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論書者,均言“力由氣至”,“有氣則有力,無氣則無力”,這當(dāng)然是對的。那么,“力實氣空”又應(yīng)怎樣理解呢?
所謂力實氣空,指的是在運筆過程中不鼓努為力,平心靜氣而為之,亦即“隨意點墨,天機淡然”的一種不露聲色的隨意、自然、天真的表現(xiàn),此全在運用腕力的抽拔,促令筆沉,點畫之內(nèi)益見其血濃骨老,情工神古,一篇之中愈見其深邃、凝練、靈和、恬靜。此類作品,初看似平淡無奇,然而,愈看愈佳,愈看愈妙,愈看愈奇,愈看愈有趣,愈看愈有味,此樸質(zhì)高韻,書藝之極者,是返璞歸真的境界,恰似那“開落在幽谷里的花”和那“無名之璞”。
劉熙載說:“書要力實而氣空,然求空必于其實,未有不透紙而能離開紙者也?!保ā稌拧罚┧?,這正是千錘百煉之后的技巧超越,觀之似不經(jīng)意,但充實、沉靜,力遒而韻雅,氣韻穆穆,即樸即古,其味至醇如佳釀,攬其至理至趣,尤發(fā)人深省。
書法之道,貴在真率,以筆墨之自然合天地之自然,難在“以至松之筆寫虛靈之神”,望之蓬蓬然。然而,功夫至此,也確為不易,古人云:“自然者,學(xué)問之化境,而力學(xué)者,又自然之根基?!彼?,沒有深厚的基本功和豐富充實的學(xué)養(yǎng)做根基,是不可能達到這極其自由自在的“隨意點墨,天機淡然”的神化境界的。嘗言:“火候到則呼吸靈,任意所至而筆在法中,任筆所至而法隨意轉(zhuǎn)?!比绱瞬拍苓_到“風(fēng)行水面,自然成文,信手拈來,頭頭是道”(清唐岱《繪事發(fā)微》)的境地,這正是“無法之法乃為至法”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天馬行空、自由馳騁的優(yōu)美而神奇的境界。
由此可知,在筆墨技巧表現(xiàn)上,其刻意追求的功夫并非真功夫,而無意追求,如輕煙掠過,不留痕跡,方是真功夫。這正是“渾化無痕”、“脫化無跡”、“虛空粉碎”的境界——化境,古今中外,有幾人達此境界?天池山人悟得個中三昧。
“屋漏痕”、“錐劃沙”、“印印泥”、“折釵股”、“蟲蝕木”,書法藝術(shù)實踐中各種技巧的運用,都是為了表現(xiàn)點畫,亦即線條中的美感。其所謂線條中的美感這個概念,誠然是具有豐富的內(nèi)容的,諸如力感的表現(xiàn),以及點畫本身所含蘊的形象、勢態(tài)、情采、神韻、氣息等等。“屋漏痕”、“錐劃沙”、“印印泥”、“折釵股”、“蟲蝕木”就是前人從生活和自然中悟證出來的幾種形象化說法。
沈尹默先生在《書法論叢》中解釋內(nèi)壓法和外拓法時,曾對“錐劃沙”和“屋漏痕”做了清晰的闡述,茲錄如下,以增進大家的認識和理解。他說:
“前人曾說右軍屬‘一拓直下’,用形象化的說法,就是“錐劃沙”,我們曉得右軍是最反對筆毫在畫中‘直過’,直過就是毫無起伏地平拖著過去,因此,我們就應(yīng)該對于一拓直下之拓字,有深切的理解,知道這個拓法,不是一滑即過,而是取澀勢的。右軍也是從蔡邕得筆訣的,‘橫鱗、豎勒之規(guī)’,是所必守,以如錐劃沙的形容來配合著鱗、勒二字的含義來看,就很明白,錐劃沙是怎樣一種行動,你想在平平的沙面上,用錐尖去劃一下,若果是輕輕地劃過去,恐怕最易移動的沙子,當(dāng)錐尖離開時,它就會滾回小而淺的槽里,把它填滿,還有什么筆跡可以形成?當(dāng)下錐時必然是要深入沙里一些,而且必須不斷地微微動蕩著劃下去,使一畫兩旁線上的沙粒穩(wěn)定下來,才有線條可以看出。這樣的線條,兩邊是有進出的,不平勻的,所以包世臣說書家名跡,點畫往往不光而毛,這就說明前人所以用‘錐劃沙’形容行筆之妙,而大家都認為是恰當(dāng)?shù)?,非以腕運筆,就不能成此妙用?!?/span>
[圖片]懷素:《自敘帖》局部
