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人。相貌奇異很有氣力。景泰二年(1451),考中進士,授御史職。歷任山西、湖廣巡按。業(yè)績顯著。返回京師負責各道的奏章。母喪期滿后越級升為福建按察使。成化初年,被召為南京大理卿,后因父喪返鄉(xiāng)。
滿四之亂,陜西巡撫陳價被捕受審,朝廷起用在家服喪的馬文升為右副都御史代替陳價。他急馳到軍中,與總督項忠平定滿四叛亂。事跡記載在《項忠傳》里。按功升為左副都御史,依舊巡撫陜西。文升多次上奏條列對國家有益之事,致力于選將練兵,在從安邊營到鐵鞭城修筑烽火臺,鏟除強賊。對西固不服從命令的番族全消滅之。治理茶政,換番馬八千多匹,以供應士兵使用。救濟鞏昌、臨洮饑民,安撫流民,業(yè)績突出。當時,孛羅忽、滿都魯、..加思蘭年年侵犯邊境。文升在韋州駐兵,而在諸堡設下埋伏,終于在黑水口打敗入侵之寇,斬首二百,為其嶺取名為“得勝坡”,刻石記功而還。文升立了很多軍功,向朝廷上奏報捷卻從不夸張,朝中亦無人為其直言敘論。因此得到賞賜不多。到九年(1473)冬,總制王越因為大捷向朝廷奏報,文升也派兒子馬..報功。廷臣經(jīng)調查核準馬文升奏報不真實,罰文升停發(fā)三個月的俸祿。
十一年(1475)春,馬文升代替王越總制三邊軍務,不久任兵部右侍郎職。第二年八月,整頓遼東軍務。巡撫陳鉞貪婪兇暴,將士稍有小過總是罰其交納馬匹,由此馬價猛漲。文升上奏安定邊防十五件事,因而請禁止罰馬,陳鉞為此對文升懷恨在心。文升回到兵部轉左侍郎。十四年春,陳鉞由于濫殺、冒功引起激變,宦官汪直想自己去平定之。憲宗命令司禮太監(jiān)懷恩等七人到內閣會同兵部商議。懷恩想派大臣前去安撫,以阻止汪直前往。文升立刻答應道“:好?!睉讯骰貜蛻椬冢瑧椬诩疵纳巴?。汪直不高興,要自己的家臣王英一起去,文升謝絕了。疾馳到鎮(zhèn),宣讀圣諭撫慰眾人,無人不聽安撫。又請求對以前因平定也先之亂失去授官、璽書的十幾人,授以官職。事情平定后,汪直想奪其功勞,向憲宗請求后帶王英馳至開原,再下令招撫。文升就把功勞歸于汪直,然而汪直內心有愧。文升又與汪直行對等之禮,視其左右為奴,汪直更加不高興。而陳鉞更加巴結汪直,得到汪直歡心,日夜誣陷文升,意欲打擊中傷文升而找不到機會發(fā)作。文升回來,賜牛羊豬三牲。第二年春,因為遼東屢次失事,憲宗派汪直同定西侯蔣琬、尚書林聰?shù)热パ惨?。時逢余子俊彈劾陳鉞,陳鉞懷疑是馬文升的意圖,更加緊排擠文升。汪直奏告文升行事乖僻,禁止邊人買賣農(nóng)具,致使邊人叛亂。憲宗就將文升捕入詔獄,貶去戍守重慶衛(wèi)。汪直已經(jīng)排擠掉馬文升,則與陳鉞大肆發(fā)兵冒取戰(zhàn)功,陳鉞由此驟升至尚書。
十九年(1483),汪直垮臺,馬文升恢復官職。第二年被起用為左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文升是第三次到遼東,遼東軍民聽說他要來了都歡欣鼓舞。文升來后進一步約束宦官,總兵不得隨意克扣,人們更加高興。
二十一年(1485),馬文升晉職為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安、徐州、和州發(fā)生饑荒,文升從江南調去十萬石糧食、鹽價銀五萬兩救濟。這年冬天,召為兵部尚書。第二年,被李孜省誣陷,調到南京。
