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儒家在中國茶文化中主要發(fā)揮政治功能,提供的是“茶禮”;道家發(fā)揮的主要是藝術境界,宜稱為“茶藝”;而只有佛教茶文化才從茶中“了解苦難,得悟正道”,才可稱“茶道”。其實,各家都有自己的術、藝、道。茶道精神可以概括為:和、敬、靜、寂(或:和、靜、怡、真)。茶道的目的不是為飲茶止渴,也不是為鑒別茶質(zhì),而是通過復雜的程序和儀式,達到追求幽靜、陶冶情操,培養(yǎng)人的審美和道德觀念。其中“和”是儒、釋、道三教共通的哲學理念,也是茶道哲學思想之核心;“靜”是修身養(yǎng)性,追求自我“了悟”之道,也是茶道修習的必由之路。
其實,儒釋道三家都與中國的茶文化有甚深的淵源關系,應該說,沒有儒釋道,茶無以形成文化。儒釋道三家在歷史上既曾分別地作用于茶文化,又曾綜合地融貫地共同作用于茶文化,最終說來,很難講存在著純而又純的哪一家的茶文化,一切都是相對的。
㈠儒家思想與中國茶文化
孔孟荀之儒家思想,基本特征是無神論的世界觀,是對現(xiàn)實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它以心理和倫理相結(jié)合為核心和基礎,強調(diào)情理結(jié)合,以理節(jié)情,追求社會性、倫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滿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壓抑。茶雖然給人以刺激,使人興奮,但人們對它是樂而不亂,嗜而敬之,品茶時需要安詳靜謐的心境,清雅簡樸的環(huán)境,情恰和諧的茶友,精美協(xié)調(diào)的茶具,客來敬茶,以茶留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的禮儀。
儒學推崇仁、義、禮、智、信,講求自我修養(yǎng),慎獨自重,胸懷大志,標高樹遠??梢詾椴诲2炊淌苠2矗瑸椴患拍偷募拍?,潛心進取。因此,儒者講究環(huán)境,要求涼臺凈室、松風竹月、小橋畫航、幽人雅士、寒宵兀坐、長夜清談、尋覓靈感。在為人處事中,以禮相待,“禮之用,和為貴”,中庸、和正、知節(jié)。知節(jié)無奢欲,無欲則剛直?!熬又坏羲?,清茶一杯無過無不及,茶為翰卿墨客、淄流羽士推崇無上。中庸之道是濡家處世信條。唐代劉貞亮講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驅(qū)病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嘗滋味,以茶可道,以茶可修身,以茶可雅志,以茶表敬意,以茶樹禮仁。其中修身、雅志,表敬意,樹禮仁四德就是講發(fā)揮中庸原則,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
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即“中和”思想。儒家茶文化首先注重的是“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他們認為飲茶可自省、可審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確地對待他人,所以“以茶表敬意”成為“以茶可雅志”的邏輯連續(xù)。由此 可見儒家茶文化表明了一種人生態(tài)度,基本點在從自身做起,落腳點在“利仁”,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化民成俗。所以“中和”境界始終貫穿其中。這是一種博大精 深的思想體系的體現(xiàn),其深層根源仍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茶道的精神是和、靜、怡、真(和、敬、靜、寂),即幽靜雅致,心地純潔,和誠處世,敬愛為人。這些無不與儒家思想相吻合。儒家思想影響中國已達2000多年,歷來作為我國人民待人處世的基本準則。這也是儒家思想貫串于茶文化之中,始終居于核心地位,并規(guī)定影響著茶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㈡佛家思想與中國茶文化
