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介紹的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紀書局友情提供。
原典紀書籍原典紀書局(孔夫子舊書網上搜店鋪:原典紀書局)此次推出的古籍善本《大學》詳細闡述了朱子的思想。朱子學之一重要理論是格物致知論, 朱子格物致知論并不等同于一般認識論。朱子格物致知論的形成歷經漫長過程, 考察其思想之前后變化以及發(fā)展成熟, 對于研究朱子學有重要意義。
朱熹六十歲時作《大學章句》, 將《大學》古本分為“經”“傳”二部, 他認為《大學》“傳”中的“格物致知”釋義已經亡佚, 為求文本完整, 朱熹“取程子之意以補之”, 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 言欲致吾之知, 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于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也……此謂物格, 此謂知之至也。”這段文字共157字, 就是著名的朱熹以“格物致知”為《大學》補傳。
朱熹唯恐人們不能更好領悟《大學》要領, 故以問答方式對《大學章句》作了進一步闡述, 這就是《大學或問》, 這里有對“格物致知”的詳細解釋, 曰:“吾聞之也, 天道流行, 造化發(fā)育, 凡有聲色貌象而盈于天地之間者, 皆物也……必其表里精粗無所不盡, 而又益推其類以通之, 至于一日脫然而貫通焉, 則于天下之物, 皆有以究其義理精微之所極, 而吾之聰明睿智, 亦皆有以極其心之本體而無不盡矣?!边@段文字共818字, 在朱熹格物致知論中最嚴密周備, 是其格物思想之成熟表現。這一論述在擴充總結二程格物致知論之基礎上提出, 為說明格物致知之途徑和方法, 朱熹引用《二程遺書》所言十條, “此十條者, 皆言格物致知所當用力之地, 與其次第功程也” 。
緊接著, 朱熹另又引《二程遺書》《外書》所言五條, 指明格物致知之本:
又曰:“格物窮理, 但立誠意以格之, 其遲速則在乎人之明暗耳?!庇衷?“入道莫如敬, 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庇衷?“涵養(yǎng)須用敬, 進學則在致知?!庇衷?“致知在乎所養(yǎng), 養(yǎng)知莫過于寡欲。”又曰:“格物者, 適道之始, 思欲格物, 則固已近道矣, 是何也?以收其心而不放也?!贝宋鍡l者, 又言涵養(yǎng)本原之功, 所以為格物致知之本者也。
朱熹引用二程言語, 認為格物致知也并非隨意就可以去格, 須立誠意去格, 也并非是任何人都可以去格, 需要有一定基礎, 這就是涵養(yǎng)。朱熹據此明確提出涵養(yǎng)便是格物致知之本, 這一涵養(yǎng)就是小學工夫, 而小學乃為大學之根基。在《大學或問》中, 有人問朱熹講解大學之道, 為何還要考察小學之書?朱熹回答認為:學問固然有大小區(qū)別, 但是道理則是一致?!笆且苑狡溆滓? 不習之于小學, 則無以收其放心, 養(yǎng)其德性, 而為大學之基本。及其長也, 不進之于大學, 則無以察夫義理, 措諸事業(yè), 而收小學之成功。
……今使幼學之士, 必先有以自盡乎灑掃應對進退之間, 禮樂射御書數之習, 俟其既長, 而后進乎明德、新民, 以止于至善, 是乃次第之當然, 又何為而不可哉?”故而朱熹主張:幼年時經歷小學階段養(yǎng)德收心, 主要做法為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 這便為大學打下基礎, 而大學階段主要是考察義理、成就事業(yè), 則是對小學之提升, 學習必須循序漸進, 決不可躐等陵節(jié)。
小學之收心養(yǎng)德, 亦即涵養(yǎng)本原之功, 如何涵養(yǎng)?朱熹認為具體做法就是“敬”, 敬以直內, 義以方外, 敬應貫徹于圣賢學問之始終。朱熹說:“蓋吾聞之, 敬之一字, 圣學所以成始而成終者也。為小學者, 不由乎此, 固無以涵養(yǎng)本原, 而謹夫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 與夫六藝之教。為大學者, 不由乎此, 亦無以開發(fā)聰明, 進德修業(yè), 而致夫明德新民之功也?!敝祆渲赋? 在小學階段, 用敬可以涵養(yǎng)本源, 大學階段, 用敬可以開智成德。學者當持敬以守, 則能固本達于圣學之域。有人問敬為何要貫穿于為學之始終, “敬之所以為學之始者然矣, 其所以為學之終也, 奈何?”朱熹明確回答:“敬者, 一心之主宰, 而萬事之本根也?!粍t敬之一字, 豈非圣學始終之要也哉?!敝祆湟跃礊橐恍闹鳌⑷f事之根, 小學以此開始, 大學以此而終, 一以貫之, 此心既立, 則格物致知才得以可能, 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不可一日離“敬”。
總之, 朱熹格物致知論受到程頤之“涵養(yǎng)須用敬, 進學則在致知”思想影響, 認識到“敬”之“涵養(yǎng)”功夫在進學、進道、成人中的本體地位, 是從整個為學的角度審視格物致知, 對涵養(yǎng)加以重視, 認為涵養(yǎng)當貫穿于為學始終, 亦即“涵養(yǎng)為格物致知之本”。原典紀書局推出《大學》旨在進一步宣揚朱子的格物致知理論,宣揚優(yōu)秀傳統思想文化,助力文明社會建設。
版本介紹:
《大學》底本為清康熙39年武英殿刻本
成品尺寸:高28cm*寬17cm
上文所介紹的中文古籍善本圖文信息,由原典紀書局友情提供。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或咨詢古籍善本、中國古畫仿真復制定制、圖書代理出版,歡迎關注孔夫子舊書網-原典紀書局。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