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的不少問題,很多都和與父母的溝通中發(fā)生沖突有關,所以我今天系統(tǒng)寫一寫我的看法。
有的朋友是想和父母做朋友,但一開口卻發(fā)現(xiàn)完全沒有共同語言;
有的朋友是父母總是對自己的選擇習慣性發(fā)號施令,要是選擇不同的話,就很容易造成矛盾;
有的朋友是遇到問題想讓父母幫助,但是發(fā)現(xiàn)父母已經(jīng)完全不能理解自己的處境。
有的朋友抱怨自己好不容易可以很理性處理一些事情了,結果遇到擰不清的父母。
這些問題不光是你們有,我也有。
比如我從來就不能向我爸爸解釋清楚什么是PPT?為什么教別人學PPT也能賺錢而不是騙子?更不用說我無法解釋那個所謂的獨立意志的東西,一不能直接換錢二不一定能讓你更安逸,為什么還值得追求?
至于和父母做朋友,我覺得有時候不要太刻意追求。比如我父母永遠把我當孩子,擔心我不會照顧自己,見了我就自覺把自己當老媽子來服務我。這樣的心態(tài)下我父母怎么可能和我交朋友,我只能努力做一些我父母在意的事情,讓老人家開心開心,如此而已。
我讀大學時,其實很少想著和父母溝通,我也從不想家,我是個比較沒心沒肺的人。離家萬里孤苦伶仃黯然神傷不是我的菜,我讀大學的感覺是從此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從此沒有人管的日子好爽。
當然我還是給家里寫信的,一開始還匯報下近況,免得父母掛念,到后來寫信主要是因為又沒錢了。
其實仔細想來,我那時候是用距離的分離逃避了和父母沖突的可能性,每次寒暑假回家我也會嫌媽媽啰嗦,不是到同學家去玩一整天,就是早早盼著開學。
逃避可以讓矛盾暫時不被激化,但是并沒有解決矛盾,一旦到了某個具體環(huán)境里還是會爆發(fā)。
如果爆發(fā)了矛盾,又無處逃避,很多人會選擇另外一個策略:對抗。
年輕人很容易對父母采取攻擊性的態(tài)度來處理沖突,這種攻擊更可能是言語上的沖突和刺激。我猜測和父母大吵一場的朋友,也許內(nèi)心有一種特別想在父母這里證明自己成熟的沖動,但是和父母爭吵很難解決問題,這恰恰不是成熟的人會選擇的做法。
我當年和父母最大的沖突是我結婚對象,就是我現(xiàn)在的老婆,雙方父母都不同意,我們?nèi)绻x擇正面和父母爭辯的話,一旦激起了雙方的怒火,就真的很難在一起了。
有些父母從小到大都對孩子的路指手畫腳,孩子也養(yǎng)成了聽父母的話的慣性,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很容易選擇第三種溝通方式:服從。
放棄的人就是放棄自己的立場,想法還有愿望,也就是選擇犧牲自己的意志來滿足父母的意愿,這種結果是“子女輸里子父母贏面子”,暫時解決了問題。要是父母的選擇還真不錯的話,子女將來也會理解父母的安排,但是要是子女不滿意父母的選擇,這個事情將來還是要讓彼此糾結的。
如果孩子和父母僵持不下,雙方可能會請一些信任的人來疏解,這種情況下,就相當于大家共同把決定權交給了另一個權威人士(通常更有權力或威望)來掌控。這種溝通方式就是:放棄
這種事情在高考填志愿的時候其實就蠻多。如果你找對人,結果會不錯,但是如果你找的人建議未必真理想,或者有他自己的私心在,就比較麻煩了。
那么人和人之間正常的溝通方式其實是:妥協(xié)。
妥協(xié)不是逃避問題,也不制造對抗,而是經(jīng)過溝通找到大家都覺得可以接受的方案。一般而言,妥協(xié)得到的方案未必是最理想的,但往往是最可行的。
和父母的溝通,我覺得比較好的結果就是父母能聽你講道理,幫你分析利弊,最后大家找到妥協(xié)的方案。
很多問我是回家考公務員還是在大城市就業(yè)的朋友,其實完全可以就這個問題達成妥協(xié),你可以現(xiàn)在大城市找工作,找到工作同時準備公務員考試,要是我,我會非常卑鄙的讓我媽來大城市給我做飯,我節(jié)約出時間搞定工作和復習,等熬一年后,看看我能否考上,考得上就多一個選擇,考不上這事自然拉倒,工作經(jīng)驗也攢了一年。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情況,不過我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的話,提出這個妥協(xié)方案,我媽會來給我做飯的,這個我敢打包票。
當然還有更好的結果,就是一起想出創(chuàng)造性的方案,達成“雙贏”。
比如昨天一個姑娘問我想回國在上海實習,又想最后一年多陪陪父母,怎么辦? 我的答案就是你完全可以在上海租一個房子,讓父母過來住,順便在上海周邊走走玩玩,你白天實習,晚上還可以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這不是很好的雙贏解決方案嗎?
但是妥協(xié)和雙贏是理想的情況,真正的情況是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往往都首先帶著情緒溝通,而不是基于理性溝通。但人和人處于情緒中的時候,溝通的結果很容易走向對抗,而對抗的結果往往是意志力弱的一方服從意志力強的一方。
在我們家就比較典型,我其實有想法是必然會千方百計搞出來的人,我弟弟其實是想得多做得少的人。那么在和我父母溝通時,我往往對父母的不理解采取逃避的態(tài)度,父母說我我都當沒聽見,也不辯解。自己跑掉,來一個眼不見心不煩,做成了再告訴父母,反正結果不錯的話,父母都會開心。因為他們擔心來擔心去,就是怕你過得不好,要是這個沒有問題,其實沒有什么不好解決的。我弟弟反而更容易在言語中去爭辯,爭辯完了其實精力也耗費在制造情緒上了,也沒有什么用。
這樣看來,和父母有沖突時有逃避、對抗、服從、放棄、妥協(xié)、雙贏六種方式,我的建議是,下次你和父母溝通之前,問問自己,我和父母要討論的問題:
1、逃避的方式是什么?可行嗎?
2、對抗的方式有贏家嗎?
3、服從的方式明智嗎?
4、放棄的方式有可靠的權威嗎?
5、妥協(xié)的方式有哪些事情可以互相讓步?
6、雙贏的方式我有好點子嗎?
我覺得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六種方式其實都可以采取的。理性和不理性的人區(qū)別并非是不會和別人沖突,而是理性的人是為目標去努力,不理性的人是被情緒驅動去溝通。
再說一句,今天聊的六種溝通方式,不僅僅是父母之間,也是你們未來和同學之間,和戀人之間,和老師之間,和你未來的職場同事領導之間的溝通方式。
對了,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對抗的方式,但也不要只會逃避和妥協(xié),那樣你犧牲了你的意志,也未必換得來安寧。
這六種溝通方式其實都需要在和人溝通過程中不斷加以練習的,和父母的沖突其實是練習風險最小的一種,因為父母雖然未必能理解你,但他們對孩子的愛,總是最后選擇包容你的選擇,甚至是任性。
所以希望你們還是好好珍惜你們的父母的愛,今天是2013年5月12日,也是今年的母親節(jié),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記得給你的父母打一個電話,因為和父母的溝通絕非只有沖突一個選項,還有愛和包容。
--------歡迎推薦“秋夜青語”---------
微信公眾賬戶“秋夜青語”:大叔秋葉每晚給青年朋友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