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陣
散陣
仲景麻黃湯一
治太陽經(jīng)傷寒, 發(fā)熱無汗, 惡寒及身痛。 此峻逐陰邪之方也。 麻黃, 桂枝, 各三兩。 甘草, 一兩。 杏仁, 七十個。 右四味, 以水九升, 先煮麻黃減二升, 去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三升半, 去柤。 溫服八合, 覆取微汗。
麻黃加?xùn)X湯二
治風(fēng)濕。 即前方加白朮四兩。
仲景麻黃附子細(xì)辛湯三
治少陰傷寒, 始得之, 脈雖沉而反發(fā)熱者, 此陰分之表證也, 宜此主之。 並治寒氣厥逆, 頭痛, 脈沉細(xì)者。 麻黃去節(jié), 細(xì)辛 各二兩。 附子 一枚, 炮去皮, 切八片。 右三味,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減二升, 去上沫, 內(nèi)藥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金匱]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四
治風(fēng)濕一身盡痛, 發(fā)熱, 日晡劇者。 因汗出當(dāng)風(fēng), 或久傷取冷所致。 麻黃去節(jié)湯泡, 薏仁 各半兩。 甘草炙 一兩。 杏仁 十個, 去皮尖, 炒。 右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 煮八分。 溫服取微汗, 避風(fēng)。
仲景麻黃附子甘草湯五
治少陰傷寒, 二三日, 無別證, 用此微發(fā)其汗, 並治風(fēng)濕通身浮腫。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 各三兩。 附子, 一枚, 炮去皮。 右三味, 以水七升, 先煮麻黃兩沸, 去上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金匱]麻黃甘草湯六
治腰已上水腫者, 宜此汗之。 麻黃, 半兩。 甘草, 二錢半。 右咀。 用水二鍾, 先煮麻黃三四沸, 去沫, 入甘草, 再煎至八分。 食遠(yuǎn)熱服取汗。 有人患?xì)獯? 積久不瘥, 遂成水腫, 服此效。
仲景大青龍湯七
治傷寒頭痛發(fā)熱, 無汗而煩躁。 麻黃, 三錢。 桂枝, 生薑, 各一錢。 杏仁, 五枚。 甘草, 五分。 大棗, 一枚, 此非古數(shù)。 石膏, 半雞子大一塊。 水一鍾半, 煎分二服。
仲景小青龍湯八
治傷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氣, 嘔噦而欬, 發(fā)熱, 或渴, 或利, 或小水不利, 小腹?jié)M而喘, 並治肺經(jīng)受寒, 欬嗽喘急, 宜服此以發(fā)散表邪。 麻黃去節(jié), 桂枝, 芍藥, 甘草, 細(xì)辛, 乾薑, 各三兩。 半夏 五味, 各半升。 右八味,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減二升, 去上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按: 右方乃仲景古法, 今當(dāng)隨證輕重, 酌宜用之。
仲景桂枝湯九
治太陽經(jīng)傷風(fēng), 發(fā)熱, 自汗, 惡風(fēng)。 桂枝, 芍藥, 生薑, 各三兩。 甘草, 二兩。 大棗, 十二枚。 右以水七升, 微火煮取三升, 去滓。 適寒溫服一升。 服已須臾, 食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 溫覆一時許, 令遍身微似有汗者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 病必不除。
桂枝加黃耆湯十
治黃疸脈浮者, 當(dāng)以汗解之。 即前桂枝湯加黃耆二兩。
桂枝加大黃湯十一
即前桂枝湯內(nèi)加大黃一兩。
栝蔞桂枝湯十二
治痙。 即前桂枝湯加栝蔞根二兩。
仲景桂枝人參湯十三
治太陽傷寒, 表裏不解, ?熱下利者。 桂枝去皮, 炙甘草, 各四兩。 白朮, 人參, 乾薑, 各三兩。 右五味, 以水九升, 先煮四味取五升, 後內(nèi)桂枝, 更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再夜一服。
仲景桂枝麻黃各半湯十四
治太陽傷寒如瘧狀, 發(fā)熱惡寒, 不能得汗, 熱多寒少而身癢者。 桂枝去皮, 麻黃去節(jié), 芍藥, 甘草炙, 生薑切, 各一兩。 大棗, 四枚, 擘。 杏仁, 二十四個, 湯浸, 去皮尖。 右七味, 以水五升, 先煮麻黃一, 二沸, 去上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一升八合, 去滓。 溫服六合。
桂枝附子湯十五
方在熱陣三十。 治傷寒風(fēng)濕身痛。
桂枝甘草湯十六
方在熱陣四四。 治過汗心悸。
桂枝葛根湯十七
方在痘疹三七。 解散寒邪。
仲景柴胡桂枝湯十八
治傷寒發(fā)熱, 微惡寒, 支節(jié)煩疼, 微嘔, 心下支結(jié), 外證未去者。 柴胡四兩。 桂枝去皮, 人參, 黃芩, 芍藥, 生薑, 各一兩半。 甘草炙, 一兩。 半夏, 二合半。 大棗, 六枚, 擘。 右九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
仲景小柴胡湯十九
治邪在肝膽半表半裏之間, 寒熱往來, 喜嘔, 或日晡發(fā)熱, ?痛耳聾, 鬱怒痎瘧等證。 柴胡, 半斤。 半夏, 半升。 人參, 黃芩, 生薑, 甘草, 各三兩。 大棗, 十二枚, 擘。 右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 去半夏, 人參, 加栝蔞實(shí)一枚。 若渴者, 去半夏, 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 栝蔞根四兩。 若腹中痛者, 去黃芩, 加芍藥三兩。 若?下痞?, 去大棗, 加牡蠣四兩。 若心下悸, 小便不利者, 去黃芩, 加茯苓四兩。 若不渴, 外有微熱者, 去人參, 加桂三兩, 溫覆取微汗愈。 若欬者, 去人參, 大棗, 生薑, 加五味子半升, 乾薑二兩。 按: 右方乃漢時古數(shù)也, 今方改用, 柴胡, 二, 三錢。 半夏, 黃芩, 各一, 二錢。 人參, 二, 三錢。 甘草, 五, 七分。 右加薑, 棗, 水煎服。
薛氏加味小柴胡湯二十
亦名柴胡梔子散。 治乳母肝火發(fā)熱, 致兒為患, 及風(fēng)熱生痰等證。 即前方加丹皮, 梔子。
[良方]加味小柴胡湯二一
治傷寒?痛, 及少陽厥陰熱瘧。 即前方小柴胡湯加枳殼?炒, 牡蠣粉。 加薑三片, 棗二枚, 水二鍾, 煎服。
加減小柴胡湯二二
治脈弦, 寒熱, 腹中痛。 即前小柴胡湯去黃芩, 加芍藥。 君薑, 棗, 水煎服。
柴胡石膏湯二三
治少陽陽明外感挾火, 頭痛口乾, 身熱惡寒拘急。 柴胡 二錢。 石膏 三錢。 甘草, 一錢。 右用薑, 水煎服。 氣虛者加人參。
大柴胡湯二四
方在攻陣七。 治表證未除, 裏證又急, 汗下兼行, 宜此。
柴平湯二五
方在和陣二三三。 治濕瘧一身盡痛。
柴苓湯二六
方在和陣一九二。 治身熱煩渴泄瀉。
加減柴苓湯二七
方在和陣一九三。 治諸疝。 和肝腎, 順氣除濕。
仲景四逆散二八
治陽氣亢極, 血脈不通, 四肢厥逆, 在臂脛之下者。 若是陰證, 則上過於肘, 下過於膝, 以此為辨, 乃不當(dāng)用此也。 柴胡, 芍藥, 甘草, 枳殼, 各等分。 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米飲調(diào)下, 日三服。 嗽加五味子, 乾薑各五分。 悸者, 加桂五分。 腹痛, 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 濃煎韭白湯調(diào)服。
仲景葛根湯二九
治太陽陽寒, 項背強(qiáng)幾幾, 無汗惡風(fēng), 及太陽陽明合病下利者。 此即桂枝湯加麻黃, 葛根也。 葛根, 四兩。 麻黃去節(jié), 生薑, 各三兩。 桂去皮, 芍藥, 甘草炙, 各二兩。 大棗, 十二枚, 擘。 右七味, ?咀。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 葛根減二升, 去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 不須啜粥, 餘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升麻葛根湯三十
治傷寒陽明經(jīng)證, 目痛鼻乾不眠, 無汗惡寒發(fā)熱, 及小兒瘡疹疫癘等證。 升麻, 葛根, 芍藥, 甘草, 各等分。 水二鍾, 煎一鍾。 寒多熱服, 熱多溫服。
柴葛解肌湯三一
此[槌法]加減方。 治足陽明證, 目痛鼻乾不眠, 頭疼, 眼眶痛, 脈微洪者。 柴胡, 乾葛, 甘草, 黃芩, 芍藥, 羌活, 白芷, 桔梗。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二枚。 [槌法]加石膏末一錢煎之, 熱服。 本經(jīng)無汗惡寒者去黃芩, 冬月加麻黃, 他時加蘇葉。
葛根?白湯三二
治傷寒已汗未汗, 頭痛。 葛根, 芍藥, 川芎, 知母, 各二錢。 生薑, 二錢。 ?白, 五寸。 水二鍾, 煎一鍾服。
連鬚?白湯三三
治傷寒已汗未汗, 頭痛如破。 連鬚?白切, 半片。 生薑, 二兩。 水三鍾, 煎一鍾半, 分二服。
[局方]參蘇飲三四
治四時感冒傷寒, 頭痛發(fā)熱, 惡寒無汗, 及傷風(fēng)欬嗽聲重, 涕唾稠粘, 潮熱往來。 此藥解肌寬中, 孕婦傷寒, 痘疹並治。 人參, 蘇葉, 乾葛, 前胡, 陳皮, 枳殼, 半夏, 茯苓, 各八分。 木香, 桔梗, 甘草, 各五分。 水二鍾, 薑五片, 棗一枚, 煎八分。 熱服。
加減參蘇飲三五
方在痘疹三四。 治痘疹初熱見點(diǎn), 解利之藥。
敗毒散三六
亦名人參敗毒散。 治四時傷寒瘟疫, 憎寒壯熱, 風(fēng)濕風(fēng)眩項強(qiáng), 身體疼痛, 不問老少皆可服。 或嶺南煙瘴之地, 疫癘時行, 或處卑濕, 腳氣痿弱等證, 此藥不可缺, 日三服, 以效為度。 人參, 茯苓, 枳殼, 甘草, 川芎, 羌活, 獨(dú)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各等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服。 或為細(xì)末, 沸湯點(diǎn)服。
加味敗毒散三七
方在外科四一。 解利足三陽熱毒, 寒熱如瘧。
荊防敗毒散三八
方在痘疹三一。 發(fā)散痘俱可用。
[局方]五積散三九
治感冒寒邪, 頭疼身痛, 項背拘急, 惡寒嘔吐, 肚腹疼痛, 及寒濕客於經(jīng)絡(luò), 腰腳骨髓酸痛, 及痘瘡寒勝等證。 當(dāng)歸, 麻黃, 蒼朮, 陳皮, 各一錢。 厚樸製, 乾薑炮, 芍藥, 枳殼, 各八分。 半夏炮, 白芷, 各七分。 桔梗, 炙甘草, 茯苓, 肉桂, 人參, 各五分。 川芎, 四分。 水二鍾, 薑三片, ?白三莖, 煎八分。 不拘時服。 又歌曰: 痢後遍生腳痛風(fēng), [局方]五積自能攻。 就中或卻麻黃去, 酒煮多多服見功。
十神湯四十
治時氣瘟疫, 感冒風(fēng)寒, 發(fā)熱憎寒, 頭痛欬嗽無汗。 此藥不拘陰陽兩感, 一切發(fā)散宜此。 紫蘇, 乾葛, 升麻, 芍藥, 各一錢。 麻黃, 川芎, 甘草, 各八分。 白芷, 陳皮, 香附, 各六分。 水二鍾, 薑三片, 煎服。
東垣升陽散火湯四一
治胃虛血虛, 因寒邪鬱遏陽氣, 以致肌表俱熱如火, 捫之烙手。 此火鬱發(fā)之之劑也。 升麻, 葛根, 羌活, 獨(dú)活, 芍藥, 人參, 各五分。 防風(fēng), 炙甘草, 各三分。 生甘草, 二分。 柴胡, 八分。 水一鍾半, 加生薑三片, 煎服。 忌生冷。
升陽益胃湯四二
方在和陣二五。 治秋燥行令, 陽氣漸, 衰惡寒體倦。
聖散子四三
治一切山嵐瘴氣, 時行瘟疫, 傷寒風(fēng)濕等疾, 有非常之功, 如李待詔所謂內(nèi)寒外熱, 上實(shí)下虛者, 此藥尤效通神。 宋嘉祐中, 黃州民病疫瘴大行, 得此藥痊活者不可勝紀(jì), 蘇東坡撰文勒石以廣其傳, 聖散子之功益著。 徽州鄭尚書在金陵, 用此方治傷寒, 活人甚眾。 故知其大能發(fā)散寒濕, 驅(qū)除瘴瘧, 實(shí)有超凡之效也。 蒼朮製, 防風(fēng), 厚樸薑炒, 豬苓, 澤瀉煨, 各二兩。 白芷, 川芎, 赤芍藥, 藿香, 柴胡, 各半兩。 麻黃, 升麻, 羌活, 獨(dú)活, 枳殼, 吳茱萸泡, 細(xì)辛, 蒿本, 茯苓, 各七錢。 石菖蒲, 草豆蔻, 良薑, 各八錢。 甘草, 二兩半。 大附子, 一枚。 右為粗末。 每服三錢, 水二鍾, 棗一枚, 煎八分。 稍熱服。
易老九味羌活湯四四
一名羌活沖和湯。 治四時不正之氣, 感冒風(fēng)寒, 憎寒壯熱, 頭疼身痛, 口渴, 人人相似者, 此方主之。 羌活, 防風(fēng), 蒼朮, 各一錢。 白芷, 川芎, 生地, 黃芩, 甘草, 各錢半。 細(xì)辛, 七分。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熱服取汗。 有汗者, 去蒼朮, 加白朮; 渴者, 加葛根, 石膏。
六神通解散四五
方在寒陣十五。 治發(fā)熱頭痛, 脈洪身熱無汗。
[局方]消風(fēng)百解散四六
治四時傷寒, 頭痛發(fā)熱, 及風(fēng)寒欬嗽, 鼻塞聲重, 或喘急。 荊芥穗, 麻黃, 白芷, 苔朮, 陳皮, 各一錢。 甘草, 五分。 水一鍾半, 加薑, ?煎八分。 熱服。 嗽甚者加烏梅一個。
[局方]消風(fēng)散四七
一名人參消風(fēng)散。 治風(fēng)熱上攻, 頭目昏眩, 鼻塞聲重, 及皮膚頑麻, 癮疹瘙癢等證。 荊芥穗, 炙甘草, 人參, 川芎, 防風(fēng), 羌活, 薄荷, 蟬蛻炒, 殭蠶炒, 茯苓, 各二錢。 陳皮, 厚樸, 各一錢。 右為末。 每服二, 三錢, 茶清調(diào)服, 瘡癬溫酒下。
子和消風(fēng)散四八
照前方, 但無荊芥, 防風(fēng), 薄荷, 甘草四味。
二味消風(fēng)散四九
治皮膚搔癢不能忍。 蘇州薄荷葉, 蟬蛻去頭足土, 各等分。 右為末。 食遠(yuǎn)溫酒調(diào)下二錢。
[大旨]黃芩半夏湯五十
專治寒包熱, 兼治表裏。 芩酒炒, 半夏, 麻黃, 紫蘇, 桔梗, 枳殼, 杏仁, 甘草, 等分。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二枚, 煎八分。 食遠(yuǎn)服。 天寒加桂枝。
[金匱]續(xù)命湯五一
治中風(fēng)肢體不收, 口不能言, 冒昧不知痛處, 拘急不能轉(zhuǎn)側(cè), 並治但伏不得臥, 欬逆上氣, 面目浮腫。 麻黃去節(jié), 人參, 當(dāng)歸, 石膏, 桂枝, 川芎, 乾薑, 甘草, 各三兩。 杏仁, 四十枚, 去皮尖。 右九味,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溫服一升。 當(dāng)小汗, 薄覆脊, 憑幾坐, 汗出則愈。 不汗更服。 無所禁忌, 勿當(dāng)風(fēng)。
[千金]小續(xù)命湯五二
通治八風(fēng)五痺痿厥等證, 又於六經(jīng)分別隨證加減用之。 麻黃去節(jié), 人參去蘆, 黃芩去腐, 芍藥, 甘草炙, 川芎, 白朮, 防己, 杏仁去皮尖炒, 官桂, 各一兩。 防風(fēng), 一兩半。 附子炮去皮臍, 半兩。 右?咀。 每服五錢, 用水一鍾半, 加薑五片, 棗一枚, 煎八分。 溫服。 春夏加石膏, 知母, 黃芩, 秋冬加官桂, 附子, 芍藥。 可隨證增減諸藥用。 附雲(yún)岐子加減法: 如精神恍惚, 加茯苓, 遠(yuǎn)志。 心煩多驚, 加犀角。 骨節(jié)間煩疼有熱者, 去附子, 倍芍藥。 朋間冷痛, 倍用桂枝, 附子。 燥悶, 小便澀, 去附子, 倍芍藥, 入竹瀝一合煎。 臟寒下痢, 去防己, 黃芩, 倍附子, 白朮一兩。 熱痢, 減去附子。 腳弱, 加牛膝, 石斛各一兩。 身痛, 加秦艽一兩。 腰痛, 加桃仁, 杜仲各半兩。 失音, 加杏仁一兩。 自汗者, 去麻黃, 杏仁, 加白朮。 春加麻黃一兩。 夏加黃芩七錢。 秋加當(dāng)歸四兩。 冬加附子半兩。
[千金]大續(xù)命湯五三
即前方[金匱]續(xù)命湯去人參, 加黃芩, 荊瀝。 [元戎]方用竹瀝。
續(xù)命煮散五四
補(bǔ)虛消風(fēng), 通經(jīng)絡(luò), 行氣血, 除瘈瘲疼痛。 人參, 熟地黃, 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 防風(fēng), 荊芥, 獨(dú)活, 細(xì)辛, 葛根, 甘草, 遠(yuǎn)志, 半夏, 各五錢。 桂心, 七錢半。 右每服一兩, 水二鍾, 生薑三片, 煎八分。 溫服。 汗多者, 加牡蠣粉一錢半。
[寶鑑]秦艽升麻湯五五
治中風(fēng)手足陽明經(jīng), 口眼喎斜, 四肢拘急, 惡風(fēng)寒。 升麻, 葛根, 甘草炙, 芍藥, 人參, 各半兩。 秦艽, 白芷, 防風(fēng), 桂枝, 各三錢。 每服一兩, 水二鍾, 連鬚?白頭三莖, 煎至一鍾。 食後稍熱服, 避風(fēng)寒臥, 得微汗即止。
愈風(fēng)湯五六
治中風(fēng)諸證, 當(dāng)服此藥, 以行導(dǎo)諸經(jīng), 則大風(fēng)悉去, 縱有微邪, 只從此藥加減治之。 若初覺風(fēng)動, 服此不致倒仆, 此乃治未病之要藥也。 羌活, 甘草, 防風(fēng), 當(dāng)歸, 蔓荊子, 川芎, 細(xì)辛, 黃耆, 枳殼, 人參, 麻黃, 白芷, 甘菊, 薄荷, 枸杞子, 知母, 地骨皮, 獨(dú)活, 秦艽, 黃芩, 芍藥, 蒼朮, 生地黃, 各四兩。 肉桂, 一兩。 右?咀。 每服一兩, 水二鍾, 生薑三片, 煎七分。 空心臨臥服。 空心一服, 吞下二丹丸, 謂之重劑。 臨臥一服, 吞下四白丹, 謂之輕劑。 假令一氣之微汗, 用愈風(fēng)湯三兩。 加麻黃一兩, 作四服, 加薑五, 七片, 空心服, 以粥投之, 得微汗則佳。 如一旬之通利, 用愈風(fēng)湯三兩, 加大黃一兩, 亦作四服, 每服加生薑五, 七片, 臨臥煎服, 得利為度。 又潔古羌活愈風(fēng)湯: 即同前方加柴胡, 杜仲, 半夏, 厚樸, 防己, 白茯苓, 前胡, 熟地黃, 石膏等丸味, 共三十三味, 云治肝腎虛, 筋骨弱, 言語艱難, 精神昏憒, 風(fēng)濕內(nèi)弱, 風(fēng)熱體重, 或瘦而一肢偏枯, 或肥而半身不遂。 心勞則百病生, 心靜則萬邪息, 此藥能安心養(yǎng)神, 調(diào)陰陽, 無偏勝。 景岳曰: 中風(fēng)一證, 病在血分, 多屬肝經(jīng), 肝主風(fēng)木, 故名中風(fēng), 奈何自唐宋名家以來, 竟以風(fēng)字看重, 遂多用表散之藥。 不知凡病此者, 悉由內(nèi)傷, 本無外感, 既無外感而治以發(fā)散, 是速其危耳。 若因其氣血留滯, 而少佐辛溫以通行經(jīng)絡(luò)則可, 若認(rèn)為風(fēng)邪, 而必用取汗以發(fā)散則不可。 倘其中亦或有兼表邪而病者, 則諸方亦不可廢, 故擇其要者詳錄之, 亦以存古人之法耳。
胃風(fēng)湯五七
治虛風(fēng)能食, 牙關(guān)緊急, 手足搐攣, 胃風(fēng)面腫。 白芷, 一錢二分。 升麻, 二錢。 葛根, 蒼朮, 蔓荊子, 當(dāng)歸, 各一錢。 甘草炙, 柴胡, ?本, 羌活, 黃檗, 草豆蔻, 麻黃, 各五分。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二枚, 煎八分。 溫服。
地黃散五八
治中風(fēng)四肢拘攣。 乾地黃, 甘草炙, 麻黃去節(jié), 各一兩。 右?咀。 用酒三升, 水七升, 煎至四升, 去柤, 分作八服。 日進(jìn)二服, 不拘時。
東垣羌活附子湯五九
治冬月犯寒, 腦痛齒亦痛, 名曰腦風(fēng)。 羌活, 蒼朮, 各五分。 製附子炮, 麻黃, 防風(fēng), 白芷, 殭蠶, 黃檗, 各七分。 升麻, 甘草, 各二分。 黃耆, 三分。 佛耳草, 無嗽不用。 水一鍾半, 煎八分。 溫服。 一方有細(xì)辛。
[寶鑑]羌活附子湯六十
方在熱陣三五。 治呃逆。
羌活勝風(fēng)湯六一
治兩眼眵多眊燥, 緊澀羞明, 赤脈貫睛, 頭痛鼻塞, 腫脹涕淚, 腦顛沉重, 眉骨痠疼, 外翳如雲(yún)霧絲縷, 秤星螺蓋。 羌活, 防風(fēng), 荊芥穗, 白芷, 獨(dú)活, 柴胡, 薄荷葉, 白朮, 桔梗, 前胡, 枳殼, 甘草, 川芎, 黃芩, 各五分。 水二鍾, 煎一鍾。 熱服。
[聖惠]川芎散六二
治偏正頭風(fēng)疼痛。 川芎, 羌活, 細(xì)辛, 香附, 槐花, 甘草炙, 石膏, 各半兩。 荊芥穗, 薄荷, 菊花, 茵陳, 防風(fēng), 各一兩。 右為末。 每服二錢, 食後茶清調(diào)服。 忌動風(fēng)物。
[玉機(jī)]川芎散六三
治風(fēng)熱頭痛不清及目病。 川芎, 三分。 羌活, 防風(fēng), ?本, 升麻, 甘草, 各一錢。 柴胡, 七分。 黃芩, 炒, 黃連, 各四錢。 生地, 二錢。 右為末。 每服一, 二錢, 茶清調(diào)下。
[局方]川芎茶調(diào)散六四
治傷風(fēng)一攻, 偏正頭痛, 鼻塞聲重。 薄荷葉, 二兩。 川芎, 荊芥穗, 各一兩。 羌活, 白芷, 甘草, 各五錢。 細(xì)辛, 防風(fēng), 各二錢半。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食後茶清調(diào)下。
[局方]神朮散六五
治四時瘟疫傷寒, 發(fā)熱惡寒, 頭疼, 項強(qiáng)身痛, 及傷風(fēng)頭痛, 鼻塞聲重, 欬嗽。 蒼朮, 蒿本, 白芷, 細(xì)辛, 羌活, 川芎, 炙甘草, 各一錢。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白三寸, 煎服。
[良方]天香散六六
治年久頭風(fēng)不得愈者。 南星製, 半夏製, 川烏去皮, 白芷, 各二錢。 右作一服, 水二鍾, 加生薑自然汁小半盞, 煎一盞。 食遠(yuǎn)服。
[直指]芎芷散六七
治風(fēng)壅頭痛。 川芎, 白芷, 荊芥穗, 軟石膏。 右為末。 每服一錢, 食後沸湯調(diào)下。
芎辛導(dǎo)痰湯六八
治痰厥頭痛。 川芎, 細(xì)辛, 南星, 橘紅, 茯苓, 各錢半。 半夏, 二錢。 枳實(shí), 甘草, 各一錢。 水一鍾半, 薑七片, 煎八分。 食後服。
[奇效]上清散六九
治頭痛, 眉骨痛, 眼痛不可忍者。 川芎, 鬱金, 芍藥, 荊芥穗, 芒硝, 各半兩。 薄荷葉, 一錢。 片腦, 半錢。 右為細(xì)末。 每用一字, 鼻內(nèi)搐之。 一方有乳香, 沒藥各一錢。
[本事]透頂散七十
治偏正頭風(fēng), 夾腦風(fēng), 並一切頭風(fēng), 不問年深日近。 細(xì)辛表白者, 三莖。 瓜蒂, 七個。 丁香, 三粒。 糯米, 七粒, 腦子, 麝香, 各一豆許。 右將腦, 麝另研極細(xì), 卻將前四味亦另研細(xì)末, 然後並研令勻, 用磁罐盛之, 謹(jǐn)閉罐口。 用時隨左右搐之一大豆許, 良久出涎則安。
菊花散七一
治風(fēng)熱上攻, 頭痛不止。 甘菊花, 旋復(fù)花, 防風(fēng), 枳殼, 羌活, 蔓荊子, 石膏, 甘草, 各一錢。 水一鍾半, 薑五片, 煎七分。 不拘時服。
[寶鑑]如聖散七二
治眼目, 偏痛, 頭風(fēng)。 麻黃燒灰, 半兩。 盆硝, 二錢半。 麝香, 腦子, 各少許。 右為細(xì)末搐之。
點(diǎn)頭散七三
治偏正頭痛。 川芎, 一兩。 香附, 四兩, 炒去毛。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食後茶清調(diào)服。
東垣清空膏七四
治偏正頭痛年深不愈者。 善療風(fēng)濕熱上壅頭目, 及腦痛不止。 若除血虛頭痛者, 非此所宜。 川芎, 五錢。 柴胡, 七錢。 黃連酒炒, 防風(fēng), 羌活, 各一兩。 炙甘草, 一兩半。 細(xì)挺子黃芩, 一兩, 一半炒, 一半酒洗。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匕, 熱茶調(diào)如膏, 抹在口內(nèi), 少用白湯送下, 臨臥。 如若頭痛, 每服加細(xì)辛二分。 如太陰脈緩有痰, 名曰痰厥頭痛, 減羌活, 防風(fēng), 川芎, 甘草, 加半夏一兩五錢。
愈風(fēng)餅子七五
治頭風(fēng)疼痛。 川烏炒, 半兩。 川芎, 甘菊, 白芷, 防風(fēng), 細(xì)辛, 天麻, 羌活, 荊芥, 薄荷。 右為細(xì)末, 水浸蒸餅為劑, 捏作餅子。 每服三, 五餅, 細(xì)嚼茶酒任下, 不拘時。
[本事]治八般頭風(fēng)七六
草烏尖, 細(xì)辛, 等分。 黃丹, 少許。 右為細(xì)末, 用葦管搐入鼻中。
[百一]都梁丸七七
治風(fēng)吹項背, 頭目昏眩, 腦痛, 及婦人胎前產(chǎn)後傷風(fēng)頭痛。 白芷大塊白者, 沸湯泡切。 右為末, 煉蜜丸, 彈子大。 每用一丸, 細(xì)嚼荊芥點(diǎn)茶下。
[和劑]三拗湯七八
治感冒風(fēng)寒, 鼻塞聲重, 語音不出, 欬嗽喘急, 胸滿多痰。 麻黃連節(jié), 杏仁連皮尖。 生甘草。 右咀。 每服五錢, 薑三, 五片, 水煎。 食遠(yuǎn)服。 若憎寒惡風(fēng), 欲取汗解, 加桔梗, 荊芥, 名五拗湯, 治咽痛。
[局方]華蓋散七九
治肺受風(fēng)寒, 頭痛發(fā)熱, 欬嗽痰飲。 麻黃去節(jié), 蘇子, 桑白皮, 杏仁去皮尖炒, 赤茯苓, 橘紅, 各一錢。 甘草, 五分。 水二鍾, 薑五片, 棗一枚, 煎八分。 食後服。
沖和散八十
治感冒風(fēng)濕, 頭目不清, 鼻塞聲重, 倦怠欠伸出淚。 蒼朮, 四兩, 米泔浸炒。 荊芥, 甘草炙, 八錢。 右為末。 薑湯調(diào)服二錢。
金沸草散八一
治肺感寒邪, 鼻塞聲重, 欬嗽不已, 憎寒發(fā)熱, 無汗惡風(fēng), 或熱壅膈間, 唾濁痰甚。 旋覆花, 麻黃, 荊芥, 各一錢。 前胡, 半夏, 芍藥, 各八分。 甘草炙, 五分。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食遠(yuǎn)服。
[三因]旋覆花湯八二
治風(fēng)寒暑濕傷肺, 喘嗽大甚, 坐臥不寧。 旋覆花, 前胡, 甘草, 茯苓, 半夏?, 杏仁, 麻黃, 荊芥穗, 五味子, 赤芍藥, 各等分。 右每服五錢, 加薑, 棗水煎。 有汗者勿服。
[良方]旋覆花湯八三
治風(fēng)痰嘔逆, 飲食不下, 頭目昏悶等證。 旋覆花, 枇杷葉, 川芎, 細(xì)辛, 赤茯苓, 各一錢。 前胡, 一錢半。 右加薑, 棗水煎服。
[醫(yī)林]桑皮散八四