孝宗即位,授馬文升左都御史職。弘治元年(1488),上言道:“憲宗朝,岳鎮(zhèn)、海瀆諸神廟,采用方士的話放置石匣子,周圍環(huán)繞符..,貯存金書道經(jīng)、金銀錢、寶石以及五谷作為壓邪物,應該銷毀?!币庖姳唤蛹{。他又上言十五件事,經(jīng)過討論后全都付諸實行。孝宗仿古天子親耕籍田,教坊進獻雜劇。文升嚴肅地說:“新任天子應當知道農(nóng)事的艱難,演戲是什么意思?”孝宗立即趕走教坊人員。御史徐瑁、賀霖因沒順從皇帝的旨意被下獄。文升說天子初政不宜立即懲罰言官,徐、賀被釋放。不久孝宗命文升提督十二團營。
第二年,代余子俊為兵部尚書,仍督團營。當時天下持久太平、兵政荒廢松弛、西北部落少數(shù)民族時時伺機入侵。文升嚴格考查將校,貶退三十余個貪婪懦弱的軍官,奸人對他十分怨恨,夜間持弓伺其門旁,有的寫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孝宗知道了,詔錦衣衛(wèi)緝捕,給文升二十二個騎士,保衛(wèi)他進出。文升請求退休,孝宗下詔慰留不許。
小王子率數(shù)萬騎兵在大同塞下游牧,氣勢洶洶。文升因病休假,孝宗派宦官帶太醫(yī)去探視,借此問計。文升說小王子被別的部落才打敗不久,沒有什么作為,請暗地做些防備,而在外則虛張聲勢地威懾之,那么小王子必定會離去。按計實行,果然如此。文升的繼母去世,孝宗下詔起用他,文升二次上疏推辭,都得不到允準。西北別部野乜克力的首領分別稱為亦刺思王、滿哥王、亦刺因王,他們各遣使到肅州邊界,請求進貢并且開互市貿易。巡撫許進、總兵劉寧代其請求,文升說互市可以,入貢不行。入貢之請就推辭了。
吐魯番襲擊占領了陜巴,而命令牙蘭據(jù)守哈密,僭稱可汗,入侵沙州,迫使罕東諸部依附自己。馬文升說此寇兇暴乖戾,不給他重創(chuàng)就不知道害怕,宜用漢代陳湯舊例襲斬之。了解到指揮楊翥熟悉番情,召楊詢問對付的辦法。楊翥詳細地陳述從罕東到哈密的道路,要求調罕東的三千兵為前鋒,三千漢兵隨后,帶上數(shù)日的口糧,從小路兼程急進,則可以獲勝。文升大喜,于是向孝宗匯報,孝宗下詔調罕東、赤斤、哈密的軍隊,命令副總兵彭清率領,隸屬于巡撫許進前去進討,果然打敗牙蘭,詳情載于《許進傳》。
團營軍士不足,請求從錦衣衛(wèi)及騰驤四衛(wèi)中選補。已獲批準,宦官寧瑾從中阻撓。文升及兵科蔚春等說詔旨應講信用,意見沒被接納。陜西發(fā)生大地震,文升道“:這是外寇入侵的征兆?,F(xiàn)在火篩正強橫,而國內民困財竭,將懦兵弱。宜實行仁政來養(yǎng)活人民,研究武備用以鞏固邊防。節(jié)省開支,停辦齋醮,消除傳奉冗員,禁止奏求閑地,每天視朝兩次,勤于政務。并且撤回陜西織造內臣,救濟撫恤受災人家?!毙⒆诮蛹{他的建議,立即召回內臣。
文升在兵部任職十三年,盡心軍務,他多次向上條陳關于屯田、馬政、邊備、守御等應辦的事。只要是對國家有利的,即使并非他本職守,也言無不盡,曾經(jīng)因為太子年已四歲,應該及早進行教育。文升請求挑選淳樸嚴謹、老成又熟悉歷史的人,如衛(wèi)圣、楊地等人,由他們教育扶持太子,對太子言語舉止都要引導。像內廷舉辦的宮宴、鐘鼓司的活動,元宵放花燈、端午劃船等游樂活動都勿讓太子見到。至于佛老之教,尤其應當摒絕,以防惑亂太子心志。山東久旱無雨,浙江以及南畿發(fā)生水災,馬文升奏請命有關部門救濟撫恤,操練士卒以備不測。奏言都為孝宗接納。