佛教思想追求純和境界,“外息諸緣,內(nèi)心無端,心如墻壁,可以入道”?!敖掏鈩e傳,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見性成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禪宗之要義是不借助任何東西,不追求任何東西,不被任何東西所滯累,在一種絕對的虛靜狀態(tài)中,直接進入禪的境界,專心靜慮,頓悟成佛。這種思想與中國老莊之道教思想“清靜無為,心如死灰”很相似。茶的本性質(zhì)樸、清淡、純和,與佛教精神有相通之處,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動茶葉生產(chǎn)和茶文化發(fā)展方面功不可沒,它勢必規(guī)定和影響著中國茶道精神內(nèi)涵。中國茶道追求心無雜念,專心靜慮,心地純和,忘卻自我和現(xiàn)實存在,這些茶道精神是源出了佛家思想的。
佛教講“禪定”、講“功德”,其內(nèi)容是“靜慮修心”,其形式是“禪功打坐”,其做法是“專注一境”。 要屏棄雜慮、靜思默想;要禁欲、禁酒、戒葷;而“禪坐”時不食、不眠;要忍受苦難,以修來世,達到身心輕安,觀照明凈,必須不受污染、不備扭曲、不做作、不偽裝,自然、天真,才能回凈土、歸真我。對這一思想能夠蘊其外功,通其內(nèi)涵者,唯有茶。茶先苦而后甜,茶宜思而祛眠,茶陰柔不發(fā),茶宜靜品而利專注,顯而易見,茶與佛教精神意趣暢達,茶為佛教的僑居和發(fā)展,提供了最完善的物質(zhì)和精神條件。茶、禪先韻的結(jié)合,成為宋朝圓悟禪師贈給日本弟子的四個大字“茶禪一味”的實踐和理論基礎。進而叫做“茶佛一家”。
禪佛在茶的種植、飲茶習俗的推廣、飲茶形式傳播及美學境界的提升諸方面,貢獻巨大。沒有禪宗,很難說中國能夠出現(xiàn)真正意義的“茶文化”。 “自古高山出好茶”,“天下名山僧侶多”,歷史上許多名茶出自禪林寺院,而禪宗之一系列茶禮、茶宴等茶文化形式的建立,具有高超的審美情趣,這些對中國茶文化的持續(xù)的推波助瀾,直接造成了中國茶文化的興盛。可以說,品茗的重要性對于禪佛,遠遠超過儒、道二家。而“吃茶去”這一禪林法語所暗藏的豐富禪機,“茶禪一味”的哲理概括所濃縮的深刻涵義,都成為茶文化發(fā)展史上的思想精蘊。
㈢道家思想與中國茶文化
從歷史的角度看,道家與茶文化的淵源關系雖是人們談論最少的,但實質(zhì)上是最為久遠而深刻的。道家的自然觀,一直是中國人精神生活及觀念的源頭。道無所不在,茶道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老莊的信徒們欲從自然之道中求得長生不死的“仙道”,茶文化正是在這一點上,與道教發(fā)生了原始的結(jié)合?!白匀弧钡睦砟顚е碌兰业闯莸男闹?,它與茶的自然屬性極其吻合,這就確立了茶文化虛靜恬淡的本性。
古代道家思想與莊子在哲學觀方面頗為接近,所以,人們常將老、莊并提。從自然和宇宙觀方面,中國茶文化接受老莊思想甚深,強調(diào)天人合一,精神與物質(zhì)的統(tǒng)一,這又為茶人創(chuàng)造飲茶的美學意境提供了源泉活水。茶圣陸羽首先從研究茶的自然原理入手,不僅研究茶的物質(zhì)功能,還研究其精神功能。所謂精神功能,還不只是因為茶能醒腦提神,制茶、烹茶、品茶本身就被看作一種藝術活動。既是藝術,便有美感,有意境,甚至還有哲理。