治上焦熱壅, 欬嗽連聲, 血腥並氣不得透。 桑皮, 柴胡, 前胡, 紫蘇, 薄荷, 枳殼, 桔梗, 赤茯苓, 黃芩, 炙甘草, 等分。 右咀。 每服七八錢,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yuǎn)溫服。
[簡易]蘇陳九寶湯八五
治老人小兒素有喘急, 遇寒暄不常, 發(fā)則連綿不已, 欬嗽哮吼, 夜不得臥。 麻黃, 紫蘇, 薄荷, 桂枝, 桑白皮, 大腹皮, 陳皮, 杏仁, 甘草, 各六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烏梅一個, 煎七分服。
[局方]羌活散八六
治風(fēng)邪壅滯, 鼻塞聲重, 頭目昏眩, 遍身拘急, 肢節(jié)煩痛, 天陰愈覺不安者。 羌活, 麻黃, 防風(fēng), 細(xì)辛, 川芎, 菊花, 枳殼, 蔓荊子, 前胡, 白茯苓, 甘草, 石膏, 黃芩, 等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服。
羌活散八七
治風(fēng)痺手足不仁。 羌活, 防己, 防風(fēng), 棗仁, 當(dāng)歸, 川芎, 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 麻黃去根節(jié), 天麻, 各一兩半。 黃松節(jié), 薏仁, 各二兩。 荊芥, 一握。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不拘時溫酒調(diào)下。
[得效]芎芷香蘇散八八
散風(fēng)消痰, 理腳氣。 川芎, 甘草, 二錢。 蘇葉, 乾葛, 白茯苓, 柴胡, 各半兩。 半夏, 六錢。 枳殼炒, 三錢。 桔梗生, 二錢半。 陳皮, 三錢半。 每服三錢, 水一鍾,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不拘時溫服。
[金匱]越婢湯八九
治風(fēng)水惡風(fēng), 一身悉腫, 脈浮不渴, 續(xù)自汗出, 無大熱。 麻黃, 一兩。 石膏, 半斤。 生薑, 三兩。 甘草, 二兩。 大棗, 十五枚。 右五味, 以水六升, 先煮麻黃去上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惡風(fēng)者, 加附子一枚。 風(fēng)水, 加白朮四兩。 [古今錄驗]方即名越婢加?xùn)X湯。
[金匱]越婢加半夏湯九十
治肺脹欬喘上氣, 目如脫狀, 脈浮大者。 麻黃, 六兩。 石膏, 半斤。 生薑, 三兩。 甘草, 二兩。 大棗, 十五枚。 半夏, 半斤。 右六味, 以水六升, 先煮麻黃去上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當(dāng)歸湯九一
治肺痺上氣, 閉塞胸中, ?下支滿, 乍作乍止, 不得飲食, 唇乾舌燥, 手足冷痛。 當(dāng)歸焙, 防風(fēng)去叉, 黃耆, 各二兩。 人參, 細(xì)辛, 黃芩去腐, 各一兩。 桂心, 三兩。 柴胡, 八兩。 半夏湯炮, 五兩。 杏仁去皮尖炒, 五十個。 麻黃去根節(jié), 水煮二三沸, 掠去沫, 曬乾, 一兩。 右?咀。 每服五, 七錢, 水一鍾, 薑七片, 棗二枚, 煎七分。 不拘時溫服, 日三夜二。
羌活勝濕湯九二
方在和陣一七八。 治外傷濕氣, 一身盡痛。
[局方]烏藥順氣散九三
治風(fēng)氣攻注, 四肢骨節(jié)疼痛, 遍體頑麻, 癱瘓腳氣, 語言蹇澀, 痿弱等證。 先宜服此以疏氣道, 然後隨證用藥。 烏藥, 麻黃, 白芷, 川芎, 桔梗, 橘紅, 枳殼麩炒, 甘草炙, 殭蠶炒, 各一兩。 乾薑炮, 五錢。 右每服五錢, 薑, 水煎服。
通關(guān)散九四
方在因陣九八。 搐鼻取嚏, 開通牙關(guān)。
神效左經(jīng)丸九五
治諸風(fēng)寒濕痺, 麻木不仁, 肢體手足疼痛, 極效。 蒼朮米泔浸, 草烏去皮, ?白, 乾薑, 各四兩。 右四味, 搗爛裝入瓶內(nèi)按實(shí), 密封瓶口, 安於暖處, 三日取出曬乾, 入後藥。 按: 此方當(dāng)加當(dāng)歸六兩更佳。 金毛狗脊, ?本, 白芷, 破故紙酒浸焙乾, 撫芎, 小茴香炒, 穿山甲炮, 牛膝酒浸, 各三兩。 川烏炮, 木瓜, 白附子, 虎脛骨酥炙, 乳香炙, 沒藥炙, 各一兩, 另研。 右為末, 酒糊丸, 小豆大。 每服三四十丸, 空心酒下。
[三因]麻黃左經(jīng)湯九六
治風(fēng)寒暑濕四氣流注足太陽經(jīng), 腰足攣痺, 關(guān)節(jié)重痛, 憎寒發(fā)熱, 無汗惡寒, 或自汗惡風(fēng)頭痛。 麻黃去節(jié), 乾葛, 細(xì)辛, 防風(fēng), 桂心, 羌活, 蒼朮, 防己酒拌, 茯苓, 炙甘草, 各一錢一分。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食前服。
[三因]半夏左經(jīng)湯九七
治足少陽經(jīng)為四氣所乘, 以致發(fā)熱, 腰?疼痛, 不食, 熱悶煩心, 腿痺縱緩。 半夏製, 乾葛, 細(xì)辛, 柴胡, 防風(fēng), 桂心, 乾薑炮, 白朮, 麥冬, 黃芩, 茯苓, 炙甘草, 各一錢。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食前服。
[三因]大黃左經(jīng)湯九八
治四氣流注足陽明經(jīng), 致腰腳腫痛不可行, 大小便秘, 或惡飲食, 喘滿自汗, 嘔吐腹痛。 大黃煨, 細(xì)辛, 羌活, 前胡, 杏仁去皮尖炒, 厚樸製, 枳殼, 黃芩, 茯苓, 炙甘草, 各一錢。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二枚, 煎八分。 食前服。
[千金]第一麻黃湯九九
治惡風(fēng)毒氣, 腳弱無力, 頑痺, 四肢不仁, 失音不能言, 毒氣衝心。 有人病此者, 但一病相當(dāng), 即服此第一方, 次服第二, 第三, 第四方。 麻黃, 一兩。 大棗, 十二枚。 茯苓, 三兩。 杏仁, 三十枚。 防風(fēng), 當(dāng)歸, 白朮, 川芎, 升麻, 芍藥, 黃芩, 桂心, 麥冬, 甘草, 各二兩。 右?咀。 以水九升, 清酒二升, 合煮取二升半, 分四服, 日三夜一。 覆令小汗, 粉之, 莫令見風(fēng)。
[千金]第二獨(dú)活湯百
獨(dú)活, 四兩。 熟地黃, 三兩。 生薑, 五兩。 葛根, 桂心, 甘草, 芍藥, 麻黃, 各二兩。 右?咀。 以水八升, 清酒二升, 合煎取二升半, 分四服, 日三夜一。 腳弱者, 特忌食瓠子, 蕺菜, 犯之則一世不愈。
[千金]第三兼補(bǔ)厚樸湯百一
並治諸氣欬嗽, 逆氣嘔吐。 厚樸, 川芎, 桂心, 熟地黃, 芍藥, 當(dāng)歸, 人參, 各二兩。 黃耆, 甘草, 各三兩。 吳茱萸, 二升。 半夏, 七兩。 生薑, 一斤。 右?咀。 以水二斗, 煮豬蹄一具, 取汁一斗二升, 去上肥膩, 入清酒三升, 合煮取三升, 分四服。 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 更進(jìn)服。
[千金]第四風(fēng)引獨(dú)活湯百二
兼補(bǔ)方。 獨(dú)活, 四兩。 茯苓, 甘草, 各三兩。 升麻, 一兩半。 人參, 桂心, 防風(fēng), 芍藥, 當(dāng)歸, 黃耆, 乾薑, 附子, 各二兩。 大豆, 二升。 右?咀。 以水九升, 清酒三升, 合煮三升半, 分四服, 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 更進(jìn)服。
獨(dú)活湯百三
治腳氣陽虛寒勝, 經(jīng)氣不行, 頑腫不用, 如神。 獨(dú)活, 麻黃去節(jié), 川芎, 熟附子, 牛膝, 黃耆炙, 人參, 當(dāng)歸, 白芍藥, 白茯苓, 白朮, 杜仲炒, 乾薑, 肉桂, 木香, 甘草炙, 等分。 右?咀。 每服五, 七錢,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三枚, 煎八分。 食前溫服。
追毒湯百四
治肝脾腎三經(jīng)為風(fēng)寒熱濕毒氣上攻, 陰陽不和, 四肢拘2, 上氣喘滿, 小便秘澀, 心熱煩悶, 遍身浮腫, 腳弱不能行步。 半夏湯泡七次, 黃耆去蘆, 甘草炙, 當(dāng)歸去蘆, 人參去蘆, 厚樸薑製, 獨(dú)活去蘆, 橘紅, 各一兩。 熟地黃, 枳實(shí)麩炒, 芍藥, 麻去節(jié), 各二兩。 桂心, 三兩。 右?咀。 每服八錢, 水一鍾半, 生薑七片, 棗三枚, 煎八分。 食前溫服, 日三夜一。
[局方]排風(fēng)湯百五
治風(fēng)虛冷濕, 邪氣入臟, 狂言妄語, 精神錯亂, 及五臟風(fēng)邪等證。 防風(fēng), 白朮, 當(dāng)歸酒浸, 芍藥, 肉桂, 杏仁, 川芎, 白蘚皮, 甘草炙, 各一錢。 麻黃去節(jié), 茯苓, 獨(dú)活, 三錢。 右分二服, 水二鍾, 薑三片, 煎七分。 食遠(yuǎn)服。
陽毒升麻湯百六
治陽毒, 赤斑狂言, 吐膿血。 升麻, 一錢半。 犀角磨, 射干, 黃芩, 人參, 甘草, 各八分。 水一盞半, 煎八分, 內(nèi)犀角汁和勻服。
栝蔞根湯百七
治風(fēng)溫大渴。 栝蔞根, 乾薑, 防風(fēng), 人參, 甘草, 各一錢。 石膏, 三錢。 水一盞半, 煎八分服。
再造散百八
治傷寒頭痛發(fā)熱, 惡寒無汗, 用表藥而汗不出, 脈無力者。 此以陽虛不能作汗, 名曰無陽。 若醫(yī)不識此, 復(fù)用麻黃等藥, 及覆逼取汗, 誤殺者多矣。 人參, 黃耆, 川芎, 甘草, 熟附子, 桂枝, 細(xì)辛, 羌活, 防風(fēng), 煨生薑, 夏月熱甚, 或加石膏。 水一鍾半, 棗二枚, 煎八分。 溫服。
[本事]枳殼煮散百九
治悲哀煩惱傷肝, 兩?骨痛, 筋脈緊, 腰腳重滯, 筋急不能舉動, 此藥大治?痛。 枳殼麩炒, 四兩。 細(xì)辛, 川芎, 桔梗, 防風(fēng), 各二兩。 葛根, 一兩半。 甘草, 一兩。 右咀。 每服七, 八錢, 水一鍾半, 薑, 棗同煮。 食前溫服。
柴胡疏肝散百十
治?肋疼痛, 寒熱往來。 陳皮醋炒, 柴胡, 各二錢。 川芎, 枳殼麩炒, 芍藥, 各一錢半。 甘草炙, 五分。 香附, 一錢半。 水一鍾半, 煎八分。 食前服。
[本事]桂枝散百十一
治因驚傷肝, ?骨疼痛不已。 枳殼, 一兩, 小者。 桂枝, 半兩。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薑, 棗湯調(diào)下。
河間葛根湯百十二
治寒邪在經(jīng), ?下疼痛不可忍。 葛根, 桂枝, 川芎, 細(xì)辛, 防風(fēng), 各一錢。 麻黃, 枳殼, 芍藥, 人參, 炙甘草, 各八分。 右咀。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八分。 食遠(yuǎn)溫服。
升麻湯百十三
治無汗而喘, 小便不利, 煩渴發(fā)斑。 升麻, 蒼朮, 麥門冬, 麻黃, 各一錢。 黃芩, 大青, 各七分。 石膏, 一, 二錢。 淡竹葉, 十片。 水二鍾, 煎八分。 溫服。
仲景柴胡桂枝乾薑湯百十四
治傷寒五六日, 汗下後, 但頭汗出, 往來寒熱, 心煩者, 邪未解也。 柴胡, 半斤。 桂枝, 三兩。 乾薑, 二兩。 栝蔞根, 四兩。 黃芩, 三兩。 牡蠣煆, 二兩。 甘草炙, 二兩。 右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初服微煩, 再服汗出便愈。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六終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陣
寒陣
黃連解毒湯一
亦名解毒湯治火熱狂躁煩心, 口乾舌燥, 熱之甚者, 及吐下後熱不解, 脈洪喘急等證。 黃連, 黃芩, 黃檗, 梔子, 各等分。 右每服五錢, 水二鍾, 煎服。
仲景白虎湯二
治傷寒脈浮滑, 此表有熱, 裏有邪, 宜用此以解內(nèi)外之熱, 及一切中暑煩熱, 熱結(jié)斑黃, 狂躁大湯等證。 石膏, 一近, 碎。 知母, 六兩。 甘草, 二兩。 糯米, 六合。 右四味, 以水一斗, 煮米熟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本方加蒼朮, 即名蒼朮白虎湯。
仲景白虎加人參湯三
此即人參白虎湯。 亦名化斑湯。 仲景法即於前白虎湯內(nèi)加人參三兩, 用治服桂枝大汗出後, 大煩渴不解, 脈洪大者。 今近代止用人參二錢, 石膏五錢, 知母二錢, 甘草一錢, 糯米一撮, 以治赤斑口燥煩躁, 暑熱脈虛等證。 又河間名為人參石膏湯, 用治膈消煩熱, 但分兩加倍於今方。
[活人]白虎加桂枝湯四
治瘧但熱不寒, 及有汗者。 知母, 桂枝, 甘草炙, 粳米, 各一錢。 石膏, 一錢。 右咀。 水一鍾半, 煎八分。 溫服。
仲景竹葉石膏湯五
治陽明汗多而渴, 鼻?, 喜水, 水入即吐, 及暑熱煩躁等證。 石膏, 一兩。 竹葉, 二十片。 半夏, 甘草, 各二錢。 麥冬, 人參, 各三錢。 粳米, 一撮, 此係今方, 分兩非仲景舊法。 水二鍾, 薑三片, 煎服。 一方云: 石膏二錢, 人參一錢, 其他以遞減之, 用者當(dāng)酌宜也。
六味竹葉石膏湯六
治胃火盛而作渴。 石膏煆倍用之, 淡竹葉, 桔梗, 薄荷葉, 木通, 甘草, 各一錢。 水煎服。
竹葉黃耆湯七
治胃虛火盛作渴。 淡竹葉, 二錢。 人參, 黃耆, 生地黃, 當(dāng)歸, 川芎, 麥冬, 芍藥, 甘草, 石膏煆, 黃芩炒, 各一錢。 水煎服。 按此方之用, 當(dāng)去川芎為善。 外科仍有半夏。
[宣明]桂苓甘露飲八
治陽暑發(fā)熱煩躁, 水道不利等證。 滑石飛, 四兩。 石膏, 寒水石, 白朮, 各二兩。 茯苓, 澤瀉, 各一兩。 肉桂, 豬苓, 各五錢。 甘草, 二兩, 炙。 右為末。 每服三錢, 溫湯調(diào)下。
子和桂苓甘露飲九
治證同前, 脈虛而渴者當(dāng)用此。 滑石, 一兩。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石膏, 寒水石, 乾葛, 澤瀉, 各一兩。 官桂, 木香, 藿香, 各一錢。 右為末。 每服三錢, 白湯調(diào)下。
[千金]甘露飲十
治男婦小兒胃中客熱, 口舌生瘡, 咽喉腫痛, 一牙齦腫爛, 時出膿血, 及脾胃受濕, 瘀熱在內(nèi), 或醉飽多勞, 濕熱相搏, 致生膽病, 身面皆黃, 或身熱而腫, 大小便不調(diào)。 枇杷葉拭去毛, 生地黃, 熟地黃, 天門冬, 麥門冬, 黃芩, 石斛, 茵陳, 枳殼, 各一錢。 炙甘草, 五分。 右作一服, 水二鍾, 煎七分。 食後服。 [本事方]無麥冬, 茵陳, 有山豆根, 犀角屑, 治口齒證大有神效。
三黃石膏湯十一
治疫癘大熱而躁。 石膏生, 三錢。 黃芩, 黃檗, 黃連, 各二錢。 豆豉, 半合。 麻黃, 八分。 梔子, 五枚, 打碎。 水二盞, 煎一盞。 連進(jìn)三, 四盞則愈。
羌活升麻湯十二
治暑月時行瘟熱, 病宜清熱解毒, 兼治內(nèi)外者。 羌活, 升麻, 葛根, 人參, 白芍藥, 黃芩, 各一錢。 黃連, 石膏, 甘草, 生地黃, 知母, 各七分。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溫服。
東垣普濟(jì)消毒飲十三
治疫癘憎寒壯熱, 頭面腫盛, 目不能開, 上喘, 咽喉不利, 口乾舌燥, 俗云大頭瘟病, 諸藥不效。 元泰和二年, 東垣製以濟(jì)人, 所活甚眾, 時人皆曰天方。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各五錢。 人參, 三錢。 橘紅, 玄參, 生甘草, 桔梗, 柴胡, 各二錢。 薄荷葉, 連翹, 鼠粘子, 板藍(lán)根, 馬屁勃, 各一錢。 白殭蠶炒, 升麻, 各七分。 右為細(xì)末。 半用湯調(diào), 時時服之; 半用蜜丸噙化, 服盡良愈。 或加防風(fēng), 川芎, 當(dāng)歸, 薄荷, 細(xì)辛, 水二鍾, 煎一鍾, 食遠(yuǎn)稍熱服。 如大便?, 加酒蒸大黃一, 二錢以利之。 或熱腫甚者, 以砭鍼刺出其血。
芩連消毒飲十四
治天行時疫, 大頭病發(fā)熱惡寒, 頸項腫, 脈洪痰痺等證。 柴胡, 桔梗, 羌活, 防風(fēng), 黃芩, 黃連, 連翹, 枳殼, 荊芥, 白芷, 川芎, 射干, 甘草。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服。 有痰者, 加竹瀝, 薑汁調(diào)服。 如秘結(jié)熱甚者, 先加大黃煎服, 利二三行後, 依本方加人參, 當(dāng)歸調(diào)理。
河間六神通解散十五
治發(fā)熱頭痛, 脈洪身熱無汗。 [槌法]有川芎, 羌活, 細(xì)辛三味。 麻黃, 甘草, 各一錢。 黃芩, 蒼朮, 各二錢。 石膏, 滑石, 各錢半。 豆豉, 十粒。 水二鍾, 加?, 薑同煮一鍾。 溫服。
仲景小陷胸湯十六
治小結(jié)胸, 正在心下, 按之則痛, 脈浮滑者。 半夏, 三錢。 黃連, 錢半。 栝蔞仁, 二錢, 此非古數(shù)。 右先以水二鍾, 煎栝蔞至一鍾半, 乃入二藥同煎至八分。 溫服。 原方用黃連一兩, 半夏半升, 栝蔞實(shí)一枚, 水六升, 如法二升, 分三服。
雞子清飲十七
治熱病五六日, 壯熱之甚, 大便秘結(jié), 狂言欲走者。 雞子, 二枚, 取清。 芒硝細(xì)研, 寒水石細(xì)研, 各二, 三錢。 右先用新汲水一盞調(diào)藥末, 次下雞子清攪勻, 分二服。 按: 此法似不若以雪梨漿調(diào)二藥服之更妙。
仲景黃連阿膠湯十八
治少陰傷寒, 二三日以上, 心中煩不得臥。 黃連, 四兩。 黃芩, 一兩。 芍藥, 二兩。 阿膠, 三兩。 雞子黃, 二枚。 右以水五升, 先煮前三味, 取二升, 去滓, 內(nèi)膠烊盡, 小冷, 內(nèi)雞子黃攪令相得。 溫服七合, 日三服。
梔子仁湯十九
治發(fā)熱潮熱, 狂躁面赤咽痛。 梔子, 赤芍, 大青, 知母, 各一錢。 升麻, 柴胡, 黃芩, 石膏, 杏仁, 甘草, 各二錢。 豆豉, 百粒。 水煎溫服。 一方無豆豉。 又六味梔子仁湯在外科八。
仲景梔子豆豉湯二十
治傷寒煩熱懊?。 可為吐劑。 梔子, 十四枚, 擘。 香豉, 四合。 右用水四升, 先煮梔子得二升半, 內(nèi)豉再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二服。 溫進(jìn)一服, 得吐者, 止後服。
仲景梔子厚樸湯二一
治傷寒下後, 餘邪未清, 心煩腹?jié)M, 起臥不安者。 梔子, 十四枚, 擘。 厚樸, 四兩, 薑炙。 枳實(shí), 四兩炒。 已上三味, 用水三升半,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二服。 溫進(jìn)一服, 得吐, 止後服。
仲景梔子乾薑湯二二
治傷寒以圓藥大下之, 身熱不去, 微煩者。 若病人舊有微溏者不可用。 梔子, 十四枚, 擘。 乾薑, 三兩。 右二味, 以水三升半,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二服。 溫進(jìn)一服, 得吐者, 止後服。
仲景梔子檗皮湯二三
治傷寒身黃發(fā)熱者。 梔子, 十五枚。 甘草, 一兩。 黃檗, 二兩。 右三味, 以水四升,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溫再服。
解瘟疫熱毒二四
瘟疫八九日後, 已經(jīng)汗下不退, 口渴咽乾, 欲飲水者, 以蚯蚓糞名六一泥不拘多少, 擂新水飲之, 或用晚蠶沙亦可。 其熱甚者, 用新青布以冷水浸過, 略擠乾, 置患人胸上, 以手按之良久, 布熱即易之, 須臾, 當(dāng)汗出如水, 或作戰(zhàn)汗而解。 夏月極熱用此法, 他時不可用。
漏蘆丹麻湯二五
方在外科九七。 治時毒頭面紅腫。
黃連香薷飲二六
方在和陣一七二。 治傷暑中熱。
[局方]瀉心湯二七
治心火。 用川黃連去鬚, 為極細(xì)末。 每服一字, 或五分, 或一錢, 或湯或散, 臨臥服。
仲景甘草瀉心湯二八
亦名半夏瀉心湯。 嘔而腸鳴, 心下痞者, 此方主之。 此方辛入脾而散氣, 半夏, 乾薑之辛以散結(jié); 氣苦入心而泄熱, 黃連, 黃芩之苦以泄痞熱; 脾欲緩, 急食甘以緩之, 人參, 甘草, 大棗之甘以緩之也。 半夏, 半升, 洗。 黃連, 一兩。 乾薑, 黃芩, 甘草炙, 人參, 各三兩。 大棗, 十二枚, 擘。 右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仲景生薑瀉心湯二九
治傷寒汗解之後, 胃中不和, 心下痞硬, 乾噫食臭, ?下有水氣, 腹中雷鳴下利者。 生薑, 四兩, 切。 甘草炙, 人參, 黃芩, 各三兩。 乾薑, 一兩。 黃連, 一兩。 半夏, 半升, 洗。 大棗, 十二枚, 擘。 右八味,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此方無生薑, 即名半夏瀉心湯。
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三十
治太陽傷寒汗下後, 色微黃, 心下痞, 按之濡, 其脈關(guān)上浮者。 大黃, 二兩。 黃連, 一兩。 右二味, 以微沸湯二升漬之, 須臾, 絞去滓, 分溫再服。
仲景附子瀉心湯三一
治傷寒汗下後, 心下痞, 而復(fù)惡寒汗出者。 大黃, 一兩。 黃連, 黃芩, 各二兩。 附子, 一枚, 炮去皮, 破八片, 別煮取汁。 右前三味, 以麻沸湯二升漬之, 須臾, 絞去滓, 內(nèi)附子汁, 分溫再服。
清心蓮子飲三二
治熱在氣分, 口乾作渴, 小便淋濁, 或口舌生瘡, 咽疼煩躁。 黃芩, 麥冬, 地骨皮, 車前子炒, 甘草, 各錢半。 人參, 黃耆, 石蓮子, 柴胡, 茯苓, 各一錢。 右每服五錢, 水煎服。
[良方]加味通心飲三三
治諸疝內(nèi)熱脹痛, 及小便不利。 木通, 梔子仁, 黃芩, 瞿麥, 連翹, 枳殼, 川楝子, 甘草, 等分。 右咀。 每服五錢, 水一鍾半, 燈心二十根, 車前草五莖, 煎七分。 溫服。
清心湯三四
治心受熱邪, 狂言叫罵, 動履失常。 黃連, 黃芩, 梔子, 連翹, 薄荷, 甘草, 芒硝, 大黃, 等分。 水一鍾半, 竹葉二十片, 煎八分。 溫服。
外科清心湯三五
方在外科八四。 治瘡瘍腫痛發(fā)熱。
[局方]人參清肺湯三六
治肺胃虛熱, 欬嗽喘急, 坐臥不安, 年久勞嗽唾痰。 人參, 杏仁去皮尖炒, 阿膠, 各一錢。 粟殼蜜炒, 一錢半。 炙甘草, 桑白皮, 知母, 地骨皮, 烏梅肉, 各五分。 水二鍾, 棗一枚, 煎八分。 食遠(yuǎn)服。
人參平肺散三七
治心火剋肺金, 傳為欬嗽喘嘔, 痰涎壅盛, 胸膈痞滿, 咽喉不利。 人參, 天冬, 黃芩, 地骨皮, 陳皮, 青皮, 茯苓, 各八分。 知母, 一錢。 五味, 二十粒。 甘草炙, 五分。 桑白皮炒, 一錢半。 水二鍾, 薑三片, 煎八分。 食遠(yuǎn)服。
黃芩清肺飲三八
治肺熱小便不利, 宜用此清之。 梔子, 二錢。 黃芩, 一錢。 水煎服, 如不利, 加鹽豉二十粒。
清肺湯三九
方在痘疹一四五。 治麻疹欬嗽甚者。
東垣清肺飲子四十
方在和陣三五一。 治邪熱在氣分, 渴而小便不利。
萬氏清肺飲四一
方在痘疹八七。 治痘疹肺熱喘嗽。
瀉白散四二
治肺火, 大腸火, 喘急等證。 甘草, 一錢。 桑白皮, 地骨皮, 各二錢。 右為末。 水調(diào)服。
五味瀉白散四三
方在因陣二六。 治眼目風(fēng)熱, 翳膜外障。
[正傳]麥門冬湯四四
治病後火熱乘肺, 欬嗽有血, 胸?脹滿, 上氣喘急, 五心煩熱而渴。 天冬, 麥冬, 桑白皮, 各七分。 紫菀茸, 貝母, 各六分。 桔梗, 甘草, 各五分。 淡竹葉, 生地, 各一錢。 五味, 九粒。 水一鍾半, 棗一枚, 煎服。
[類方]麥門冬湯四五
治肺熱氣衰血焦, 髮落好怒, 唇口赤甚。 麥門冬, 遠(yuǎn)志甘草煮去心, 人參, 黃芩, 生地黃, 茯神, 石膏煆, 各一兩。 甘草炙, 半兩。 右?咀。 每服一兩, 水煎服。
萬氏麥門冬湯四六
方在痘疹一四二。 治表邪麻疹, 火熱嗽甚。
[家抄]麥門冬飲四七
治虛勞欬嗽, 午後嗽多者是也。 川芎, 當(dāng)歸, 生地黃, 白芍藥, 麥門冬, 黃檗, 知母, 各一錢。 桑白皮, 八分。 五味子, 十五粒。 水二鍾, 薑一片, 棗一枚, 煎八分。 食後服。
[宣明]麥門冬飲子四八
治膈消胸滿心煩, 氣多血少, 津液不足, 為消渴。 麥門冬, 生地黃, 人參, 五味子, 甘草炙, 茯神, 天花粉, 知母, 乾葛, 等分。 右咀。 每服一兩, 竹葉十四片, 水煎服。
二母散四九
治肺熱欬嗽, 及疹後嗽甚者。 貝母去心童便洗, 知母, 等分。 乾生薑, 一片。 右水煎服。 或為末, 每服五分或一錢, 沸湯下。
陳氏二母散五十
方在婦人八六。 治產(chǎn)後熱血上攻, 欬嗽喘促。
[家抄]黃芩知母湯五一
治夏月火嗽有痰, 面赤煩熱。 黃芩, 知母, 桑白皮, 杏仁, 山梔, 天花粉, 貝母, 桔梗, 甘草, 等分。 水二鍾, 煎八分。 食遠(yuǎn)服。
[醫(yī)林]桑白皮湯五二
治肺氣有餘, 火炎痰盛作喘。 桑白皮, 半夏, 蘇子, 杏仁, 貝母, 山梔, 黃芩, 黃連, 各八分。 水二鍾, 薑三片, 煎八分。 溫服。
海藏紫菀散五三
治嗽中有血, 虛勞久嗽肺痿。 紫菀, 阿膠, 知母, 貝母, 各錢半。 人參, 甘草, 茯苓, 桔梗, 各一錢。 五味子, 十二粒。 水二鍾, 煎八分。 食後服。
東垣清胃散五四
治醇酒厚味, 或補(bǔ)胃熱藥太過, 以致牙痛不可忍, 牽引頭腦, 滿面發(fā)熱, 或齒齦潰爛, 喜冷惡熱, 此陽明之火也, 宜用此方。 生地, 錢半。 升麻, 當(dāng)歸, 丹皮, 各一錢。 黃連, 錢半, 夏月倍之。 水煎服。
加味清胃散五五
即前方加犀角, 連翹, 甘草。
[秘驗]清胃飲五六
治一切風(fēng)熱濕痰牙痛床腫, 血出動搖。 石膏, 梔子, 黃連, 黃芩, 當(dāng)歸, 生地, 白芍, 蒼朮, 各一錢。 青皮, 八分。 細(xì)辛, 藿香, 荊芥穗, 各六分。 升麻, 五分。 丹皮, 甘草, 各四分。 水二鍾, 煎八分。 食後緩緩含飲之, 效。
陳氏瀉黃散五七
治脾火。 山梔, 一兩。 石膏, 五錢。 藿香, 七錢。 防風(fēng), 四錢。 甘草, 三錢。 右?咀, 蜜酒拌, 略炒香, 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水一鍾, 煎清汁飲。
和中湯五八
治虛火嘈雜。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 半夏, 各一錢。 甘草, 五分。 黃連薑炒, 錢半。 大棗, 二枚。 水一鍾半, 加粳米一撮, 煎八分。 溫服。
薛氏柴胡清肝散五九
治肝膽三焦風(fēng)熱瘡瘍, 或怒火憎寒發(fā)熱, 或瘡毒結(jié)於兩耳, 兩?前後, 或胸乳小腹下及股足等證。 柴胡, 黃芩炒, 各錢半。 山梔炒, 川芎, 人參, 各一錢。 甘草, 五分。 連翹, 桔梗, 各八分。 水一鍾半, 煎服。
梔子青肝散六十
治肝膽三焦風(fēng)熱, 耳內(nèi)作癢, 或生瘡出水, 或?肋胸乳作痛, 寒熱往來。 梔子, 柴胡, 丹皮, 各一錢。 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 牛蒡子炒, 茯苓, 各七分。 白朮, 甘草, 各五分。 右水煎服。 一方無白朮。