百姓為賦役所苦,文升全面地陳述賦役過重的弊害,他說“:現(xiàn)在民田收十分之四五的稅,百姓運糧到邊塞一石花費一兩以上的銀子,豐年八九石糧換一兩銀子,像絲綿布帛運到京師的,沿途費用超過所運物的價格,南方通過水路運糧到通州,要花三、四石才能送到一石。中州每年役使五六萬人治理黃河,山東、河南修堵決口不下二十萬人,蘇州府、松江府治水也如此。湖廣建吉、興、岐、雍四王府,江西益、壽二府,山東衡府共計役夫不下百萬,諸王封地供應的役夫也有四十萬。加以湖廣征討蠻族,山西、陜西邊防,給軍隊供應糧餉的又不知有多少。賦稅重差役繁多,沒有比此時再厲害的了。宜嚴令內外各部門,免去多余的花費,減少力役,毋擅自攤派。王府的工程應該迅速完工,就可能使困難局面得到緩和。請求崇尚儒學,抑制邪術,以便清靜圣心;節(jié)省花費,減少土木營造工程,以培植國家的根本?!毙⒆诿鼘⑺淖嗾孪碌接嘘P部門詳細討論。馬文升發(fā)表議論最多。他在班列中年高又有德望,孝宗也十分信任他。從太子太保屢加至少保兼太子太傅,經(jīng)常給他賞賜,諸大臣無人敢有怨言。
吏部尚書屠氵庸被罷免,廷議推舉文升代替。而御史魏英等說兵部非文升不可,孝宗也這樣認為。就命倪岳任吏部尚書,而加封文升少傅來安慰他。倪岳去世,由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書。南京、鳳陽發(fā)生大風雨,房屋被毀壞,樹木被風拔起來,馬文升請求孝宗減食撤樂,修德反省過失,開御前講席,斷絕游玩和宴飲,停辦非急務之事,停止額外織造,賑濟災民,捕捉盜賊。事后,文升又奏陳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贊賞并接納之。文升任一品官滿了九年,加封為少師兼太子太師。由于要對將官進行考察,孝宗特召文升及都御史戴珊、史琳到暖閣,告誡大家秉公升降。因為文升年老聽力減退,又再次高聲告訴他,命左右攙扶文升下臺階。起初文升為都御史,王恕在吏部,兩人都處事剛直不阿。他們起草的疏一發(fā)出,天下傳誦。王恕離開后,聲望都集中于馬文升。到他在吏部任職時,已經(jīng)八十歲。長須修眉,遇事侃侃而論不減當年。
孝宗去世,馬文升奉遺詔向武宗請求淘汰傳奉官七百六十三人,武宗下令除留太仆卿李綸等十七人外,其余的全部淘汰。正德元年(1506),御用監(jiān)宦官王瑞要求任用新近被淘汰的七人,文升不接武宗下的詔書。給事中安奎探聽到王瑞受賄,彈劾王瑞。王瑞十分懷恨,誣告文升違抗圣旨,再下廷議,皆以文升之言為是,武宗終究不聽,文升因此請求返鄉(xiāng),未得允準。
這時,朝政已轉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天天懷著離去的念頭。時逢兩廣缺總督,文升推舉兵部侍郎熊繡。熊繡心中不愿意出任,熊的同鄉(xiāng)御史何天衢就彈劾文升為徇私欺騙蒙蔽。文升接連上疏要求離開,武宗答應了。賜他璽書、馬車,增加月糧和每年役奴。文升在家居住時,無事不去州府。外人談及時事,他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在家住了三年,劉瑾亂政,說文升以前用雍泰為朋黨,除去文升官籍。五年(1510)六月去世,終年八十五歲。劉瑾被誅殺,恢復文升官銜,追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傅,謚號端肅。
