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
傳說毛筆的發(fā)明者是秦朝名將蒙恬,但我國用筆痕跡可以追溯到殷商甲骨文時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出土最早的實物筆則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時各國對書寫用具的叫法不一, 秦統(tǒng)一六國后開始用“筆”字作為書寫用具的統(tǒng)一稱呼。從春秋戰(zhàn)國秦漢書寫用筆的發(fā)展,毛筆到了唐代達到了制作技術(shù)最高端的時代,同時也進入了中國書法的鼎盛期,這種唐筆則由”筆柱,筆芯,筆被,筆副“四部分組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瘦金體筆畫瘦硬,標志性明顯,對用筆的要求更為講究一點,前段時間,一位筆商朋友給我寄了一只自己做的純紫毫,看外觀與周文勾線十分相似,這種筆筆鋒較我平時用的兼毫,筆鋒略長,今晚涮開試了試,以平時用筆的習慣,一下筆 筆力就在筆鋒中部攔腰折斷了,于此回到瘦金體選筆問題,由于瘦金體筆畫瘦削犀利,往往給人感覺筆鋒越細越長就越好用,我覺得是一個誤區(qū),用筆寫字,用到筆的部分只是筆尖很少一部分,筆鋒太長,纖細有余失其肉與力道,因為筆鋒長的緣故,這筆寫的時候角度要較傾斜一點,基本屬于一種拖拽的感覺,與平常用的兼毫相反,兼毫恰恰需要稍微垂直一點,傾斜的多了,'瘦金體'就不瘦了,而這只純紫毫角度垂直的多了,就像指甲,寶劍一樣,觸及硬物,越長越易折斷,平時用的這只兼毫,筆尖鋒利,筆肚適中,下筆好比一把砍刀,鋒利又有刀背能承其重,更恰當一點是一把能與紙面短兵相接的好匕首,而純紫毫筆鋒的長度就像是長劍了,打仗不適合,但兼毫用的時間長了筆肚越來越肥,寫不出瘦金的鋒芒,說到底瘦金體用筆不在于筆鋒的長短,而是筆的聚鋒與彈性,這是毫的選料與質(zhì)量問題,數(shù)據(jù)上算的是筆管到筆尖的長度,這個肯定不用也不宜過長,更重要是從筆管到筆肚再到筆尖,這個由粗到細漸變的一個角度值的數(shù)據(jù)設(shè)計,由這個比例得出的數(shù)據(jù),再通過不同尺寸筆管的訂制,來做出適合寫大中小不同書寫風格的瘦金。
比我們現(xiàn)在用的一撮毛插進去要復(fù)雜很多。因其形制似雞爪后面突出的距,唐時稱為雞距筆,并以形容其筆鋒短小犀利,像雞爪子一樣,中間硬(筆柱筆芯),外面有肉(被毫副毫)。從宋代以后隨著家居的高低變化,制筆開始轉(zhuǎn)變?yōu)椤睙o心散卓“,將原來的筆芯抽離,筆柱散開,這種制法的毛筆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這是毛筆大致的演變歷程。現(xiàn)在的軟毫筆雖從宋有之,其真正的盛行是從明清開始,當時的皇帝官僚喜歡“黑大圓亮”,把這種字標為考卷、書法的準則,這種筆在晉唐一脈傳承的好筆法里,看不到其出現(xiàn)痕跡。軟毫筆寫出來的字偏肉,用軟毫練字,猶如鈍刀子割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瘦金一號筆,(入門必備,瘦金之王,瘦金兵器譜排名第一),寫字大約2.5-3厘米,千字文,夏日,中秋等適合。
外面包了一層較柔軟的毛,相當于雞距筆的“筆被”,里面的硬毛則是“筆柱”。從側(cè)面使用來看的話,類似于雞爪子的模樣。書寫的時候,后面蓄墨,由于中間硬,相對應(yīng)的要采用斜執(zhí)筆的方式。
筆的特性,尺寸,決定著人的書寫姿勢,人要順遂筆的條件去做調(diào)整來適應(yīng)它,達到筆能為我所用。有的初學朋友,因為缺少對書法學習的了解,將書寫方式與帖子的選學盲目搭配,長此以往,事倍功半甚至一無所獲。瘦金體小楷如《千字文》《夏日》等,包括《瑞鶴圖》《祥龍石圖》序詩等帖子,尺寸均在兩三公分之間,可以采用小楷筆,以坐姿枕腕斜執(zhí)筆的方法來練習。
尺寸在6-10公分的中楷,則需換尺寸稍大二號的筆,以懸腕懸肘的方法,才能使筆靈活轉(zhuǎn)動,書寫出相應(yīng)尺寸的筆畫。
尺寸十公分以上的瘦金大楷,如《秾芳詩帖》,或者對聯(lián)匾額,則需再稍大一號的筆,或坐或站,用懸腕懸肘的方式來書寫,離開了桌面,這種方式更考驗對筆的掌控力。
初學的朋友宜從枕腕小楷開始較容易上手,隨著對毛筆特性的了解,及對帖子筆畫結(jié)構(gòu)有了一定的沉淀學習,再逐步學習大字。也或者以小楷為主,大字為輔的學習方式并進。
墨:
墨汁:
對于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磨墨對于書法學習者來講是一件非常耗時的事,尤其初入門的朋友對墨錠的特性及選用也是一頭霧水。墨汁就給初學的朋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墨汁主要成分與墨錠大同小異。不過墨汁為了防止沈淀和腐敗必須在墨汁中添加些防腐劑。這些添加物或多或少會影響墨汁之品質(zhì),對于初學朋友,這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市場上的墨汁品牌很多,適合瘦金體書寫的牌子包括以前推薦的紅星,450ml裝市場價在二十元左右。
另外常見的牌子如一得閣,曹素功,前者膠性偏大,易滯筆,曹素功則偏稀釋,墨色稍偏淡。還有一款玄宗,
這個牌子的墨汁與朱液價格都稍高,但效果確實是不錯的。關(guān)于墨汁初學者可以根據(jù)所需去選用。