[原機(jī)]芍藥清肝散六一
治眵多眊矂, 緊澀羞明, 赤脈貫睛, 臟腑秘結(jié)。 白朮, 川芎, 防風(fēng), 羌活, 桔梗, 滑石, 石膏, 芒硝, 各三分。 黃芩, 薄荷, 荊芥, 前胡, 炙甘草, 芍藥, 各二分半。 柴胡, 山梔, 知母, 各二分。 大黃, 四分。 水煎, 食遠(yuǎn)熱服。
[良方]龍膽瀉肝湯六二
亦名龍膽湯。 治肝經(jīng)濕熱, 小便赤澀, 或?脹口苦寒熱, 凡肝經(jīng)有餘之證宜服之。 龍膽草酒拌炒, 人參, 天冬, 麥冬, 生甘草, 黃連炒, 山梔, 知母, 各五分。 黃芩, 七分。 柴胡, 一錢。 五味, 三分。 水一鍾半, 煎服。
七味龍膽瀉肝湯六三
治肝火內(nèi)炎, 如前諸證。 柴胡稍, 澤瀉, 車前子, 木通, 龍膽草, 歸梢, 生地, 各等分。 右?咀。 水二鍾, 煎一鍾。 空心稍熱服。
薛氏加味龍膽瀉肝湯六四
治肝經(jīng)濕熱, 或囊癰下疳便毒, 小便澀滯, 或陰囊作痛, 小便短少。 龍膽草酒炒, 一錢。 車前子炒, 當(dāng)歸尾, 木通, 澤瀉大人倍用, 甘草, 黃芩, 生地, 山梔大人倍用。 右水煎。 若治小兒, 子母同服。
當(dāng)歸六黃湯六五
治盜汗之聖藥。 當(dāng)歸, 黃耆蜜炙, 各二錢。 生地黃, 熟地黃, 黃連, 黃芩, 黃檗, 各一錢。 水二鍾, 煎服。
正氣湯六六
治陰分有火盜汗。 黃檗炒, 知母炒, 各二錢。 炙甘草, 六分。 水一鍾半, 煎八分。 食遠(yuǎn)熱服。
仲景芍藥甘草湯六七
治傷寒脈浮, 自汗出, 小便數(shù), 心煩, 微惡寒, 腳攣急, 足溫者。 白芍藥, 甘草炙, 各四兩。 右二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溫再服。
生地黃煎六八
治陰火盜汗。 生地, 當(dāng)歸, 黃耆炙, 甘草炙, 麻黃根, 浮小麥, 黃連, 黃芩, 黃檗, 各錢。 水一鍾半, 煎八分。 食遠(yuǎn)服。
[寶鑑]石膏散六九
治陽明風(fēng)熱頭痛。 石膏, 川芎, 白芷, 等分。 右為細(xì)末。 每服四錢, 熱茶清調(diào)下。
[本事]荊芥散七十
治頭風(fēng)。 荊芥, 石膏煆, 等分。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薑三片, 連鬚?白三寸, 水一鍾, 煎七分。 食遠(yuǎn)服。
雙玉散七一
治熱痰欬喘急, 煩渴頭痛。 石膏, 寒水石, 等分。 右為櫪細(xì)末。 每服三錢, 人參湯或隨證用引調(diào)下。
[玄珠]秘方茶調(diào)散七二
治風(fēng)熱上攻, 頭目昏痛, 及頭風(fēng)熱痛不可忍。 小川芎, 一兩。 細(xì)芽茶, 薄荷, 各三錢。 白芷, 五錢。 荊芥穗, 四錢。 片芩, 二兩, 酒拌炒三次, 不可令焦。 頭巔及腦痛, 加細(xì)辛, 蒿本, 蔓荊子, 各三錢。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 三錢, 用茶清調(diào)下。
天花散七三
治消渴。 天花粉, 生地黃, 麥門冬, 乾葛, 各二錢。 五味子, 甘草, 各一錢。 右作二服, 水一鍾半, 粳米百粒, 煎八分。 食遠(yuǎn)服。
錢氏地骨皮散七四
治壯熱作渴。 地骨皮, 茯苓, 甘草, 柴胡, 人參, 知母, 半夏, 等分。 右?咀。 每服一兩, 水煎服。
玉泉丸七五
治煩熱口渴。 人參, 麥門冬, 黃耆蜜炙, 茯苓, 烏梅肉焙, 甘草, 各一兩。 天花粉, 乾葛, 各兩半。 右為末, 蜜丸, 彈子大。 每服一丸, 溫湯嚼下。
[宣明]清膈導(dǎo)痰湯七六
治胃火厚味, 膈上熱痰, 咯吐不出, 欬唾稠粘。 黃芩, 貝母, 各一錢。 天花粉, 瓜蔞仁, 白茯苓, 白朮, 各八分。 桔梗, 甘草, 陳皮, 各五分。 石膏, 樸硝, 各錢半。 水一鍾半, 加竹葉二十片, 揉爛同煎八分。 食遠(yuǎn)服。
生鐵落飲七七
治痰火熱狂, 墜痰鎮(zhèn)心。 生鐵, 四十斤, 入火燒赤沸, 砧上鎚之, 有花出如蘭如蛾, 紛紛落地者, 是名鐵落, 用水二斗, 煮取一斗, 用以煎藥。 石膏, 三兩。 龍齒研, 茯苓, 防風(fēng)去蘆, 各一兩半。 玄參, 秦艽, 各一兩。 右?咀。 入鐵汁中煮取五升, 去柤, 入竹瀝一升, 和勻。 溫服二合, 無時, 每日約須五服。
大連翹飲七八
治風(fēng)熱熱毒, 大小便不利, 及小兒痘後餘毒, 肢體患瘡, 或丹瘤等毒, 遊走不止。 連翹, 山梔炒, 黃芩, 滑石, 柴胡, 荊芥, 防風(fēng), 甘草, 當(dāng)歸, 赤芍, 木通, 瞿麥, 蟬蛻, 各等分。 右量大小, 水煎服。
[局方]犀角地黃湯七九
治勞心動火, 熱入血室, 吐血?血, 發(fā)狂發(fā)黃, 及小兒瘡痘血熱等證。 景岳云: 此方治傷寒血燥血熱, 以致溫毒不解, 用此取汗最捷, 人所不知。 蓋以犀角之性, 氣銳能散。 仲景云: 如無犀角, 以升麻代之, 此二味可以通用, 其義蓋可知矣。 生地, 四錢。 芍藥, 丹皮, 犀角鎊, 各錢半。 如欲取汗退熱, 必用尖生磨攙入之方妙。 右?咀。 水一鍾半, 煎八分。 加犀角汁服。 或入桃仁去皮尖七粒同煎, 以治血證。
[良方]犀角地黃湯八十
即前方加黃連, 黃芩各一錢。
[拔萃]犀角地黃湯八一
治一切血熱失血, 三焦血熱便秘等證。 犀角磨汁, 生地, 二錢。 黃連, 黃芩, 各一錢。 大黃, 三錢。 水二鍾, 煎一鍾, 入犀角汁, 和勻。 溫服。
[外科]犀角地黃湯八二
方在外科四六。 治胃火血熱妄行。
[良方]生地黃散八三
治血熱小便出血。 生地黃, 二錢。 黃芩炒, 五錢。 阿膠, 炒。 柏葉炒, 各一錢。 右水煎服。
生地黃飲子八四
治諸見血, 吐血?血, 下血溺血, 皆屬熱證。 生地, 熟地, 枸杞, 黃耆, 芍藥, 天冬, 甘草, 地骨皮, 黃芩, 各等分。 右咀。 每服七錢, 水二鍾, 煎八分。 食遠(yuǎn)服。 如脈微身涼惡風(fēng)者, 加桂五分, 吐血者多如此。
茜根散八五
治?血不止, 心神煩悶。 茜根, 黃芩, 阿膠炒珠, 側(cè)柏葉, 生地黃, 各二錢。 甘草炙, 一錢。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七分。 食遠(yuǎn)服。
人參五味子湯八六
方在外科一五三。 治虛損肺痿等證。
二神散八七
治男婦吐血, 或血崩下血。 陳槐花, 二兩, 炒焦。 百草霜, 五錢。 右為細(xì)末。 每服三錢, 茅根煎湯調(diào)下。 治下血, 宜空心服之。 舌上忽然腫破出血, 宜此摻之。
[良方]四生丸八八
治吐血?血。 陽乘於陰, 血熱妄行, 宜服此藥。 生荷葉, 生艾葉, 生側(cè)柏葉, 生地黃, 等分。 右搗爛如雞子大丸。 每服一丸, 水二盞, 濾去柤服。 陳日華云: 先公嘗遊靈石寺, 見一僧嘔血, 明年到寺, 問嘔血者何如? 主僧云得服四生丸遂愈。 自得此方, 屢用有效。 愚意前證, 乃內(nèi)熱暴患者宜用之, 若人病本元不足, 須補(bǔ)脾以資化源, 否則虛火上炎, 金反受剋, 獲生鮮矣。
[濟(jì)生]鱉甲地黃湯八九
治虛勞煩熱, 怔忡羸瘦。 鱉甲醋炙, 熟地, 人參, 白朮, 當(dāng)歸, 麥門冬, 茯苓, 石斛, 柴胡, 秦艽, 各一錢。 肉桂, 甘草炙, 各六分。 水二鍾, 薑五片, 烏梅一個, 煎七分。 不拘時服。
[局方]黃耆鱉甲煎九十
治虛勞客熱, 肌肉消瘦, 煩熱心悸盜汗, 少食多渴, 欬嗽有血。 黃耆蜜炙, 鱉甲醋浸炙去裙, 人參, 知母, 桑白皮, 紫菀, 桔梗, 甘草炙, 各五分。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生地, 芍藥, 各七分。 天門冬, 白茯苓, 各八分。 肉桂, 四分。 水一鍾半, 煎八分。 食後溫服。
地黃膏九一
滋陰降火, 養(yǎng)血清肝退熱。 鮮地黃以十斤為則, 搗汁, 和眾藥汁同煎。 當(dāng)歸身, 一斤。 芍藥, 半斤。 枸杞, 半斤。 天門冬, 麥門冬, 各六兩。 川芎, 丹皮, 各二兩。 連肉, 四兩。 知母, 地骨皮, 各三兩。 人參, 甘草, 各一兩。 右將眾藥用水二斗, 煎一斗, 去滓淨(jìng), 和生地黃汁同熬成膏服之。
[局方]秦艽扶羸湯九二
治肺痿骨蒸勞嗽, 或寒熱往來, 聲啞自汗, 體虛怠惰。 人參, 秦艽, 當(dāng)歸, 鱉甲醋炙, 紫菀茸, 地骨皮, 柴胡, 甘草, 各五分。 水一鍾半, 薑五片, 大棗, 烏梅各一枚, 煎七分。 食遠(yuǎn)服。
退熱湯九三
治急勞煩熱, 口乾憎寒, 飲食不得。 柴胡, 龍膽草, 青蒿, 知母炒, 麥冬, 甘草, 各一錢。 右用童便一鍾半, ?白三寸, 薤白三莖, 桃, 柳枝各五寸, 同浸一宿, 平旦煎一鍾。 空心頓服, 至夜再服。
[良方]團(tuán)魚丸九四
治骨蒸勞嗽累效。 貝母, 前胡, 知母, 杏仁, 各一兩。 柴胡, 半兩。 團(tuán)魚, 二個。 右藥與魚同煮熟, 取肉連汁食之。 將藥焙乾為末, 再以團(tuán)魚骨甲煮汁一盞, 和藥丸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煎黃耆六一湯空心送下。 病既安, 仍服黃耆六一湯調(diào)理。
[良方]地榆散九五
治腸風(fēng)熱證下血。 地榆, 黃芩, 黃連, 梔子, 茜根, 茯苓, 等分。 右?咀。 每服五錢, 入韭白五寸同煎。 食遠(yuǎn)溫服。
[良方]四味地榆散九六
一名潑火散。 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 並治血痢。 地榆, 赤芍藥, 黃連, 去鬚, 青皮, 等分。 右為末。 每服三錢, 漿水調(diào)服, 或新汲水亦可。 若治血痢, 以水煎服。
[本事]槐花散九七
治腸風(fēng)臟毒下血。 槐花炒, 側(cè)柏葉杵, 荊芥穗, 枳殼麩炒。 右各等分, 為末, 每服二錢, 空心米飲調(diào)下, 或用煎湯。 亦名槐花湯。
[外科]槐花散九八
方在外科一六九。 治腸風(fēng)臟毒下血。
東垣加減四物湯九九
治腸風(fēng)下血。 當(dāng)歸, 川芎, 生地, 側(cè)柏葉, 各八分。 枳殼麩炒, 荊芥穗, 槐花炒, 甘草, 各四分。 地榆, 條芩, 防風(fēng), 各六分。 烏梅, 肥者三枚。 水二鍾, 薑三片, 煎八分。 空心溫服。
[局方]枳殼湯百
治大便腸風(fēng)下血。 枳殼, 二兩, 炒黃。 大黃連, 一兩, 同槐花四兩炒焦, 去花不用。 水二鍾, 濃煎空心溫服。
枳殼散百一
治便血, 或婦人經(jīng)候不調(diào), 手足煩熱, 胸膈不利。 枳殼麩炒, 半夏?, 赤芍藥, 柴胡, 各一錢。 黃芩, 一錢半。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食遠(yuǎn)服。
[濟(jì)生]小薊飲子百二
治下焦結(jié)熱, 溲血崩淋等證。 生地, 四兩。 小薊根, 滑石, 蒲黃炒, 藕節(jié), 淡竹葉, 山梔, 炙甘草, 各五錢。 右?咀。 每服五, 六錢, 水一鍾半, 煎八分。 空心溫服。
仲景黃連湯百三
治傷寒胸中有熱, 胃中有邪氣, 腹中痛, 欲嘔吐者。 黃連, 甘草炙, 乾薑, 桂枝去皮, 各三兩。 人參, 二兩。 半夏, 半升, 大棗, 十二枚。 右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夜二服。
黃連湯百四
治便後下血, 腹不痛, 名溫毒下血。 黃連, 當(dāng)歸, 各二錢。 甘草, 五分。 水二鍾, 煎八分。 食後服。
仲景黃芩湯百五
治太陽與少陽合病, 自下利。 黃芩, 三兩。 炙甘草, 芍藥, 各二兩。 大棗, 十二枚。 右四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再服, 夜一服。 若嘔者, 加半夏半升, 生薑三兩。
[外臺]黃芩湯百六
方在和陣一九八。 治乾嘔下利。
[直指]黃芩湯百七
治心肺蘊(yùn)熱, 口瘡咽痛膈悶, 小便淋濁不利。 黃芩, 黃連, 梔子, 生地, 麥冬, 木通, 澤瀉, 甘草, 各等分。 右每服一兩, 水一鍾半, 煎八分。 食前服。
黃耆散百八
治熱痢下赤膿, 心腹煩熱疼痛。 黃耆, 當(dāng)歸, 龍骨, 各七錢半。 生地黃, 五錢。 黃連, 去鬚微炒, 一兩。 黃檗, 黃芩, 犀角屑, 地榆, 各半兩。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不拘時粥飲調(diào)下。
河間黃芩芍藥湯百九
治瀉痢腹痛, 或身熱熾後重, 脈洪數(shù), 膿血稠粘, 及陰虛內(nèi)熱, ?吐血者。 此方即前仲景之黃芩湯, 但分兩不同。 黃芩, 白芍, 各二錢。 甘草, 一錢。 水一鍾半, 煎八分。 溫服。 腹痛甚者, 加桂二分。 膿血甚者, 加當(dāng)歸, 黃連各一錢。 一方芍藥用六錢。
[局方]木香化滯湯百十
治痢下赤白, 腹中?痛, 裏急後重, 多熱多滯者宜之。 木香, 甘草, 各七分。 人參, 陳皮, 黃連, 澤瀉, 檳榔, 各一錢。 白朮, 枳殼麩炒, 厚樸, 白芍藥, 茯苓, 各錢半。 水二鍾, 煎八分。 食前服。
清熱滲濕湯百十一
治濕熱浮腫, 肢節(jié)疼痛, 小水不利。 黃檗鹽水炒, 二錢。 黃連, 茯苓, 澤瀉, 各一錢。 蒼朮, 白朮, 各錢半。 甘草, 五分。 水二鍾, 煎八分服。 如單用滲濕, 去黃連, 黃檗, 加橘皮, 乾薑。
河間益元散百十二
一名六一散。 一名天水散。 治中暑身熱煩渴, 小水不利。 河間云: 治痢之聖藥, 分利陰陽, 去濕熱, 其功大矣。 粉甘草, 一兩。 桂府滑石飛, 六兩。 右為極細(xì)末。 每服二, 三錢, 新沒水調(diào)下。 一方加辰砂三錢, 名硃砂益元散。 一方加牛黃, 治煩而不得眠。
[局方]香連丸百十三
治熱瀉痢疾, 赤白膿血, 濕熱侵脾, 裏急後重。 黃連淨(jìng), 十兩, 切如豆粒, 用淨(jìng)吳茱萸五兩, 二味用熱水拌和, 入磁罐內(nèi)置熱湯中燉一日, 同炒至黃連紫黃色為度, 去茱萸不用。 木香, 每製淨(jìng)黃連一兩, 用木香錢半。 右為末, 醋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食前空心米飲下。
[良方]六神丸百十四
治食積兼熱, 赤白痢疾, 或腹痛不食, 或久而不止。 神?為糊, 麥芽炒, 茯苓, 枳殼麩炒, 木香煨, 黃連炒焦黑, 等分。 右為末, 以神?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白湯送下。
八正散百十五
治心經(jīng)蘊(yùn)熱, 臟腑秘結(jié), 小便赤澀, 淋閉不通, 及血淋等證。 車前子, 木通, 滑石飛, 山梔, 大黃煨, 瞿麥, 萹蓄, 甘草, 各等分。 右?咀。 每服五錢, 水二鍾, 燈心二十莖, 煎七分。 食前溫服。
七正散百十六
車前子, 赤茯苓, 山梔仁, 木通, 龍膽草, 萹蓄, 生甘草梢。 加燈心, 竹葉, 水煎服。
五淋散百十七
治膀胱有熱, 水道不通, 淋瀝不止, 臍腹急痛, 或尿如豆汁, 或如砂石, 膏淋, 尿血並皆治之。 茵陳, 淡竹葉, 各一錢。 木通, 滑石, 甘草, 各錢半。 梔子炒, 赤芍藥, 赤茯苓, 各二錢。 水二鍾, 煎一鍾。 食前服。
[局方]薷苓湯百十八
治夏月暑瀉欲成痢者。 香薷, 黃連薑汁炒, 厚樸薑炒, 扁豆炒, 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等分。 右咀。 每服五, 六錢, 水鍾半, 薑三片, 煎七分服。
[局方]太平丸百十九
治泄瀉。 黃連同吳茱萸炒去茱萸不用, 芍藥炒, 減半。 右為末, 老米糊丸服。 同乾薑炒, 加阿膠一半為丸, 名駐車丸。
[本事]火府丹百二十
治心經(jīng)積熱, 小便淋澀, 黃疸煩渴。 生地黃, 二兩, 杵膏。 木通, 黃芩炒, 各一兩。 右以二味為末, 加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木通湯下。 許學(xué)士云; 一卒病渴, 日飲水斗許, 不食者三月, 心中煩悶。 時在十月, 余謂心經(jīng)有伏熱, 與火府丹數(shù)服。 越二日來謝, 云: 當(dāng)日三服, 渴止; 又三服, 飲食如故。 此本治淋, 用以治渴, 可謂通變也。
真珠粉丸一二一
治精滑白濁。 黃檗, 真蛤粉, 各一斤。 真珠, 三兩。 一方代以青黛亦效。 右為末, 水糊丸, 桐子大。 每服百丸, 空心溫酒下, 或加樗皮, 滑石, 青黛俱好。
[局方]導(dǎo)赤散一二二
治心火及小腸熱證, 小便赤澀而渴。 生地, 木通, 生甘草, 各等分。 入竹葉二十片, 水煎服。 一方加人參, 麥門冬。
赤茯苓湯一二三
治膀胱實(shí)熱, 小便不通, 口乾, 咽腫不利。 赤茯苓, 豬苓, 木通, 車前子, 瞿麥, 葵子, 黃芩, 滑石, 枳實(shí), 甘草, 各等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八分。 食前服
[濟(jì)生]葵子湯一二四
治膀胱實(shí)熱, 腹脹, 小便不通, 口舌乾燥。 葵子微炒, 豬苓, 赤茯苓, 枳實(shí), 瞿麥, 木通, 黃芩, 車前子, 滑石, 各一錢。 甘草, 五分。 右用水一鍾半, 薑煎。 空心服。
牛膝湯一二五
治砂石淋澀。 牛膝, 一合。 麝香, 少許。 右用水煎牛膝去滓, 入麝香服之。 鄞縣耿夢得之內(nèi)患淋, 下砂石剝剝有聲, 甚為苦楚, 一服而愈。
三味牛膝湯一二六
治小便不通, 莖中痛, 及婦人血熱內(nèi)結(jié), 腹堅痛。 牛膝根葉一握, 生用。 當(dāng)歸, 一兩。 黃芩去黑心, 半兩。 右咀。 每服一兩許,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yuǎn)服, 日三。
海金沙散一二七
治膏淋。 海金沙, 滑石, 各一兩。 甘草, 二錢半。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燈草湯空心調(diào)下。
茵陳湯一二八
治黃疸發(fā)熱, 大小便澀。 茵陳, 梔子仁, 各二錢。 赤茯苓, 葶藶, 各錢半。 枳實(shí), 甘草, 各五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八分。 食前服。
[活人]茯苓滲濕湯一二九
治黃疸濕熱, 嘔吐而渴, 身目俱黃, 小便不利, 食少而熱。 白茯苓, 澤瀉, 茵陳, 青皮, 陳皮, 防己, 各五分。 梔子, 黃芩, 各八分。 黃連, 枳實(shí), 各七分。 蒼朮, 白朮, 各一錢。 右水煎服。
東垣當(dāng)歸拈痛湯百三十
治濕熱為病, 肢節(jié)煩疼, 肩背沉重, 胸膈不利, 手足遍身流注疼痛, 熱腫等證。 羌活, 黃芩, 炙甘草, 茵陳, 各五分。 人參, 苦參, 升麻, 乾葛, 蒼朮, 各二錢。 防風(fēng), 歸身, 白朮, 知母, 豬苓, 澤瀉, 各一錢半。 右?咀。 每服一兩, 水煎空心服, 臨睡再服。
[活人]犀角散一三一
治腳氣衝心, 煩喘悶亂, 頭痛口乾, 坐臥不得。 犀角屑, 枳殼麩炒, 沉香, 各七錢半。 檳榔, 紫蘇莖葉, 麥門冬, 赤茯苓, 各一兩。 木香, 防風(fēng), 各半兩。 石膏生用研, 二兩。 右?咀。 每服八錢, 以水一鍾半, 煎八分, 去柤, 入淡竹瀝一合, 更煎一二沸。 不拘時溫服。
東垣清燥湯一三二
治六七月間濕熱成痿, 肺金受邪, 腰以下痿軟, 癱瘓不能動, 行走不正, 兩足欹側(cè)。 柴胡, 酒黃檗, 黃連, 麥冬, 各三分。 生地, 人參, 各一錢。 炙甘草, 豬苓, 白茯苓, 橘紅神?, 澤瀉, 各五分。 白朮, 蒼朮, 各八分。 黃耆, 錢半。 升麻, 三分。 五味子, 九粒。 右?咀。 每服半兩, 水二盞, 煎一盞。 稍熱空心服。
蒼朮湯一三三
治濕熱腰腿疼痛。 蒼朮, 三錢。 柴胡, 二錢。 黃檗, 防風(fēng), 各一錢。 右用水煎, 空心服。
丹溪二妙散一三四
治濕熱在經(jīng), 筋骨疼痛, 如有氣加氣藥, 如血虛加補(bǔ)血藥, 如痛甚加薑汁熱辣服之。 黃檗炒, 蒼朮去皮炒製, 等分。 右為末。 搗生薑煎沸湯調(diào)服。 此二物皆有雄壯之氣, 如氣實(shí)者, 加少酒佐之。 此即[集要]二神湯, 各三錢半, 用水煎, 空心服。 一方以二妙為君, 加甘草, 羌活, 各二錢。 陳皮, 芍藥, 各一錢。 威靈仙酒炒, 五分。 為末, 服之佳。
加味二妙丸一三五
治兩足濕痺, 疼痛如火燎, 從兩足跗熱起, 漸至腰胯, 或麻痺痿軟, 皆是濕熱為病, 此方主之。 歸尾, 川牛膝, 川萆薢, 防己, 龜板酥炙, 各一兩。 蒼朮米泔浸炒, 四兩。 黃檗, 二兩, 酒浸, 曬乾。 酒煮?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百丸, 空心薑鹽湯送下。
[丹溪]蒼朮黃檗丸一三六
治濕熱, 食積, 痰飲, 流注, 腳氣。 蒼朮鹽水炒, 黃檗鹽水炒,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犀角, 檳榔, 等分。 右為末, 酒糊丸服。 血虛, 加牛膝, 龜板。 肥人加痰藥。
[正傳]虎脛骨丸一三七
治兩足痿弱軟痛, 或如火焙, 從足踝下上衝腿膝等證因熱所成者, 經(jīng)驗。 牛膝, 歸尾, 各二兩。 龜板酥炙, 虎脛骨酥炙, 防己, 各一兩。 蒼朮米泔浸一宿, 黃檗酒浸日曬, 各四兩。 右為細(xì)末, ?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百餘丸, 空心薑鹽湯送下。 一方加炮附子五錢。
河間苦參丸一三八
治血虛風(fēng)熱著痺。 苦參, 二兩, 取粉。 丹參炙, 沙參, 人參, 防風(fēng)去叉, 五加皮, 蒺藜炒去刺, 烏蛇酒浸取肉, 蔓荊子, 龜板酥炙, 虎骨酥炙, 玄參, 各一兩。 右為細(xì)末, 用不蛀皂角一斤剉碎, 以水三升挼取汁, 於無油鐵器熬成膏, 加煉蜜四兩和丸, 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 食後良久, 夜臥共三服, 荊芥薄荷酒下。
陳氏苦參丸一三九
方在外科八八。 治遍身搔癢, 癬疥瘡瘍。
錢氏苦參丸百四十
方在痘疹九九。 治痘後潰爛, 瘡毒疥癩。
朱砂涼膈丸一四一
治上焦虛熱, 肺脘咽膈有氣如煙搶上。 黃連, 山梔, 各一兩。 人參, 茯苓, 各半兩。 朱砂, 三錢, 另研。 冰片, 五分, 另研。 右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桐子大, 硃砂為衣。 熟水送下五, 七丸, 日進(jìn)三服。 食後。
東垣朱砂安神丸一四二
一名黃連安神丸。 治心神煩亂, 發(fā)熱怔忡不寐, 或寐中驚悸頭運(yùn)等證。 生地, 朱砂另飛為衣, 當(dāng)歸, 各一錢。 甘草, 五分。 黃連, 一錢半。 湯浸蒸餅為丸, 黍米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 津液嚥之, 或食後用溫水, 涼水送下亦可。
錢氏安神丸一四三
治熱渴心悶, 脈實(shí)頰赤口燥。 麥冬, 馬牙硝, 白茯苓, 寒水石, 山藥, 甘草, 各五錢。 朱砂, 一兩。 龍腦, 一字。 右為末, 煉蜜丸, 芡實(shí)大。 每服一丸, 沙糖水化下。
[秘旨]安神丸一四四
方在小兒七一。 治心虛驚悸。
十味安神丸一四五
方在小兒七三。 治虛驚。
七味安神丸一四六
方在小兒七二。 治心熱多驚。
[集驗]龍腦安神丸一四七
治男婦小兒五積癲癇, 不論遠(yuǎn)近, 發(fā)作無時, 但服此藥, 無不痊愈。 龍腦研, 麝香研, 牛黃研, 各三錢。 犀角屑, 人參, 茯神, 麥冬, 硃砂飛, 各二兩。 桑白皮炒, 地骨皮, 甘草炙, 各一兩。 馬牙硝, 二錢。 金箔, 三十五片。 為細(xì)末, 煉蜜丸, 彈子大, 金箔為衣。 寒用熱水, 熱用涼水, 不拘時化下一丸, 小兒半丸。 如病二三年者, 日進(jìn)三服。 若男婦虛勞, 喘嗽發(fā)熱者, 用新汲水化下, 其喘滿痰嗽立止。
萬氏龍腦安神丸一四八
方在小兒七七。 治驚痰, 及痘中昏悶譫妄。
抑青丸一四九
治肝火。 黃連, 薑汁炒。 右單用一味為末, 粥丸, 溫水下。
錢氏抑青丸百五十
方在小兒九八。 治肝熱急驚搐搦。
瀉青丸一五一
治肝膽火, 並小兒急驚發(fā)搐, 眼赤睛疼。 龍膽草, 當(dāng)歸, 川芎, 防風(fēng), 羌活, 山梔, 大黃, 等分。 煉蜜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瀉金丸一五二
治肺火。 用黃芩為末, 滴水丸。 白湯下。
丹溪茱連丸一五三
治濕熱吐酸。 黃連陳壁土炒, 二兩。 黃芩製同, 一兩。 陳皮, 蒼朮米泔浸, 吳茱萸煮少時浸半日曬乾, 各一兩。 或加桔梗, 茯苓各一兩。 右為末, 神?糊丸, 綠豆大。 每服二三十丸, 食後津液送下。
左金丸一五四
治肝火?肋刺痛, 或發(fā)寒熱, 或頭目作痛, 淋秘, 泄瀉, 一切肝火等證。 黃連, 六兩, 炒。 吳茱萸, 一兩, 湯炮片時, 焙乾用。 右為末, 粥丸, 梧子大。 白朮, 陳皮煎湯下三四五十丸。
大補(bǔ)丸一五五
治陰火。 黃檗鹽酒炒褐色。 米粥丸。 血虛四物湯送下, 氣虛四君子湯送下。
大造丸一五六
此方治陰虛血熱, 能使耳目聰明, 鬚髮烏黑, 有奪造化之功, 故名大造。 亦治心風(fēng)失志, 虛勞水虧等證。 紫河車, 頭生壯盛者一具, 以米泔洗淨(jìng), 少加酒, 蒸極爛搗膏, 以山藥末收, 烘乾用; 或洗淨(jìng)即以新瓦上焙乾用。 敗龜板自死者酥炙, 二兩。 黃檗鹽酒炒, 兩半。 杜仲酥炙, 兩半。 牛膝酒洗, 一兩二錢。 天門冬, 麥門冬, 各一兩二錢。 熟地, 二兩半, 用砂仁末六錢, 茯苓二兩一塊, 同稀絹包, 入好酒煮七次, 去茯苓不用。 夏加五味子七錢。 右除熟地黃另杵外, 共為末, 用酒煮米糊同熟地膏搗丸, 桐子大; 或蜜丸亦可。 每服八九十丸, 空心臨臥鹽湯, 薑湯任下, 冬月酒下。 婦人加當(dāng)歸二兩, 去龜板。 男子遺精白濁, 婦人帶下, 加牡蠣一兩半。
丹溪大補(bǔ)陰丸一五七
降陰火, 補(bǔ)腎水。 黃檗鹽酒炒, 知母鹽酒炒, 各四兩。 熟地酒洗蒸搗爛, 龜板酥炙黃, 各六兩。 右為細(xì)末, 用豬脊髓蒸熟, 和煉蜜同搗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空心薑鹽酒送下。
[秘傳]大補(bǔ)天丸一五八
治男婦虛損勞傷, 形體羸乏, 腰背疼痛, 遺精帶濁。 紫河車, 初胎者一具, 米泔洗淨(jìng), 入小砂罐內(nèi), 加水一碗煮沸, 候冷取起, 放竹籃中, 四圍用紙糊密, 烘乾為末, 入群藥和勻。 黃檗蜜炒, 知母乳炒, 龜板酥炙, 各三兩。 懷熟地, 五兩, 搗。 牛膝酒洗, 肉蓯蓉酒洗, 麥門冬, 山藥炒, 虎脛骨酥炙, 黃耆蜜炙, 茯神, 各兩半。 杜仲製, 何首烏, 製, 人參, 白芍藥, 冬月一兩。 枸杞, 各一兩。 生地酒洗沙鍋煮爛搗, 天門冬, 當(dāng)歸酒洗, 北五味, 各一兩。 冬加乾薑, 半兩, 炒黑。 右為細(xì)末, 用豬脊髓三條蒸熟, 同煉蜜和搗為丸, 桐子大。 每服八十丸, 空心淡鹽湯下, 冬月酒下。
大補(bǔ)地黃丸一五九