文升文武雙全,擅長應付事變,朝中大事往往由他決斷。建功在邊鎮(zhèn),國外都知道他,文升尤其注重氣節(jié),品行端方不茍,一生走正直之道,雖然遭到誣陷,幾起幾落,正氣終究不減。兒子馬璁,以鄉(xiāng)貢士等待吏部選拔,文升要其子請求在京城以外任職,文升說:“大臣的兒子都在京為官,哪個應該任地方官?”他去世一年后,大盜趙钅遂等搶劫河南,到了鈞州,因為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舍之而去。進攻泌陽,放火燒了焦芳的家,用草扎成焦芳像碎裂之。嘉靖初年,加贈文升左柱國、太師。
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負圖,別號約齋,又號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鈞州(今河南禹州市)人 。明代重臣、詩人。
景泰二年(1451年),馬文升登進士第,授為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遷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為兵部右侍郎。歷遼東巡撫、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弘治初任兵部尚書,后任吏部尚書。明武宗時上疏乞去。正德四年(1509年),遭權宦劉瑾削秩除名。
正德五年(1510年),馬文升去世,年八十五。不久后復官,獲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傅,謚號"端肅"。加贈左柱國、太師。
馬文升一生功勛顯著,先后輔助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五朝,歷仕五十六年,后人有"五朝元老馬文升"之稱。又與王恕、劉大夏合稱"弘治三君子"。
馬文升生于河南鈞州(今河南禹州市),后落籍虞城。祖上均未入仕,但馬文升幼時就顯示出對兵事的興趣。"嘗與群兒戲,十數(shù)為群,角之靡不仆"。
景泰二年(1451年),馬文升考中進士,授御史。先后巡按山西、湖廣,"發(fā)奸擿伏,有神君之稱"。服畢母親的喪事之后,擢遷福建按察使。福建任上,嚴懲當?shù)刎澅┛裢今T某。離開福建時,閩人傳唱"馬使留來天有眼,馮公布去地無皮"以表示對他的稱頌。
成化元年(1465年),升南京大理寺卿。次年以父喪歸。
成化四年(1468年),西北土達滿四在距平?jīng)銮Ю锏氖瞧鸨疵?,響應者甚眾,遠近震動。他們大敗官兵,明廷不得不采取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調陜西三邊兵五萬人及京營兵進剿,以署都察院事的副都御史項忠總督軍務,起用馬文升,以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協(xié)助項忠。馬文升看到滿四軍有一個弱點:城中無水,糧儲漸乏,"若絕其芻汲,則釜魚當自斃矣。"果然,滿四軍日漸困乏,最后失敗。馬文升又建議項忠盡毀石城墻垣,以防后患。他在陜西巡撫任上七年多,先后加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逐漸成為處置邊事的專家。他的一項主要成就,是整頓與各部的茶馬貿易,換取番馬八千余匹。
