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蒸臍法又稱熏臍法、煉臍法或溫臍法。即以藥物研末填滿臍部,再以艾(或其他藥劑)施灸,一般在艾炷和藥物之間再加用槐樹皮隔開。由此可以看出,蒸臍法也屬于隔物灸的范圍,但一般的隔物灸是藥末與艾炷2層,而此法為藥末、槐樹皮、艾炷3層,且此法選用藥物多針對保健養(yǎng)生。所用的藥物處方因病而異。
【功效】
補益腎氣,滋陰降火,活血化瘀,溫中散寒,調(diào)經(jīng)理帶,消滯除積,健身防病。
【適應癥】
用于勞傷、失血、氣虛體倦、陽痿、遺精、陰虛、痰火、婦人赤白帶下、白濁、血虛積滯、子宮寒冷等癥。
【施灸準備】
大艾炷,水和莜面或水和白面,槐皮數(shù)片,鑷子,火柴,線香,灰盒等。藥物處方:①預防疾?。何屐`脂40g生用,青鹽25g生用,乳香5g,沒藥5g,夜明砂10g微炒,地鼠糞3錢微炒,蔥頭干者1錢,木通3錢,麝香少許。共為細末備用。②治療勞疾:麝香25g,丁香15g青鹽20g,夜明砂25g,乳香、木香各15g,小茴香20g,沒藥、虎骨、蛇骨、龍骨、朱砂各25g、雄黃15g、白附子25g、人參、附子、胡椒各35g,共為細末,分成3份備用。
【施灸方法】
預防疾病:取適量莜面以水調(diào)和做面圈,置臍上,將前述藥末約2錢放入臍內(nèi),把槐皮一片剪成錢大,放于藥上,再置艾炷,用線香火點燃施灸,每歲一壯。
治療勞疾:取適量白面面以水調(diào)和做面圈,置臍上,添入麝香2.5g于臍中,再將藥一份入面圈內(nèi)按緊,中插數(shù)孔,槐皮一片置藥上,放置艾炷,用線香點燃施灸,灸至遍身大汗為度。
【注意事項】
(1)施灸前根據(jù)病情及施灸部位,選擇適宜的體位。
(2)在灸治過程中,要經(jīng)常觀察隔離物的顏色或移動隔離物,防止施灸過度,發(fā)生水泡。若起水泡,小者可待其自然吸收,大者可用消毒針刺破引流,外涂甲紫,以防感染。
(3)施灸時應注意室內(nèi)通風。
【替代產(chǎn)品】 熏臍法,歷史悠久,功效顯著,但是對普通百姓來講,操作方法太負責,準備的東西太多。不適合家庭用。有沒有更為簡便的替代方法呢?我們經(jīng)過多年的艾灸臨床經(jīng)驗,逐步完善我們的使用的艾條,在傳統(tǒng)三年陳艾的基礎(chǔ)上,加入了花紅、懷牛膝,乳香等二十味中藥,以固定的比例制作成了中藥艾條,直接熏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功效有過之而無不及。配伍好的方劑,適用范圍廣泛,使用更加方便。不管是居家使用,還是診所艾灸館都非常適合。艾條,純手工制作,滿足我們自用的同時,尚有富余,可以提供給廣大需要艾灸的朋友和灸館。
了解購買也很方便點擊文章下方“閱讀原文”
現(xiàn)有直徑2厘米和3厘米兩種(長度都是20厘米)
【經(jīng)驗輯要】
(1)《針灸大成》:“蒸臍治病法:五靈脂八錢,生用;斗子青鹽五錢,生用;乳香一錢,沒藥一錢,天鼠糞即夜明沙二錢,微炒;地鼠糞三錢,微炒;蔥頭,干者三錢;木通三錢,麝香少許。研為細末,水和莜面作圓圈置臍上,將前藥末以二錢放于臍內(nèi),用槐皮剪錢放于藥上,以艾灸之,每歲一壯,藥與錢不時添換。依后開日時,取天地陰陽正氣,納入五臟,諸邪不侵,百病不入,長生耐老,脾胃強壯。”
(2)《醫(yī)學入門》:“用麝香五錢,丁香三錢,青鹽四錢,夜明砂五錢,乳香、木香各三錢,小茴四錢,沒藥、虎骨、蛇骨、龍骨、朱砂各五錢,雄黃三錢,白附子五錢,人參、附子、胡椒各七錢,五靈脂五錢,共為末。另用白面作條,圈于臍上。將前藥一料,分為三份,內(nèi)取一份,先填麝香五分入臍眼內(nèi),又將前藥一份入面圈內(nèi),按藥令緊,中插數(shù)孔,外用槐皮一片蓋于藥上,艾火灸之。灸至遍身大汗為度。”
( 3)《中醫(yī)方法全書》:“臨床使用本法,須根據(jù)具體病情以選方用藥,其常用處方有:①麝香15g,丁香9g,青鹽12g,夜明砂15g,乳香9g,木香9g,小茴香12g,沒藥、虎骨、朱砂各15g,雄黃9g,白附子15g,人參、附子、胡椒各21g,五靈脂15g,共為末(《醫(yī)學入門》);②上方去白附子、人參,加兩尖(《理瀹駢文》);③生五靈脂24g,生青鹽15g,乳香3g,沒藥3g,夜明砂6g微炒,地鼠糞9g微炒,干蔥頭6g,木通9g,麝香少許,共為細末(《針灸大成》);④川烏、草烏、沒藥、雄鼠、續(xù)斷各9g,麝香0.3g(《理瀹駢文》)。
【灸法備注】
蒸臍法載于明代李梴的《醫(yī)學入門》:“用麝香五錢,丁香三錢,青鹽四錢,夜明砂五錢,乳香、木香各三錢,小茴四錢,沒藥、虎骨蛇骨、龍骨、朱砂各五錢,雄黃三錢,白附子五錢,人參、附子、胡椒各七錢,五靈脂五錢,共為末。另用白面作條,圈于臍上。將前藥一料,分為三份,內(nèi)取一份,先填麝香五分入臍眼內(nèi),又將前藥一份入面圈內(nèi),按藥令緊,中插數(shù)孔,外用槐皮一片蓋于藥上,艾火灸之灸至遍身大汗為度。”清代醫(yī)家吳師機的《理瀹駢文》所載太乙真人熏臍法與此大體相同。只是沒有白附子、人參。而另有兩頭尖而己。據(jù)云:“通治勞傷、失血、陰虛、遺精、白濁、陽痿、精神倦怠、痰火、婦人赤白帶、子宮冷諸癥。”此法有病治病,無病可防,達到扶正祛邪養(yǎng)生延年的目的?,F(xiàn)代研究證明它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加機體抗病和康復能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