治精血枯涸燥熱。 黃檗鹽酒炒, 熟地酒蒸, 各四兩。 當(dāng)歸酒洗, 山藥炒, 枸杞, 各三兩。 知母鹽酒炒, 山茱萸, 白芍藥, 各二兩。 生地, 二兩半, 肉蓯蓉酒浸, 玄參, 各兩半。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淡鹽湯送下。
丹溪補(bǔ)陰丸百六十
一名虎潛丸。 降陰火, 滋腎水。 黃檗製, 知母製, 熟地酒洗, 各三兩。 龜板酥炙, 四兩。 白芍酒炒, 當(dāng)歸, 牛膝, 各二兩。 虎脛骨酥炙, 鎖陽酥炙, 陳皮, 各兩半。 右為細(xì)末, 酒煮羯半肉為丸, 桐子大。 冬加乾薑半兩。 每服五六十丸, 薑鹽湯或酒下。
節(jié)齋補(bǔ)陰丸一六一
黃檗, 知母俱酒炒, 龜板, 各三兩。 熟地, 五兩。 鎖陽, 枸杞, 天冬, 白芍, 各二兩。 五味, 一兩。 乾薑, 五錢。 煉蜜入豬脊髓三條搗丸, 桐子大。 每服八九十丸, 空心淡鹽湯送下, 冬月用酒。
三補(bǔ)丸一六二
治三焦火熱。 黃連, 黃芩, 黃檗。 滴水丸, 桐子大。 白湯送下, 或淡鹽湯亦可。
東垣滋腎丸一六三
降腎火。 桂與火邪同體, 此寒因熱用法也。 凡不渴者, 病在下焦, 宜用之。 [良方]云: 或腎虛足熱, 小便不利, 肚腹腫脹, 皮膚脹裂, 眼睛突出, 此神劑也。 黃檗, 二兩, 酒拌陰乾。 知母, 同上。 肉桂, 二錢。 為細(xì)末, 熟水為丸。 百沸湯空心送下二百丸。
加味虎潛丸一六四
治諸虛不足, 腰腿冬痛, 行步無力。 壯元?dú)? 滋腎水。 熟地黃, 八兩。 人參, 黃耆炙, 當(dāng)歸, 杜仲酥炙, 牛膝酒蒸, 鎖陽酒洗, 龜板酥炙, 菟絲子製, 茯苓, 破故紙炒, 黃檗蜜水炒, 知母酒炒, 虎骨酥炙, 各一兩。 山藥炒, 枸杞, 各二兩。 右煉蜜加豬脊髓酒蒸熟同搗丸, 桐子大。 每服百餘丸, 空心淡鹽湯或酒任下。
加味坎離丸一六五
生精養(yǎng)血, 升水降火。 川黃檗, 八兩, 分四分, 用清酒, 鹽水, 人乳, 蜜水各浸二兩, 曬乾, 炒褐色。 熟地, 八兩, 用茯苓四兩打碎, 砂仁二兩, 三味同入絹袋中, 好酒三瓶煮乾, 去茯苓, 砂仁, 止用地黃。 知母, 八兩, 鹽酒浸炒。 白芍酒浸一日曬乾, 當(dāng)歸, 川芎, 各四兩。 右為末, 同鋪筐中, 日曬夜露, 三日為度,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八九十丸, 空心鹽湯, 冬月溫酒任下。
三才封髓丹一六六
降心火, 益腎水。 天門冬, 熟地黃, 人參, 各一兩。 黃檗炒褐色, 三兩。 砂仁炒, 半兩。 甘草炙, 七錢。 右為末, ?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以肉蓯蓉五錢, 切片酒浸一宿, 次日煎三, 四沸, 空心送下。
當(dāng)歸龍薈丸一六七
治肝經(jīng)實(shí)火, 大便秘結(jié), 小便澀滯, 或胸膈作痛, 陰囊腫脹, 凡肝實(shí)火皆宜用之, 及一切躁擾狂越, 驚悸不寧等證。 當(dāng)歸, 龍膽草, 梔子仁, 黃連, 黃檗, 黃芩, 各一兩, 蘆薈, 大黃, 青黛, 各五錢。 木香, 二錢半。 麝香, 五分, 另研。 右為末, 神?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薑湯, 白湯任下。
[良方]蘆薈丸一六八
治疳癖肌肉消瘦, 發(fā)熱潮熱, 飲食少思, 口乾作渴, 或肝火食積, 口鼻生瘡, 牙齦蝕爛等證。 蘆薈, 胡黃連, 黃連炒焦, 木香, 白蕪荑炒, 青皮, 各五錢。 當(dāng)歸, 茯苓, 陳皮, 各兩半。 甘草炒, 七錢。 右為末, 米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米湯下。
大蘆薈丸一六九
方在小兒百十五。 治小兒肝脾疳積發(fā)熱。
加減蘆薈丸百七十
方在小兒百十六。 治證同前。
三聖丸一七一
治嘈雜神效。 白朮, 四兩, 炒。 橘紅炒, 一兩。 黃連炒, 五錢。 右為細(xì)末, 神?糊丸, 綠豆大。 每服五六十丸, 薑湯下。
朮連丸一七二
治嘈雜。 白朮, 四兩, 土炒。 黃連, 一兩, 薑汁炒。 右為末, 神?糊丸, 黍米大。 每服百餘丸, 薑湯下。
軟石膏丸一七三
治嘈雜噯氣。 軟石膏煆, 半夏製, 香附子炒, 梔子仁炒, 各等分。 右為細(xì)末, 米粥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薑湯下。
地榆丸一七四
治血痢下血極效。 地榆微炒, 當(dāng)歸微炒, 阿膠糯米炒, 黃連去鬚, 訶子取肉炒, 木香曬乾, 烏梅肉, 各半兩。 右為細(xì)末, 煉蜜丸, 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或食前, 陳米飲吞下。
槐角丸一七五
治五種腸風(fēng)下血, 並痔漏脫肛。 槐角炒, 黃芩, 地榆, 當(dāng)歸, 防風(fēng), 枳殼麩炒。 右等分, 為細(xì)末, 米酒, ?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空心清米飲送下, 極效。 一方有烏梅肉。
[御藥]阿膠丸一七六
治腸風(fēng)下血。 黃連, 阿膠炒珠, 赤茯苓, 等分。 右將連, 茯為末, 阿膠用酒熬化, 和末, 眾手為丸, 食前米湯送三五十丸。 或共為末糊丸亦可。
聚金丸一七七
治酒毒大腸畜熱下血。 黃芩, 防風(fēng), 各二兩。 黃連, 四兩, 半生半酒炒。 右為末, 醋糊丸, 梧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米飲下。
臟連丸一七八
治遠(yuǎn)年近日腸風(fēng)臟毒下血。 大鷹爪黃連, 半斤。 槐米, 二兩。 枳殼, 一兩。 防風(fēng), 粉草, 槐角, 香附, 牙皂, 木香, 各五錢。 右用陳倉米三合, 同香附一處為末, 外藥共為細(xì)末, 用豬大臟約長二尺, 洗淨(jìng), 裝入米, 附縛定, 量用水二大碗, 沙鍋炭火煮, 乾即添水, 慢火煮爛如泥, 取起和藥搗勻, 丸桐子大。 每空心米飲下七八十丸。 忌?, 蒜, 生冷, 煎炙之物。 一料病痊。
[局方]酒蒸黃連丸一七九
治一切熱瀉便血, 並伏暑發(fā)熱, 解酒毒。 黃連, 半斤, 用淨(jìng)酒二升, 浸以丸器, 置甑上蒸至爛, 取出曬乾。 右為末, 滴水丸。 每服五十丸, 食前溫水下。
黃連丸百八十
治腸紅便血, 痔瘡腫痛。 黃連, 吳茱萸, 等分。 右二味, 用滾湯同漉過, 罨一二日, 同炒揀開, 各另為末, 米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二, 三錢。 糞前紅, 服茱萸丸; 糞後紅, 服黃連丸, 俱酒下。 此與左金丸稍同。
豬臟丸一八一
方在外科二二二。 治大便痔漏下血。
保和丸一八二
方在小兒三五。 治飲食酒積停滯。
四順清涼飲一八三
方在攻陣二五。 治臟腑血熱, 煩渴秘結(jié)。
仲景白頭翁湯一八四
治熱痢下重者。 白頭翁, 二兩。 黃連, 黃檗, 秦皮, 各三兩。 右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去滓。 溫服一升, 不愈, 再服一升。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七終
熱陣
仲景理中丸一
即名人參理中湯。 治太陰即病, 自利不渴, 陰寒腹痛, 短氣欬嗽, 霍亂嘔吐, 飲食難化, 胸膈噎塞, 或瘧疾瘴氣瘟疫, 中氣虛損, 久不能愈, 或中虛生痰等證。 人參, 白朮炒, 乾薑炒, 炙甘草, 各三兩。 右四味, 搗篩為末, 蜜丸, 雞子黃大。 以沸湯數(shù)合和一丸研碎, 溫服之, 日三, 四, 夜二服; 腹中未熱, 益至三, 四丸。 然不及湯, 湯法以四物依數(shù)切, 用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原論加減法, 詳在霍亂門述古條中。 賓按: 右方兩數(shù), 乃漢時權(quán)度, 今後世所用, 惟每味數(shù)錢, 而甘草半之, 酌宜可也。
附子理中湯二
治證如前, 而中氣虛寒, 腹痛甚者。 又或入房腹痛, 手足厥冷, 或食冷犯寒等證。 即前方加製附子一, 二, 三錢, 隨宜用之。 其有寒甚勢急者, 不妨生用, 或炮用亦可。 外科附子理中湯有芍藥, 茯苓, 無甘草, 乾薑。
附子理中丸三
治陰寒腎氣動者。 即前附子理中湯去白朮, 煉蜜丸服。
理中加丁香湯四
治中脘停寒, 喜辛物, 入口即吐即噦。 即前附子理中湯加丁香十粒, 甚或兼痛者, 可加至一, 二錢。 若以理中加木香, 即名木香理中湯。
加味理中湯五
治脾肺俱虛, 欬嗽不已。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陳皮, 半夏, 乾薑, 細(xì)辛, 北五味, 等分。 右咀。 每服三錢, 薑三片, 棗一枚, 煎七分。 食遠(yuǎn)服。
[局方]胡椒理中湯六
治肺胃虛寒, 氣不宣通, 欬喘逆氣, 虛痞噎悶, ?腹?jié)M痛, 短氣不能飲食, 嘔吐痰水不止。 白朮, 五兩。 乾薑, 炙甘草, 胡椒, 良薑, 蓽茇, 陳皮, 細(xì)辛, 款冬花去梗, 各四兩。 右?咀。 每服五, 七錢,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yuǎn)溫服。 或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白湯, 溫酒, 米今任下, 無時, 每日二服。
[選方]八味理中丸七
治脾胃虛寒, 飲食不化, 胸膈痞悶, 或嘔吐泄瀉。 人參, 乾薑炒, 各一兩。 白朮, 四兩, 炒。 白茯苓, 麥芽炒, 二兩。 甘草炙, 神?, 炒, 砂仁炒, 各一兩半。 右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每丸重一錢。 空心服一丸, 薑湯嚼下。
枳實(shí)理中丸八
治傷寒寒實(shí)結(jié)胸。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乾薑, 各二兩。 枳實(shí), 十六片。 右為細(xì)末, 煉蜜丸, 雞子黃大。 每服一丸, 熱湯化下, 連進(jìn)二三服。
理中化痰丸九
治脾胃虛寒, 痰涎內(nèi)停, 嘔吐少食, 或大便不實(shí), 飲食難化, 欬唾痰涎。 此中氣虛弱, 不能統(tǒng)涎歸源也。 人參, 白朮炒, 乾薑炮, 茯苓, 各二兩, 炙甘草, 一兩。 半夏製, 三兩。 薑湯煮?糊丸, 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 白湯送下。
治中湯十
治脾胃不和, 嘔逆霍亂, 中滿虛痞, 或泄瀉。 此即理中湯加青皮, 陳皮也。 人參, 白朮, 乾薑炮, 炙甘草, 青皮, 陳皮, 等分。 右每服五錢, 水煎服。 如區(qū), 加半夏。
丁香溫中湯十一
治同前。 即前治中湯加丁香, 去半夏。
[良方]溫胃湯十二
治憂思結(jié)聚, 脾肺氣凝, 元陽受損, 大腸與胃氣不平, 脹滿上衝, 飲食不下, 脈虛而緊滿。 附子製, 厚樸, 當(dāng)歸, 白芍藥, 人參, 甘草炙, 陳皮, 各一錢。 乾薑炮, 一錢。 川椒去合口炒出汗, 三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一鍾。 食遠(yuǎn)服。
東垣溫胃湯十三
治服寒藥多, 致脾胃虛弱, 胃脘痛。 白豆蔻, 人參, 澤瀉, 各三分。 益智, 砂仁, 厚樸, 甘草, 乾薑, 薑黃, 各四分。 黃耆, 陳皮, 各七分。 右為細(xì)末。 每服三錢, 水一盞, 煎至半盞。 食前溫服。
仲景四逆湯十四
又名通脈四逆湯。 治傷寒陰證自利, 裏寒外熱, 脈沉身痛而厥。 甘草炙, 二兩。 乾薑炮, 三兩。 附子, 一枚, 破八片, 生用。 右?咀。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二合。 分二次溫服, 其脈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 加?九莖。 腹中痛者, 去?, 加芍藥二兩。 嘔者, 加生薑二兩。 咽痛者, 加桔梗一兩。 利止脈不出者, 加人參一兩。
仲景四逆加人參湯十五
治傷寒惡寒, 脈微而復(fù)利, 即於前方內(nèi)加人參一兩。
仲景四逆加豬膽汁湯十六
治傷寒吐下後, 汗出而厥, 四肢拘急, 脈微欲絕者。 即於四逆湯內(nèi)加入豬膽汁半合。
仲景茯苓四逆湯十七
治傷寒汗下後, 病仍不解, 煩躁者。 茯苓, 六兩。 人參, 一兩。 甘草炙, 二兩。 乾薑, 一兩半。 附子, 一枚, 生用去皮, 切八片。 右五味, 以水五升, 煮取三升, 去渣。 溫服七合, 日三服。
茱萸四逆湯十八
治厥陰中寒, 小腹痛甚。 吳茱萸湯泡, 附子炮, 乾薑, 各二錢。 炙甘草, 錢半。 水一鍾半, 煎七分。 熱服。
陳氏茵陳四逆湯十九
治發(fā)黃脈沉細(xì)遲, 肢體逆冷, 腰已上自汗。 茵陳, 二兩。 炙甘草, 一兩。 乾薑炮, 兩半。 附子, 一個, 炮, 作八片。 右分四貼, 水煎服。
仲景當(dāng)歸四逆湯二十
治傷寒手足厥寒, 脈細(xì)欲絕者, 或下利脈大, 腸鳴者, 虛也。 及其人內(nèi)有久虛者, 宜當(dāng)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 當(dāng)歸, 桂枝, 芍藥, 細(xì)辛, 各三兩。 甘草, 通草, 各二兩。 大棗, 二十五枚, 擘。 右七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四逆散二一
方在散陣二八。 治陽邪亢熱, 血脈不通, 四肢厥逆。
仲景附子湯二二
治少陰病, 得之一二日, 口中和, 其背惡寒者, 當(dāng)灸之, 附子湯主之, 并治少陰病身體痛, 手足寒, 骨節(jié)痛, 脈沉者。 附子, 二枚, 去皮, 破八片。 人參, 二兩。 白朮, 四兩。 芍藥, 茯苓, 各三兩。 右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三因]附子湯二三
治風(fēng)寒濕痺, 骨節(jié)疼痛, 皮膚不仁, 肌肉重著, 四肢緩縱。 附子生, 白芍藥, 桂心, 甘草, 白茯苓, 人參, 乾薑, 各三兩。 白朮, 一兩。 右?咀。 每服四錢, 水煎服。
生附湯二四
治寒濕腰痛。 附子生用, 白朮, 茯苓, 牛膝, 厚樸, 乾薑, 炙甘草, 各一錢。 蒼朮, 杜仲薑炒, 各二錢。 水二鍾, 生薑三片, 紅棗二枚, 煎八分。 食前服。
參附湯二五
方在補(bǔ)陣三七。 治元陽不足, 喘急呃逆, 嘔惡厥冷等證。
仲景朮附湯二六
方在補(bǔ)陣四一。 治中寒中氣不足, 逆冷, 痰盛, 口噤等證。
耆附湯二七
方在補(bǔ)陣四三。 治氣虛陽弱, 虛汗倦怠。
[濟(jì)生]朮附湯二八
方在補(bǔ)陣四二。 治寒濕腰冷重痛, 小便自利。
[金匱]桂枝附子湯二九
治傷寒八九日, 風(fēng)濕相搏, 身體疼煩, 不能轉(zhuǎn)側(cè), 不嘔不渴, 脈浮虛而澀者。 桂枝, 四兩, 去皮。 生薑, 三兩, 切。 附子, 三枚, 炮, 去皮, 各破八片。 甘草, 三兩, 炙。 大棗, 十二枚, 擘。 右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渣, 分溫三服。
[金匱]白朮附子湯三十
治傷寒八九日, 風(fēng)濕相搏, 身體疼煩, 不能轉(zhuǎn)側(cè), 不嘔不渴, 脈虛浮而澀, 若小便堅, 小便自利者, 去桂枝, 此方主之。 白朮, 二兩。 附子, 一枚, 炮, 去皮。 甘草炙, 一兩。 生薑, 一兩半, 切。 大棗, 六枚。 右五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分溫三服。 一服覺身痺, 半日許再服。 三日服都盡, 其人如冒狀, 勿怪, 即是朮, 附並走皮中, 逐水氣未得除故耳。
[金匱]甘草附子湯三一
治風(fēng)濕相搏, 骨節(jié)疼煩, 掣痛不得屈伸, 近之則痛劇, 汗出短氣, 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 惡風(fēng)不欲去衣, 或身微腫者, 此主之。 甘草炙, 白朮, 各二兩。 附子, 二枚炮, 去皮。 桂枝, 四兩, 去皮。 右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去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初服得微汗則解, 能食。 汗後復(fù)煩者, 服五合; 恐一升多者, 服六, 七合為妙。
[良方]薑附湯三二
治霍亂轉(zhuǎn)筋, 手足厥冷, 或吐逆身冷, 脈微急, 用此藥救之。 此即仲景乾薑附子湯。 乾薑, 一兩。 附子, 一個, 生用。 右每服半兩, 水煎。 外科薑附湯有人參, 白朮。
生薑附子湯三三
治嶺南瘴癘, 內(nèi)虛發(fā)熱, 或寒熱往來, 嘔痰吐逆, 頭疼身痛, 或汗多煩躁引飲, 或自利小便赤, 兼主卒中風(fēng)。 附子, 一枚, 如法製, 分四服。 右每服水一鍾, 生薑十片, 煎六分。 微溫服。
乾薑附子湯三四
治瘴毒陰證發(fā)熱, 或煩躁, 手足冷, 鼻尖冷, 身體重痛, 舌上胎生, 引飲煩渴, 或自利嘔吐, 汗出惡風(fēng)。 大附子, 一枚, 製, 分四服。 右每服加炮乾薑二錢同煎, 溫服; 熱甚者, 冷服。
[寶鑑]羌活附子湯三五
治呃逆。 羌活, 附子, 乾薑炮, 茴香, 各一錢。 木香, 五分。 水鍾半, 棗二枚, 煎服。 [三因方]木香作丁香。
仲景芍藥甘草附子湯三六
治發(fā)汗病不解, 反惡寒者, 虛故也。 芍藥, 甘草炙, 各三兩。 附子, 一枚, 炮, 去皮, 切八片。 上三味, 以水五升, 煮取一升五合, 去渣, 分溫服。
[活人]附子八味湯三七
治氣虛中寒, 腳氣等癥。 附子炮去皮臍, 人參, 乾薑炮, 芍藥, 茯苓, 甘草炙, 桂心, 各二兩。 白朮, 四兩。 右每服五, 七錢,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前溫服。 又方去桂心, 加乾熟地黃三兩。
六物附子湯三八
方在外科三五。 治四氣流注太陰, 四肢骨節(jié)煩疼, 浮腫, 小水不利。
小建中湯三九
方在補(bǔ)陣二二。 治虛勞裏急, 腹痛失精, 四肢酸疼, 咽乾口燥等證。
[局方]大建中湯四十
方在補(bǔ)陣二四。 治陽虛氣血不足, 腰腳筋骨疼痛。
八味大建中湯四一
方在補(bǔ)陣二五。 治中氣不足, 厥逆嘔吐, 攣急陰縮, 腹痛虛火等證。
三建湯四二
治元陽素虛, 寒邪外攻, 手足厥冷, 六脈沉微, 大小便數(shù)滑, 凡中風(fēng)潮涎, 不省人事, 傷寒陰證, 皆可用之。 大附子, 大川烏, 天雄, 各製用, 三錢。 右用水二鍾, 薑十片, 煎一鍾。 不拘時, 或溫服, 或冷服。 自汗加桂, 浮小麥。 氣逆加沉香。 胃冷加丁香, 胡椒。
仲景炙甘草湯四三
一名復(fù)脈湯。 治傷寒脈結(jié)代, 心動悸。 炙甘草, 四兩。 生薑, 桂枝去皮, 各三兩。 人參, 阿膠, 各二兩。 生地黃, 一斤。 麥冬去心, 半斤。 麻子仁, 半斤。 大棗, 十二枚, 擘。 右九味, 以清酒七升, 水八升, 先煮八味, 取三升, 去渣, 內(nèi)膠烊盡。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仲景桂枝甘草湯四四
治發(fā)汗過多, 其人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 欲得按者。 桂枝, 四兩, 去皮。 甘草, 二兩。 右二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渣。 頓服。
陶氏回陽返本湯四五
治陰盛格陽, 陰極發(fā)躁, 渴而面赤, 欲坐泥水中, 脈則無力, 或脈全微欲絕者。 服後脈微出者生, 頓出者死。 人參, 製附子, 炮薑, 炙甘草, 五味子, 麥冬, 陳皮, 臘茶。 面戴陽者, 下虛也, 加?七莖, 黃連少許, 用澄清泥漿水一鍾煎之。 臨服入蜜五匙, 頓冷服之, 取汗為效。
華佗救脫陽方四六
治寒中三陰, 口噤失音, 四肢強(qiáng)直, 攣急疼痛, 似乎中風(fēng), 及厥逆唇青, 囊縮無脈, 或卒倒尸厥脫陽等證。 先急用?白一握, 微搗碎, 炒熱, 用布包熨臍下, 以二包更替熨之。 其者仍灸氣海, 關(guān)元二三十壯。 脈漸出, 手足漸溫, 乃可生也。 次用附子一個, 重一兩者, 切八片, 白朮, 乾薑各五錢, 木香二錢, 同用水二鍾, 煎一鍾, 候冷灌服, 須臾, 又進(jìn)一服, 或煎服回陽等湯。
仲景旋復(fù)代赭石湯四七
治傷寒若汗或吐下解後, 心下痞?, 噫氣不除者。 旋復(fù)花, 甘草炙, 各三兩。 人參, 二兩。 生薑, 五兩, 切。 代赭石, 一兩。 大棗, 十二枚, 擘。 半夏, 半升, 洗。 右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仲景厚樸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四八
治發(fā)汗後腹脹滿。 厚樸去皮尖, 生薑切, 各半斤。 半夏, 半升, 洗。 人參, 一兩。 甘草, 二兩, 炙。 右五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簡易]十味剉散四九
治中風(fēng)血弱臂痛連及筋骨, 舉動艱難。 附子, 三兩, 炮。 當(dāng)歸, 黃耆炙, 白芍藥, 各二兩。 川芎, 防風(fēng), 白朮, 各兩半。 肉桂, 一兩。 熟地, 茯苓, 各七錢半。 右?咀。 每服五, 七錢, 水鍾半, 薑八片, 棗三枚, 煎八分。 食後臨臥服。
[奇效]芎朮湯五十
治寒濕頭痛, 眩運(yùn)痛極。 川芎, 附子生去皮臍, 白朮, 各三錢。 桂心去皮, 甘草, 各一錢。 水一鍾半, 生薑七片, 棗二枚, 煎八分。 食遠(yuǎn)服。
正元散五一
治眩暈陽虛。 紅豆炒, 乾薑炮, 各三錢。 人參, 白朮, 炙甘草, 茯苓, 各二兩。 附子炮去皮臍, 川芎, 山藥薑汁炒, 烏藥, 乾葛, 各一兩。 川烏炮去皮臍, 肉桂, 各五錢。 黃耆炙, 兩半。 陳皮, 二錢。 右?咀。 每服三錢, 水一鍾, 薑三片, 棗一枚, 入鹽少啐, 煎服。
[金匱]生薑半夏湯五二
治胸中似喘不喘, 似嘔不嘔, 似噦不噦, 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 半夏, 半升, 生薑汁, 一升。 右二味, 以水三升, 煎半夏取二升, 內(nèi)生薑汁, 煮取一升半, 小冷, 分四服, 日三夜一服。 病止, 停後服。
[金匱]半夏乾薑散五三
治乾嘔, 或吐逆痰涎。 半夏製, 乾薑炙, 等分。 右二味杵為散。 取方寸匕, 用漿水一升半, 煎取七合, 去柤。 頓服之。
仲景甘草乾薑湯五四
治少陰傷寒, 小便色白, 吐逆而渴, 動氣因下反劇, 身雖有熱反倦, 及肺痿吐涎沫而不欬, 口不渴, 小便數(shù), 遺尿, 肺中冷, 上虛不能制下, 眩暈, 多涎唾等證。 楊仁齋曰: 治男女諸虛出血, 胃寒不能引氣歸元, 無以數(shù)約其血者。 [良方]名薑草湯, 治陰盛于陽, 寒而嘔血。 甘草炙, 四兩。 乾薑炮, 二兩。 右咀。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五合, 分溫再服。 仁齋曰: 等分, 每服三錢, 食前煎服。
橘皮乾薑湯五五
治惡心嘔噦。 人參, 乾薑, 肉桂, 各一錢。 陳皮, 通草, 各錢半。 甘草, 五分。 水一鍾半, 煎八分服。
[金匱]橘皮湯五六
亦名生薑橘皮湯。 治乾嘔噦, 若手足厥者。 橘皮, 四兩。 生薑, 半斤。 右二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下咽即愈。
萬氏橘皮湯五七
方在痘疹九二。 行滯消痰, 止嘔吐。
[金匱]橘皮竹茹湯五八
治噦逆。 橘皮, 二斤。 竹茹, 二升。 生薑, 半斤。 甘草, 五兩。 人參, 一兩。 大棗, 三十枚。 右六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小半夏湯五九
方在和陣八。 治嘔吐及心下有飲者。
[三因]丁香散六十
治呃逆。 丁香, 柿蒂, 各一錢。 炙甘草, 良薑, 各五分。 右為末。 熱湯點(diǎn)服二錢, 不拘時。
香煮散六一
治翻胃嘔逆。 丁香, 石蓮肉, 各十四枚。 北棗, 七枚, 切碎。 生薑, 七片。 黃秫米, 半合, 洗。 水一碗半, 同煮稀粥, 去藥啜粥。
[簡易]丁香散六二
治反胃嘔逆, 粥食不下。 大附子, 一枚, 坐於磚石上, 四面著火, 漸漸逼熱, 焠入生薑汁中, 浸少時, 如法再焠, 約盡薑汁半碗許為度, 去皮焙乾為末。 丁香, 二錢, 研。 二味勻和, 每服二錢, 水一鍾, 粟米同煎七分服。
楊氏丁香茯苓湯六三
治脾胃虛寒, 宿食留滯, 否塞疼痛, 氣不升降, 以致嘔吐涎沫, 或嘔酸水, 不思飲食。 半夏製, 橘紅, 茯苓, 各一兩半。 丁香, 附子製, 肉桂, 砂仁, 各五錢。 乾薑, 炮, 木香, 各一兩。 每服四錢, 水一鍾半, 薑七片, 棗一枚, 煎七分服。
[良方]丁香柿蒂散六四
治吐利, 或病後胃中虛寒呃逆。 凡呃逆至七八聲相連, 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 柿蒂, 炙甘草, 良薑, 各五分。 人參, 半夏, 陳皮, 茯苓, 各一錢。 生薑, 二錢。 水二鍾, 煎熱服。
[寶鑑]丁香柿蒂散六五
治呃逆嘔吐。 丁香, 柿蒂, 青皮, 陳皮, 各等分。 水一鍾半, 薑五片, 煎服。
嚴(yán)氏柿蒂湯六六
治胸滿呃逆不止。 柿蒂, 丁香, 各二錢。 加生薑五片, 水煎服。 [家珍]方有人參一味。
[百一]安脾散六七
治胃氣先逆, 飲食過傷, 憂思蓄怨, 宿食癖積, 冷飲寒痰, 動擾脾胃, 不能消磨, 致成斯疾。 女人由血?dú)馓摀p, 男子皆由下元虛憊。 有食罷即吐, 有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 所吐酸黃臭水, 皆是脾敗, 惟當(dāng)速治, 遲則發(fā)煩渴, 大便秘, 水飲不得入口而危矣。 南木香磨汁, 橘紅, 人參, 白朮, 草果?煨, 茯苓, 甘草炙, 丁香, 胡椒, 各兩半。 高良薑, 一兩, 用陳壁土三合, 以水二碗同煮乾, 切片。 右咀。 每服五錢, 水一鍾半, 入鹽少許, 煎七分。 食遠(yuǎn)溫服。 或為細(xì)末, 每服五錢, 用鹽米湯調(diào)下。
[三因]補(bǔ)脾湯六八
治脾胃虛寒, 泄瀉腹?jié)M, 氣逆嘔吐, 飲食不消。 人參, 白朮, 茯苓, 厚樸炒, 陳皮, 各一錢。 乾薑炒, 甘草炙, 草果, 麥芽炒, 各八分。 水一鍾半, 煎七分。 空心溫服。
[三因]養(yǎng)胃湯六九
治脾胃虛寒, 嘔逆惡心, 腹?脹疼, 腸鳴泄瀉。 藿香, 厚樸炒, 半夏製, 茯苓, 各錢半。 草果, 陳皮, 人參, 白朮炒, 各一錢。 附子製, 八分。 甘草炙, 五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二枚, 煎七分。 食遠(yuǎn)服。
胃愛散七十