成化八年(1472年),蒙古族叛亂,馬文升督兵追至黑水口,生擒平章鐵烈孫,戰(zhàn)功顯赫??墒牵蚧鹿偻糁迸c總制王越互相勾結,據(jù)為己功,反誣馬文升虛報戰(zhàn)功。憲宗不明真象,給予馬文升以"表奏不實,停俸三月"的處分。
成化十一年(1475年)春,馬文升代王越為總制,協(xié)調延綏、寧夏、甘肅三邊軍務,到十一月,即被召回朝中,任兵部右侍郎。
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派出整飭薊門至遼東邊備。遼東巡撫陳鉞,為人貪婪,待將士嚴苛。馬文升上疏言遼東事,多涉及陳鉞,兩人遂結怨。而陳鉞的后臺是權勢頗大的太監(jiān)汪直。
成化十四年(1478年),發(fā)生陳鉞錯殺女真貢使、激變遼東之事。汪直打算親往平定,以立功顯名。太監(jiān)懷恩建議派朝中大臣前往安撫,馬文升立即支持,并受委任。汪直提出派人同往,馬文升也沒有同意。這一來,又得罪了汪直。汪直后來與刑部尚書林聰?shù)瓤边吺?,說遼東激變,是馬文升禁止邊方農(nóng)器貿易所致。馬文升申辯無用,被下詔獄,謫戍重慶衛(wèi)。馬文升在戍所滯留四年。汪直失寵后,他才復官。
成化二十年(1484年),再次被起用,以左副都御史巡撫遼東。這是他第三次赴遼東。由于他曾經(jīng)論及陳鉞,因此受到歡迎,士卒"皆鼓掌喧舞"。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馬文升在短期總督漕運后,任兵部尚書。但方士出身的通政司左通政李孜省要推薦他人掌兵部,在憲宗面前做了手腳,將馬文升調任南京兵部尚書。
明孝宗即位后,馬文升被召為左都御史,在朝廷的地位確定下來。出于對李孜省之流的厭惡,他提出:"巡城御史及兵馬司、錦衣衛(wèi)逐一搜訪,但有扶鸞禱圣、驅雷喚雨、捉鬼耳報一切邪術人等,及無名之人,俱限一月內盡逐出京。"
弘治二年(1489年),馬文升改任兵部尚書。針對兵政廢弛的狀況,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嚴格考核將校,有三十多人因貪賄怯懦被罷黜。這損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人甚至夜持弓箭等候其門,準備行刺,有人還寫書誹謗,射入東長安門內,這顯然都是有背景的活動。孝宗支持馬文升對京營的整頓,特批他金吾騎士十二人,以護出入。馬文升還提出,薊州、宣府、大同三鎮(zhèn)已有鎮(zhèn)守太監(jiān),不應再設分守、守備、監(jiān)槍等內臣。據(jù)他統(tǒng)計,薊州有內臣九員,宣府有內臣八員,大同有內臣六員,共二十三員,"每員占用軍人,少則二三百名,多則四五百名,通計侵占已有數(shù)千"。"此等守備之數(shù),委的無益于事,有擾于邊",應當裁革。孝宗也依其議辦理。
哈密是回、畏兀兒族等少數(shù)民族居住的地區(qū)。明初派使者入朝,于其地設羈縻衛(wèi)所,封其首領為忠順王、忠義王。成化時,土魯番部強大,據(jù)有哈密。明廷曾設法干預,沒有結果,似乎也就承認了現(xiàn)狀,將哈密衛(wèi)遷往他處。早在弘治元年(1488年),土魯番部就誘殺朝廷所封的忠順王罕慎。弘治六年(1493年),又擒獲另一個忠順王陜巴,其首領阿黑麻自稱可汗,以兵掠周圍各部。主持兵政的馬文升主張興復哈密。他采納通事王英和指揮楊翥的建議,利用地處嘉峪關西南的罕東部,地處嘉峪關以西的赤斤、蒙古部等與土魯番部的矛盾,撫而用之。弘治八年(1495年),調罕東等部兵,夜襲哈密城。馬文升所推舉的陜西巡撫許進等率明軍隨后行進。土魯番守將棄城而去,明軍進入哈密。自明初以來,這是官軍第一次深入其地。這也是馬文升任兵部尚書以來,處置的最重大邊事。
