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浮昆侖。潭在面,出黑云。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后坤。極變化,闔道門”。此為米芾用自己的血淚之筆墨寫就的《研山銘》。說到《研山銘》我們不能不提及“靈璧研山”。在中國賞石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一塊“靈璧石研山”的收藏者有三位,且都有極高的知名度,他們是李煜、米芾和趙佶。 我們先從南唐后主李煜說起。古代南唐后主李煜(公元937-978年)詞人,字重光號鐘隱,禮名從嘉,徐州人。南唐中主李景第六子。公元961年嗣位,故稱為后主。他善書畫,能詩文,尤長于詞后人把他和李景的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李煜現(xiàn)存詞有三十余首。以國存身浮為界,前后出現(xiàn)了不同風格。前期主要表現(xiàn)宮廷享樂生活,如《浣溪河》里有“紅日已高三丈透”。《玉樓春》有"晚妝初了明肌雪"等,描寫日以繼夜的酣歌狂舞,風格柔靡,與花間派一脈相通。后期作品大都抒發(fā)亡國之痛與傷今憶昔之情。如《虞美人》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浪淘沙》有“簾外雨潺潺”等。哀嘆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了,情調傷感已完全脫去了香澤綺羅之態(tài),其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等,都是歷史傳誦的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這是令人稱道的,而李煜愛靈璧石,藏“靈璧石研山”同樣也被后人傳為佳話,據(jù)《鐵圍山叢談》記:南唐后主李煜有奇石“靈璧研山”(指中有墨池的靈璧石)經(jīng)長愈尺,前聳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高者名華峰。參差錯落者為方壇,依次日巖、玉筍等。各峰均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左右則因兩岸陂陀中鑿為硯。李煜十分珍愛,在兵臨城下,江山易手之時,仍癡迷“國破石頭在”寧愿當俘虜也舍不得丟下石頭逃命,最終被俘,真可謂不戀江山愛美石。 那么,這等寶貝又是如何到了米芾手里的呢? 據(jù)傳說此“靈璧研山”在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新婚之夜,其夫人李氏將傳家之寶贈送給米芾了。為什么米夫人有此寶貝呢?據(jù)說李氏是李煜后世之孫。在相贈“靈璧研山”時約法三章“不得將此轉送于他人”。米夫人之所以將此“靈璧研山”送予米芾原因有三:其一因米芾愛石如命;其二,因米芾是書畫家,對“靈璧研山”可賞可用;其三,靈璧石是恒古不變之物,象征夫妻恩愛永恒。 宋徽宗勉強算是一個收藏者,但就數(shù)他的收藏經(jīng)過作為搶眼,雖然是竹籃打水,但他本人卻渾然不知,這是一個個人的喜劇,但卻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悲劇。 米芾是一個刻意文詞,不割襲前人語,經(jīng)奇蹈險,要必已出,以崖絕魁壘為工的書法藝術家。后因與為朝書畫院博士蔡京是同窗,經(jīng)蔡京介紹,宋徽宗召見了米芾,見米芾書畫超群,劍拔駑張,字里行間處處顯露出橫溢才氣,將書法的的意趣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深受宋徽宗的賞識。兩人一見如故,愛書畫,喜賞石,情投意合,行影不離成為摯友,并經(jīng)常徹夜長談,廢寢忘食。宋徽宗為能使米芾常陪伴左右,召米芾為書畫學博士賜于便殿,免去蔡京之職。一日米芾酒后與宋徽宗談論靈璧石,一時高興便將其妻所贈定情之寶“靈璧研山”示于宋徽宗觀賞。宋徽宗觀后十分激動,米芾看宋徽宗有索石之意,隨裝醉賣傻,趁其不注意,突然從徽宗手里奪過來,抱在懷里不放,并哈哈大笑。宋徽宗無耐只好順口說一句:“活像個顛子”這就是米顛的由來。 宋徽宗沒有得到“靈璧研山”心里悶悶不樂就召見了蔡京,讓其說服米芾相贈“研山”。米芾不從,蔡京在宋朝是出名的奸臣,對米芾軟硬兼施,在無法奏效的情況下,便以王羲之的“鵝”字相換,米夫人便以一罐大頭菜相送。蔡京無奈之下便將此罐大頭菜偽裝成“靈璧研山”送于宋徽宗,栽臟米芾有欺君之罪。將米芾投入大牢,又用王羲之“鵝”字作證據(jù),誣告米芾思念前朝,有謀反之罪,以殺頭相威脅,讓其交出“研山石”。米芾面對“一邊是石頭,一邊是人頭,一心不能顧兩頭,丟了人頭也保不住石。如果丟了石頭,終生變成了冤大頭。”雖然米芾對大頭菜及王羲之的“鵝”字在召見了宋徽宗時講明原因,但宋徽宗得不到“研山石”還是不能放了米芾,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米夫人手捧“靈璧研山”直闖金殿,獻于徽宗皇帝,米芾悲痛欲絕,為再于心愛的“研山石”多親近一會。求宋徽宗再開恩讓其用“靈璧研山石”寫書法一幅。于是,米芾將“研山石”放在供案上對其三叩九拜,并感慨道:“深山里靈石一塊,天地間混沌一砣。白云深處悠高臥,潔身自好引墨為歌,濃淡干濕變五色,縱情四海摯山河。”怨自己秘寶示人,才卷進是非網(wǎng)羅。拜畢,奮筆疾書,寫出了《研山銘》它是米芾贊美靈璧石的詩篇,到現(xiàn)在已流傳千古,將永載史冊! 《研山銘》手卷,水墨紙本,高36厘米,長138厘米,分三段。第一段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三十九個行書大字:“研山銘五色水浮昆侖潭在頂出黑云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運筆剛勁強健,具奔騰之勢,筋雄骨毅,變化無窮。結字上,自由放達,傾側之中含穩(wěn)重,因而端莊之中婀娜多姿,較之《多景樓詩》、《虹縣詩》少些飛白靈動,更具剛勁、奔騰、沉頓、雄快,乃米書成熟之作,為米芾書法中之精品。啟功先生賦詩贊曰:“羨煞襄陽一枝筆,玲瓏八面寫深秋。” 必須一提的是米夫人獻的這方“靈璧研山”不是送給米芾的那一方,而是另一方,造型大致相同,所以米芾與宋徽宗均未發(fā)現(xiàn)出來,才兩全其美。后來宋徽宗將米夫人獻的“研山石”及米芾用血淚書寫的《研山銘》強納入宮索入九禁。一段歷史時期內下落不明,直到2002年6月一位華僑在日本東京訪賢探寶時發(fā)現(xiàn)了《研山銘》手卷,經(jīng)專家鑒定為真跡無疑,被中國故宮博物院以2999萬元的價格收藏,其“靈璧研山”現(xiàn)仍下落不明,我們期待它的面世。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