治脾胃久虛, 中焦氣滯, 或冷涎上壅, 嘔吐惡心, 或胸膈疼痛, 不思飲食, 或泄瀉不止。 人參, 一兩。 白朮, 茯苓, 黃耆炙, 各三錢。 丁香, 甘草炙, 各二錢。 肉果, 三個, 煨。 乾薑炒, 半兩。 右用白米炒熟四兩, 同研為末。 每服二, 三錢, 同薑湯或人參湯調(diào)服。 或為?咀, 每藥五, 七錢, 加炒米一兩, 煎服亦可。
東垣藿香安胃散七一
治脾胃虛弱, 不能進(jìn)食, 嘔吐吞酸, 腹痛不能腐熟。 藿香, 人參, 陳皮, 各一錢。 丁香, 五分。 生薑, 十片。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yuǎn)服。
[良方]七味人參丸七二
治胃冷兼虛, 嘔逆不食, 服許仁則半夏丸不效, 可服此藥。 方見和陣一三二。 人參, 白朮炒, 各五兩。 厚樸薑製, 北細(xì)辛, 各四兩。 生薑, 橘皮, 各三兩。 桂心, 二兩。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米飲下十丸, 漸加至二十丸。
甘露湯七三
治反胃嘔吐不止, 飲食減少。 常服之, 快利胸膈, 調(diào)養(yǎng)脾胃, 進(jìn)飲食。 徐東皋曰: 常州一富人病反胃, 往京口甘露寺設(shè)水陸, 泊舟岸下, 夢一僧持湯一碗與之, 飲罷猶記其香味, 便覺胸膈少快。 早入寺, 知客供湯, 乃是夢中所飲者, 胸膈尤快, 遂求其方, 合數(shù)十服後, 疾遂瘥, 名曰觀音應(yīng)夢散。 予得之, 常以待賓, 易名曰甘露湯。 又在臨汀療一人愈, 甚勿忽之。 乾餳糟頭柞者, 用六分。 生薑, 用四分。 右和勻搗爛作餅, 或焙或曬乾, 每十兩入炙甘草二兩, 同研為末。 每服二錢, 用沸湯入鹽少許調(diào), 不拘時服。
[金匱]茯苓澤瀉湯七四
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外臺治消渴脈絕胃反者。 茯苓, 半斤。 澤瀉, 生薑, 各四兩。 甘草, 桂枝, 各二兩。 白朮, 三兩。 右五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內(nèi)澤瀉再煮, 取二升半。 溫服八合, 日三服。
仲景茯苓甘草湯七五
治水飲停蓄心下, 甚者作悸作利。 茯苓, 桂枝, 各二兩。 甘草炙, 一兩。 生薑, 三兩。 右四味, 以水四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分溫三服。
草豆蔻湯七六
和中調(diào)氣, 治嘔吐。 草豆蔻, 藿香, 各五分。 陳皮, 枳殼, 各七分。 白朮, 山藥, 各一錢。 桂心, 丁香, 各二分。 水一鍾半, 薑五片, 棗二枚, 粟米少許, 煎七分。 食前溫服。
大順散七七
治冒暑伏熱, 引飲過多, 以致寒濕傷脾, 陰陽氣逆, 霍亂吐瀉, 臟腑不調(diào)等證。 乾薑, 肉桂, 杏仁, 各四兩。 甘草, 三兩。 右先將甘草微炒黃, 次入乾薑同炒, 令薑裂, 又入杏仁同炒, 令杏仁不作聲為度, 卻同肉桂研羅一處。 每用二, 三錢, 以水一鍾, 煎數(shù)滾。 溫服。 如煩躁者, 以井花水調(diào)服, 不拘時。 此方加附子, 即名附子大順散。
四順附子湯七八
治霍亂轉(zhuǎn)筋吐瀉, 手足逆冷, 六脈沉絕, 氣少不語, 身冷汗出。 附子生, 白乾薑炮, 人參, 甘草炙, 各一兩。 右?咀。 每服四, 五錢, 水鍾半, 煎七分。 食遠(yuǎn)服。
[醫(yī)林]附子粳米湯七九
治霍亂四逆, 多嘔少吐者。 附子, 一枚, 製。 半夏製, 兩半。 乾薑炒, 甘草炙, 各一兩。 大棗, 十枚。 粳米, 五合。 右?咀。 每服八錢, 水鍾半, 煎米熟, 去柤服。
冷香飲子八十
治傷暑暍, 霍目腹痛煩躁, 脈沉微或伏。 附子炮, 陳皮, 各一錢。 草果, 甘草炙, 各錢半。 水一鍾半, 薑十片, 煎八分。 井水燉冷服。
[集成]冷香湯八一
治夏秋水濕, 恣食生冷, 陰陽相干, 遂成霍亂, 臍腹刺痛, ?肋脹滿, 煩躁引飲無度, 或感瘴虛熱, 胸膈不利, 或嘔或泄並宜。 良薑, 白檀香, 草豆蔻?包煨, 附子製, 炙甘草, 各一錢。 丁香, 七粒。 水一鍾半, 煎七分, 用井水浸冷, 於嘔吐時服之效。 或為細(xì)末, 水調(diào)生?糊丸, 如芡實(shí)大, 每服一丸, 新汲水磨下亦可。
[直指]木瓜湯八二
治吐瀉不已, 轉(zhuǎn)筋擾亂。 木瓜, 一兩。 茴香微炒, 二錢半。 吳茱萸, 半兩, 湯泡。 炙甘草, 二錢。 右?咀。 分二服。 加薑五片, 紫蘇十葉, 空腹急煎服之。 [良方]有生薑二錢五分, 無茴香, 甘草, 名木瓜煎。
[三因]訶子散八三
治老幼霍亂, 一服即效。 訶子炮去核, 炙甘草, 厚樸薑製, 乾薑炮, 神?炒, 良薑炒, 茯苓, 麥芽炒, 陳皮, 草豆蔻, 等分。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當(dāng)病發(fā)不可忍時, 用水煎, 入鹽少許服之。
霍亂三方八四
治霍亂瀉利不止, 轉(zhuǎn)筋入腹欲死者。 用生薑三兩, 搗爛, 入酒一升, 煮三四沸, 頓服。 一方: 凡霍亂吐瀉不能服藥, 急用胡椒四十粒, 以飲吞之。 一方: 凡霍亂吐瀉不止, 用艾一把, 水三升, 煮一升, 頓服之。
[千金]霍亂方八五
治霍亂乾嘔不止。 以薤葉煎一升, 服三次立愈。
乾霍亂二方八六
凡欲吐不吐, 欲下不下, 嘔惡不止者, 謂之乾霍亂。 一方: 用鹽一兩, 生薑半兩, 搗, 同炒令色變, 以水一碗煎, 熱服。 一方: 用丁香十四粒為末, 以熱湯一盞調(diào)服。
[金匱]苓桂朮甘湯八七
治心下有痰飲, 胸?支滿, 目眩。 茯苓, 四兩。 桂枝, 白朮, 各三兩。 甘草, 二兩。 右水六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小便即利。
薑朮湯八八
治心下停飲怔忡。 白薑, 白朮, 白茯苓, 半夏?, 各一錢。 官桂, 三分。 甘草, 五分。 水一鍾半, 棗三枚, 煎服。
韓氏溫中湯八九
凡病人兩手脈沉遲或緊, 是皆胃中寒也; 若寸脈短少及力少於關(guān)尺者, 此陰盛陽虛也, 或胸膈滿悶, 腹中脹滿, 身體拘急, 手足厥冷, 急宜溫之。 丁皮, 丁香, 各五分。 厚樸, 乾薑, 陳皮, 白朮, 各一錢。 水鍾半, 加?白, 荊芥穗同煎。
東垣厚樸溫中湯九十
治脾胃寒滯, 心腹脹滿, 或見疼痛。 厚樸薑炒, 橘紅, 乾薑, 各一錢。 茯苓, 草豆蔻, 木香, 甘草, 各五分。 水煎溫服。
大正氣散九一
方在和陣二四。 治風(fēng)寒濕氣傷脾, 心腹脹悶, 有妨飲食。
強(qiáng)中湯九二
治生冷寒漿有傷脾胃, 遂成脹滿, 有妨飲食, 甚則腹痛。 人參, 橘紅, 青皮, 丁香, 各二錢。 白朮, 錢半。 附子炮去皮臍, 草豆蔻, 乾薑炒, 各一錢。 厚樸薑汁炒, 甘草炙, 各五分。 水鍾半, 薑三片, 紅棗二枚, 煎七分。 不拘時服。 嘔加半夏。 若傷?食, 加萊菔子一錢。
[三因]強(qiáng)中丸九三
治胃脘虛寒, 痰飲留滯, 痞塞不通, 氣不升降。 [局方]溫中化痰丸, 即此方不用半夏。 高良薑, 乾薑炮, 陳皮, 青皮, 各一兩。 半夏製, 二兩。 右為細(xì)末, 生薑汁煮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薑湯下。
三生飲九四
此治中風(fēng), 乃行經(jīng)治痰之劑, 斬關(guān)奪門之將, 必用人參驅(qū)駕其邪而補(bǔ)助真氣, 乃可用之, 否則恐反為害。 生南星, 一兩。 生川烏去皮, 半兩。 生附子去皮, 半兩。 木香, 二錢。 每用一兩, 加人參一兩, 同煎服。
嚴(yán)氏三生丸九五
治痰厥頭痛。 南星, 半夏, 白附子, 等分。 右為末, 薑汁浸蒸餅丸, 小豆大。 每服四十丸, 食後薑湯下。
五生丸九六
治風(fēng)癇。 川烏頭, 附子, 各生用, 去皮臍, 南星生, 半夏生, 乾薑生, 各半兩。 右為細(xì)末, 醋煮大豆汁作?糊和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丸, 冷酒送下, 不拘時。
[局方]溫中化痰丸九七
治停痰留飲。 陳皮, 青皮, 良薑, 乾薑, 等分。 右為細(xì)末, 醋煮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空心米飲送下。
[寶鑑]溫胃化痰丸九八
治膈內(nèi)有寒, 脾胃傷飲, 胸膈不快, 痰涎不已。 半夏製, 三兩。 白朮, 陳皮, 乾薑炮, 各一兩。 右為末, 薑汁糊丸, 桐子大。 薑湯下二十丸。
[局方]倍朮丸九九
治五飲吞酸等證。 一曰留飲, 停水在心下; 二曰澼飲, 水在兩?; 三曰痰飲, 水在胃中; 四曰溢飲, 水溢在膈; 五曰流飲, 水在?間, 瀝瀝有聲, 皆由飲水過多, 或飲冷酒所致。 白朮炒, 二兩。 桂心, 乾薑炒, 各一兩。 右為末, 蜜丸。 每服二十丸, 溫米飲下, 加至三五十丸, 食前服。
[發(fā)明]丁香半夏丸百
治心下停飲冷痰。 丁香, 半夏製, 各一兩。 人參, 乾薑炮, 細(xì)辛, 各五錢。 檳榔, 三錢。 右為細(xì)末, 薑汁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薑湯下。
[局方]丁香五套丸百一
治胃氣虛弱, 三焦痞塞, 不能宣行水穀, 故痰飲聚結(jié), 嘔吐惡心, 脹滿不食。 丁香, 木香, 青皮, 橘紅, 各半兩。 白朮, 茯苓, 良薑, 乾薑, 各一兩。 南星製, 半夏製, 各二兩。 右為末, 湯浸蒸餅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溫湯下。
[三因]復(fù)元丹百二
治脾腎虛寒, 發(fā)為水腫, 四肢虛浮, 心腹堅脹, 小便不通, 兩目下腫。 附子炮, 二兩。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出汗, 厚樸製, 獨(dú)活, 白朮炒, 橘紅, 吳茱萸炒, 桂心, 各一兩。 澤瀉, 一兩半。 肉豆蔻煨, 檳榔, 各半兩。 右為末, 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紫蘇湯不拘時送下。
薛氏加減金匱腎氣丸百三
方在補(bǔ)陣一二四。 治脾腎陽虛, 不能制水, 為腫為脹。
[濟(jì)生]實(shí)脾散百四
治陰水發(fā)腫, 宜先實(shí)脾土。 附子製, 炮乾薑, 厚樸, 木香, 大腹皮, 草果仁, 木瓜, 各錢半。 甘草炙, 五分。 水二鍾, 薑五片, 棗一枚, 煎七分。 不拘時服。
嚴(yán)氏實(shí)脾散百五
即前方加白朮, 茯苓。
[簡易]腹脹方百六
凡肚腹脹滿不能用藥者, 以獨(dú)蒜煨熟去皮, 綿裹納下部中, 冷即易之。 又治關(guān)格脹滿, 大小便不通, 亦用上法, 氣立通。 又方: 用生薑如指大一塊, 煨熟, 以綿裹乘熱納下部中, 冷即易之。
丁香止痛散百七
治心痛不可忍。 丁香, 半兩。 良薑, 二兩。 茴香, 炒, 甘草, 各兩半。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不拘時沸湯點(diǎn)服。
勝金散百八
治卒心痛。 桂枝, 玄胡索炒, 五靈脂, 當(dāng)歸, 各半兩。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食前陳皮湯送下。
[良方]鐵刷散百九
治心脾積痛, 婦人血?dú)獯掏? 酒病惡心, 腸滑泄瀉。 良薑炒, 二兩。 茴香炒, 七錢。 蒼朮製, 甘草炙, 各二兩八錢。 右為末。 每服二錢, 空心薑鹽湯調(diào)下。
[局方]蟠?散百十
治男婦脾胃虛冷, 滯氣不行, 攻刺心腹, 痛連胸?, 膀胱小腸寒疝氣疝, 及婦人血?dú)獯掏础?蒼朮米泔浸切, 炙甘草, 各八錢。 三棱煨, 蓬朮煨, 茯苓, 青皮, 各六錢。 丁皮, 砂仁去殼, 檳榔, 各四錢。 延胡索, 三錢。 乾薑炒, 肉桂, 各二錢。 右每服五錢, 水一盞, 入連根?白一莖, 煎七分, 空心熱服; 或為末, 用?湯調(diào)服二, 三錢。
[寶鑑]沉香桂附丸百十一
治中氣虛寒, 飲食不美, 陰盛陽虛, 臟腑積冷, 心腹疼痛, ?肋膨脹, 腹中雷鳴, 便利無度, 面色不澤, 手足厥冷, 及下焦陽虛, 疝氣疼痛不可忍, 腰屈不能伸, 喜熱熨稍緩等證。 附子炮去皮臍, 川烏製同, 沉香, 肉桂, 乾薑炮, 良薑炮, 茴香炒, 吳茱萸泡, 各一兩。 右為末, 醋煮?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食前米今下, 日二服。 忌生冷。
椒附丸百十二
治小腸虛冷, 小腹痛, 小便頻而清白。 椒紅炒, 附子炮, 龍骨, 桑螵蛸炙, 山茱萸, 鹿茸酒蒸焙, 各等分。 右為末,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六十丸, 空心鹽湯下。
大沉香丸百十三
治寒氣攻衝, 心腹刺痛, 亦治卒暴心痛。 沉香, 乾薑炮, 薑黃, 桂心, 檀香, 各二兩。 甘松洗焙, 白芷, 天臺烏藥, 甘草, 各半斤。 香附, 一斤。 白豆蔻, 三兩。 右為末, 煉蜜和丸, 彈子大。 每服一丸, 細(xì)嚼, 生薑湯下, 不拘時。
[辨疑]桂附二陳湯百十四
治寒瘧寒多熱少, 腰足厥冷。 附子炮, 肉桂, 半夏製, 白茯苓, 陳皮, 炙甘草。 右?咀。 每服五, 六錢,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一枚, 煎服。
扶陽助胃湯百十五
羅謙甫治崔運(yùn)使長男雲(yún)卿, 年二十五, 體肥養(yǎng)厚, 常食涼物寒藥, 以致秋間瘧發(fā), 復(fù)用水吞砒石等藥, 反增吐瀉, 中氣愈虛, 延至次年四月, 復(fù)因勞怒, 前證大作。 診其脈得弦細(xì)而微, 手足稍冷, 面色青黃, 食少痞悶嘔酸, 氣促汗出。 予思[內(nèi)經(jīng)]云: 中氣不足, 溲便為之變, 腸為之苦鳴。 下氣不足, 則為痿厥心悗。 又曰: 寒氣客于腸胃之間, 則卒然而痛。 非大熱之劑不能愈, 遂製此方。 附子炮去皮臍, 二錢。 乾薑炮, 錢半。 草豆蔻, 益智仁, 揀參, 甘草炙, 官桂, 白芍藥, 各一錢。 吳茱萸, 陳皮, 白朮, 各五分。 右?咀。 水二盞, 棗二枚, 薑三片, 煎八分。 食前溫服。 三服後, 大勢去, 痛減半。 至秋灸中脘以助胃氣, 次灸氣海佰餘壯, 生發(fā)元?dú)狻?明年復(fù)灸三里二七壯, 亦助胃氣, 引氣下行。 仍慎加調(diào)攝, 一年而平復(fù)。
五味沉附湯百十六
治虛寒無陽, 胃弱乾嘔。 熟附子, 乾薑炮, 各一錢。 白朮, 炙甘草, 各錢半。 沉香, 五分。 水盞半, 薑五片, 煎七分, 食前服。
二味沉附湯百十七
治瘴疾上熱下寒, 腿足寒厥。 沉香磨汁, 附子製, 各三錢。 水一鍾半, 生薑三片, 煎八分, 去柤, 入沉香汁放冷服。 此藥主上熱下寒。 [全集]云: 沉水真正鐵角沉香, 其味甘辛者為美, 辛辣者性熱; 附子降氣斂陽。 治陰毒冷瘴, 只一服而回生起死, 真可以奪化功。
[濟(jì)生]七棗湯百十八
治瘴瘧, 或因感冒風(fēng)寒, 或是五臟氣虛, 陰陽相搏, 寒多熱少, 或但寒不熱, 皆可服。 大附子一枚, 製, 分四服。 又方: 用川烏代附子, 以水調(diào)陳壁土為糊, 浸泡七次。 水二鍾, 薑七片, 棗七枚, 煎一鍾。 當(dāng)發(fā)日早晨空心溫服, 仍吃棗子三, 五枚, 忌如常。
冷湯百十九
治瘴毒內(nèi)寒外熱, 咽嗌間煩躁不解。 人參, 半兩。 大附子, 一錢。 甘草炙, 三寸。 淡竹葉, 十四片。 大棗, 五枚。 水煎溫服, 或冷服。 甚者, 宜倍用人參, 附子, 不可拘此常數(shù)。
生薑煎百二十
治瘴如瘧, 憎寒壯熱。 老生薑, 一大塊, 打破, 濕紙包, 煨熟。 右用水一鍾, 煎半鍾。 熱服取微汗。
芎附散一二一
治五種痛痺, 自腿臂間發(fā)作不定者。 小川芎, 附子炮去皮, 黃耆, 防風(fēng), 白朮, 當(dāng)歸酒洗, 熟地, 桂心, 甘草, 柴胡, 等分。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二枚, 煎八分。 空心服。
[局方]參附滲濕湯一二二
治坐臥濕地, 雨露所襲, 身重腳弱, 關(guān)節(jié)疼痛, 發(fā)熱惡寒, 小便不利, 大便溏泄。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附子炮, 乾薑炮, 桂枝, 芍藥, 等分。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不拘時服。
七味滲濕湯一二三
方在和陣一七四。 治寒濕所傷, 身體重著, 小便赤澀, 大便溏泄。
熨背散一二四
治胸痺心背疼痛氣悶。 烏頭, 細(xì)辛, 附子, 羌活, 川椒, 桂心, 各一兩。 川芎, 一兩二錢。 右為末, 以少醋拌勻, 或炒熱, 或用帛裹微火炙令煖以熨背上, 取瘥乃止。 忌生冷如常服。 按: 此方當(dāng)用氣, 惟諸辛香者佳, 附子似不必用。
溫中法?丸一二五
治脾痺發(fā)欬嘔汁。 法?炒, 枳實(shí)?炒, 白茯苓, 吳茱萸湯浸炒, 桂心, 厚樸薑製, 當(dāng)歸, 甘草炙, 各三兩。 人參, 麥冬, 乾薑炮, 細(xì)辛, 附子炮, 桔梗炒, 各一兩。 麥芽微炒, 五合。 右為細(xì)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食前熟水下, 日三。
丹溪龍虎丹一二六
治走注疼痛, 或麻木不仁, 或半身疼痛。 草烏, 蒼朮, 白芷, 各一兩。 右為末, 水拌發(fā)熱過, 再入乳香二錢, 當(dāng)歸, 牛膝各半兩, 酒糊丸, 彈子大。 酒化下。
活絡(luò)丹一二七
方在和陣二七七。 治中風(fēng)手足不用, 日久不愈, 經(jīng)絡(luò)中有濕痰死血者。
[濟(jì)生]二至丸一二八
治老人虛弱, 腎氣虛損, 腰痛不可屈伸。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 杜仲製, 補(bǔ)骨脂炒, 各一兩。 鹿角霜, 鹿角鎊, 鹿茸酒炙, 青鹽另研, 各半兩。 右為末, 酒煮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空心用胡桃肉細(xì)嚼, 鹽湯或鹽酒送下。 如畏熱藥者, 去附子, 加肉蓯蓉。
[三因]腎著湯一二九
治腎虛身重, 腰冷如在水中, 不渴, 小便自利, 食飲如故, 腰下重痛如帶五千錢。 茯苓, 白朮, 各四兩。 炙甘草, 乾薑, 炮, 各二兩。 右?咀。 每服四錢, 水煎, 空心冷服。 一方用薑四兩, 朮二兩。 [良方]每服有杏仁五分, 治妊脤腳腫。
韓氏茵陳附子湯百三十
治發(fā)黃, 服四逆湯, 身冷汗不止者。 附子, 二個, 各作八片。 乾薑炮, 二兩半。 茵陳, 一兩半。 右用水煎, 分作三服。
韓氏小茵陳湯一三一
治發(fā)黃, 脈沉細(xì), 四肢及遍身冷。 附子, 一個, 炮作八片。 炙甘草, 一兩。 茵陳, 二兩。 右用水二升, 煮一升, 分作三服。
韓氏茵陳橘皮湯一三二
治身黃, 脈沉細(xì)數(shù), 熱而手足寒, 喘, 嘔, 煩躁不渴者。 茵陳, 橘皮, 生薑, 各一兩。 白朮, 二錢半。 半夏, 茯苓, 各五錢。 右用水四升, 煮取二升, 放溫, 分作四服。
五鬲散一三三
方在和陣一五六。 治五鬲, 五噎。
十鬲散一三四
方在和陣一五八。 治十般鬲?dú)狻?
五噎散一三五
方在和陣一五九。 治諸氣結(jié)聚, 胸膈痞悶, 痰逆惡心, 飲食不進(jìn)。
[良方]白朮聖散子一三六
治一切瀉痢久不瘥, 並婦人產(chǎn)後痢疾。 白朮, 砂仁, 當(dāng)歸, 肉豆蔻, 乾薑炮, 陳皮, 炙甘草, 石榴皮, 訶子, 芍藥炒, 等分。 右?咀。 每服五錢, 水一鍾半, 入乳香一豆大, 煎八分, 食前服。
仲景吳茱萸湯一三七
嘔而胸滿, 乾嘔吐涎沫, 頭痛, 及食穀欲嘔者, 此方主之。 吳茱萸, 一升。 人參, 三兩。 生薑, 六兩。 大棗, 十枚, 擘。 右四味, 以水五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七合, 日三服。
[良方]吳茱萸湯一三八
治冒暑伏熱, 腹痛瀉痢, 或飲食過度, 霍亂吐瀉, 或食冷冒寒, 或忍饑大怒, 或因舟車傷動胃氣, 令人吐瀉並作, 轉(zhuǎn)筋逆冷等證, 遲則不救。 吳茱萸, 木瓜, 食鹽, 各半兩。 右同炒令焦, 先用磁瓶盛水三升, 煮百沸入藥, 煎至二升已下, 傾一盞, 或冷或熱, 隨病人之便服之。 若卒無前藥, 止用鹽一撮, 醋一盞, 同煎八分, 溫服。 或鹽, 梅鹹酸等物皆可用。
吳茱萸散一三九
治腸痺寒濕內(nèi)聚, 腹痛滿氣急, 大便飧泄。 炮乾薑, 炙甘草, 吳茱萸, 肉豆蔻?裹煨, 砂仁, 神?炒, 各一錢。 白朮, 厚樸薑製, 陳皮, 各二錢。 一方有良薑。 右為末。 每服二錢, 空心米飲調(diào)下。
海藏吳茱萸丸百四十
治下痢臟腑不調(diào), 脹滿腹痛, 水穀不化, 怠惰嗜臥, 時時下痢, 乃陰濕證也。 吳茱萸, 兩半, 湯洗, 炒。 神?炒, 五兩。 白朮炒, 四兩。 肉桂, 乾薑炮, 各二兩半。 川椒去目炒, 一兩。 右為末, 糊丸, 桐子大。 米飲下三五十丸, 食前服。
楊氏八味湯一四一
治脾胃虛寒, 氣滯不行, 心腹刺痛, 臟腑虛滑。 人參, 當(dāng)歸, 炮薑, 吳茱萸湯泡七次, 肉桂, 丁香, 木香, 陳皮, 各一錢。 右?咀。 水一鍾半, 煎七分。 溫服無時。 按: 此湯味太剛烈, 當(dāng)加炙甘草方妙。
仲景真武湯一四二
治少陰傷寒, 腹痛, 小便不利, 四肢沉重疼痛, 自下利者, 此為有水氣, 其人或欬, 或小便利, 或下利, 或嘔者。 茯苓, 芍藥, 生薑, 各三兩。 白朮, 二兩。 附子, 一枚, 炮去皮, 切八片。 右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七合, 日三服。 若欬者, 加五味子半升, 細(xì)辛, 乾薑各一兩。 小便利者, 去茯苓。 下利者, 去芍藥, 加乾薑二兩。 嘔者, 去附子, 加生薑足前成半斤。
[良方]九寶丹一四三
調(diào)理脾胃, 止泄瀉。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乾薑炮, 木香, 藿香去土, 訶子去核, 肉豆蔻?炒, 各一錢。 水一鍾半, 加薑煎。 食遠(yuǎn)服。
[濟(jì)生]四柱散一四四
治本元?dú)馓? 真陽耗散, 臍腹冷痛, 泄瀉不止。 人參, 附子炮, 白茯苓, 木香, 各一兩。 右?咀。 每服五, 七錢, 水一鍾半, 煨薑五片, 鹽少許, 食遠(yuǎn)煎服。 滑泄不止, 加肉豆蔻, 訶子, 名六桂散。 [活人]有白朮, 無訶子。
仲景白通湯一四五
治少陰病下利。 ?白, 四莖。 乾薑, 一兩。 附子, 一枚, 生用, 去皮, 破八片。 右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分溫再服。 白通加豬膽汁湯, 即於前方加人尿五合, 豬膽汁一合, 治少陰下利, 無脈, 乾嘔而煩者。 服湯後, 脈暴出者死, 微續(xù)者生。
仲景桃花湯一四六
治少陰傷寒, 下利便膿血。 赤石脂, 一斤, 一半篩米, 一半全用。 乾薑, 一兩。 粳米, 一升。 右三味, 以水七升, 煮米令熟, 去滓。 溫服七合, 內(nèi)所篩赤石脂細(xì)末方寸匕, 攪勻服之, 日三服。 若一服愈, 餘勿服。
潔古漿水散一四七
治暴瀉如水, 周身汗出, 一身盡冷, 脈微而弱, 氣少不能語者, 甚者加吐, 即為急證。 半夏, 一兩, 製。 附子製, 炮薑, 肉桂, 甘草, 各五錢。 良薑, 二錢半。 右為末。 每服三錢, 漿水一鍾半, 煎至半鍾。 熱服。
[澹寮]附子茴香散一四八
治氣虛積冷, 心腹絞痛, 泄瀉食少。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各七分。 附子製, 炮薑, 各五分。 茴香, 肉豆蔻, 各四分。 木香, 三分。 丁香, 五粒。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yuǎn)服。
[本事]五味子散一四九
治腎泄, 在侵晨及五更作瀉, 飲食不進(jìn), 不時去後。 五味子炒, 二兩。 吳茱萸炒, 一錢。 右為末。 每服二錢, 白湯調(diào)下。 為丸尤效。
[本事]二神丸百五十
治脾胃虛寒, 不思飲食, 泄瀉不止。 肉豆蔻生用, 二兩。 破故紙炒, 四兩。 右為末, 用大肥棗四十九枚, 入生薑片四兩同煮, 以棗爛為度, 去薑, 取棗肉搗藥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白湯下。
薛氏四神丸一五一
治脾腎虛寒, 大便不實(shí), 飲食不思, 及泄痢腹痛等癥。 破故炒, 四兩。 肉豆蔻?煨, 五味子, 各二兩。 吳茱萸湯浸炒, 一兩。 右為末, 用大棗百枚, 同薑八兩煮爛, 取肉搗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食前白湯下。 按: 此丸不宜用棗, 但以薑汁煮?糊為丸更佳。
[澹寮]四神丸一五二
治脾腎泄, 清晨溏瀉。 破故炒, 四兩。 肉豆蔻, 二兩, 木香, 半兩。 小茴香炒, 一兩。 右為末, 薑煮棗肉為丸, 桐子大。 白湯送下。
[醫(yī)林]四神丸一五三
治寒疝脹痛不已。 蓽澄茄, 木香, 各半兩。 吳茱萸半酒浸半醋浸, 香附, 各一兩。 右為末, 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鹽湯或乳香?湯任下。
[集要]四神丸一五四
方在補(bǔ)陣一五八。 治小便頻數(shù)不禁。
五味子丸一五五
治下元虛寒, 火不生土, 以致命門不煖, 關(guān)門不閉, 名曰腎泄, 亦名脾腎泄。 人參, 白朮炒, 北五味子炒, 破故炒, 各三兩。 山藥炒, 白茯苓, 各兩半。 吳茱萸湯泡炒, 川巴戟去心炒, 肉果?煨, 各一兩。 龍骨煆, 五錢。 右為末,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百餘丸, 食前白湯或米湯任下。
[得效]蓽茇丸一五六
治滑泄中寒者宜之。 蓽茇, 川薑炮, 丁香不見火, 附子炮, 去皮臍, 良薑, 胡椒, 吳茱萸湯浸, 炒, 各一兩。 山茱萸, 草豆蔻去皮, 各半兩。 煮棗肉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食前陳米飲下, 日三服。
[局方]肉豆蔻丸一五七
治脾胃虛弱, 脹滿, 水穀不消, 臟腑滑泄。 肉豆蔻?煨, 蒼朮製, 乾薑炮, 厚樸製, 陳皮, 各四兩。 炙甘草, 茴香炒, 肉桂, 川烏炮去皮臍, 訶子肉, 各二兩。 右用湯浸蒸餅為丸, 梧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食前白滾湯下。
陳氏肉豆蔻丸一五八
方在小兒五六。 治腸滑瀉痢。
[濟(jì)生]訶梨勒丸一五九
治大腸虛冷, 泄瀉不止, 腹?引痛, 飲食不化。 訶梨勒?裹煨, 附子炮, 肉豆蔻?裹煨, 木香, 吳茱萸湯泡炒, 龍骨生用, 白茯苓去皮, 蓽茇, 各等分。 右為細(xì)末, 生薑汁煮?糊為丸, 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 空心米飲下。
[良方]厚樸方百六十