弘治初年,馬文升和吏部尚書王恕是人望所歸,他們不但以人品服眾,而且對政事的議論極多。每一疏出,天下傳誦。王恕致仕,馬文升聲望更高。但推選吏部尚書,孝宗沒有用他。為此,他頗感不平,所寫詩中有"朝罷憑闌一黯然,獨將心事訴蒼天"句,發(fā)了一通牢騷。
弘治十四年(1501年),馬文升改吏部尚書,加銜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在他之前,只有少數(shù)幾名尚書、都御史得到這一榮譽。
弘治十七年(1504年),面臨著次年的考察,孝宗召見負責考察的馬文升和都御史戴珊等議事。馬文升已七十九歲,行動不便,耳朵又背,孝宗對他講了兩遍,要他秉公黜陟。馬文升回答:"陛下圖治若此,宗社之福也。"然后被左右扶掖下階。
對于官員的考察進退,馬文升是很認真的。初任吏部尚書,他就對濫封傳奉官提出異議。傳奉官是不經(jīng)過正常途徑,由皇帝親自傳旨任命的官員。成化時最盛行。孝宗初年統(tǒng)加裁革,但后來也加封賞,一次竟達八百人。馬文升說,減一官,朝廷省一官之費。武宗即位之初,他按照孝宗遺旨,裁去傳奉官七百六十二人。對于內外官員的考察,他也很嚴厲,一次汰罷朝覲官員二千余人。
考察不講情面,定會招致許多反對者,而在用人時也未必全無個人意氣。劉大夏是弘治朝另一名臣,就因為與馬文升對官僚的評價不同而引起矛盾。河南籍官僚劉宇為首輔劉健所器重,馬文升推舉他總制宣、大。劉大夏大概知道孝宗對此人的看法不佳,屢屢在朝中數(shù)其過失,當然也就牽連到薦舉人。侍郎王儼是劉大夏的姻親,馬文升抑制王儼,很難說不是因為劉大夏。
正德元年(1506年),劉大夏所倚重的副手、兵部侍郎熊繡被推舉為兩廣總督。熊繡不愿外出,也怨恨于馬文升。他們糾結在一起,又拉出與劉大夏為同鄉(xiāng)及同寅的閣臣李東陽,頓時形成一股反對馬文升的強大力量。御史何天衢首先發(fā)難,劾馬文升老衰。馬文升按照常規(guī),被劾后乞去,疏凡二十一,武宗方獲準。
劉瑾專權期間,將一批反對派官僚定為奸黨。馬文升與其中一些人關系密切。正德四年(1509年),馬文升被削秩除名。
正德五年六月八日(1510年7月13日),馬文升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葬于州北大隗山麓。馬文升死后兩個月,劉瑾被捕入獄。朝廷還未聽聞馬文升的死訊,下詔命其"致仕復職"。聞其死訊后,為他輟朝一日,賜祭葬。追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傅兼太子太傅,謚號"端肅"。
馬文升一生功勛顯著,先后輔助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五朝,歷仕五十六年,后人有"五朝元老馬文升"之稱。又與王恕、劉大夏合稱"弘治三君子"。
周宣:已故尚書馬文升、許進、劉大夏、秦纮、都御史錢鉞、強珍,皆得罪權奸,橫罹禍患。宜特加優(yōu)恤,使天下知守已冤抑之士,沒世既遠,尚有昭雪之日。
