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0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聯(lián)合主辦的“格物匠心——福建傳統(tǒng)工藝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這個展覽,將福建工藝美術推入更廣闊的社會視野,讓更多人更全面地了解福建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前世今生。
展覽系統(tǒng)呈現(xiàn)出民居裝飾、木雕、漆藝、石雕、瓷塑等不同時期、不同門類的工藝美術作品200余件(套),充分展示了福建傳統(tǒng)工藝所承載的文化底蘊與豐富內涵。其中何朝宗所塑的白釉觀音立像和文昌帝君坐像,歷史價值、藝術價值與欣賞價值兼具,是瓷塑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工藝珍品。本期院長說文物,講述一代瓷圣何朝宗的匠心精神。
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來,明代瓷塑工藝大師,福建德化白釉瓷雕風格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瓷雕作品吸收泥塑、木雕與石刻造像的各種技法,結合瓷土特性,取眾家之長,形成別具一格的“何派藝術”。他的作品以達摩、觀音、羅漢等佛教人物為主,發(fā)揮傳統(tǒng)雕塑“傳神寫意”的長處,微妙地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既簡明概括,又生動形象,富有神韻,展示了高超的制瓷技能。
01
觀音立像
觀音立像高50厘米、底徑14.5厘米,赤足立于云座上,頭正面飾三寶蓮花,結高髻,上覆巾垂肩。面容端莊豐潤,微含笑意,呈俯視狀。身著廣袖通肩大衣,袒胸垂掛瓔珞,雙手戴鐲,交叉置于腹前,下著長裙,衣褶隨風飄動,文靜慈祥,嫻靜若思。通體施象牙白釉,釉面純凈瑩亮,如脂似玉。胎體厚重,內空,座底露胎,胎潔白細膩。背部印有小篆“何朝宗”葫蘆章及“宣德”方章。
該立像工藝精湛,比例準確,作者繼承了唐代表現(xiàn)佛像藝術的繪畫風格,使觀音形象很有唐代韻味,既端莊肅穆,又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成為人們賦予想像和期待美善與圣潔的化身。在注意表現(xiàn)人物內在性格的同時,作品著意對神態(tài)與衣服紋飾進行刻畫,衣紋線條清晰簡潔,柔和流暢,翻轉自然,圓勁有力,面部肌肉富有質感,表情傳神。加以德化瓷細膩的質地和獨特的象牙白,將觀音靜美柔曼、樸素典雅的風韻展露無余,形神兼?zhèn)?,充滿藝術魅力。
何朝宗的雕塑以造型美和胎釉材料的質地美完美結合而取勝,因此帶名款的瓷塑像以德化窯居多。德化窯是福建古代重要外銷瓷之一,明代以燒白瓷著稱,胎釉渾然一體,光潤如玉,故被稱為“象牙白”“豬油白”“中國白”等,是當時中國白瓷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種,無論是燒制技術,還是瓷器質量與工藝水平都達到一定的高度。
02
文昌坐像
文昌像高44厘米、底徑長21.5厘米、底徑寬17.1厘米,戴襥頭,目形臉,丹鳳眼,上下唇及下頜留短須,眉目清秀,神情莊重。內著右袵交領衫,外穿寬袖袍,腰束帶,右手執(zhí)如意,左手扶膝藏于袖內,正面端坐,胎質潔白細膩,釉色乳白,純凈瑩潤。
德化窯瓷雕人物的制作技法有模制與捏塑兩種。模制人物,主體部分模印制成,有的分前后兩部分或上下兩部分合模而成,其頭與手單模另制,經加工修飾后再插入銜接構成整體。捏塑人物則是直接手捏,塑像形成后,帶有明顯的指紋痕跡。雕塑人物的內部大多用刀挖成空心。在主體形成的基礎上,細部的裝飾多另行加工刻畫而成。明代以何朝宗為代表的雕塑家將德化瓷雕技藝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遺憾的是,何朝宗十分注重作品的藝術性,以至于他的作品傳世較少。
(注:本文作者吳志躍系福建博物院院長,張胡玲系副研究館員)
—END—
文化生活報社出品
國內統(tǒng)一刊號 | CN35-0042
新媒體責編 | 汪明權
新媒體主編 | 鄒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