治寒中洞泄, 實(shí)滯脹滿等證。 厚樸炒, 乾薑炒, 等分。 右水拌炒為末, 水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米飲下。
[百一]縮脾丸一六一
治滑泄不禁。 白朮炒, 厚樸薑炒, 赤石脂, 肉豆蔻?煨, 乾薑炒, 各一兩。 附子製, 蓽茇, 神?炒, 各五錢。 右為細(xì)末, 醋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空心米飲下。
[三因]桂香丸一六二
治臟腑虛寒, 為風(fēng)寒所搏, 冷滑注下不禁, 危篤者累效。 附子, 肉豆蔻?煨, 白茯苓, 各一兩。 桂心, 乾薑炒, 木香, 各半兩。 丁香, 二錢半。 右為末, ?糊丸, 桐子大。 空心米飲下五七十丸。
[寶鑑]陳?丸一六三
磨積, 止瀉痢, 治腹中冷痛。 陳?, 一兩半。 人參, 白朮炒, 當(dāng)歸炒, 乾薑, 肉桂, 甘草炙, 厚樸製, 各半兩。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溫酒或淡醋湯任下, 日二服。
楊氏萆薢分清飲一六四
治真元不足, 下焦虛寒, 或服寒涼刮藥過多, 小便白濁, 頻數(shù)無度, 澄如膏糊等證。 益智仁, 川萆薢, 石菖蒲, 烏藥, 各等分。 右?咀。 每服五, 六錢, 水一鍾, 入鹽一捻, 煎七分。 食前溫服。 一方如茯苓, 甘草。
益志湯一六五
治腎經(jīng)虧損, 遺精白濁, 四肢煩倦, 時發(fā)蒸熱等證。 鹿茸酥炙, 巴戟肉, 枸杞子, 熟地黃, 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不見火, 山茱萸, 白芍藥, 炙甘草, 防風(fēng), 各等分。 右每服三錢, 水一盞, 薑五分, 鹽少許同煎。 空心服。
[局方]安腎丸一六六
治腎經(jīng)積冷, 下元衰憊, 目暗耳鳴, 四肢無力, 夜夢遺精, 小便頻數(shù), 臍腹撮痛, 食少體瘦, 神困健忘。 常服壯元陽, 益腎水。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川烏炮去皮臍, 各一斤。 白朮, 山藥, 茯苓, 肉蓯蓉酒浸炙, 巴戟去心, 破故炒, 萆薢, 桃仁?炒, 石斛炙, 白蒺藜炒去刺, 各三斤。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溫酒或鹽湯下, 空心食前服。 疝氣,茴香湯下。 [三因]安腎丸無茯苓, 肉桂二味。
小安腎丸一六七
治腎氣虛乏, 下元冷憊, 夜多漩溺, 體瘦神倦, 腰膝沉重, 泄瀉腸鳴, 眼目昏暗, 牙齒蛀痛。 川楝子, 一斤。 用香附子, 川烏各一斤, 加鹽四兩, 水四升同煮, 候乾去香附, 川烏不用, 取川楝切焙。 小茴, 十一兩。 熟地, 八兩。 川椒, 四兩, 去閉口者, 微炒出汗。 右為末,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空心臨臥, 鹽湯或酒任下。
西蜀石刻安腎丸一六八
治真氣虛憊, 腳膝軟弱, 夜夢遺精, 小便滑數(shù)。 附子製, 肉桂, 川烏製, 川椒去目微炒出汗, 菟絲製, 巴戟製, 破故酒炒, 赤石脂煆, 遠(yuǎn)志製, 茯神, 茯苓, 蒼朮米泔浸炒, 山茱萸, 杜仲製, 石斛, 胡蘆巴炒, 柏子仁, 韭子微炒, 小茴酒炒, 肉蓯蓉酒浸, 川楝子酒蒸去核, 各二兩。 鹿茸製, 一兩。 青鹽, 四錢。 山藥, 四兩, 作糊。 右為末, 酒煮山藥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鹽湯或白湯下。
[元戎]小已寒丸一六九
一名強(qiáng)中丸。 治脾胃積冷中寒, 洞泄倦怠, 不思飲食。 進(jìn)食, 止自汗, 厚腸胃。 見[肘後], 甚驗。 艾葉, 四兩。 蒼朮, 一兩, 炒。 吳茱萸炒, 陳皮炒, 各二兩。 右用米醋二升浸一宿, 漉出曝乾, 再於原醋內(nèi)拌勻, 炒令紫色, 焙乾為末, 稀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食前, 溫酒, 鹽湯, 米湯, 白湯任下。
[局方]大已寒丸百七十
治臟腑虛寒, 心腹?痛, 腸鳴泄瀉, 自利自汗, 米穀不化, 手足厥冷, 陰盛陽衰等證。 蓽茇, 肉桂, 各四兩。 乾薑炮, 良薑, 各六兩。 水煮?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食前米飲下。
[元戎]大已寒丸一七一
治諸沉寒冷秘等證。 吳茱萸, 官桂, 乾薑, 良薑, 烏頭, 附子。 右為末, 醋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米飲下, 空心食前, 日二服。 無所忌。
海藏已寒丸一七二
此丸不僭上而陽生於下。 治陰證服四逆輩, 胸中發(fā)躁而渴者, 或數(shù)日大便秘, 小便赤澀, 服此丸, 上不燥, 大小便自利。 肉桂, 附子炮, 烏頭炮, 良薑, 乾薑, 芍藥, 茴香, 各等分。 右為末, 米糊丸, 桐子大。 空心溫水下五七十丸, 或八九十丸, 食前亦可。 酒醋糊丸亦可。 海藏云: 已寒上五味雖熱, 以芍藥, 茴香潤劑引而下之, 陰得陽而化, 故大小便自通, 如得春和之陽, 冰自消矣。
十補(bǔ)丸一七三
治腎臟虛冷, 面黑足寒, 耳聾膝軟, 小便不利等證。 附子炮, 五味, 各二兩。 山藥, 山茱萸, 丹皮, 桂心, 鹿茸製, 茯苓, 澤瀉, 各一兩。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 鹽湯下。
[百選]十補(bǔ)丸一七四
治小腸寒疝。 附子, 一大枚, 製。 胡蘆巴, 木香, 巴戟天, 川楝肉, 玄胡索, 官桂, 蓽澄茄, 大茴香, 破故紙炒, 各一兩。 右為末, 酒煮糯米粉糊為丸, 桐子大, 朱砂為衣。 空心酒下五十丸。
[集成]神應(yīng)散一七五
治寒疝諸疝, 心腹痛不可忍, 散氣開鬱。 玄胡索, 胡椒, 小茴香, 等分。 右為末。 每服二錢, 酒調(diào)下。
[金匱]當(dāng)歸生薑羊肉湯一七六
治寒疝腹中痛, 及?痛裏急者。 當(dāng)歸, 三兩, 生薑, 五兩。 羊肉, 一斤。 右三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七合, 日三服。 若寒多者, 加生薑成一斤; 痛多而嘔者, 加橘皮二兩, 白朮一兩。 如加生薑, 亦須加水五升, 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丹溪腎氣丸一七七
治諸疝痛。 小茴香炒, 破故紙炒, 吳茱萸鹽炒, 各五錢。 胡蘆巴, 七錢半。 木香, 三錢半。 右為末, 蘿蔔汁丸, 桐子大。 鹽湯下五七十丸。
[百選]胡蘆巴丸一七八
治小腸氣, 蟠腸氣, 奔豚, 疝氣, 偏墜陰腫, 小腹有形如卵, 上下來去, 痛不可忍, 或絞結(jié)繞臍攻刺, 嘔吐者。 胡蘆巴炒, 一斤。 大巴戟炒, 川烏炮去皮, 各六兩。 川楝子炒, 十八兩。 茴香, 二十個。 吳茱萸湯浸七次炒, 十兩。 右為末,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 空心溫酒下。
東垣丁香楝實(shí)丸一七九
治寒疝氣血留滯。 當(dāng)歸酒洗, 附子炮, 川楝肉, 茴香, 各一兩。 以上?咀, 用好酒三升同煮, 酒盡焙乾為末, 每藥末一兩, 入沒藥, 丁香, 木香, 各五分。 全蝎, 十三個。 玄胡索, 五錢。 右俱為末, 拌勻,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加至百丸, 空心溫酒送下。
苦楝丸百八十
治奔豚小腹痛, 神效。 川苦楝子, 茴香, 各二兩。 附子, 一兩, 炮, 去皮臍。 右三味, 用酒三升, 同煮盡為度, 焙乾為末, 每藥末一兩, 入。 玄胡索, 二錢, 一作五錢。 全蝎, 十八個, 炒。 丁香, 十八粒。 俱為末, 和勻, 酒糊丸, 桐子大。 溫酒下五十丸, 空心服。 如痛甚, 煎當(dāng)歸酒下。 卜
[良方]三層茴香丸一八一
治腎與膀胱俱虛, 邪氣搏結(jié)不散, 遂成寒疝, 臍腹疼痛, 陰丸偏大, 膚囊壅腫, 有妨行步, 或瘙癢不止, 時出黃水, 浸成瘡瘍, 或長怪肉, 或腎腫脹, 冷硬如石, 日以漸大, 須溫導(dǎo)陽氣, 漸退寒邪, 補(bǔ)虛消疝, 煖養(yǎng)腎經(jīng)。 凡一應(yīng)小腸氣寒疝之疾, 久新不過三料。 第一料: 舶上茴香, 用鹽半兩, 同炒焦黃, 和鹽秤用一兩, 連下共重四兩, 川楝子炮去核, 沙參洗, 木香, 各一兩。 右為細(xì)末, 米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日三服。 小病一料可安, 病深者, 一料纔盡, 便可用第二料。 第二料: 如前方加蓽茇一兩, 檳榔五錢。 右六味, 共重五兩半, 依前糊丸, 服如前。 若未愈, 再服第三料。 第三料: 如前方加白茯苓佳者, 四兩。 附子炮去皮臍, 或五錢, 或一兩。 右八味, 共重十兩, 丸服如前, 漸加至三四十丸。 凡小腸氣頻發(fā)及三十年者, 或大如栲栳者, 皆可消散, 神效。
奪命丹一八二
治遠(yuǎn)年近日小腸疝氣, 偏墜搐痛, 以致悶亂, 及外腎腫硬, 日漸滋長, 陰間濕癢等證。 吳茱萸揀淨(jìng), 一斤, 分四分用, 酒, 醋, 鹽湯, 童便各浸一宿, 焙乾。 澤瀉淨(jìng)片, 二兩, 酒浸一宿。 右為末,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食前鹽酒或鹽湯下。
[良方]奪命丹一八三
方在婦人六四。 治瘀血入胞, 脹滿難下。
萬氏奪命丹一八四
方在痘疹八二。 治痘瘡倒陷, 解毒發(fā)痘。
[外科]奪命丹一八五
方在外科七七。 治疔瘡發(fā)背, 惡毒惡證, 有奪命之功。
[局方]二氣丹一八六
治虛寒積冷, 小便不禁, 老人虛人尺脈微弱患此者。 硫黃製研細(xì), 肉桂, 各二錢半。 乾薑炮, 朱砂研為衣, 各二錢。 附子製, 半兩。 右以?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空心鹽湯下。
[局方]半硫丸一八七
治年冷秘虛秘, 及?癖冷氣。 [簡易]曰: 此潤劑也。 半夏湯泡七次焙乾為末, 硫黃明淨(jìng)者研極細(xì)用柳木槌子殺過。 右等分, 以生薑汁打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用無灰酒或生薑湯任下。
養(yǎng)正丹一八八
治上盛下虛眩運(yùn), 此藥升降陰腸, 及欬逆翻胃, 霍亂吐瀉, 中風(fēng)涎潮, 不省人事, 傷寒陰盛, 唇青自汗。 硫黃為末, 黑鍚鎔淨(jìng), 水銀, 朱砂研, 各一兩。 右將鍚鎔化, 入硫末, 漸入漸攪為末, 再入水銀同擂。 如硬, 再於火上微煆, 又擂勻放冷, 研極細(xì)末, 糯米糊丸, 綠豆大。 每服三十丸, 空心鹽湯下。
[局方]黑鍚丹一八九
治痰氣壅塞, 上盛下虛, 腎水虧竭, 心火炎盛, 或一應(yīng)下虛陰寒, 真頭痛等證, 及婦人血海久冷無子, 赤白帶下。 卜黑鍚去滓, 二兩, 炒末。 硫黃, 二兩。 肉桂, 五錢。 附子炮, 木香, 沉香, 舶茴香, 故紙, 陽起石水飛, 葫蘆巴酒浸炒, 肉豆蔻?裹煨, 金鈴子蒸去皮核, 各一兩。 右用新鐵銚將鍚化開, 下硫黃末, 提起, 以木杵擂極細(xì), 放地上退火毒, 同餘藥研一日, 至黑光色為度, 酒糊丸, 桐子大, 陰乾入布袋內(nèi)擦令光瑩, 每服四十丸, 空心薑鹽湯下, 女人艾棗湯下。
[局方]紅丸子百九十
和脾胃, 消宿食, 去膨脹, 治大人小兒脾胃之證, 極有神效。 京三棱浸軟切片, 蓬朮煨, 青皮, 橘紅, 各五斤。 乾薑炮, 胡椒, 各三斤。 右為末, 用醋糊丸, 桐子大, 礬紅為衣。 每服三十丸, 食後薑湯送下。 小兒臨時加減與服丸, 治飲食所傷, 中脘痞滿, 服之應(yīng)手而愈。 妊婦惡阻嘔吐, 全不納食, 百藥不治者, 惟此最妙, 可佐二陳湯服之。 但人疑其墮胎, 必不信服, 每易名用之, 時有神效; 但恐妊婦偶爾損動, 未免歸咎此藥, 是當(dāng)酌而防之。
椒囊法一九一
辟一切瘴疾時氣, 風(fēng)寒時氣。 紅川椒, 去閉口者。 以絳紗囊貯椒兩許, 懸佩身傍近裏衣處, 則一切邪氣不能侵犯。
椒紅丸一九二
治元臟傷憊, 目暗耳聾。 服此百日, 覺身輕少睡足有力, 是其效也; 服及三年, 心智爽悟, 目明倍常, 面色紅悅, 鬚髮光黑。 川椒, 去目並合口者, 炒出汗, 擣取紅一斤。 生地黃, 擣自然汁, 熬取濃汁一升。 右將生地汁熬至稀稠得所, 和椒末搗丸, 梧子大。 每空心溫酒下三四十丸。 合藥時, 勿令婦人雞犬見。 有詩曰: 其椒應(yīng)五行, 其仁通六義。 欲知先有功, 夜間無夢寐。 四時去煩勞, 五臟調(diào)元?dú)? 明目腰不疼, 身輕心健記。 別更有異能, 三年精自秘, 回老返嬰童, 康強(qiáng)不思睡, 九蟲頓消亡, 三尸自逃避。 若能久餌之, 神仙應(yīng)可冀。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八終
固陣
[局方]牡蠣散一
治諸虛不足, 及大病後體虛, 津液不固, 常常自汗。 黃耆蜜炙, 麻黃根, 牡蠣煆焠醋中, 各二錢半。 水一鍾半, 加小麥百粒, 煎八分。 食遠(yuǎn)溫服。
牡蠣白朮散二
治漏風(fēng)證, 以飲酒中風(fēng), 汗多, 食則汗出如洗, 久而不治, 必成消渴。 牡蠣煆, 一錢。 白朮炒, 防風(fēng), 各二錢。 水二鍾, 煎八分。 食遠(yuǎn)溫服。
[宣明]白朮散三
治虛風(fēng)多汗, 食則汗出如洗, 少氣痿弱, 不治必為消渴證。 白朮, 二兩。 防風(fēng), 五兩。 牡蠣煆, 六錢。 右為末。 每服一錢, 溫水調(diào)下, 不拘時。 如惡風(fēng), 倍白朮。 如多汗而腫, 倍牡蠣。 按: 此方雖與前同, 而用法不用, 故並存之。
神效麥?湯四
治心虛盜汗。 麥?炒黃色, 一錢。 防風(fēng), 白朮, 牡蠣煆醋淬, 黃耆蜜炙, 一錢半。 水一鍾半, 棗二枚, 煎八分。 調(diào)服辰砂妙香散極效。 在後十五。
黃耆湯五
方在補(bǔ)陣四五。 治自汗盜汗。
[聖惠]寧肺散六
治新久欬嗽, 肺氣不通, 咯唾膿血, 自汗欬嗽, 常年不愈者, 服之立止, 並坐臥不安, 語言不出等證。 烏梅肉, 七分。 罌粟殼, 二錢, 去筋, 蜜炙。 右為細(xì)末。 不拘時, 烏梅湯調(diào)下。
[選要]安眠散七
治上喘欬嗽久而不止。 款冬花, 麥門冬, 烏梅肉, 佛耳草, 各四分。 橘紅, 五分。 炙甘草, 三分。 粟殼蜜炙, 一錢。 右為末。 水一鍾, 煎八分, 入黃蠟如棗核許煎化。 臨睡溫服。
丹溪百藥煎八
劫嗽立止。 百藥煎, 訶子, 荊芥穗, 等分。 右為極細(xì)末, 蜜丸噙化。
[集成]三妙湯九
治久嗽。 烏梅肉, 二個, 北棗, 三枚。 粟殼蜜炙, 四個。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後服。
九仙散十
治一切欬嗽不已。 人參, 款冬花, 桔梗, 桑白皮, 五味子, 阿膠, 貝母, 烏梅, 各五分。 御粟殼, 二錢, 蜜炙。 水一鍾半, 薑一片, 棗一枚, 煎七分。 食遠(yuǎn)服。
劫嗽丸十一
治久嗽失氣失聲者, 宜此斂之。 新欬者不宜手也。 訶子肉, 百藥煎, 荊芥穗, 等分。 右為細(xì)末, 蜜丸噙化。
五味子丸十二
劫欬嗽如神。 五味子, 五錢。 甘草, 二錢半。 文蛤, 風(fēng)化硝, 各一錢。 右為末, 煉蜜丸, 芡實(shí)大。 噙化。
罌粟丸十三
治一切久嗽勞嗽, 一服即愈。 罌粟殼, 新者一半, 去蒂, 切, 焙乾。 陳者一半, 泡去筋膜, 炒。 各一兩。 右共為末, 蜜丸, 彈子大。 臨睡嚼服一丸。 一方用罌粟子半斤, 淘淨(jìng)焙乾, 炒黃為末, 沙糖丸, 彈子大, 每服一丸, 臨臥綿包含化。
[統(tǒng)旨]潤肺丸十四
治欬嗽。 訶子, 五味子, 五棓子, 甘草, 等分。 右為末, 蜜丸噙化。 久嗽者, 加罌粟殼。
[良方]辰砂妙香散十五
治心氣不足, 驚癇, 或精神恍惚, 虛煩少氣少睡, 夜多盜汗, 心虛遺精白濁, 服之安神鎮(zhèn)心。 黃耆, 山藥薑汁炒, 茯苓, 茯神, 遠(yuǎn)志甘草湯製, 各一兩。 人參, 炙甘草, 桔梗, 各五錢。 木香, 二錢。 麝香, 一錢, 另研。 朱砂, 三錢, 另研。 右為末。 每服二錢, 不拘時, 溫酒調(diào)下, 或用麥?湯調(diào)下。
[局方]王荊公妙柏散十六
安神秘精定心氣。 人參, 龍骨五色者, 益智, 各一兩。 白茯神, 白茯苓, 遠(yuǎn)志製, 甘草炙, 各五錢。 朱砂飛, 二錢半。 右為末。 每服二錢, 空心臨臥溫酒調(diào)下。
[本事]金鎖丹十七
治夢泄遺精, 關(guān)鎖不固。 舶茴香, 葫蘆巴, 破故炒, 白龍骨, 各一兩。 木香, 兩半。 胡桃肉, 三十個研膏。 羊腎, 三對, 切開, 用鹽半兩擦, 炙熟, 搗膏。 右為末, 和二膏加酒浸蒸餅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鹽湯下。
[和劑]金鎖正元丹十八
治真氣不足, 遺精盜汗, 目暗耳鳴, 吸吸短氣, 四肢痠倦, 一切虛損等證。 補(bǔ)骨脂, 一兩, 酒浸, 炒。 肉蓯蓉酒洗焙, 紫巴戟去心, 葫蘆巴炒, 各一斤。 文蛤, 八兩。 茯苓去皮, 六兩。 龍骨, 二兩。 朱砂, 三兩, 另研。 右為細(xì)末,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空心溫酒, 鹽湯任下。
萬氏金鎖思仙丹十九
治男子嗜慾太過, 精血不固, 此澀以去脫之劑。 蓮蕊, 芡實(shí), 石蓮子, 各十兩。 金櫻膏, 三斤。 右以金櫻煎膏如餳, 入前三味藥末和丸, 桐子大。 空心鹽酒下三十丸。 服久精神完固, 大能延年。 平時服食, 忌葵菜, 車前子。
[醫(yī)林]金鎖匙丹二十
治男婦精滑, 遺泄不禁, 夢與鬼交。 茯苓, 茯神, 各二錢。 遠(yuǎn)志製, 龍骨煆, 各三錢。 左股, 牡蠣煆, 四錢。 右為末, 酒糊丸, 同子大。 每服四十丸, 空心鹽湯或酒下。
玉鎖丹二一
治玉門不閉, 遺精日久, 如水之漏, 不能關(guān)束者。 文蛤, 八兩。 白茯苓, 二兩。 白龍骨, 一兩。 右為細(xì)末, 米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空心淡鹽湯下, 臨睡更進(jìn)一服, 極效。
[御藥]玉鎖丹二二
治精氣虛滑, 遺泄不禁。 龍骨, 蓮花蕊, 雞頭子, 烏梅肉, 等分。 右為末, 用熟山藥去皮為膏和丸, 小豆大。 空心米湯下三十丸。
經(jīng)驗水陸二仙丹二三
治精脫腎虛, 夢遺白濁等證, 與補(bǔ)陰藥同用, 甚有奇效。 金櫻膏, 一斤, 用金櫻子不拘多少, 入粗麻布袋內(nèi)擦去毛刺, 搗爛入缸, 以水沒頭, 浸一, 二宿, 濾去柤, 取汁以棉濾二, 三次, 卻入銅鍋, 用桑柴文火熬成膏, 取起, 以磁瓶收貯聽用。 芡實(shí)粉, 一斤。 右二味和勻, 丸桐子大。 每服二三百丸, 空心淡鹽湯下。
經(jīng)驗金櫻丸二四
治夢遺精滑, 小便後遺溺。 金櫻子, 芡實(shí), 各一兩。 龍骨煆, 白蓮蕊, 各五錢。 右為末, 糊丸, 桐子大。 每服八十丸, 空心鹽酒下。
[正傳]經(jīng)驗秘真丹二五
治腎虛遺精, 夢泄白濁等證。 菟絲子製, 韭子, 破故炒, 杜仲薑湯炒, 乾薑炒, 各一兩。 龍骨, 牡蠣煆, 山茱萸, 赤石脂, 各五錢。 遠(yuǎn)志, 覆盆子, 巴戟肉, 枸杞, 山藥, 各七錢半。 鹿角膠, 一兩半。 柏子仁, 一兩。 金櫻子取黃者去刺核焙淨(jìng)肉, 二兩。 黃檗鹽酒炒, 七錢五分。 右為細(xì)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百丸, 空心薑鹽湯下。
[局方]鎖精丸二六
治白濁白帶, 小便頻數(shù)。 破故紙, 青鹽, 白茯苓, 五味子炒, 等分。 一方用五棓子。 右為末,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空心溫酒下。
東垣固真丸二七
治精滑久不愈。 牡蠣, 不拘多少, 用砂鍋內(nèi)煆, 醋淬七遍為末。 右以醋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空心鹽湯下。
[良方]固真散二八
治纔睡著即泄精。 此二味大能澀精固真氣, 煖下元。 韭子, 一合。 白龍骨, 一兩。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空心用酒調(diào)服。
[濟(jì)生]固精丸二九
治下元虛損, 白濁如脂, 或胸氣虛寒, 腰重少力, 小便無度並效。 牡蠣煆, 菟絲子酒浸蒸炒, 韭子炒, 龍骨煆, 北五味炒, 白茯苓, 桑螵蛸酒炙, 白石脂煆, 各等分。 右為細(xì)末,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空心鹽湯下。
[直指]固精丸三十
治腎虛有火, 精滑, 心神不安。 黃檗酒炒, 知母酒炒, 各一兩。 牡蠣煆, 龍骨煆, 蓮蕊, 芡實(shí), 山茱萸, 遠(yuǎn)志甘草製, 茯苓, 各三錢。 右為末, 山藥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溫酒下。
[百一]固元丹三一
治元臟久虛, 遺精白濁五淋, 及小腸膀胱疝氣, 婦人赤白帶下, 血崩便血等疾, 以小便頻利為效。 好蒼朮, 刮淨(jìng), 米泔浸咀片。 一斤。 擇堅而小者佳, 惟茅山者尤妙。 分作四分製之。 一分用小茴香, 食鹽各一兩同炒。 一分用川椒, 補(bǔ)骨脂各一兩同炒。 一分用川烏頭, 川楝子肉各一兩同炒。 一分用醇醋, 老酒各半斤同煮乾, 焙燥。 右連炒諸藥同為末, 用酒煮楜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男以溫酒, 女以醋湯空心下。 此高司法方也。
[御藥]秘元丹三二
治內(nèi)虛裏寒, 自汗時出, 小便不禁。 白龍骨, 三兩。 訶子肉, 砂仁, 各一兩。 靈砂, 二兩。 右為末, 煮糯米粥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鹽酒下。
韭子丸三三
治虛勞寒脫漏精。 韭子炒, 車前子, 天雄製, 菟絲子酒煮另搗, 龍骨, 各一兩。 鹿茸酥炙, 乾薑炮, 桑螵蛸炒, 各三錢。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空心黃耆湯下。
[三因]家韭子丸三四
治少長遺溺, 及男子虛劇, 陽氣衰敗, 小便白濁, 夜夢遺精。 此藥補(bǔ)養(yǎng)元?dú)? 進(jìn)美飲食。 按: 此方當(dāng)除去石斛, 倍用菟絲, 庶乎尤效。 家韭子炒, 六兩。 鹿茸酥炙, 四兩。 肉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熟地, 當(dāng)歸, 各二兩。 菟絲子酒煮, 巴戟肉, 各一兩半。 杜仲炒, 石斛, 桂心, 乾薑炮, 各一兩。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加至百餘丸, 食前溫酒, 鹽湯任下。 凡小兒遺尿者, 多因胞寒, 亦稟受陽氣不足也, 作小丸服之。
小菟絲子丸三五
治腎氣虛損, 目眩耳鳴, 四肢倦怠, 夜夢遺精。 菟絲子製, 五兩。 石蓮肉, 二兩。 白茯苓, 二兩。 山藥炒, 二兩, 分一半作糊。 用山藥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溫酒, 鹽湯任下。 一方有五味子一兩, 治小便多而不禁。
[局方]大菟絲子丸三六
治腎氣虛損, 五勞七傷, 腳膝痠痛, 面色黎黑, 目眩耳鳴, 心忡氣短, 時有盜汗, 小便滑數(shù)。 菟絲子酒製, 鹿茸酥炙, 肉桂, 石龍肉去土, 附子炮, 澤瀉, 各一兩。 熟地, 牛膝酒浸一宿焙乾, 山茱萸, 杜仲炒, 茯苓, 肉蓯蓉酒浸切焙, 續(xù)斷, 石斛, 防風(fēng), 補(bǔ)骨脂酒炒, 蓽茇, 巴戟肉, 茴香炒, 沉香, 各三兩。 川芎, 五味, 桑螵蛸, 覆盆子, 各五錢。 右為末, 酒煮?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鹽湯, 溫酒任下。
[濟(jì)生]菟絲子丸三七
治小便多, 致失禁。 菟絲子製, 肉蓯蓉酒浸, 各二兩。 牡蠣煆, 附子炮, 五味子, 鹿茸酒炙, 各一兩。 雞?胵炙乾, 五錢。 桑螵蛸酒炙, 五錢。 右為末,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空心鹽湯, 溫酒任下。
[局方]茯菟丸三八
治思慮太過, 心腎虛損, 真陽不固, 尿有餘瀝, 或小便白濁, 夢寐遺精等證。 菟絲子製, 五兩。 白茯苓, 三兩。 石蓮肉, 二兩。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鹽湯或米湯下。 一方有北五味子四兩, 兼治三消。
豬肚丸三九
治小便頻數(shù)。 蓮子, 一斤, 以豬肚一個, 同煮一周日, 取出去皮心焙乾為末。 舶茴香, 破故紙, 川楝子, 母丁香, 各一兩。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溫酒送下。
經(jīng)驗豬肚丸四十
止夢遺泄精, 進(jìn)飲食, 健肢體, 此藥神應(yīng)。 瘦者服之自肥, 莫測其理。 白朮?炒, 五兩。 苦參白者, 三兩。 牡蠣左扇者煆研, 四兩。 右為末, 用雄豬肚一具, 洗爭, 以磁罐煮極爛, 木石臼搗如泥, 和藥再加肚汁搗半日, 丸如小豆大。 每服四五十丸, 日進(jìn)三服, 米今送下。 久服自覺身肥而夢遺永止。
[良方]三仙丸四一
治夢遺精滑。 益智仁, 二兩, 用鹽二兩同炒, 去鹽。 烏藥, 一兩半, 炒。 山藥, 一兩, 炒。 右為末, 山藥煮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空心茯苓湯送下。
丹溪九龍丸四二
治腎虛精滑。 金櫻子, 枸杞, 山茱萸, 蓮蕊, 蓮肉, 當(dāng)歸, 熟地, 芡實(shí), 白茯苓, 各等分。 右為末,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或酒或鹽湯下。
小溫金散四三
治心腎虛熱, 小便赤白淋瀝, 或不時自汗等證。 人參, 蓮肉去心, 巴戟肉, 益智, 黃耆蜜炙, 麥冬去心, 赤茯苓, 萆薢酒浸炒, 炙甘草, 各一錢。 燈心十莖, 棗一枚, 水煎服。
仁齋蓮子六一散四四
治心經(jīng)虛熱赤濁。 石蓮子, 六兩。 炙甘草, 一兩。 為末。 每服三錢, 燈心湯調(diào)下。
[和劑]威喜丸四五
治元陽虛憊, 精滑白濁遺尿, 及婦人血海久冷, 淫帶夢泄等證。 白茯苓, 去皮四兩, 切塊, 同豬苓二錢五分同於磁器內(nèi)煮二十餘沸, 取出曬乾, 不用豬苓。 黃蠟, 四兩。 右以茯苓為末, 熔黃蠟搜和為丸, 如彈子大。 每空心細(xì)嚼, 滿口生津, 徐徐嚥服, 以小便清利為效。 忌米醋, 惟糠醋可用, 尤忌氣怒動性。
五子丸四六
