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豆根
【歷史沿革】
本品未見于歷代本草,原植物名稱“蝙蝠葛”來自日本,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載有蝙蝠藤”,謂:“……葉類蒲萄而小,多歧,勁厚青滑,絕似蝙蝠形,故名。治腰痛、,瘰疬?!睋?jù)南京藥學(xué)院編:《中草紡學(xué)》載,蝙蝠葛在浙江有“蝙蝠藤”的別名。按趙學(xué)敏為浙江錢塘人,故《本草綱目拾遺》的蝙蝠藤很叮能就是指此種植物,但浙江民間用藤莖,而本品用根莖,人藥部分不同。
【別名】
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南藥《藥材學(xué)》,馬串鈴、狗骨頭《陜西中草藥》,野豆根《河北中草藥》,山豆根、黃根、黃條香《長白山植物藥志》。
【來源】
本品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莖。
【植物特征】
草質(zhì)、落葉藤本,根狀莖褐色,垂直生,莖自位于近頂部的側(cè)芽生出,一年生莖纖細,有條紋,無毛?;ㄆ?/span>6-7月,果期8-9月。
【生態(tài)環(huán)境】
常生于路邊灌叢或疏林中。
【主要產(chǎn)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野)、延壽縣、伊春市鐵力市;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野);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本溪市;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野);河南南陽市內(nèi)鄉(xiāng)縣(野)等。
【采集方式】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干燥。
【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圓形厚片。表面淡黃色至棕褐色,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纖維性,中心有髓,白色。氣微,味苦。
【性狀】
本品呈細長圓柱形,彎曲,有分枝,長可達50cm,直徑0.3~0.8cm。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彎曲的細根,并可見突起的根痕和縱皺紋,外皮易剝落。質(zhì)韌,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纖維細,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髓。氣微,味苦。
【習(xí)用分級】
以條粗、外皮黃棕色、斷面淺黃色者為佳。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寒;有小毒。歸肺、胃、大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fēng)止痛。用于咽喉腫痛,熱毒瀉痢,風(fēng)濕痹痛。
【含量測定】
雜質(zhì) 不得過5%(通則2301)。
水分 不得過12.0%(通則0832第二法)。
總灰分 不得過7.0%(通則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2.0%(通則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通則2201)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13.0%。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蝙蝠葛蘇林堿(C37H42N2O6)和蝙蝠葛堿(C38H44N2O6)的總量不得少于0.6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