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搜親子研究院發(fā)起的“中國萬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計劃”啟動以來,已超過百位致力于家庭教育的朋友加入學習。
學習之初我們與家庭教育指導師們有一個約定:每年共同撰寫一本書,記錄100位家庭教育指導師的生命感悟與教育札記,用生命感動生命,用自己的故事為家庭支招......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家庭教育指導師的第1篇教育札記。
3月10日是春天的一個普通的星期六,天氣晴朗,春風徐徐。
我們和11歲的兒子悠閑地穿過小區(qū)里的花園,驚喜的發(fā)現(xiàn)杏樹上的花骨朵冒出來了:雖然還很小,但微粉微紅的顏色預示著花兒已聽到春的呼喚,馬上來了。這兩株杏樹每年都開的極為絢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是去陪小米去看他一直心心念的省博物館2018年新上臨展——火花展。和其他五、六年級孩子一到周末匆匆趕往輔導班不同,小米周末時間很自由。所以我們并不急著趕路,便駐足看那花骨朵兒,又看到小區(qū)向陽的地方,迎春花也稀稀疏疏的開放了,很是感慨。
隨后去省博看展覽,中午又趕回家吃飯。一上午下來,我真是有點累,吃完飯便在床上睡了一會兒。醒來后,小米遞給我一首小詩。他說上午看了那春花,心里特別觸動,中午趁著有感覺便寫了首小詩:
《見庭前桃李有感》
庭前桃李花未開,朝夕屋中復徘徊。
花謝明年又赤紅,今日何時復能來?
忽的,我心中一動。這種對生命、對時空的領悟,不比輔導班上學會百道奧數(shù)更有意義嗎?我心中那一點點“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輔導班”的糾結也蕩然無存。
從小到大,小米沒有報過學習類的輔導班。他的時間,基本由他來做主安排。
要學什么,不學什么,要玩什么,不玩什么,要讀什么,不讀什么,我和爸爸提建議,最后做主的人,是孩子自己。
許多人擔心讓孩子做主,孩子會胡來、放任。但對于我們這樣的情況沒有出現(xiàn)(當然,或者有幾件事在當時看來孩子有些任性,不過他也要自己承擔任性的后果)。相反,孩子學會了自我管理,學會了與人相處,學會了做自己。
從小米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因為有自己做主的權利,他反而非常自律,學習輕松,成績優(yōu)異。
比如,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他都非常遵守規(guī)則;小孩子都喜歡玩的手機游戲,和爸爸約定的每周兩次的時間,提醒到時,就會停。有時特別想玩,也會征求爸媽的意見;他特別喜歡讀書,什么繪本啊、歷史啊、小說啊,每年的讀書量有五六十本之多。
也正是因為能安排時間,他自己對喜歡的考古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研究。
在省博物館各個展館泡了半年,每個周六半天雷打不動?!秶鴮殭n案》一期期認真的看?!跺X幣收藏大全》、《古代家具》、《中國古建筑史》……只要他能找到的都統(tǒng)統(tǒng)借來、買來看。
我和爸爸做得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支持他收集、尋找各種愛好的東西,再就是為他加油。
可悲的是,太多的家長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發(fā)展的特點,更不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讓孩子的靈性消失,使得孩子的生命力越來越弱。
就在上周,一位媽媽告訴我,她給4歲半的兒子報了5個課外班?!澳睦镉袝r間玩?。俊眿寢屵@樣說。真得很痛心,對于孩子,到底“玩”是正經(jīng)事兒,還是所謂的“學習”才是正事?到底“玩”學到的多,還是所謂的“學習”學到的多,真值得每位家長思考。
在這里我只想懇請各位家長,尊重孩子的特點,還給孩子自由,請讓他成為他自己!
同時,我結合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和眾多咨詢家庭咨詢案例,真誠的給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幾點建議。
1、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按照內在成長規(guī)律長大。
兒童一生下來就蘊含著強大的精神能量,他有自己內在的成長規(guī)律。家長要做得,就是尊重他內在的需要、成長的規(guī)律,支持他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成長。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孩子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方式。陪孩子玩好,是6歲前家長最重要的任務。
2、給孩子自由決定的權利,自由的孩子最自律。
每個孩子內在都有獲得欣賞、取得成就的在內動力。當我們把權利還給孩子,由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時,最終的結果也往往不可思議。當然,如果你已經(jīng)控制孩子太久,請允許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你需要做得只是提建議,最后拿主意的依然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沉得住氣。
3、從小陪孩子讀書,親子閱讀越早越好。
讓孩子愛上閱讀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和送孩子上課外班比,從小陪孩子看書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能夠探索世界,探索人生,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的簡單途徑之一。如果你不知道孩子特長是什么,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只要你從小跟他玩書,讀書,后面事情就交給那些偉大的著作和卓越的作者好了。
3、慢慢來,比較快,允許孩子“浪費時間”,允許孩子做點沒意義的事情。
北師大教授陳健翔老師曾經(jīng)說“無聊是偉大的感覺”。做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每每“無聊”之時,就覺得在浪費時間,但恰恰那些無聊給了我們生命的留白和美好。孩子的兒童,更應該是處處留白,也需要“多多浪費”。給他自由,讓他“浪費”。
作者:王麗媛
簡介:爸媽搜親子研究院院長 、
中國科學院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生、
資深媒體人,專注家庭教育20余年。創(chuàng)辦一份省級教育周刊、三個教育類新媒體平臺,采訪大量教育專家、學生案例,發(fā)表教育類文章上千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