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102條辨: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原文解釋:患傷寒病才兩三日,就出現(xiàn)了心中動悸和心煩不安,這時,就可以用小建中湯主治。
如果是心中悸,虛煩不得臥,茯苓甘草湯就可以把它治好去掉。如果是心中動悸而心煩者,這表是有里虛,里面虛煩燥動不安,也是小建中湯。所以小建中湯是陰虛的時候用的。
這個條辨專門講的是中風素虛,這人得到感冒,本來正常是用桂枝湯,除了有汗、惡風、發(fā)熱、頭痛,再加上心中悸而煩,就知道里虛了,還是小建中湯。
所以,應該傷寒二三日,表證仍在,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這樣比較完整。
悸而煩不是水停心下,水氣凌心的悸,也不是熱擾胸隔的煩,更不是少陽膽火上逆的心煩了。
這個條辯的“悸而煩”的機轉(zhuǎn),究竟是屬于什么呢?必須從產(chǎn)生“悸而煩”的原因上去追尋,產(chǎn)生“悸而煩”的原因有多種多樣,但不外乎“虛、實”兩個方面,這個條辯中“悸而煩”的原因,則屬于虛,因為陽氣虛則產(chǎn)生心悸,陰血弱則產(chǎn)生心煩,本證“悸而煩”是陰陽兩虛的表現(xiàn),所以采用溫補和營的小建中湯,先補其里虛。
“悸而煩”屬于虛證,不論表證已解或未解,總以救里為急,如果中氣得到扶助,正氣可以發(fā)揮驅(qū)邪作用,表邪往往也可以隨之而解。如果不顧里氣之虛,而用發(fā)汗劑解表,汗出則陽更傷,必然造成不良后果。
如果是心中悸,虛煩不得眠,茯苓甘草湯可以把它治好。
如果心中悸而煩者,這是里虛,是小建中湯證,小建中湯是陰虛時候用的。
陰虛者,稍有勞倦身熱,即心煩不安,縱有表邪,不可發(fā)汗,以小建中湯重用芍藥,引血內(nèi)行,以治其煩。所以陰虛的人,要等到里虛恢復了,有表證再開發(fā)表的藥。所以遇到里虛的人,在發(fā)表之前,一定要先治里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