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管教孩子毫無疑問是為人父母最應該做的事,其實最有壓力。
養(yǎng)育孩子是一項專職工作,除了金錢,還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熱情!
許多家長覺得這個時期的生活如履薄冰,在很多時候,管也不行,不管還不行,管松了不行,管嚴也不行。
曾經(jīng)有一位媽媽告訴我,她愿意把孩子送給那些育兒經(jīng)驗豐富且成功育兒的家庭撫養(yǎng),她可以出錢,她可以出力,可以完全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只有一個目的,把孩子養(yǎng)成功。不難看出,她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以及育兒壓力之大。
你的孩子沒有成人的思維,無法做出全部正確的決定。他有強烈的好奇心,感情豐富,喜怒瞬息切換,不好的情緒或消極經(jīng)歷,都有可能與你意見相左,與你爭吵。
情緒的狀態(tài)直接影響孩子的選擇,他們的大部分行為都是這種選擇的結果。
在很多方面,你要同情理解我們的孩子,他們不成熟的假設和飄忽不定的情緒,會導致他們做出愚蠢的決定。
更不可想象的是,在許多情況下,他荒謬的選擇會得到他的朋友的支持,而他的朋友,大腦同樣不夠明智。
當然這并不是說你應該原諒他們所有的過錯。你知道他們目前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由孩子的生理特征決定的,設身處地,咱們家長懷著理解與同情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就可以了。
一家人計劃周末出去野餐,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天氣,安全,食物等問題,而孩子們第一反應是要買風箏,要拿帳篷,要把出行的消息告訴他的小伙伴們。
我們必須明白,孩子有孩子的天性,無法像成年人那樣考慮周到。你應該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當作教材來教導他們,盡可能避免出現(xiàn)對抗。與孩子爭吵只有一個結果,他們在腦海中會越來越認定你不理解他們,越來越不愿意跟你溝通。
不止一次聽老一輩父母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過來的,不也長得挺好的,誰也沒有被打死!”這種“略加懲戒”的教養(yǎng)方式有很多爭議--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盡管棍棒也許能夠制止孩子做那些不好的事情,但這種方法傳達給孩子的主要觀點是,當他在社會上遇到困難時,可以使用暴力去解決。
教育發(fā)展到今天,在理智上已完全摒棄了父輩的棍棒教育,要求和自己父母的做法完全相反,溫柔而有愛。這可能是還記得當年委屈的感覺,或者孩提時的遭遇給他們留下了心理創(chuàng)傷,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這樣。
我們很清楚,或多或少,我們都受到了我們孩提時代經(jīng)歷的教育方式的影響。
當我們在教養(yǎng)孩子過程中面臨困境時,實際上只有兩個選擇:要么管,要么不管!太多的問題都是由于我們對管還是不管或嚴管還是輕描淡寫持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引起的。
我們管,但問題還沒解決就退縮了;或者試著不管,但不久又慌了,覺得不管不行,然后帶著過度緊張的情緒卷入其中。這樣過于情緒化的后期介入很難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其實我們要做的是要么管,要么就要做些什么,解決問題,要么就退后一步,忽略這件事。
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兩個選項都有其合理之處,但是,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情況下使用正確的方法,是我們必須學習的技能。
首先,如果孩子想要做一些可能帶來傷害的事情,那么必須管。
第二個需要考慮的情況是,如果孩子的行為并不危險,你需要考慮它是否重要到需要你去解決,以及你是否真的可以解決。也許這種行為只是令人惱火,處理它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如果你十來歲的孩子不斷地刺激你,你最好選擇忍耐,保持冷靜。與十來歲的孩子在同一個問題上翻來復去地爭吵,不可能改變?nèi)魏问虑椤?/p>
一年級小女兒的書包亂糟糟的,五年級大女兒的書包一片廢紙也沒有。記得大女兒一年級的時候也跟小女兒一樣,書包就是個雞窩。反正也沒怎么教,說了也不聽,這一長大,書包莫名就整潔了。
孩子的自制力還不夠,所以不管你多少次告訴孩子把東西撿起來放好或整理臥室,他們都很難做到。
有時他們不聽話不是因為“不能”,而不是“不愿意”,所以沒必要因此沮喪,否則他們只會認為你啰唆。
如果你必須發(fā)表意見,那么請保持冷靜,就事論事即可。但凡流露出一星半點的諷刺或侮辱的語氣,就會立刻引發(fā)孩子激烈的情緒反應。
如果你需要采取行動,而你的孩子卻與你爭論不休,那么你應該知道如何反駁。
辯論而不對抗,意味著如果你用得恰當,你就能贏得每次爭論,而你的孩子也會贏。
希望大家都能夠學會如何做一個冷靜的家長,并試著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