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了,脾胃不好能引起很多的癥狀:腹脹,排便不成形,嘔吐,失眠多夢,發(fā)胖,消化不良,口臭,腹痛等。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知識是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調(diào)理。
以《內(nèi)經(jīng)》“君一臣二”為宗旨,發(fā)揮經(jīng)方遣藥之義,臨證用藥多以三味為君臣藥,故稱“三味”方。主藥明確,方證合拍,隨癥加減,療效顯著。
1、藿香、佩蘭、砂仁(芳香三味飲) 三味為芳香健胃化濕之主藥。藿香與佩蘭配伍出自《時病論》,功效相仿,均有化濕、解表、止嘔作用。
三味用于中焦?jié)駶岵换秆?,癥見胃脘痞悶,口淡乏味,或口有穢濁之氣,肢體疲倦,舌白潤膩等,起效快。略予加減,對上消化道疾病頗有效驗。
2、代代花、厚樸花、佛手花(芳香三花湯)三花均為芳香理氣化滯藥。代代花偏于開胃寬胸,厚樸花偏于理氣消脹,佛手花偏于疏解肝胃之郁。
三味合用,對肝胃氣郁于胸脅、脘腹,出現(xiàn)痞悶、脹痛、食后有堵塞不消化之感者,投之多效。三味泡水代茶飲,還有消脹減肥之效。
3、大麥芽、稻芽、谷芽(開胃三芽飲) 三芽亦具芳香氣味,有疏肝健脾開胃之用。麥芽為消食藥,但有明顯的疏肝作用;稻芽功用與麥芽相似,幫助消化,但藥力緩和;谷芽是指北方小米的芽,性溫和而暖胃,且有安神作用。
三味藥合用,舒達(dá)肝氣,開胃進(jìn)食,并有溫散濕邪的功效。
4、半夏、黃連、黃芩(辛開苦降散)此三味為半夏瀉心湯的君臣藥,為辛開苦降之代表組合,又為苦寒與苦溫之相反配伍。
具有辛開濕濁散,苦降熱邪除之功效。凡見心下痞滿,隱隱作痛,泛泛欲嘔,舌苔濕膩者,此三味為必選之藥。唯其用量,當(dāng)視濕與熱孰輕孰重而定,而濕熱之孰輕孰重,又當(dāng)以舌苔為標(biāo)尺。
5、竹茹、生姜、蘆根(清胃三味湯) 此三味為清胃降逆組合。蘆根清胃生津的作用顯著,凡胃熱之呃逆、嘔吐,效果明顯。但竹茹略有克伐胃氣之弊,加入辛溫之生姜,既加強降逆作用,又可預(yù)防竹茹克伐胃氣之虞。
6、砂仁、白蔻仁、公丁香(開胃醒脾方) 此三味均有芳香氣味。砂仁與白豆蔻功效相仿,均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的作用;公丁香為溫中降逆藥,于胃寒之嘔吐、呃逆、噯氣有益。
三味合用,對中焦寒濕不化所致的胃痛、泛泛欲嘔、呃逆不斷、時時吐濁者,每有良效。
7、青皮、陳皮、大腹皮(理氣三皮飲)此三味為理氣消脹之品。毛德西指出,青皮疏肝達(dá)下,陳皮調(diào)脾達(dá)中,大腹皮行氣達(dá)三焦。小腹脹痛者,以青皮為主藥;胃脘脹痛者,以陳皮為主藥;脘腹皆脹而痛者,以大腹皮為主藥。
三味合用,在舒理氣機(jī)的基礎(chǔ)上,又有健脾開胃之功效。服用后常有腸鳴下氣之感。
8、雞內(nèi)金、雞矢藤、神曲(二雞神曲散)此三味為健胃消食之藥。雞內(nèi)金消食化石為百姓所公認(rèn),神曲的消食化積的作用比較強,特別是小兒吃多了不消化,晚上睡不好覺,又感冒,神曲應(yīng)為首選藥。雞矢藤是非常好的助消化藥,此三味研粉沖服,或煎湯服均可,于老人、小兒服用效果更好。
9、神曲、山楂、大麥芽(三仙飲) 此三味為“三仙飲”,在廣大農(nóng)村幾乎都知道,是健胃消食的常用品。只是三味功效不同,神曲消面積,山楂消肉積,麥芽消果積。有的地方加上雞內(nèi)金,名為“四消散”,其消食作用更強。但對于年老體弱者,還要加一點健脾藥,如白術(shù)、山藥、陳皮、白扁豆等,以防消而不化。
以上提到的9種3味方具體怎么用,還是需要根據(jù)自身情況來定,切不可盲目選擇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