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波動是指油價在一定時期內上漲或下跌交替的趨勢。國際油價是一個系統(tǒng)的體系,它反映了不同地區(qū)和不同方式的定價權,主要包括歐佩克官方價格、非歐佩克官方價格、現(xiàn)貨市場價格、期貨市場價格、易貨貿易價格、凈回值價格和價格指數(shù)。
歐佩克官方價格即目前所采用的 11 國油價平均價的參考價。2005 年 6 月 16日,歐佩克采用了新的一攬子參考價格,包括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混合油(SaharanBlend)、印度尼西亞米納斯油(Minas)、伊朗重油(Iran Heavy)、巴士拉輕油(BasraLight)、科威特出口
原油(Kuwait Export)、利比亞埃斯德油(Es Sider)、尼日利亞博尼輕油(Bonny Light)、卡塔爾馬林(Qatar Marine)、阿拉伯輕油(Saudi ArabianLight)、阿聯(lián)酋穆爾本
原油(Murban)和委內瑞拉原油。歐佩克通過一攬子參考價格對油價進行監(jiān)督。
非歐佩克官方價格即非歐配克國家根據(jù)本國實際情況并參照歐佩克官方價格制定的油價?,F(xiàn)貨市場價格即世界主要現(xiàn)貨市場的交易價格。目前,全球范圍主要的石油現(xiàn)貨市場有西北歐市場、地中海市場、加勒比海市場、新加坡市場、美國市場 5 個。國際市場原油貿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區(qū)的基準油為定價參考,以基準油在交貨或提單日前后某一段時間的現(xiàn)貨交易或期貨交易價格加上升貼水作為原油貿易的最終結算價格。
期貨市場價格決定于國際主要石油期貨市場,包括紐約商品
交易所(NYMEX)、倫敦國際石油
交易所(IPE)、新加坡交易所(SGX)和東京工業(yè)品交易所(TOCOM)。期貨市場價格在國際石油定價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目前國際石油期貨市場價格主要由倫敦與紐約兩大期貨市場決定。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品種為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 Oil)。布倫特原油是一種低硫輕質原油,出產于北大西洋北海布倫特地區(qū),目前世界上除了部分中東和遠東原油以外,絕大部分地區(qū)的原油(如北海、非洲、拉美、加拿大,以及部分中東和遠東地區(qū)向歐洲出口原油)均以布倫特原油計價。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West Texas Intermediate)也是國際油價的重要基準。德克薩斯是美國出產石油的一個州,NYMEX 推出的原油期貨合約就是以在西德克薩斯的煉油廠生產出的商品的樣本作為合約進行交易的,由于美國是石油最大的消費國,金融市場發(fā)達,WTI 即期合約被很多投資者視為國際能源市場衡量
原油價格變化的基準價。最早的石油期貨品種是 1978 年在紐約商品交易所推出的取暖油(heating oil)期貨合約。1981 年 NYMEX 引入汽油期貨交易,1983 年引入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期貨交易。布倫特原油 1988 年開始在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進行期貨交易。2007 年 5 月 21 日,洲際交易所(ICE)上市中東高硫原油期貨合約;2007 年6 月 1 日,迪拜商品交易所(DME)上市阿曼原油期貨合約。WTI 原油期貨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商品期貨交易品種,為全球
原油價格的風向標。2003 年以來,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大背景下,原油期貨合約成交量突然加速上升,大量的資金涌入期貨市場,WTI 和取暖油原油期貨交易量直線上升。
通常情況下,WTI 油價對 Brent 油價存在一定溢價,即 WTI 價格通常要高于 Brent 價格。WTI 與 Brent 價格差成為基差,因此,基差一般為正。但也有例外,比如 2009 年一季度,WTI/Brent 基差出現(xiàn)反?,F(xiàn)象,WTI 原油對 Brent 原油深度貼水,季度平均基差為-1.44。2009 年一二月份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WTI/Brent月均貼水分別為 1.73 美元和 4.23 美元,油價最低點時基差最大值甚至達到 13 美元左右。這往往表明,石油市場出現(xiàn)了不正常的情況(金融危機爆發(fā),作為重災區(qū)的美國金融市場出現(xiàn)了資金不計成本出逃的現(xiàn)象)。市場一旦恢復,基差往往會很快恢復為正。2009 年二季度,隨著市場信心恢復和油價回穩(wěn),WTI/Brent 基差恢復正常,平均基差為 0.77,基差最大值僅為 3 美元。
易貨貿易價格即以石油換取專門規(guī)定的貨物或服務時的價格。凈回值價格是指扣除油價下降風險之后的價格。價格指數(shù)則指某些權威機構通過采集世界主要石油市場的信息而形成的權威報價,如美聯(lián)社指數(shù)、路透社指數(shù)等。
由于油價反映了現(xiàn)貨和期貨市場所在國的定價權,因此,不同時期油價的涵義有所不同。比如 BP 公司所使用的油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 1861—1944 年為美國均價,1945—1983 年為阿拉伯輕質油標價,1983—2008 年為布倫特即期現(xiàn)貨價。我們目前所指的油價波動主要是看紐約和倫敦兩大期貨市場的遠期價格變化。
戰(zhàn)爭時期,石油經常被當作“武器”來使用。比如,二戰(zhàn)當中,美國對日本進行禁運。而山本五十六策劃偷襲美國珍珠港,是為了摧毀美軍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力量,以 保障日本來自東南亞的石油供給和運輸線。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我們將看到,石油危機時期,歐佩克以石油為武器,反擊西方國家,釀成了石油危機,并成為西方國家 經濟陷入滯脹的導火索。冷戰(zhàn)結束以后,全球化時代來臨。石油重新回歸它的商品本性。簡而言之,在和平與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石油的政治屬性弱化,經濟屬性成為 常態(tài),金融屬性越發(fā)明顯,油價波動成為金融現(xiàn)象。您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平時聽到的電視里播報的“油價”,一般都是紐約和倫敦期貨市場的即時價格,事后統(tǒng)計和研究用的油價則一般都是現(xiàn)貨市場的交易價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