要!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一生快樂、幸福,成績是次要的?!?/p>
“忘掉孩子所謂的優(yōu)秀吧,跟命比起來,孰輕孰重?”
真的不能更贊同。
身為父母,我一直覺得優(yōu)秀是一個很功利的詞,比起這個詞,我更希望用“幸?!边@個詞來包裹叮當?shù)娜松?/p>
比起成為“精英”,我更期望的是,他能活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這比什么都重要。
3、愛的缺失
愛的缺失,這是我感觸最深的點。
有網(wǎng)友指出,嚴厲管教不是女兒抑郁癥的根源,缺愛才是。
“女兒從小到大,答主只盡到了監(jiān)護人的責任,沒有考慮她想要什么,做什么開心。父母爺爺以為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而對孩子來說,你給予愛,才是最暖心的禮物?!?/p>
沒有愛做支撐的嚴厲管教,是冷冰冰的教育。
缺愛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喪失自我價值感。
心理學認為,童年時期被暴露在被忽視、不安全、不被愛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里, 孩子在潛意識里會產(chǎn)生根深蒂固的觀念:“我一無是處,根本不配得到別人的愛”,讓孩子變得自卑,影響孩子一生的人格發(fā)展和幸福走向。
缺愛最大的影響是讓孩子心理失衡,從而去尋求補償。
一方面,對不給予她愛的父母,會通過宣泄和報復來補償。比如故事里,女孩對于父母的冷漠;要求搬家不和父親住。
另一方面,為了擺脫缺愛的處境,她積極地去別處尋愛。這種補償就是“你們不給我愛,我就千方百計地給自己尋求愛”。 比如積極交友,討好他人、早戀。
這兩種方式的共同目的,是讓失衡的心理恢復平衡,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因為長期缺愛讓孩子對愛產(chǎn)生一種紊亂的情緒,對愛的渴望和報復的快感糾纏在一起,讓孩子感到矛盾,她不了解愛的感覺,也許遇到給她愛的人,又會忍不住逃離,對愛無所適從。因此耗費很多的心理能量,讓自己身心俱疲。
所以故事里的女兒總是主動去追求戀愛對象,卻又一直遇到“渣男”。
在搬回家和父母住之后,還是表現(xiàn)出疏離感。就是因為在她最重要的童年時期,心靈缺少了愛的灌溉。
愛也不是形式上的陪伴,而是一種心靈上的關(guān)注,看見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要知道,我們給予孩子的每一分飽含愛意的陪伴,都會是孩子一生最珍貴的回憶,都將變成孩子生命中的太陽,照亮孩子人生的每一步,帶給孩子無窮無盡的能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