胛縫(背縫、后服)Jiafeng
部位:在肩背部,當(dāng)腋后皺襞盡端是穴。
適應(yīng)證:常用于肩背連胛痛,肩胛風(fēng)濕痛。
操作:直刺0.5~1寸。
[備注]
1,出處 《竇太師針經(jīng)》(胛縫二穴,在肩背胛縫尖盡處是穴。 直針入三寸,灸二七壯。 治肩背臂膊疼,瀉;手無力,補(bǔ)。)《針灸玉龍歌》(胛縫穴在兩腋縫尖。)《外臺秘要》卷三十九(后腋,在腋后廉際兩筋間,主腋外相引而痛,手臂拘攣急,不得上頭。)
2,名實(shí)考 《竇太師針經(jīng)》以及傳世各傳本《針灸玉龍歌》,關(guān)于胛縫穴的定位描述很明確,即后腋縫尖上,與后腋穴為異名同穴。 而今人見《醫(yī)學(xué)綱目》引《針灸玉龍歌》胛縫穴定位作“在背端骨下直腋縫尖及臂。 取二寸半,瀉六吸”,遂理解為在肩胛骨下角下,甚至理解為兩個穴點(diǎn),肩胛骨下角上角各一。 然而不論是肩胛骨下角還是上角處,如何能深刺達(dá)“二寸半”,顯然說不通。查得《醫(yī)學(xué)綱目》“背端骨下直腋縫尖”在《針灸原樞》中作“在背部肩端骨下直腋縫尖”,說的還是后腋縫尖處?!半慰p”穴既誤,今人又于該穴原位置別起一名曰“背縫”。
3,臨床應(yīng)用舉例
(1),治頸漏,又灸背后兩邊腋下后文頭,隨年壯。(《千金翼方》卷二十八)
(2),肩腫風(fēng)氣連背疼,胛縫二穴用針明,五樞本治腰疼痛,入穴分明疾頓輕。 胛縫,穴在兩腋縫尖。針入二寸,可灸七壯。詳癥虛實(shí)補(bǔ)瀉,又治腋下腫毒,單瀉出血。(《針方六集·玉龍歌》卷六)
(3),肩膊口髀痛疼――治臂背膊溫痛不能屈伸者并皆治之,胛縫二穴:在肩縫尖盡處是穴,針三寸,禁灸;肩外俞:在胛外去脊三寸陷中。 直針二寸,灸三七壯。(《針灸捷徑》卷下)
(4),肩臂急性疼痛及肩關(guān)節(jié)功能障礙:背縫穴直刺三寸,邊動針,邊令患者活動患肢。[陜西中醫(yī),1982(2):28]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