初學的朋友無論用墨汁或者墨錠,書寫時盡量倒足磨夠一次的量,磨墨備上一只硯滴,方便掌控研墨滴水的多少,
書寫完筆要涮干凈之外,將墨碟或者硯臺,用只牙刷刷洗干凈,隔夜的宿墨及殘留的墨渣,都不利于再次的書寫使用,這是很多朋友會有的一個問題。另外室溫及氣候變換,都會對墨的使用有一定影響,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慢慢體會。
紙:
練習紙:
初入門的朋友用紙以米字格練習紙為主,一直以顏楷歐楷為主流的書法學習,使市面的練習紙米字格尺寸普遍偏大,3-4cm米字格紙為佳。在邱金生瘦金體文具書店都有售賣。
宣紙:
宣紙,中華幾千年文化精華之一,“文房四寶”之中重要的一員,它為我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可靠的物質(zhì)技術(shù)基礎(chǔ),使祖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shù)得以創(chuàng)新和變幻無窮,使稀世古籍善本得以傳世再現(xiàn),使珍貴文檔資料得以復(fù)原保存和流傳。郭沫若先生為中國宣紙親筆題詞贊道:“宣紙是中國勞動人民所發(fā)明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中國書法和繪畫離了它,便無從表達藝術(shù)的妙味”。劉海粟大師題詞稱贊宣紙為“紙壽千年、墨韻萬變”。宣紙被譽為“文房之寶、藝術(shù)之光”而馳名中外。
宣紙壽長的秘訣與它的原料有關(guān),宣紙的原料加工仍然延續(xù)的是古法技藝,傳統(tǒng)工藝漫長的周期,與十月懷胎無異。浸漬、蒸煮、洗滌、攤曬,只有經(jīng)過反反復(fù)復(fù)的工序,最終才能分解出自然漂白的燎皮和燎草。曬灘,朝陽的坡地、斜鋪的石灘,檀皮和稻草要經(jīng)歷大自然的日曬月養(yǎng),露潤雨淋,他們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變白。其中易老化、不穩(wěn)定的物質(zhì)同時也被氧化,經(jīng)由自然的錘煉和時間的滋養(yǎng)后,留下來的原料就是宣紙品質(zhì)堅韌的原因。
宣紙按洇墨程度分類分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chǎn)生豐富的墨韻變化,這種特性不適合進行瘦金小楷的寫作,一筆下去墨汁化開筆畫就成了一坨。熟宣加工時用明礬等涂過,故紙質(zhì)較生宣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繪工筆畫的反復(fù)渲染包括瘦金體的寫作。半熟宣則吸水能力界乎前兩者之間。偏熟的紙宜用墨錠磨墨,對于墨的稀釋程度可自由掌握,來適應(yīng)熟宣的不易吃墨。
半生熟撒銀粉彩箋(偏熟)+紅星墨汁+大楷筆 佛教四字吉語榜書
半生熟描金龍紋粉彩箋(偏熟)+玄宗朱液+瘦金小楷筆 《心經(jīng)》
附上書法用宣紙尺寸一覽表:
三尺全開:100 x 55 三尺單條:100 x 27
三尺橫批:100 x 55 三尺對聯(lián):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開:138 x 69 四尺單條:138 x 34
四尺橫批:138 x 69 四尺對聯(lián):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四尺三開:69 x 46
四尺四開:69 x 34 四尺六開:46 x 34
四尺八開:35 x 34
五尺全開:153 x 84 五尺單條:153 x 42
五尺橫批:153 x 84 五尺對聯(lián):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開:180 x 97 六尺三開:97 x 60
六尺對聯(lián):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尺全開:238 x 129
八尺全開:248 x 129
八尺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一丈六尺:503 x 193
一丈八尺:600 x 248
硯:
現(xiàn)代對硯的觀賞收藏性遠遠大于了使用性,加上墨汁的出現(xiàn)使得墨的容器選用更多了些隨意性,所以用墨汁的朋不用考慮硯臺的選擇,準備一只陶制小墨碟就足矣。
考慮用墨錠的朋友,現(xiàn)階段也可以網(wǎng)淘一只小端硯作為初級的入門使用。研墨時少加水,通過如水滴等器具來控制,通常滴四五滴即可,也可看自己需要的量而定。拿墨時,食指放在墨的頂端,拇指和中指夾在墨條的兩側(cè)。磨的時候墨身垂直,要輕,按下去時稍微重一點。磨墨要慢,用力要勻。磨好的墨汁推入硯池,反復(fù)研磨。隔夜的宿墨要不宜再用,當及時清理。
蘇軾,米芾,葉小鸞,高南阜,紀曉嵐,黃莘田,汪鋆,袁沛,祁煥,金農(nóng),端方等歷代文人雅士,無不以硯呈品,以硯銘心,以硯為友,以硯為藏,以硯為樂。故若知人,品人,解人,弘人,硯實則密鑰也!
硯者,心之田也;
硯,幾乎就是中國文脈的總發(fā)源地。自造紙術(shù)發(fā)明以后,硯就應(yīng)運而生了,而肇慶,婺源等地之異材,更因文人對硯文化之介入,使之成為文人藝術(shù)品格與生命狀態(tài)的象征。哪怕是再細微的思緒,只要與硯有了交集,文明的藝術(shù)之花總會開放得風姿綽約,冰雪聰明。