道教講“道”、講“德”,崇尚虛靜飄渺,主張澹泊避世、清靜無為。認為清修煉養(yǎng)可以歸本還原,與道合一成神仙。過上世外桃源,超脫自在的仙人生活。要達到這一境界,其途徑有萬千:可以外煉“仙丹”、內(nèi)煉 “圣胎”;可以慧心內(nèi)照、靜身存神、專注受一;可以避俗。還可以引導健身,等等。其基本功是清靜、寡欲、息慮、坐忘、受一、抱樸、養(yǎng)性、接命、存思等。歷史上,不論是張?zhí)鞄煹恼坏馈⑼踔仃柕娜娴?,還是劉德仁的真大道和肖抱珍的太一道,在指導思想上都尊從:慈愛萬事萬物,維護宇宙和諧;精行儉德,消除奢念,澹泊自守;不出人頭地,世事和合,天下太平,人壽年豐,達到凈靜之境。制動而得靜,靜則能治心。心為一身之主、百神之師。靜則生慧,動則生昏,虛靜可以推天地、通萬物。因此,“靜”成為道教的特質(zhì)。能與道教精神相輔相成者,非茶莫屬。茶清潔澹泊、樸素自然,茶味無味及至味也,茶耐陰暗、蒙霧郁,自守無欲,與凈靜相依。茶需要靜品,靜品能使人安詳平和,靜品才能實現(xiàn)人和自然的美和,才能進入超凡忘我的仙境;茶對修心養(yǎng)性、飄逸得道有特異之功。唐皎然的三飲得道、盧仝的的七碗茶,便是佐證。茶亦神、茶亦仙,茶與道教機緣機配,合為“茶道”。
道教品茶崇尚貴生、樂生、養(yǎng)生、延生、長生,但已經(jīng)消泯了任何的功利,自然虛寂,與道合一。這是道教“天人合一”思想在茶道中的反映,也是中國茶道的靈魂。品茗無我,我是清茗,清茗即我,茗我合一。高境界的茶道,就是物我兩忘。道教茶道是人類的自我超越,突破自我界限,自然化人,人化自然,是最高的理想的自然境界?!白笔抢锨f思想的精髓,道教為使茶道達到“致虛極,寧守篤”的境界,提出“坐忘”的致靜法門。中國茶道把“靜”視為品茶“四諦 ”(和、靜、怡、真,或:和、敬、靜、寂)之一,正是道教思想的影響。要使品茗時心境達到一私不留、一塵不染,一妄不存、一念不起的空靈境界,就 得修煉“坐忘”法門,忘掉自我及與自我有關的一切。茶道提倡的人與自然的相互溝通,融化物我之間的界限,以及“滌除玄鑒”“澄心象”的審美觀照,均可通 過 “坐忘”來實現(xiàn)。
道教不拘名教,純?nèi)巫匀?,曠達逍遙的處事態(tài)度,正是中國茶道的處世之道。道家所說的“無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無我”。無我,并非是從肉體上消滅自我,而是從精神上泯滅物我的對立,達到契合自然、心納萬物。“無我”是中國茶道對心境的最高追求。在道教貴生、樂生、養(yǎng)生、延生、長生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茶道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yǎng)生的功能,以及怡情養(yǎng)性的功能,這在道教的詩詞中有明確的表現(xiàn)。如馬鈺的詞《長思仁茶》中寫道:“一槍茶,二槍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未作差。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边@里的品茶,已經(jīng)具有了清潔身心的倫理功能和增加道法的修煉功能。
綜上所述,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儒釋道三教合一,共同影響我國茶文化的發(fā)展。中國茶道的核心實質(zhì)就是敬、儉、和、清、靜。敬:真誠致敬。儉:廉儉樸實。和:各藹待人,和睦相處,中庸處世。清:心無雜念,清淡幽雅,心地純潔,淡泊人生,無所追求。靜:安詳靜謐,環(huán)境寂靜,專心靜慮。
真正說來,中國茶文化的千姿百態(tài)與其盛大氣象,是由三教合一的文化所造成的,從而體現(xiàn)出“大道”的中國精神。道德境界、藝術境界、人生境界是儒釋道共同形成的中華茶文化極為獨特的景觀。儒釋道三家相激相蕩,相攝相融,精彩紛呈,于是有了文人茶道,文人茶道在文化氣質(zhì)上顯得更為清高、更為閑雅,更有藝術品位。正是在儒釋道共建的一個思想及活動的磁場中,文人們弘揚了茶道藝術,他們更多地以茶道啟發(fā)靈感,靜悟生命,提升境界,充分體現(xiàn)了對茶道精神的深切把握。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