治小便頻數(shù), 時有白濁。 菟絲子酒蒸, 家韭子炒, 益智, 茴香炒, 蛇床子去皮炒。 右各等分為末, 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米飲, 鹽湯任下。
遠(yuǎn)志丸四七
方在補(bǔ)陣百十三。 治神魂恍惚, 夢泄遺精。
[本事]豬苓丸四八
此方以行為止, 治濕鬱熱滯, 小水頻數(shù), 夢遺精滑。 半夏, 一兩。 將半夏破如豆粒。 用豬苓為末二兩, 先將一兩炒半夏色黃, 勿令焦, 出火毒, 取半夏為末, 糊丸桐子大, 候乾; 用前豬苓末一半, 又同炒微裂, 入磁瓶內(nèi)養(yǎng)之。 空心溫酒, 鹽湯下三四十丸, 常又服, 於未申間以溫酒下。
泄瀉經(jīng)驗方四九
治泄瀉飲食少進(jìn)。 用糯米一升, 水浸一宿瀝乾, 慢火炒令極熟, 磨細(xì), 羅如飛?, 加懷山藥一兩, 炒研末, 和米粉內(nèi)。 每日清晨用半盞, 入白糖二匙, 川椒末少許, 將極滾湯調(diào)食, 其味甚佳, 且不厭人, 大有資補(bǔ)。 久服之, 其有精寒不能成孕者亦孕矣。
固腸散五十
治脾胃虛弱, 內(nèi)寒注泄, 水穀不分, 下痢膿血, 赤少白多, 腸滑腹痛, 心腹脹滿, 食減力乏。 陳米炒, 二兩。 木香, 一錢。 肉豆蔻生, 粟殼蜜炙, 各二錢。 乾薑炮, 炙甘草, 各二錢半。 右為末。 每服二錢, 水一鍾, 薑三片, 棗一枚, 煎七分。 不拘時溫服。 忌酒, 豬肉, 魚腥, 生冷。
白朮聖散子五一
方在熱陣一三六。 治一切瀉痢久不瘥。
陳氏肉豆蔻丸五二
方在小兒五六。 治瀉痢腸滑不止。
[醫(yī)林]固腸丸五三
治瀉痢日夜無度。 人參, 附子製, 阿膠炒, 龍骨研, 肉豆蔻?煨, 赤石脂煨醋淬, 乾薑炒, 木香, 各一兩。 白朮炒, 訶子肉, 各二兩。 沉香, 五錢。 右為末, 粳米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米飲下。
[局方]大斷下丸五四
治臟腑停寒, 下痢不已。 乾薑炮, 高良薑, 細(xì)辛, 各兩半。 附子製, 牡蠣煆, 龍骨研, 赤石脂煨, 肉豆蔻?煨, 訶子肉, 枯礬, 酸石榴皮醋浸一宿炙黃用, 各一兩。 右為細(xì)末, 醋煮?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米飲送下。
東垣椿皮散五五
治血痢及腸風(fēng)下血神效。 椿根白皮, 枯白礬, 各二兩。 槐角子, 四兩。 炙甘草, 一兩。 右為細(xì)末。 每服三錢, 米飲調(diào)下。
桃花丸五六
治腸胃虛弱, 冷氣乘之, 臍腹攪痛, 下痢腸滑不禁, 日夜無度。 此即仲景桃花湯之法, 方見熱陣一四六。 赤石脂煆醋淬, 乾薑炮, 等分。 右為末, 湯浸蒸餅丸, 梧子大。 每服百餘丸, 食前米飲下, 日三服。 若痢久虛滑, 去積不已, 用蒼朮二兩, 防風(fēng)五錢, 水一碗, 煎至半碗, 下此丸, 小便利則安。
生地黃湯五七
治熱痢便血, 崩淋不止。 生地黃, 五錢。 地榆, 七錢半。 炙甘草, 二錢半。 右?咀, 用水二鍾, 煎一鍾, 分空心日, 晚二服。
香梅丸五八
治腸風(fēng)下血, 服之即止。 烏梅肉, 白芷, 百藥煎燒有性, 等分。 右為末, 米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空心米湯下。
勝金丸五九
一名百藥散。 治腸風(fēng)下血, 溺血不止, 及臟毒便血。 百藥煎, 三兩, 生用一兩, 炒焦一兩, 燒存性一兩。 右為末, 軟飯和丸, 或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空心米飲下, 或人參湯下。
[濟(jì)生]烏梅丸六十
治大便下血如神。 殭蠶炒, 一兩。 烏梅肉, 一兩半。 右為末, 醋糊丸, 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 空心醋湯下。
縮泉丸六一
治脬氣不足, 小便頻多。 烏藥, 益智, 等分, 為末。 酒煮山藥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空心鹽湯下。
四味肉蓯蓉丸六二
治稟賦虛弱, 小便遺數(shù)不禁。 此即[集要]四神丸。 熟地, 六兩。 五味子, 四兩。 肉蓯蓉酒洗去甲, 八兩。 菟絲子製, 二兩。 酒煮山藥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鹽湯下。
固脬丸六三
治遺尿不覺, 小便不禁。 菟絲子製, 三兩。 茴香, 一兩。 桑螵蛸炙, 製附子, 各五錢。 戎鹽, 一錢。 右為末, 酒煮?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空心米飲下。
牡蠣丸六四
治小便不禁。 牡蠣, 三兩, 用磁器盛, 以鹽末一兩鋪底蓋面, 用炭火約五斤燒半日, 取出研。 赤石脂, 三兩, 搗碎, 醋拌勻濕, 於鐵鍋內(nèi)慢火炒乾, 研粉。 右用酒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鹽湯下。
[心統(tǒng)]茴香益智丸六五
治老人陽虛失禁, 及房勞傷腎遺溺。 小茴香鹽炒, 益智仁炒, 故紙酒炒, 川烏炮, 烏藥, 各一兩。 右為末, 山藥糊丸, 桐子大。 每服八十丸, 鹽湯下。
溺血方六六
文蛤, 炒為末。 右以烏梅肉浸爛搗膏丸, 桐子大。 空心酒下五六十丸。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九終
因陣
以下眼目方
[原機(jī)]當(dāng)歸補(bǔ)血湯一
治男婦亡血過多, 以致睛珠疼痛, 不能視物, 羞明酸澀, 眼光無力, 眉骨太陽酸痛。 當(dāng)歸, 熟地黃, 各二錢。 白芍藥, 牛膝, 白朮, 生地黃, 天門冬, 各一錢。 川芎, 防風(fēng), 炙甘草, 各五分。 水二鍾, 煎八分。 稍熱服。 如惡心不進(jìn)食者, 加生薑煎。
益氣聰明湯二
治目中內(nèi)障初起, 視覺昏花, 神水淡綠色或淡白色, 久則不睹, 漸變純白, 或視物成二等證, 並治耳聾耳鳴。 人參, 黃耆, 各五錢。 升麻, 葛根, 炙甘草, 各三錢。 芍藥, 黃檗, 各二錢。 蔓荊子, 錢半。 右每服四, 五錢, 水二鍾, 煎一鍾。 臨睡熱服, 五更再服。
東垣蔓荊子湯三
治勞倦飲食不節(jié), 內(nèi)障眼病, 此方如神。 蔓荊子, 二錢半。 人參, 黃耆, 各一兩。 炙甘草, 八錢。 黃檗酒拌炒四遍, 白芍藥, 各三錢。 右?咀。 每服四, 五錢, 水二盞, 煎一盞, 去柤。 臨臥溫服。
益陰腎氣丸四
治足三陰虧損, 虛火上炎, 致目睛散大, 視物不的, 或昏花緊澀, 作痛羞明, 或卒見非常等證, 其功與六味還少丹同類。 熟地, 二兩, 酒洗。 生地, 歸尾酒洗, 丹皮, 五味, 山藥, 山茱萸, 柴胡, 茯苓, 澤瀉, 各二錢半。 煉蜜丸, 桐子大, 水飛朱砂為衣。 每服五七十丸, 空心淡鹽湯下。
濟(jì)陰地黃丸五
治證同上。 熟地倍用, 山藥, 山茱萸, 當(dāng)歸, 枸杞, 巴戟肉, 麥冬, 肉蓯蓉, 五味子, 甘菊花, 各等分。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白湯下。
神效黃耆湯六
方在補(bǔ)陣四八。 治目緊縮小, 及羞明畏日, 視物不明。
[局方]明目地黃丸七
治男婦肝腎俱虛, 風(fēng)邪所乘, 熱氣上攻, 翳障, 目澀多淚。 熟地黃, 生地黃, 各一斤。 牛膝, 三兩。 石斛, 枳殼, 杏仁去皮尖炒, 防風(fēng), 各四兩。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食前鹽湯下。
[簡易]加減駐景丸八
治肝腎氣虛, 兩目昏暗, 視物不明。 熟地, 當(dāng)歸, 各五兩。 菟絲子酒煮, 八兩。 枸杞, 車前子炒, 五味子, 各二兩。 楮實(shí)子, 川椒炒, 各一兩。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食前溫酒下。
東垣滋陰地黃丸九
治足三陰虧損, 虛火上炎, 致目睛散大, 視物不的, 或昏花緊澀, 作痛羞明, 兼眵多燥熱赤爛者。 一名乾熟地黃丸。 熟地, 一兩。 歸身酒製, 黃芩, 各半兩。 天冬焙, 甘草炙, 枳殼, 柴胡, 五味子, 各三錢。 人參, 地骨, 各二錢。 黃連, 三錢。 生地酒洗, 一兩半。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百丸, 食前茶湯下, 日三服。
謙甫還睛散十
治翳膜遮睛, 昏澀淚出, 瘀血努肉攀睛。 川芎, 龍膽草, 草決明, 石決明, 荊芥穗, 甘菊花, 茺蔚子, 楮實(shí)子, 白茯苓, 各一兩。 白蒺藜炒, 木賊, 甘草, 各七錢。 川椒炒出汗, 一錢。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食後茶清調(diào)下, 日三服。 忌一切雞魚厚味, 及蕎麥?熱物。
八味還睛散十一
治肝肺停留風(fēng)熱, 翳膜遮睛, 痛澀眵淚。 白蒺藜炒去刺, 防風(fēng), 甘草, 木賊, 山梔仁, 各七錢。 草決明, 一兩, 炒。 青葙子, 二錢半, 炒。 蟬蛻, 二錢。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食後麥門冬湯調(diào)服。
還睛丸十二
治男婦風(fēng)毒上攻, 眼目腫痛, 怕日羞明, 多眵, 隱澀難開, 瞼眥紅爛, 瘀肉攀睛, 或暴赤痛甚, 又治偏正頭風(fēng)頭痛, 皆有奇效。 白朮, 菟絲子製, 青葙子, 防風(fēng), 羌活, 白蒺藜炒去刺, 密蒙花, 木賊, 炙甘草, 等分。 煉蜜丸, 彈子大。 每服一丸, 細(xì)嚼, 白湯送下, 空心食前, 日二服。
[正傳]祖?zhèn)鞴瘫具€睛丸十三
治遠(yuǎn)年一切目疾, 內(nèi)外翳膜遮睛, 風(fēng)弦爛眼, 及老弱人目眵多糊, 迎風(fēng)冷淚, 視物昏花等癥, 悉皆治之。 天門冬酒浸一宿, 另研如泥, 麥門冬, 生地黃酒浸焙, 熟地黃酒洗, 各三兩。 人參, 白茯苓, 乾山藥, 枸杞, 各兩半。 川牛膝酒洗, 石斛酒洗, 草決明微炒, 杏仁去皮另研, 枳殼?炒黃, 菟絲子酒浸煮, 甘菊花用小金錢, 各一兩。 羚羊角細(xì)剉取淨(jìng)末, 烏犀角剉用, 青葙子微炒, 防風(fēng)去蘆, 各八錢。 五味子焙乾, 炙甘草, 黃連去鬚, 白蒺藜取仁, 川芎, 各七錢。 右為末, 蜜丸, 梧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鹽湯下。
定志丸十四
方在補(bǔ)陣百十六。 治陽氣不足, 眼目不能近視。
地芝丸十五
治目不能遠(yuǎn)視, 但可近視, 或並不能, 乃陰氣不足也, 宜用此方。 生地黃, 四兩。 天冬, 枳殼?炒, 甘菊花, 各二兩。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百丸, 茶清或溫酒下。
東垣助陽和血湯十六
治眼發(fā)之後, 猶有上熱, 白睛赤色, 隱澀難開而多眵淚等證。 黃耆, 當(dāng)歸酒洗, 柴胡, 炙甘草, 防風(fēng), 各五分。 升麻, 七分。 白芷, 三分。 蔓荊子, 二分。 水煎熱服。
東垣芎辛散十七
治兩眼風(fēng)熱, 晝夜隱澀難開, 羞明惡日, 視物昏暗, 赤腫而痛。 細(xì)辛, 二分。 芎藭, 蔓荊子, 各五分。 甘草, 白芷, 各一錢。 防風(fēng), 一錢半。 右?咀。 水二盞, 煎一盞, 臨臥溫服。
東垣明目細(xì)辛湯十八
治兩目發(fā)赤微痛, 羞明畏日, 怯風(fēng), 惡燈火, 多眵隱澀, 鼻塞流涕, 津唾稠粘, 大便微硬。 細(xì)辛, 麻黃, 羌活, 蔓荊子, 防風(fēng), 蒿本, 川芎, 荊芥穗, 白茯苓, 各四分。 生地黃, 歸尾, 各八分。 花椒, 七粒。 水二鍾, 煎八分。 食後臨臥稍熱服。
決明夜光散十九
治眼目夜昏, 雖有燈月亦不能視。 石決明, 夜明砂, 各二錢。 豬肝, 一兩。 右以藥為末, 乃將竹刀切肝為二片, 鋪藥於內(nèi), 合定, 用麻皮縛之, 以米泔水一碗, 用砂鍋煮至半碗, 臨臥連肝連汁俱服之。
石斛夜光丸二十
治神水散大, 昏如霧露, 眼前黑花, 睹物成二, 久而光不收斂, 及內(nèi)障瞳人淡白綠色。 石斛酒洗, 五錢。 人參, 生地, 熟地酒洗, 麥門冬, 天門冬, 白茯苓, 防風(fēng), 草決明, 黃連酒炒, 各一兩。 羚羊角鎊, 犀角鎊, 川芎, 炙甘草, 枳殼?炒, 青葙子微炒, 五味子炒, 肉蓯蓉酒洗去鱗炙, 各五錢。 牛膝酒洗, 白蒺藜炒去刺, 菟絲子製, 家菊花, 山藥, 杏仁, 枸杞, 各七錢。 右為末, 煉蜜丸, 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溫酒, 鹽湯任下。
東垣瀉熱黃連湯二一
亦名黃連飲子。 治眼暴發(fā)赤痛。 黃連酒炒, 黃芩酒炒, 龍膽草, 生地, 柴胡, 各一錢, 升麻, 五分。 水煎。 於午前或飯後熱服。
東垣黃芩黃連湯二二
治兩睛血熱赤痛。 黃芩, 黃連, 草龍膽, 俱各酒洗, 炒。 生地酒洗。 右等分, ?咀。 每用五錢, 水二盞, 煎一盞, 去柤熱服。
東垣當(dāng)歸龍膽湯二三
治眼中白翳。 歸身, 龍膽草酒洗, 黃芩酒炒, 黃檗酒炒, 芍藥, 各八分。 黃耆, 黃連, 甘草, 各五分。 防風(fēng), 羌活, 升麻, 柴胡, 五味子, 石膏, 各五分。 水二盞, 煎一盞, 去柤, 入酒少許。 臨臥熱服。 忌言語。
芍藥清肝散二四
方在寒陣六一。 治赤脈貫睛, 眵多眊燥, 緊澀羞明, 臟腑秘結(jié)。
蟬花散二五
治肝經(jīng)風(fēng)熱, 毒氣上攻, 眼目赤痛, 及一切內(nèi)外翳障。 蟬蛻, 甘菊花, 穀精草, 羌活, 甘草炒, 白蒺藜炒, 草決明, 梔子炒, 防風(fēng), 密蒙花, 荊芥穗, 木賊, 川芎, 蔓荊子, 黃芩, 各等分。 右為末。 每服二錢, 食後茶清調(diào)下。
五味瀉白散二六
治風(fēng)熱翳膜血筋, 一切肺熱外障。 當(dāng)歸, 生地, 芍藥, 梔子, 黃芩, 各等分。 每服三, 五錢, 為散, 為湯任服。
明目羊肝丸二七
治肝虛風(fēng)熱, 冷淚赤澀, 內(nèi)外障眼。 黃連, 三兩。 家菊花, 龍膽草, 石決明煆, 人參, 當(dāng)歸, 熟地, 枸杞, 麥冬, 牛膝, 青鹽, 黃檗, 柴胡, 防風(fēng), 羌活, 各八錢。 肉桂, 四錢。 羯羊肝, 一具, 烙乾為末。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 溫湯下。
黃連羊肝丸二八
治前證。 單用黃連一味, 同羊肝俱為末, 煉蜜丸服。 [濟(jì)生方]用生羊肝去筋膜, 同黃連搗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溫水下。
黃連天花粉丸二九
治兩眼赤痛, 眵多眊燥, 緊澀羞明, 赤脈貫睛, 臟腑秘結(jié)。 黃連酒炒, 天花粉, 家菊花, 川芎, 薄荷葉, 連翹, 各一兩。 黃芩, 梔子, 各四兩。 黃檗酒炒, 六兩。 右為細(xì)末, 滴水丸, 梧子大; 或用蜜丸。 每服五七十丸或百丸, 食後臨睡茶湯下。
[局方]密蒙花散三十
治風(fēng)氣攻注, 兩眼昏暗, 眵淚羞明, 並暴赤腫翳障。 密蒙花, 羌活, 白蒺藜炒, 木賊, 石決明, 各一兩。 甘菊, 三兩。 右為末。 每服二錢, 食後茶清調(diào)下。
春雪膏三一
點(diǎn)赤眼。 樸硝置豆腐上蒸之, 待流下者, 瓦器盛點(diǎn)之。
玄明春雪膏三二
治時氣熱眼。 玄明粉, 半兩。 月石, 三錢。 冰片, 三分。 右乳無聲, 磁罐密收, 用時點(diǎn)二大眥內(nèi)。
龍腦黃連膏三三
點(diǎn)赤熱眼。 龍腦, 一錢。 黃連去毛淨(jìng)酒炒, 八兩。 先剉黃連令碎, 以水四碗貯砂鍋內(nèi), 入連煮至一大碗, 濾去滓, 入薄磁碗內(nèi), 重湯煮成膏半盞許, 以龍腦為引, 或用時旋入尤妙。
立消膏三四
治浮翳宿障, 霧膜遮睛。 雪白鹽, 淨(jìng)器中生研如塵。 右以大燈草蘸鹽少許, 輕手指定浮翳點(diǎn)上, 凡三次即沒, 亦不疼痛。
黃連甘石散三五
治眼眶破爛, 畏日羞明。 爐甘石製, 一斤。 黃連, 四兩。 龍腦, 量加。 先以黃連研極細(xì), 同甘石再研, 俱用細(xì)縐紗篩過收貯。 用時取一, 二兩加入龍腦, 用井花水調(diào)如稠糊, 臨睡抹敷破爛處, 不破爛者點(diǎn)眼內(nèi)眥, 勿使入眼珠內(nèi)為妙。
黃連人參膏三六
治目赤癢痛。 宣黃連, 人參, 各五分或一錢。 右切碎, 用水一小鍾同浸, 飯鍋蒸少頃, 取出冷定, 頻點(diǎn)眼角自愈, 或於臨用時研入冰片少許更妙。 一方但用人乳浸黃連頻點(diǎn)眥中。 [抱樸子]云: 治目中百病。 一方用黃連少加生白礬, 以人乳浸蒸, 點(diǎn)抹眼角大效。
丹砂散三七
點(diǎn)治諸眼皆妙, 此李時珍方也。 硼砂, 海螵蛸去殼, 爐甘石上好者煆淬童便七次飛, 各一兩。 朱砂, 五錢, 用此則不粘。 右為極細(xì)末, 磁瓶收貯。 臨用少加冰片研點(diǎn)極妙。
清涼膏三八
治眼目赤腫不能開, 痛悶, 熱淚如雨。 生南星, 腦荷葉, 各半兩。 荊芥, 百藥煎如無即用文蛤。 右各三錢, 為末, 井水調(diào)成膏。 貼眼角上, 自然清涼。
[正傳]光明丹三九
治一切風(fēng)熱上壅, 兩目赤腫澀痛, 爛弦風(fēng)眼, 及內(nèi)外翳障。 製甘石, 一兩。 朱砂, 一錢。 硼砂, 二錢。 輕粉, 五分。 冰片, 三分。 麝香, 一分。 以上用乳缽研極細(xì), 收貯為君。 如眼赤腫痛, 加乳香, 沒藥各五分。 內(nèi)外翳障, 加珍珠五分, 膽礬二分。 爛弦風(fēng)眼, 加銅綠五分, 黃丹五分。 或以諸藥合一, 以治諸般眼疾。 右各研為細(xì)末, 並一處再研二日, 用磁器密收, 勿令泄氣, 點(diǎn)服絕妙。
青火金鍼四十
治頭風(fēng)牙痛赤眼。 火硝, 一兩。 青黛, 一錢。 腦荷, 川芎, 各五分。 右為細(xì)末。 口噙冷水勿嚥, 用此藥吹鼻。
赤火金鍼四一
治赤眼頭風(fēng)冷淚, 鼻塞耳鳴牙疼。 火硝, 一兩。 川芎, 雄黃, 乳香, 沒藥, 石膏, 各一錢。 右為細(xì)末。 每服一二分; 如前吹鼻, 三次愈。
吹鼻六神散四二
治眼目暴發(fā)赤腫, 熱淚昏澀, 及頭腦疼痛。 焰硝提淨(jìng), 五錢。 白芷, 雄黃, 乳香製, 沒藥製, 腦荷葉, 各一錢。 右為細(xì)末, 磁罐收貯。 左吹左, 右吹右, 先令病人口含水吹之, 其氣上行, 須臾覺效。 頭痛吹法亦然, 或兩鼻皆吹之。 若久患眼疾者, 不可吹。
東垣點(diǎn)鹽法四三
明目, 去昏翳。 大利老眼, 得補(bǔ)法之良。 用海鹽二斤, 揀淨(jìng), 以百沸湯泡, 濾取清汁, 於銀石器內(nèi)熬取雪花白鹽, 磁器盛貯。 每早用一錢擦牙, 以水漱口, 用左右手指互以口鹽津細(xì)洗兩眼大小眥內(nèi), 閉目良久, 卻用水洗面。 能洞視千里, 明目堅齒, 極妙之法, 蘇東坡手錄。 目赤不明, 昏花老眼, 惟宜此法, 大效。
洗爛弦風(fēng)赤眼方四四
一名萬金膏。 此藥之效如神, 人家所不可少, 無目病則以施人, 價廉功倍, 濟(jì)人甚大。 文蛤, 黃連去毛淨(jìng), 防風(fēng), 荊芥穗, 各五錢。 苦參四錢。 銅綠, 五分。 右為極細(xì)末, 外以薄荷煎湯丸, 彈子大。 臨用時以熱水化開, 乘熱洗眼, 日三次。 立愈神效。 一方有當(dāng)歸, 川芎各四錢。
傅爛弦歌四五
爛弦百藥煎為奇, 研細(xì)湯澄柤去之, 熬作稀膏入輕粉, 鹽湯洗了傅之宜。
搜風(fēng)散四六
箍風(fēng)熱眼及腫痛。 黃連, 大黃, 樸硝, 黃丹, 等分。 右為末, 以苦參煎湯, 少加煉過白蜜, 同調(diào)敷眼四弦, 甚妙。
拜堂散四七
傅風(fēng)赤熱眼, 倒睫爛弦。 五倍子不拘多少為末, 蜜水調(diào)敷患處。
湯泡散四八
治肝虛風(fēng)熱攻眼, 赤腫羞明, 漸生翳膜。 杏仁, 防風(fēng), 黃連去鬚, 赤芍藥, 歸尾, 各半兩。 銅青, 二錢。 薄荷葉, 三錢。 右剉散, 每用三, 四錢, 沸湯泡。 乘熱先薰後洗, 冷則再煖又洗, 每日三兩次。 一方加白鹽少許, 閉目沃洗, 尤能散血。
收淚散四九
治風(fēng)淚不止。 海螵蛸, 五分。 冰片, 少許。 綠爐甘石, 一錢。 右乳極細(xì)末, 點(diǎn)大眥角, 淚即收。 上二藥以燥濕, 片腦以辛散。
去星五十
凡胡椒, 韭菜根, 橘葉, 菊葉之類, 皆可杵爛為丸, 用棉裹塞鼻中觸之, 過夜則星自下。
眼目打傷青腫五一
以生半夏為末, 水調(diào)塗之即愈。
明目第一方五二
此方始於上陽子, 以授魯東門左丘明, 杜子夏, 左太沖, 凡此諸賢皆有目疾, 得此皆愈。 夜省看書一, 減思慮二, 專內(nèi)視三, 簡外視四, 晨興遲五, 夜眠早六。 凡此六事, 熬以神火, 下以氣飲, 蘊(yùn)於胸中, 納諸方寸, 修之一時, 長服不已, 非但明目, 亦可延年。
--------------------------------------------------------------------------------
以下耳病方
桂星散五三
治風(fēng)閉耳聾。 官桂, 川芎, 當(dāng)歸, 石菖蒲, 細(xì)辛, 木通, 白蒺藜炒去刺,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 各一錢。 白芷梢, 天南星煨裂, 各錢半。 水二鍾, ?白二根, 紫蘇五葉, 薑五片, 煎八分。 食後服。 一方加全蝎去毒一錢。
[類方]復(fù)元通氣散五四
治諸氣閉澀耳聾, 及腹癰, 便癰, 瘡疽無頭者, 能止痛消腫。 青皮, 橘紅, 各四兩。 甘草炙, 三寸。 連翹, 一兩。 右為末。 熱酒調(diào)服一, 二錢。
補(bǔ)腎丸五五
治腎虛耳聾。 巴戟去心, 乾薑炮, 白芍藥, 山茱萸, 人參, 黃耆, 當(dāng)歸, 熟地黃, 遠(yuǎn)志製, 肉蓯蓉酒浸, 菟絲子製, 蛇床子, 牡丹皮, 附子炮, 石斛, 細(xì)辛, 澤瀉, 桂心, 甘草, 各二兩。 石菖蒲, 一兩。 茯苓, 半兩。 防風(fēng), 一兩半。 羊腎, 二枚。 右為末, 將羊腎用酒煮, 研爛, 仍加酒煮?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空心鹽酒送下。
聰耳益氣湯五六
治腎虛耳聾。 黃耆, 一錢。 人參, 炙甘草, 當(dāng)歸酒洗, 白朮, 各五分。 橘紅, 菖蒲, 防風(fēng), 荊芥, 各三分。 升麻, 柴胡, 各二分。 右水煎服。
肉蓯蓉丸五七
方在補(bǔ)陣一五三。 治腎虛耳聾。
聤耳明礬散五八
治膿耳。 枯礬, 龍骨研, 各二錢。 黃丹飛, 錢半。 乾胭脂, 七分。 麝香, 少許。 右為細(xì)末。 先須以綿杖纏拭去膿, 別用綿杖蘸藥引入耳中。 如無乾胭脂, 即以濟(jì)寧油胭脂同枯礬拌擦如粉用之。 又, 紅玉散: 止枯礬, 乾胭脂, 麝香三味, 等分用。 一方: 單用枯礬, 吹入即愈。
聤耳流膿方五九
用菖蒲根水洗淨(jìng), 搗取汁, 先以綿椗將耳中膿水?dāng)嚋Q(jìng), 然後將蒲汁灌入盪洗數(shù)次, 全愈最妙者。
白龍散六十
治小兒腎熱上衝於耳, 生膿作痛, 或因沐浴水入耳中, 亦令作膿, 謂之聤耳, 久而不愈則成聾。 枯礬, 黃丹, 龍骨, 各五分。 麝香, 一分。 右為極細(xì)末。 先以綿杖子展盡耳內(nèi)膿水, 用藥一字, 分摻兩耳, 日二次。 勿令風(fēng)入。
百蟲入耳六一
用香油滴入耳中即出。 [本事方]用白膠香燒煙薰耳中, 煖即出。 一方用?涕灌入, 活者即出。 一法用生薑擦貓鼻, 其尿自出, 取尿滴入, 蟲即出。 或以麻油滴耳則蟲死。 或以炒芝麻枕頭, 則蟲亦出, 但不若貓尿之捷也。
蜈蚣入耳六二
用薑汁滴入, 或韭汁, 雞冠血滴入俱好。
暴聾灸法六三
用小蒼朮一塊長七分, 一頭削尖, 一頭截平, 將尖頭插入耳內(nèi), 平頭上用箸頭大艾炷灸之, 輕者七壯, 重者十四壯, 覺耳內(nèi)有熱氣則效。 又方: 用雞心檳榔一個, 將臍內(nèi)剜一窩如錢眼大, 實(shí)以麝香, 坐於患耳內(nèi), 上以艾炷灸之, 不過二三次即效。
塞耳聾六四
用大蒜一瓣, 一頭剜一坑子, 好巴豆一粒, 去皮, 慢火炮令極熟, 入在蒜內(nèi), 以新綿裹定塞耳中。
龍腦膏六五
龍腦, 一分。 椒目, 五分。 杏仁去皮, 二分。 右件搗研勻, 綿裹棗核大, 塞耳中, 日二易之。
杏仁膏六六
治耳中汁出, 或痛或膿。 右用杏仁炒令赤黑, 研成膏, 綿裹內(nèi)耳中, 日三四度易之, 或亂髮裹塞之亦妙。 一方治耳卒痛或水出, 用杏仁炒焦為末, ?涎搜和為丸, 以綿裹塞耳, 又治耳聾兼有膿。
通聖散六七
穿山甲炙, 螻蛄, 各五分。 麝香, 一分。 右為細(xì)末, 以?涎和劑塞耳, 或用少綿裹塞之, 或用?管盛藥末塞耳中。
通耳法六八
磁石用活者, 如豆一塊。 穿山甲燒存性為末, 一字。 右二味, 用新綿裹塞患耳內(nèi), 口中銜生鐵少許, 覺耳內(nèi)如風(fēng)雨聲即愈。
--------------------------------------------------------------------------------
以下面鼻方
[醫(yī)林]川芎散六九
治風(fēng)寒鼻塞。 川芎, 蒿本, 細(xì)辛, 白芷, 羌活, 炙甘草, 各一兩。 蒼朮米泔浸, 五兩。 右咀。 每服三錢, 水一盞, 薑三片, ?白三寸, 煎服。
[濟(jì)生]辛夷散七十
治肺虛為四氣所干, 鼻內(nèi)壅塞, 涕出不已, 或氣不通, 不聞香臭。 辛夷, 川芎, 細(xì)辛, 白芷, 升麻, 防風(fēng), 羌活, 蒿本, 炙甘草, 木通, 各等分。 一方有蒼耳子, 減半。 右為末。 每服二錢, 食後茶清調(diào)下。
溫肺散七一
治閉塞陽明鼻塞。 升麻, 黃耆, 丁香, 各一錢。 羌活, 葛根, 炙甘草, 防風(fēng), 各五分。 麻黃不去節(jié), 二錢。 水二鍾, ?白二莖, 煎八分。 食遠(yuǎn)熱服。
[千金]細(xì)辛膏七二
治鼻塞腦冷, 清涕常流。 細(xì)辛, 川芎, 川椒, 黑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 吳茱萸, 各二錢半。 桂心, 三錢。 皂角屑, 錢半。 右將諸藥用米醋浸過宿, 次用豬脂二兩熬油, 入前藥, 煎附子色黃為度, 以綿蘸藥塞鼻中。
[三因]蒼耳散七三
治鼻流濁涕不止, 名曰鼻淵。 蒼耳子炒, 二錢半。 辛夷仁, 薄荷葉, 各五錢。 白芷, 一兩。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湯或茶清食後調(diào)下。
神愈散七四
治風(fēng)熱在肺, 鼻流濁涕, 窒塞不通。 細(xì)辛白芷與防風(fēng), 羌活當(dāng)歸半夏芎, 桔梗陳皮茯苓輩, 十般等分剉和同, 三錢薄荷薑煎服, 氣息調(diào)勻鼻貫通。
醍醐散七五
治傷風(fēng)鼻塞聲重。 細(xì)辛, 半兩。 川芎, 一兩。 薄荷, 一兩半。 川烏炮去皮臍, 白芷, 甘草, 各二兩。 右為細(xì)末。 每服一錢, ?茶湯或薄荷湯下。
[良方]防風(fēng)湯七六