楊廷和:文升歷事五朝,垂六十年。出將入相,文武兼資。思慮精深,傳通故實。臨事應變,無少底滯。奉公憂國,隨事納忠。每公卿會議,相顧不發(fā),文升獨據(jù)理抗,言語簡意足。名著四夷,功在天下。尤慎用兵,未未嘗輕有征討。天性嚴重,寡言笑。儉節(jié)清名,終始如一。直道而行,不阿權貴。雖遭讒離詬,屢起屢仆,迄不少貶。平生好學,手不釋卷。
王尚:展墓春風一望多,杏山湫水入吟窩。少師功業(yè)穹碑在,千載行人仰伏波。
唐樞:①性檢介,以身殉國,艱險不避,敷文飭武,名聞夷夏,退然若不敢自勝。當出總機務,生擒達滿四,殲李胡子、火蝎兒、王彪,追斬北虜平章鐵烈孫,三靖邊犯,興復哈密國,處置貴苗,建夷火篩,會忤陳鉞、汪直,構公戍重慶,公屹然不為動,晚際孝皇,柄銓府倚毗甚隆。 ②當是時海內晏安,含哺鼓腹,郁郁乎太平氣象,不知帝力之何有?究厥所自,其誰以為遺也?獨念諸君子保泰之功,能備九三之德,悉艱貞之義乎?夫后以裁成,輔相以左右,民陂平復往,不可不畏耳。
項篤壽:敬皇勵精綜核,寤寐俊髦。禹陽馬公實秉衡,鑒故六曹之長,莫非民譽。下至百司,咸濟濟焉。士敦恥讓,俗返淳樸。眾賢和朝,萬民和野。即周之成、康,漢之文、景,蔑以加矣。
王世貞:①子俊無首功,然修筑之利至于今之言守者祖焉。文升規(guī)度宏密,亦一時之良本兵也,雖然,言聽而任一,厚賞而薄誅,其所遇則亦異矣。 ②文臣雄職,惟吏兵二部、都察院、南參贊及邊方總督而已,馬端肅文升歷任之。 ③孝廟時,最多名臣……要未有如三原王端毅公恕(王恕)、鈞陽馬端肅公文升、華容劉忠宣公大夏(劉大夏),三君子之灼灼者也。端毅直諫動天下,然不難于孝宗而難于憲宗。孝宗,仁主也;然而頗以齟齬終,豈非所謂事君數(shù)斯辱也耶?端肅數(shù)更中外,歷權寄不屈不脞,蓋以才力勝者。忠宣仁心為質,道揆法守,晚際魚水,密勿都俞,庶幾有三代風哉。造膝之語,罕有傳者。覺主圣而臣微不及也。人謂三原似魏玄成(魏徵)、韓稚圭(韓琦),鈞陽合姚(姚崇)、宋(宋璟)而少遜之,華容似李太初(李沆)、司馬君實(司馬光)。 ④恕張差近名,大夏弱差近實,文升練差用術,其然豈其然乎?
徐咸:國朝名臣,久任享耆壽者,魏文靖公驥(魏驥)九十八,王端毅公恕九十三,胡忠安公濙(胡濙)八十九,馬端肅公文升、韓忠定公文(韓文)、吳文恪公訥(吳訥)、章文懿公懋(章懋),俱八十六。王文端公直(王直)、王忠肅公翱(王翱)、王忠毅公驥(王驥)、林文安公瀚(林瀚)、劉忠宣公大夏、謝文正公遷(謝遷),俱八十四。茲數(shù)公者,名位祿壽兼而有之,豈易得哉?
屠隆:薛文清瑄(薛瑄)、李忠文時勉(李時勉)、章文懿懋、王忠肅翱、王端毅恕、項襄毅忠(項忠)、馬端肅文升、劉忠宣大夏、胡端敏世寧(胡世寧)岳岳之風、侃侃之節(jié),宏材足以濟時艱,正氣足以褫奸魄,李夢陽所謂"居則岳屹,動則雷擊,大事斧斷,小事海畜。"斯其人矣。
張燧:①弘治中,華容、洪洞、鈞陽、靈寶、陽曲、盧氏、金陵、安福,咸稱名卿。然志存納約,行在精審,茍濟其事,小枉安焉.局體又一變矣。②馬端肅公文升之賢,過寇萊公(寇準)十倍。
黃道周:文升馬撫,巡按山西。固原土賊,據(jù)險吼嘶。官軍屢敗,項忠督提。馬諭無戰(zhàn),城乏水堤。斷其樵汲,釜魚自摧。項忠從信,擒四燃臍。敵寇臨鞏,遣將削泥。再入好水,戰(zhàn)獲其輜。女直復叛,陳鉞敗棲。欲殺貢敵,以掩其非。貢敵嘩懼,亂震鼓輦。文升往諭,解散不疑。內臣汪直,借此出師。及至邊境,無敵排擠。懷恨馬撫,下獄奏題。至于直敗,位方復躋。不戰(zhàn)而撫,中安外齊。即至大創(chuàng),必勢所宜。所以立朝,高風莫梯。