硯者,眾藝集成;
中國藝術(shù)品紛繁浩雜,唯硯是集書法,篆刻,繪畫,雕塑,材質(zhì),詩文為一體的六合之藝。
唯硯將文人理想與工匠精神結(jié)合得如此相得意彰而風神逸趣?
硯,以眾妙之妙,令人愛不釋手;
硯,以眾雅之雅,令人遣情忘懷;
硯,以不言高情,令人唏噓悵往?
詩言志
歌詠言
硯銘心
其實,每方硯都是一冊永遠的教科書。它是硯主人深刻而縝密的遐思,它是硯主人風致而清澈的雅望。
硯,是學問,是涵養(yǎng),更是修行。
當你有福,有運與硯同喜同樂,因硯而產(chǎn)生的智慧靈光溫暖在手,啟迪在心的時侯,生命被放大,延展,時空被壓縮,穿越…
硯,就是文明,文化,文人歷久彌新的永動機
硯,如如不動
硯,吉祥止止
硯,高情雅重
(注:以上文字摘錄自劉新惠先生《硯說》)
硯之詩
文人以文立言,以硯傳思達藝,一石一硯之上集書法、篆刻、繪畫、雕塑、材質(zhì)、詩文為一體,它將文人理想與工匠精神結(jié)合得相得益彰而風神逸趣。文人墨客為之心旌搖曳,浮想聯(lián)翩,留下了許多詠硯、贊硯、銘硯的詩文。
宋唐庚《古硯銘序》:“硯與筆墨出處相近,獨壽天不相近也。筆之壽以日計,墨之壽以月記,硯之壽以世計?!?/span>
以上是我對瘦金體文具的選擇,這些年走過來總結(jié)的一些經(jīng)驗。我們選購的筆墨紙硯本身具有的特性,可能無法更改,但可以根據(jù)其各自特性去進行調(diào)節(jié)搭配,什么尺寸的筆選用墨汁還是墨錠,什么樣的紙用什么樣的墨,使物能為我所用,才是文房四寶里的技巧與智慧。
最后分享一些書法用章的常識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钣行?,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yīng)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
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反之,則貽笑大方。現(xiàn)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span>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钗灿枚嗾聲r,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號章。
(二)閑章
閑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于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diào),需“調(diào)整”,這時應(yīng)考慮蓋引首章。
書法作品中的引首章按內(nèi)容可分為如下幾種:
(1)齋號章 世傳齋號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風漸盛,書家?guī)缀跞巳擞旋S號章。明書法家文征明云:“我之書屋多起造于印上?!饼S號通常稱齋、堂、室、樓、閣、館、軒、庵等,如惟清齋、雪溪堂、磨劍室、笑隱樓、松風閣、來禽館、賞雨軒、樂天庵等。
(2)雅趣章 即古之吉語章、詞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輯錄具有哲理、發(fā)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情趣和心聲。雅趣章內(nèi)容廣泛,有勉人學習的,如“琢”、“師法”、“書癡”、“精于勤”、“藝無涯”、“師古不泥”、“廣采博取”、“觀書為樂”、“人好學則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懷的,如“恃德”、“明志”、“清趣”、“樂而康”、“苦中樂”、“惜分陰”、“孺子?!?、“玉潔冰清”、“淡然天趣”、“老驥伏櫪”等;有表達筆墨情趣的,如“潑墨”、“筆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業(yè)在硯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長樂”、“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壽年豐”、“書翰長壽”、“天長地久”等。
(3)年號章 用于記載書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月號章 用于記載書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蠶月等。
2.攔邊章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3.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攔邊章只管一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diào)整穩(wěn)定畫面的作用。
4.攔腰章