他接著說:“凡欲在紙上立定規(guī)模者,都須經(jīng)過這番苦練功夫?!庇终f:“但因過于內(nèi)斂,就比較謹嚴些,也比較含蓄些,于自然物象之奇,顯現(xiàn)得不夠,遂發(fā)展為外拓?!?/span>
通過這一段論述,我們即可以清楚地認識和理解“如錐劃沙”的含義了,亦即心主腕運,筆急而意緩,行筆過程中用力取澀勢,微微動蕩著前進,其跡(點畫)謹嚴,含蓄,不光而毛。
“如屋漏痕”,沈尹默先生在這里也作了充分的說明,他說:
“外拓用筆,多半是在情馳神怡之際,興象萬端,奔赴筆下,翰墨淋漓,便成此趣,尤于行草為宜。知此便明白大令之法,傳播久遠之故?!馔胤ǖ男蜗蠡f法,是可以用‘屋漏痕’來形容的。懷素見壁間坼裂痕,悟到行筆之妙,顏真卿謂‘何如屋漏痕’,這覺得更為自然,更切合些,故懷素大為驚嘆,以為妙喻。雨水滲入壁間,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來,其流動不是徑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動蕩著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始得圓而成畫,放縱意多,收斂意少。所以書家取之,以其與腕運行筆相通,使人容易領(lǐng)悟。前人往往說,書法中絕,就是指此等處有時不為世人所注意,其實是不知腕運之故?!舨唤膺\腕,那就一切皆無從做到。”
[圖片]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圖片]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通過這段論述,我們終于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屋漏痕的筆意形象和狀態(tài)了,亦即“情馳神怡之際”,也就是靈感到來,“不能自已”的情況下,縱情揮灑所產(chǎn)生的翰墨淋漓、絢麗多彩的筆墨效果,其跡或如張懷瓘《書議》所說:“情馳神縱,超逸優(yōu)游……有若風(fēng)行雨散,潤色開花?!笨芍^“筆法體勢之中最為風(fēng)流者也”。
屋漏痕 ,從用筆的角度來說,是筆意中最高的意,筆法中最高的法,筆勢中最強的勢,運筆技巧中最難的技巧。可是,一經(jīng)掌握,用筆之秘立破。這一點,古人早有定論,“書法以用筆為上”即解屋漏、運腕之秘,何患乎不能登堂入室哉!
然而,屋漏易識,腕運難辨,此中消息甚微。
以技巧論,點畫之中無非是要達到筆力遒拔,且別具其逸宕之氣。
沒有腕提千斤的力量,就不可能達到筆力遒拔;沒有雄強豪邁的氣度和揮灑自如的精湛技巧,就不能產(chǎn)生豪縱逸宕的效果。
此全在筆力的雄沉和精熟的運腕技巧。腕非虛,則筆不靈;筆不靈,則畫非是,而藏鋒、沉著更是重要。
[圖片]陸維釗:“ 天地乘龍臥,關(guān)山躍馬過”
又,如印印泥,褚遂良曾對張彥遠說:“用筆當(dāng)須如印印泥?!逼湟馑际牵\筆須下筆有力,達到力透紙背,亦即藏鋒和用力深入之意,其跡則沉凝渾厚,不尖不弱。王澍《論書剩語》云:“勁如鐵、軟如棉,須
知不是兩語。使盡氣力,至于沉勁入骨,筆乃能和。則不剛不柔,變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勁之至,非軟緩之謂?!眲⑽踺d《藝概》中也有一段記載:永禪師書,東坡評以“骨氣深穩(wěn),體兼眾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澹”。
這都是說,寫字要用盡氣力,寫到沉著剛勁入骨的程度,而骨氣深穩(wěn),筆畫才能和暢,于是不剛不柔,亦剛亦柔,豐富的變化才顯現(xiàn)出來,可見,舒和是高度的沉勁,蕭散、疏澹是精能之至的結(jié)果。
(原創(chuàng)整理編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