張岱:①馬端肅善將兵,更善將將。其料己料敵,皆預儲于胸中,出以應卒,如高屋建瓴,勢無不下也。故自岷州捷報,純用虛聲,塞外蠢動,悉騰書以懾伏之。而后在本兵,一用顧溥,再用魯麟,再用許進、朱暉,事有成算,屢奏膚功。其發(fā)縱指示,能不歸功端肅哉!則世之嫉功害能、懻忌自用者,見端肅而不愧汗浹背者幾希矣! ②其知無不言,能無不為,至今稱名臣,無間辭也。
谷應泰:①若夫項忠身冒矢石,馬文升躬擐甲胄,圖山谷則聚米成形,斷樵牧則困獸自斃。而且金鉤陽虎貍,刮刀誓賞格。數(shù)月之內,俘獻京師,功垂竹帛。乃知岳節(jié)使之神算,竟定湖、湘;祭征鹵之奉公,終摧隴、蜀者也。 ②當是時,冰鑒則有王恕、彭韶;練達則有馬文升、劉大夏。
張廷玉:王恕砥礪風節(jié),馬文升練達政體,劉大夏篤棐自將,皆具經(jīng)國之遠猷,蘊畜君之正志。綢繆庶務,數(shù)進讜言,跡其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剛方鯁亮,有古大臣節(jié)概。歷事累朝,享有眉壽,朝野屬望,名重遠方?!对姟讽灷铣?,《書》稱黃發(fā),三臣者近之矣。恕昧遠名之戒,以作傳見疏。而文升,大夏被遇孝宗之朝,明良相契,荃宰一心。迨至宦豎乘權,耆舊擯斥,進退之際所系詎不重哉!
紀昀等:案文升砥礪廉隅,練達政體,朝端大議,往往待之而決。與王恕、劉大夏俱負一時重望。
馬文升曾經(jīng)說:"我在兵部任職時,每夜心都在邊境行走一圈;在吏部任職時,每夜心都在國內行走一圈。行邊是因為思慮武備,行內是因為計量人才。"
嘉靖初年,農(nóng)民趙鐩在河南起義,剽掠至鈞州,因為馬文升家在,便放棄沒有進攻。攻破泌陽時,前大學士焦芳已經(jīng)逃走,趙鐩便毀了他的家,打開他的箱子,取出他的衣冠,把衣冠穿戴綁在草人上宰殺,說:"遺憾不能替天下人殺這個賊子!"
兒子:馬璁,曾以鄉(xiāng)貢之士身份在吏部待選。
馬文升著有《馬端肅奏議》、《西征石城記》、《撫安東夷記》、《鎮(zhèn)克哈密國王記》和《約齋集》等數(shù)十卷流傳于世。他"為文不事雕琢,若大羹玄酒,自有喜味。聲詩無媟嫚語,皆自忠愛中流出。海內之士,得其篇章者樂誦之"。所撰《撫安東夷記》一卷,詳記女真族建州、海西各部頭人與遼東都司的商業(yè)貿易、納貢請賞、武裝沖突等史事。尤詳載永樂至正統(tǒng)間,女真族上層同明王朝的關系。傳世有明刻本、《清初史料四種》叢書本等。此書為兩江總督薩載奏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禁毀。其詩僅在清刻本《馬端肅公奏議》之后附錄若干首,他的《南征過桃花源》、《撫陜征西過隴關》等,都有邊塞詩的特點。
歷史學家馬以愚、白壽彝在《中國回教史鑒》、《回教先正事略》、《回族人物志》、《中國通史》 中,將馬文升家族的族籍定為回族,而研究少數(shù)民族史的幾位專家、學者均在他們主編的少數(shù)民族史、大辭典和傳記中采用其說,但馬善田在《對河南禹州明代"五朝元老"馬文升家族為回族一說的質疑》中反對此觀,從正史、地方志、家譜等文獻記載和其后裔的反映中,證明馬文升家族為回族一說證據(jù)不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