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縣,隸屬于山東省臨沂市,東鄰莒縣、莒南縣,南接臨沂市,西鄰費縣、蒙陰縣,北接沂水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沂蒙山區(qū)腹地。
沂南縣古稱陽都,史載:“陽都,臨沂之上游,英賢輩出,煙水之勝,軼于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1940年設縣,因在沂水縣之南,故名沂南縣。
沂南縣總面積1706平方公里,轄1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fā)區(qū),296個行政村(社區(qū)),91萬人口。
沂南縣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誕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祖居地。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fā)明家。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
諸葛亮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沂南縣是一個革命老區(qū)縣,革命戰(zhàn)爭年代,沂南是沂蒙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主要發(fā)源地和沂蒙紅嫂精神的誕生地,被譽為“山東小延安”,蘇魯邊區(qū)省委、山東分局、八路軍一一五師、山東縱隊、抗大一分校、山東抗日軍政干部學校曾長期駐扎沂南。
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省級民主政權——“山東省戰(zhàn)時工作推行委員會”1940年8月在沂南青駝寺成立,著名革命歌曲《跟著共產黨走》、《沂蒙頌》就誕生在沂南。
沂南縣還是孟良崮戰(zhàn)役的主戰(zhàn)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羅榮桓、徐向前、粟裕等都曾在沂南戰(zhàn)斗和工作過。
沂南縣全縣先后有30余萬人次參軍支前,犧牲1萬余人,涌現出了“沂蒙紅嫂”明德英、“沂蒙母親”王換于、“活烈士”韓成山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勤勞樸實的沂南人民以實際行動創(chuàng)造和詮釋了偉大的沂蒙精神。
沂南縣境內文物古跡、人文景觀眾多,其中漢代古跡就有近百處,北寨漢畫像石墓群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學歷史課本、北京奧運會紀念幣設計圖案均取材于此漢畫像圖案,被譽為“齊魯小敦煌”;諸葛亮文化景區(qū)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的“諸葛亮城”以及長達12華里的“漢街”是省內外有影響的漢式建筑群。
相關文章: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