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nèi)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攔腰章應(yīng)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一條直線上。
上述種種閑章實則不“閑”,若鈴印得當,既能起到筆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現(xiàn)代書畫家潘天壽所說:“起首章、壓角章也與名號章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yīng)、破除平板,以及穩(wěn)正平衡等效用。”
(三)鑒藏章
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據(jù)載,鑒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于御藏書畫。后來鑒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鑒藏用章,應(yīng)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書法作品蓋印章時需要注意什么?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shù)效果。因此,怎樣鈐印,需要認真對待,精心斟酌。通常情況可掌握以下幾點:
1.大小適宜
印章大小,應(yīng)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yīng)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一點亦可,不能大于題款字,大則不雅。如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可用小聯(lián)珠印,自顯周到。一幅作品鈐用大小不一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穩(wěn),避免頭重腳輕之弊。倘屬幾人合作,幾人印章大小亦應(yīng)相當。
2.數(shù)量宜少
鈐印數(shù)目,古喜單數(shù)。有鈐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蓋取奇數(shù),其扶陽抑陰之意乎?!庇?shù)不宜多,過多則易雜亂,甚至喧賓奪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數(shù)印,需擇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當
鈐印,要慎視位置。一幅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密處不夠緊湊,可用印章補之;疏處如覺空蕩,可借印章充實,宛如挪動小小的“秤砣”,使畫面均衡熨貼。款尾姓名、字號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鈐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宜左不宜右??钗灿≌乱3诌m當間隔,既忌擁擠,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時鈐用引首章和壓角章,忌排放在一邊。壓角章宜放在左下角,與引首章成對角之勢。
4.輕重權(quán)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較輕,白文印份量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鈐朱文印,保持兩者和諧一致;墨色濃重之作,宜鈐白文印,使紅彤彤的朱色與烏黑的墨色產(chǎn)生強烈對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鈐用數(shù)印,印色應(yīng)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變化,又協(xié)調(diào)一致。
5.風格一致
印章的風格,應(yīng)與作品的書體,風格相協(xié)調(diào)一致。如單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鈐蓋在工整秀麗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書法作品,不宜鈐蓋娟秀工麗的鐵線印章,否則,便格格不入,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shù)效果。鈐用閑章,不僅要注意使其內(nèi)容與作品正文渾然一體,不可違悖,而且應(yīng)注意保持印章內(nèi)容與風格的協(xié)調(diào)一致,如“祖國河山”印不能刻得支離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纖細無力。如此等等。
「版權(quán)聲明」版權(quán)來自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需說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