治鼻塞不聞香臭。 防風(fēng), 麻黃, 官桂, 各半兩。 升麻, 木通, 各一兩。 梔子, 七枚。 石膏, 三兩。 右?咀。 每服水一盞, 煎七分。 空心溫服。
[宣明]防風(fēng)湯七七
治鼻淵腦熱滲下, 濁涕不止, 久而不已, 必成?血之證。 防風(fēng), 一兩半。 人參, 麥冬, 炙甘草, 川芎, 黃芩, 各一兩。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沸湯調(diào)服, 食後, 日三服。
荊芥散七八
治肺風(fēng)酒齇鼻赤皰。 荊芥穗, 四兩。 防風(fēng), 杏仁去皮尖, 白蒺藜炒去刺, 殭蠶炒, 炙甘草, 各一兩。 右為末。 每服二錢, 食後茶清調(diào)下。
[正傳]腦漏秘方七九
祖?zhèn)鹘?jīng)驗治鼻中時時流臭黃水, 甚者腦亦時痛, 俗名控腦砂, 有蟲食腦中。 用絲瓜藤近根三五尺許, 燒存性, 為細(xì)末, 酒調(diào)服之即愈。
[簡易]黃白散八十
治鼻齆, 瘜肉, 鼻痔等癥。 白礬, 雄黃, 細(xì)辛, 瓜蒂炒, 各等分。 右為細(xì)末, 以雄犬膽汁為劑, 如棗核, 塞鼻中。
細(xì)辛散八一
治鼻齆有瘜肉, 不聞香臭。 北細(xì)辛, 瓜蒂, 等分。 右為末, 棉裹如豆大, 塞鼻中。
[御藥]菖蒲散八二
治鼻內(nèi)窒塞不通, 不得喘息。 菖蒲, 皂角, 等分。 右為細(xì)末, 每用一錢, 綿裹塞鼻中, 仰臥片時。
輕黃散八三
治鼻中瘜肉。 輕粉, 杏仁去皮尖, 各一錢。 雄黃, 五錢。 麝香, 少許。 右四味, 用乳缽先研杏仁如泥, 後入雄, 麝, 輕粉同研極細(xì), 磁盒收蓋。 每有患者, 不拘遠(yuǎn)近, 於臥用箸頭蘸米粒許點(diǎn)瘜肉上, 隔一日臥點(diǎn)一次, 半月見效。
雄黃散八四
治鼻齆。 雄黃, 五分。 瓜蒂, 二個。 綠礬, 一錢。 麝香, 少許。 右為末, 吹入鼻中。
千金瘜肉方八五
一名瓜丁散。 瓜蒂, 華陰細(xì)辛, 等分。 為末, 綿包少許塞鼻中。
簡易瘜肉方八六
用枯白礬為末, 以綿胭脂塞鼻中, 數(shù)日肉隨落。
白礬散八七
治肺風(fēng)酒齇鼻等疾。 白礬, 硫黃, 乳香, 各等分。 為末, 綿裹擦之。 或用茄汁調(diào)敷患處更妙。
二神散八八
治赤鼻久不瘥。 大黃, 樸硝, 等分。 為末, 津調(diào)塗鼻上。
酒齇鼻粉痣八九亦名硫黃散。 硫黃, 輕粉, 各一錢。 杏仁, 五分。 右為末, 用蜜酒調(diào), 於臥時塗上, 早洗去, 效。 或用津唾調(diào)搽更妙。 又方: 只以銅綠為末, 晚時切生薑蘸擦之。
點(diǎn)痣去斑九十
用石灰水調(diào)一碗如稠糊, 揀好糯米粒全者, 半置灰中, 半露於外, 經(jīng)一宿, 灰中米色變?nèi)缢А?若或面或手有黑痣黑靨及紋刺者, 先須鍼頭微微撥破, 置少許水晶者於其上, 經(jīng)半日許, 靨痣之汗自出, 乃可去藥, 且勿著水, 二三日則愈。
面鼻雀斑九一
此連子胡同方。 白芷, 甘菊花, 各三錢, 去梗。 白果, 二十個。 紅棗, 十五個。 珠兒粉, 五錢。 豬胰, 一個。 右將珠粉研細(xì), 餘俱搗爛拌勻, 外以蜜拌酒釀燉化, 入前藥蒸過, 每晚搽面, 早洗去。
面瘡二方九二
面上暴生瘡: 用生杏仁搗爛, 以雞子清調(diào)如煎餅, 至夜洗面敷之, 旦洗去, 數(shù)十次愈。 指甲抓破面: 用生薑自然汁調(diào)輕粉傅破處, 無痕。
止鼻?方九三
龍骨為細(xì)末, 吹入鼻中少許即止。 凡九竅出血者, 用此皆能治之。
止鼻?歌九四
石榴花瓣可以塞, 蘿蔔藕汁可以滴, 火煆龍骨可以吹, 水煎茅花可以吃。 又:
墻頭苔蘚可以塞, 車前草汁可以滴, 火燒蓮房可以吹, 水調(diào)鍋煤可以吃。
鼻?蒸法九五
治?如湧泉不止者。 用草紙摺十餘層, 井花水濕透, 分髮貼頂心中, 以熱熨斗熨之, 微熱不妨, 久之即止。
鼻塞不通?熨法九六
但用?頭, 以繩束成一把, 去根頭實(shí)處, 切成寸長一餅。 先以熨斗烙?一面令熱, 置頂心囪會穴處, 乃以熨斗或火從上熨之, 俟鼻內(nèi)作?氣方住。 未通, 再作餅熨之。 其有嬰兒傷風(fēng), 鼻塞不能吮乳者, 但用大南星為末, 以生薑自然汁和作薄餅, 用兩掌合煖置囪上, 片時即通。
硝石散九七
治風(fēng)邪犯腦, 患頭痛不可忍, 不問年歲。 硝石, 人中白, 等分。 冰片, 少許。 右為末, 用一字, 吹入鼻中。
[良方]通關(guān)散九八
治卒然牙關(guān)緊急, 腰背反張, 藥不能嚥, 或時毒癰腫, 鼻塞氣閉等證。 細(xì)辛, 如無真者不用亦可。 薄荷葉, 牙皂角, 等分。 右為細(xì)末, 以紙撚少許入鼻內(nèi), 候得噴嚏口開, 隨進(jìn)湯藥。 [聖惠]搐鼻法止用二味, 無薄荷。
陳氏通關(guān)散九九
方在痘疹八五。 通心經(jīng), 降心火, 利小便良方。
擦牙通關(guān)散一百
方在小兒八四。 治風(fēng)搐關(guān)竅不通, 痰塞中脘, 留滯百節(jié)。
--------------------------------------------------------------------------------
以下口舌方
[良方]玄參散百一
治滿口並舌生瘡, 連齒齦爛痛。 玄參, 黃芩, 黃檗, 梔子仁, 大黃, 前胡, 獨(dú)活, 犀角屑, 麥冬, 升麻, 炙甘草, 各等分。 。 右為咀。 每服五錢, 水一鍾半, 煎七分。 不拘時溫服。
玄參升麻湯百二
方在外科四八。 治口舌生瘡, 重舌木舌, 腮頰咽喉腫痛, 斑疹瘡瘍。
清涼飲子百三
治上焦積熱, 口舌咽鼻乾燥。 黃芩, 黃連, 各二錢。 薄荷, 玄參, 當(dāng)歸, 芍藥, 各錢半。 甘草, 一錢。 水二鍾, 煎八分。 不拘時服。 大便秘結(jié), 加大黃二錢。
清熱化痰湯百四
治上焦有熱, 痰盛作渴, 口舌腫痛。 貝母, 天花, 枳實(shí), 桔梗, 各一錢。 黃芩, 黃連, 各錢二分。 玄參, 升麻, 各七分。 甘草, 五分。 水煎服。
甘露飲百五
方在寒陣十。 治口舌生瘡, 咽喉腫痛, 牙齦潰爛。
龍膽瀉肝湯百六
方在寒陣六三。 治肝火內(nèi)炎, 上為喉口熱瘡, 下為小便澀痛等癥。
五福化毒丹百七
方在外科七六。 治咽喉牙口瘡毒癰腫。
[良方]冰檗丸百八
治舌瘡口瘡。 薄荷葉蘇州者, 黃檗, 等分。 硼砂, 半之。 冰片, 一分。 右為末, 生蜜丸, 彈子大。 每服一丸, 噙化。
上清丸百九
治口舌生瘡, 咽喉腫痛, 止嗽清音, 寬膈化痰, 極效。 砂仁, 桔梗, 各一錢。 月石, 二錢。 冰片, 一分。 甘草, 玄明粉, 訶子, 各一錢。 百藥煎, 八錢。 蘇州薄荷葉, 一兩六錢。 為極細(xì)末, 煉蜜丸, 芡實(shí)大。 臨睡含化一丸。 或為小丸, 茶清送下。
硼砂丸百十
治口瘡舌瘡。 寒水石, 一兩。 牙硝, 四錢。 硼砂, 二錢。 冰片, 麝香, 各一分。 甘草膏和丸, 麻子大。 不時含化一丸, 津嚥。
[良方]聖金散百十一
治舌上出血不止。 黃藥子, 一兩。 青黛, 一錢。 右為細(xì)末。 每服一錢, 食後新汲水調(diào)下, 日二服。
金花煎百十二
治舌上出血如簪孔。 黃檗, 三兩。 黃連, 五錢。 梔子, 二十枚。 右咀。 以水二升, 浸一宿, 煮三沸, 去滓。 頓服。 一方用酒浸煮。
飛礬散百十三
治木舌漸腫大滿口, 若不急治即殺人。 白礬飛, 百草霜, 等分。 右為細(xì)末。 捻糟茄自然汁調(diào)服, 若口噤, 灌之妙。
寸金散百十四
治心經(jīng)煩熱, 動血妄行, 舌上出血不止。 新蒲黃, 三錢。 新白?, 三錢。 牛黃, 五分研。 腦荷, 五分, 研。 右研勻。 每服一錢, 生藕汁調(diào)服, 食後。 亦可摻舌上。
黃檗散百十五
治舌出血不止, 名曰舌?。 黃檗不拘多少, 塗蜜慢火炙焦為末。 右每服二錢, 溫米飲調(diào)下。
舌上出血百十六
重出。
升麻黃連丸百十七
治多食肥甘, 口臭穢惡。 升麻, 半兩。 黃連, 黃芩, 酒炒, 生薑, 檀香, 甘草, 各二錢。 青皮, 半兩。 右為細(xì)末, 湯泡蒸餅丸, 彈子大。 每服一丸, 不拘時, 細(xì)嚼, 白湯下。
丁香丸百十八
治口臭穢。 丁香, 二錢。 川芎, 二錢。 白芷, 五分。 炙甘草, 一錢。 右為末, 煉蜜丸, 彈子大。 綿裹一丸噙化。
應(yīng)手散百十九
治傷寒舌出寸餘, 連日不收。 梅花冰片。 為末。 搽舌上, 應(yīng)手而收, 重者須用一錢方收。
陰陽散百二十
亦名赴筵散。 治口瘡效。 黃連, 一兩。 乾薑炒黑, 三錢。 為細(xì)末。 乾摻口瘡上, 涎出即愈。
[外科]陰陽散一二一
方在外科一三三。 治瘡屬半陰半陽者。
綠雲(yún)散一二二
治口瘡爛臭久不愈。 黃檗蜜炙, 青黛, 等分。 右為細(xì)末, 臨臥用少許摻舌嚥津妙。
細(xì)辛黃檗散一二三
治口舌瘡。 黃檗, 細(xì)辛, 等分。 右為末傅之, 或摻舌上, 吐涎水, 再傅, 須旋合之。
白蠶黃檗散一二四
治口糜。 黃檗蜜炙, 白殭蠶直者新瓦上烙乾斷絲。 右為細(xì)末。 用少許敷瘡上, 吐涎。
硼砂散一二五
治口瘡。 硼砂, 青黛, 龍腦薄荷, 石膏煆, 各等分。 右為極細(xì)末。 每用少許, 臨臥傅口中。
黃連樸硝散一二六
治口瘡絕妙。 黃連, 樸硝, 白礬, 各五錢。 薄荷葉, 一兩。 右為粗末, 用臘月黃牛膽將藥入膽內(nèi), 風(fēng)前掛兩月取下。 如遇口瘡, 旋將藥研細(xì)敷之, 去其熱涎即愈。
柳華散一二七
治熱毒口瘡。 黃檗炒, 蒲黃, 青黛真者, 人中白煆。 右等分, 為末敷之。
摻口瘡一二八
天竺黃, 月石, 等分。 冰片, 少許。 為末摻之。
碧雪一二九
治一切熱壅, 口舌生瘡, 舌強(qiáng)腮腫, 咽喉腫痛等癥。 蒲黃, 青黛, 硼砂, 焰硝, 甘草, 等分。 右為細(xì)末。 每用少許摻舌上, 細(xì)細(xì)嚥下, 或飲涼水送下, 頻用之效。 或用砂糖丸, 芡實(shí)大, 每服一丸, 噙化下咽妙。
絳雪百三十
治口瘡舌瘡, 咽喉腫痛。 硼砂, 一錢。 朱砂, 三錢。 馬牙硝, 寒水石飛, 各二錢。 冰片, 半字。 右為細(xì)末。 每用一字, 摻舌上, 嚥亦不妨。 喉痛者吹入咽中。
孫真人口瘡方一三一
單用樸硝含之, 甚良。
皂角散一三二
治重舌喉痺。 皂角不蛀者四五挺, 去皮核, 炙焦。 荊芥穗, 二錢。 右為細(xì)末, 以米醋調(diào)塗腫處。
千金口臭方一三三
亦治舌上出血如簪孔。 用香薷把,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稍稍含漱嚥之。
[聖惠]口齒方一三四
治口臭穢及齒慝腫痛。 用北細(xì)辛一兩, 煮取濃汁熱漱, 冷即吐之, 立效。
--------------------------------------------------------------------------------
以下齒牙方
東垣神功丸一三五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 牙齒疳蝕, 牙齦肉脫血出, 並治血崩血痢, 腸風(fēng)下血, 及逆氣上行等證。 黃連酒洗, 砂仁, 各五錢。 生地, 甘草, 各三錢。 當(dāng)歸, 木香, 藿香葉, 升麻, 蘭葉, 各一錢, 無亦可。 右為末, 以湯浸蒸餅和丸, 綠豆大。 每服百丸或二百丸, 白湯食遠(yuǎn)服。
東垣清胃散一三六
方在寒陣五四。 治齒齦潰爛, 喜冷惡熱。
[秘驗]清胃飲一三七
方在寒陣五六。 治一切風(fēng)熱牙床腫痛, 出血動搖。
[三因]安腎丸一三八
治腎虛牙齒腫痛。 此與[局方]安腎丸同, 但少肉桂, 茯苓二味, 方在熱陣一六六。
[直指]立效散一三九
治牙痛不可忍, 痛連頭腦項背, 微惡寒飲, 大惡熱飲。 防風(fēng), 一錢。 升麻, 七分。 炙甘草, 細(xì)辛葉, 各三分。 草龍膽酒洗, 四分。 右用水一鍾, 煎五分, 去滓。 以匙抄在口中, 煠痛處少時, 立止。 如多惡熱飲, 更加草龍膽一錢。 此法不定, 宜隨寒熱多少臨時加減。 若惡風(fēng)作痛, 須去草龍膽, 加草豆蔻, 黃連各五分, 累用得效。
細(xì)辛煎百四十
治牙齒腫痛不可忍, 及口氣臭。 用北細(xì)辛一味煎濃汁, 乘熱噙漱良久, 吐之, 極妙。
驅(qū)毒飲一四一
治熱毒上攻, 宣露出血, 牙齦腫痛不可忍。 屋遊, 此即瓦上青苔, 不拘多少洗淨(jìng)。 右用水煎湯, 澄清入鹽一撮, 頻頻漱之。
[御藥院]丁香散一四二
治牙齒痛。 丁香, 蓽茇, 蝎稍, 大椒。 右等分為末。 每用少許擦於患處。
[選要]芫花散一四三
治風(fēng)蟲諸牙痛。 芫花, 細(xì)辛, 川椒, 蘄艾, 小麥, 細(xì)茶, 等分。 右咀。 水一鍾, 煎七分。 溫漱之, 日三, 四次, 吐涎出即愈。
如神散一四四
治風(fēng)牙蟲牙攻蛀疼痛, 牙齒動搖, 連頰浮腫。 川椒炒出汗, 蜂房炙。 右等分, 為細(xì)末。 每用二錢, 水煎數(shù)沸, 熱漱即止。
赴筵散一四五
治風(fēng)蟲牙痛。 良薑, 草烏, 細(xì)辛, 荊芥穗。 右等分為末。 擦牙, 有涎吐之。
蟾酥膏一四六
治風(fēng)蛀諸牙疼痛。 蟾酥, 少許。 巴豆去油研如泥, 杏仁燒焦。 右共研如泥, 以綿裹如粟米大。 若蛀牙塞入蛀處, 風(fēng)牙塞牙縫中, 吐涎盡愈。
蟲牙痛一四七
蒼耳, 艾, 小麥, 花椒, 芫花, 黑豆。 煎熬, 屢漱之即愈。
韭子湯一四八
治蟲牙。 用韭菜子一撮, 以碗足盛之, 用火燒煙, 外用小竹梗將下截劈為四開, 以紙糊如喇叭樣, 引煙熏其蛀齒。 如下牙蛀者, 以韭子煎濃湯漱之, 蟲自出。
瑞竹堂方一四九
治蟲牙疼痛不已。 用天仙子不拘多少, 燒煙, 以竹筒抵牙引煙熏之, 其蟲即死。
巴豆丸百五十
治蟲牙疼痛, 蝕孔空虛。 巴豆, 一枚。 花椒, 五十粒, 細(xì)研。 右為極細(xì)末, 飯丸, 黍米大。 綿包塞蛀孔。
藜蘆散一五一
治蟲牙疼痛。 用藜蘆為末, 塞牙孔中, 勿令嚥汁, 有涎吐之, 大有神效。
北棗丹一五二
治走馬牙疳。 用北棗去核, 每個內(nèi)入信一釐, 燒存性, 研細(xì)。 每以些小傅患處。
青金散一五三
治走馬牙疳, 蝕損唇舌, 腐臭牙落, 其效如神。 銅綠, 砒霜, 等分。 右為細(xì)末。 每用些少傅患處。
三仙散一五四
治走馬牙疳, 一時腐爛即死。 銅綠, 三分。 麝香, 一分。 婦人溺桶中垢白者火煆, 一錢。 右為極細(xì)末。 傅齒上, 不可太多。
麝礬散一五五
治走馬牙疳危惡證候。 麝香, 少許。 膽礬, 一錢。 銅綠, 半兩。 白礬生用, 五分。 右為細(xì)末。 傅牙患處。
神授丹一五六
治牙疳。 枯礬, 七分。 白毯灰, 三分。 麝香, 一分。 為末。 以竹管吹瘡上。
黃連散一五七
治齒齦間出血, 吃食不得。 黃連, 白龍骨, 馬牙硝, 各一錢。 枯礬, 五分。 冰片, 半分。 右為細(xì)末。 每用少許傅牙根下。
雄黃麝香散一五八
治牙齦腫爛出血。 雄黃, 一錢半。 銅綠, 輕粉, 黃連, 黃丹炒, 各一錢。 血竭, 枯礬, 各五分。 麝香, 一分。 右為細(xì)末, 研勻。 每用些少傅患處。
齒縫出血一五九
右用紙?子蘸乾蟾酥少許, 于血出處按之, 立止。
固齒雄鼠骨散百六十
治腎水不足, 牙齒浮動脫落, 或縫中痛而出血, 或但動不痛者。 雄鼠骨, 當(dāng)歸, 沒石子, 熟地, 榆皮, 青鹽, 細(xì)辛, 等分。 右為細(xì)末, 用綿紙裹條扱牙床上縫中, 則永固不落矣。
[秘方]雄鼠骨散一六一
治牙落可以重生。 雄鼠骨, 一具, 生打活雄鼠一個, 剝?nèi)テ? 雜, 用鹽水浸一時, 炭火上炙, 肉自脫落, 取骨炙燥, 入眾藥內(nèi)同研為末。 香附, 白芷, 川芎, 桑葉曬乾, 地骨皮, 川椒, 蒲公英, 青鹽, 川槿皮, 旱蓮草。 右為末。 擦牙, 百日復(fù)出, 固齒無不效。
[良方]荊槐散一六二
治牙宣出血, 疼痛不止。 荊芥穗, 槐花。 右等分為末。 擦牙患處。
石膏升麻散一六三
治陽明風(fēng)熱流注, 齒牙腫痛出血, 化為膿汁等證。 石膏, 羊脛骨灰, 地骨皮, 升麻。 右等分為末。 每用少許擦牙齒根上。 或加麝香少許更妙。
薑黃散一六四
治牙疼不可忍。 薑黃, 白芷, 細(xì)辛, 等分。 右為粗末。 擦患處, 須臾吐涎, 以鹽湯漱口。 面赤腫者, 去薑黃, 加川芎, 其腫立消。
[濟(jì)生]香鹽散一六五
牢牙去風(fēng)。 大香附炒焦黑, 三兩。 青鹽, 一兩半。 右為末。 如常擦牙。 乃鐵甕先生良方。
子和牙宣散一六六
良薑, 胡椒, 蓽茇, 細(xì)辛, 乳香, 麝香, 雄黃, 青鹽, 下四味各另研。 右等分為細(xì)末。 先以溫水漱淨(jìng)牙後, 以藥末擦患處, 追出涎沫吐之, 漱十餘次, 痛立止。 忌油鹽二日。
槐鹽散一六七
治食甘甜過多牙痛。 食鹽, 青鹽, 槐枝, 一斤, 切斷, 用水五碗, 煎一碗聽用。 右將二鹽先炒乾, 乃入槐枝湯煮乾, 取起為末, 用鉛盒盛。 擦牙固齒最妙。
椒鹽散一六八
治牙痛用清涼藥不效或反甚者, 宜從此以治。 川椒, 青鹽, 蓽茇, 薄荷, 荊芥穗, 細(xì)辛, 朝腦。 右為末。 擦痛牙處, 或煎湯漱之亦可。
宣風(fēng)牢牙散一六九
駐顏補(bǔ)腎, 牢牙固齒。 細(xì)辛, 青鹽, 各七錢。 當(dāng)歸酒洗, 川芎, 各一兩。 右為末。 每用少許, 清晨擦牙滿口, 漱良久, 連藥嚥下, 或先以溫水漱口淨(jìng), 然後擦而嚥之亦可。
葛氏青白散百七十
治一切牙疼, 固齒。 青鹽, 二兩。 食鹽, 川椒煎汁, 各四兩。 右以椒汁拌鹽, 炒乾為末。 擦牙, 沒無齒疾; 以漱水洗面目, 亦無疾。 此藥極妙。
御前白牙散一七一
石膏, 四兩, 另研。 大香附, 一兩。 白芷, 七錢半。 甘松, 三奈, 藿香, 沉香, 川芎, 零陵香, 各三錢半。 細(xì)辛, 防風(fēng), 各半兩。 右為細(xì)末。 先以溫水漱口, 次擦之妙。
東垣白牙散一七二
升麻, 一錢。 羊脛骨灰, 二錢。 軟石膏, 三錢。 白芷, 七分。 麝香, 少許。 右為細(xì)末。 先以溫水漱口, 次擦之妙。
[道藏經(jīng)]方一七三
治牙齒動搖, 血出不止。 用白蒺藜不拘多少, 搗為細(xì)末。 每日擦牙及患處, 最妙。
取牙不犯手一七四
草烏, 蓽茇, 各錢半。 川椒, 細(xì)辛, 各三錢。 右為細(xì)末。 每用少許, 點(diǎn)在患牙內(nèi)外, 一時其牙自落。
--------------------------------------------------------------------------------
以下咽喉方
[局方]甘桔湯一七五
治一切風(fēng)熱上壅, 咽喉腫痛。 錢氏方用甘草二錢, 苦梗一錢。 甘草, 二錢。 桔梗, 四錢。 水二鍾, 煎八分。 食後服。 此方加荊芥穗二, 三錢, [三因方]即名荊芥湯, 尤效。
[拔萃]甘桔湯一七六
治熱腫喉痺。 甘草, 桔梗, 薄荷, 連翹, 黃芩, 各等分。 水二鍾, 加竹葉煎服。 一方有山梔子。
加味甘桔湯一七七
方在痘疹九十。 治咽喉腫痛。
[醫(yī)林]訶子甘桔湯一七八
治火盛失音。 訶子, 四個, 半生半煨。 桔梗, 一兩五錢, 半生半炒。 甘草, 二寸, 半生半炙。 右咀。 分二服, 每服水一鍾, 童便一鍾, 煎八分。 食後溫服。
清咽利膈散一七九
治咽喉腫痛, 痰涎壅盛。 防風(fēng), 金銀花, 荊芥, 薄荷, 桔梗, 黃芩, 黃連, 各一錢半。 山梔, 連翹, 玄參, 大黃, 樸硝, 牛蒡子炒研, 甘草, 各七分。 水二鍾, 煎一鍾。 食遠(yuǎn)服。
消梨飲百八十
治喉痺。 單用消梨汁頻頻飲之, 或?qū)⒗嫦鹘鏊? 頻頻飲之, 尤妙。 此物大解熱毒。 或南方少梨之處, 但擇好蘿蔔杵汁, 加玄明粉徐飲, 大效。
[醫(yī)林]透天一塊冰一八一
治一切風(fēng)熱喉痺, 口舌生瘡頭目不清, 痰涎壅盛。 黃連, 二錢。 腦荷, 月石, 檳榔, 蒲黃, 甘草, 各一錢。 荊芥穗, 黃檗, 各五分。 冰片, 半分或一分。 白砂糖, 半兩。 右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芡實(shí)大。 每服一丸, 噙化。
靛花丸一八二
治纏喉風(fēng)聲不出。 靛花, 薄荷葉蘇州者。 右等分, 為細(xì)末, 煉蜜丸, 彈子大。 每服一丸, 臨睡噙化。
[醫(yī)林]杏仁煎一八三
治欬嗽暴重, 聲音不出。 杏仁泡去皮尖研如泥, 冬蜜, 薑汁, 砂糖, 各一小盞。 桑白皮去赤皮炒, 貝母, 紫菀茸, 北五味, 各一兩。 石菖蒲, 款冬蕊, 各半兩。 右將後七味為咀, 用水五升, 煎半去滓, 入杏, 蜜, 薑, 糖四味合和, 微火煎取一升半。 每服三合, 兩日夜服之。
[三因]蜜附子一八四
治隔陽咽閉, 吞吐不通, 及臟寒閉塞等證。 用大附子一枚, 去皮臍, 切作大片, 用蜜塗炙令黃, 含口中, 嚥津; 甘味盡, 再塗蜜炙用, 或易之。 或用炮附子, 以唾津調(diào)塗腳心。 一方用肉桂含之。
牛黃益金散一八五
治虛火炎上傷肺, 咽喉生瘡破爛。 黃檗為末, 用蜜炙數(shù)次, 以熟為度, 另研為極細(xì)末。 白硼砂, 白殭蠶淨(jìng), 各錢半。 牛黃, 三分。 右用蜜調(diào)如稀糊塗敷患處; 或丸如龍眼大, 含化嚥之。 按: 此方必加冰片半分方妙。
[秘方]三黃丸一八六
治喉痺極佳。 大黃, 黃連, 黃芩, 各一兩。 黃藥子, 白藥子, 各七錢半。 黃檗, 山豆根, 苦參, 各三錢。 月石, 京墨, 各錢半。 麝香, 少許。 冰片, 五分。 右為末, 豬膽調(diào), 甑內(nèi)蒸三次, 臨後入片, 麝, 硼砂為丸, 豆大。 噙化一丸, 津嚥, 日夜常噙, 勿脫藥味方妙。
人參平補(bǔ)湯一八七
治腎虛聲啞不出。 人參, 川芎, 當(dāng)歸, 熟地黃, 白芍藥, 白茯茷, 菟絲子製, 杜仲製, 北五味子, 白朮, 巴戟去心, 半夏?, 橘紅, 各半兩。 牛膝酒洗, 破故紙炒, 益智仁, 葫蘆巴炒, 炙甘草, 各二錢半。 石菖蒲, 一錢半。 右咀。 每服五錢, 薑五片, 棗二枚, 煎七分。 吞山藥丸百餘粒。 凡五鼓後腎開時, 不得欬唾言語, 再進(jìn)上藥, 則功效勝常。
百合丸一八八
治肺燥失聲不語。 百合, 百藥煎, 杏仁去皮尖。 訶子, 薏苡仁, 等分。 右為末, 雞子清和丸, 彈子大。 臨臥噙化。 或用蜜丸亦妙。
[秘方]竹衣麥門冬湯一八九
治一切勞瘵痰嗽。 聲啞不出, 難治者, 服之神效。 竹衣取金竹內(nèi)衣膜鮮者, 一錢。 竹茹彈子大一丸, 即金竹青皮也, 刮取之。 竹瀝即取金竹者, 麥冬, 二錢。 甘草, 橘紅, 各五分。 白茯苓, 桔梗, 各一錢。 杏仁, 七粒, 去皮尖, 研。 右咀。 水一鍾半, 加竹葉十四片, 煎七分, 入竹瀝一盃, 和勻服。
射干丸百九十
治懸壅腫痛, 咽喉不利。 射干, 炙甘草, 各半兩。 川升麻, 川大黃, 木鱉仁, 各二錢半。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半兩。 右為細(xì)末, 煉蜜丸, 小彈子大。 常含一丸, 津嚥。
[醫(yī)林]鐵笛丸一九一
治謳歌動火, 失音不語者神效。 薄荷葉, 四兩。 連翹, 桔梗, 甘草, 各二兩半。 訶子煨, 大黃酒蒸, 砂仁, 各一兩。 川芎, 一兩半。 百藥煎, 二兩。 右為細(xì)末, 雞子清和丸, 彈子大。 臨臥噙化一丸。 或煉蜜丸亦可。
[三因]雄黃解毒丸一九二
治急喉風(fēng)雙蛾腫痛, 湯藥不下。 雄黃飛, 鬱金, 各一兩。 巴霜, 十四枚。 右為末, 醋糊丸, 綠豆大。 熱茶清下七丸, 吐出頑涎即甦, 未吐再服, 大效。 如口噤, 以物斡開灌之, 下咽無有不活者。 如小兒驚熱, 痰涎壅塞, 或二丸三丸, 量大小與之。 一法, 以此丸三粒, 用醋磨化灌之, 其痰立出, 尤妙。
[三因]玉鑰匙一九三
治風(fēng)熱喉痺及纏喉風(fēng)。 月石, 五錢。 牙硝, 一兩半。 白殭蠶, 一錢。 冰片, 一字。 右為細(xì)末。 每用五分, 以竹管吹入喉中, 立愈。 此方加雄黃二錢, 即名金鑰匙。
[濟(jì)生]二聖散一九四
治纏喉風(fēng), 急喉痺。 膽礬, 二錢半。 白殭蠶炒, 半兩。 為細(xì)末。 用少許吹入喉中。
[秘方]奪命散一九五
治急喉風(fēng)。 白礬枯, 殭蠶炒, 月石, 皂角炙煙盡, 各等分。 為細(xì)末。 每用少許吹喉中, 痰出即愈。
馬牙硝散一九六
治喉癰, 及傷寒熱後咽痛, 閉塞不通, 毒氣上衝。 馬牙硝細(xì)研。 每服一錢, 綿裹含嚥津, 以通為度。
燒鹽散一九七
治喉中懸壅垂長, 咽中妨礙。 燒鹽, 枯礬, 各等分。 右和勻研細(xì), 以箸頭蘸點(diǎn)即消。
[寶鑑]開關(guān)散一九八
治喉風(fēng)氣息不通。 白殭蠶炒去絲嘴, 枯白礬, 等分。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三錢, 生薑, 蜜水調(diào)下, 細(xì)細(xì)飲之。
七寶散一九九
治喉閉及纏喉風(fēng)。 殭蠶直者, 十個。 硼砂, 雄黃, 全蝎, 十個, 全者, 去毒。 明礬, 牙皂, 一挺, 去皮弦, 各一錢。 膽礬, 五分。 右為細(xì)末。 每用一字, 吹入喉中即愈。
破關(guān)丹二百
治乳蛾喉閉, 纏喉風(fēng)等證。 硼砂末, 五錢。 霜梅肉, 一兩, 搗爛。 右二味, 和勻丸, 芡實(shí)大。 每服一丸, 噙化嚥下, 內(nèi)服荊防敗毒散。
通氣散二百一
方在外科八十。 治時毒腫甚, 咽喉不利, 取嚏以泄其毒。
--------------------------------------------------------------------------------
以下諸毒方
紫金錠二百二
一名神仙太乙丹。 一名玉樞丹。 一名萬病解毒丹。 解除一切中毒積毒, 蟲毒蠱毒, 菌蕈, 砒石, 死牛, 死馬, 河豚等毒, 及時行瘟疫, 山嵐瘴氣, 喉閉喉風(fēng), 癲邪鬼氣, 狂亂迷死, 牙關(guān)緊急, 小兒急驚等證。 凡行兵興役之處, 尤不可無。 文蛤搥破洗焙, 淨(jìng)末三兩。 山茨菰去皮, 淨(jìng)末二兩。 千金子去油取霜, 一兩。 紅芽大戟去蘆焙乾為末, 一兩五錢。 麝香另研, 三錢。 右用糯米煮濃飲為丸, 分作四十錠。 每服半錠, 用井花水或薄荷湯磨服, 利一, 二次, 用粥止之。 若治癰疽惡毒, 湯火蛇蟲犬獸所傷, 以東流水磨服, 並敷患處。 如治癲邪鬼氣, 鬼胎, 攣急疼痛, 須暖酒磨服。 凡修合時日, 須用端午, 七夕, 重陽, 或天德, 月德日, 於淨(jìng)室焚香修製。 凡奇怪之病, 屢用如神, 效驗不可盡述, 醫(yī)家, 大家, 皆不可一日無之。
[三因]解毒丸二百三
治誤食毒草, 或中蠱毒, 並百物毒, 救人於必死。 板藍(lán)根洗淨(jìng)曬乾, 四兩。 貫眾去毛, 青黛研, 生甘草, 各一兩。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另以青黛為衣。如稍覺精神恍惚, 即是誤中諸毒, 急取十五丸嚼爛, 用新汲水送下即解。 或用水浸蒸餅丸, 尤佳。
藍(lán)根散二百四
解毒藥熱藥諸毒。 藍(lán)根剉, 一握。 蘆根剉, 一握。 綠豆, 三錢, 研。 澱腳, 一合, 研。 右先將二根, 以水一碗, 煎至七分, 去滓, 次入後藥, 和勻, 分三服。 或一, 二服利下惡物, 不用再服。
白扁豆散二百五
解諸毒入腹及砒毒。 用白扁豆不拘多少, 為細(xì)末, 入青黛等分, 細(xì)研, 再入甘草末少許。 巴豆一枚, 去殼不去油, 別研為細(xì)末, 取一半入藥內(nèi)。 外以砂糖一大塊, 用水化開和藥, 共成一大盞飲之, 毒隨利去, 後卻服五苓散之類。
八毒赤丸二百六
方在攻陣百四。 治一切邪祟鬼疰等毒。
飲食中毒二百七
凡中飲食毒, 而覺煩熱脹滿者, 急用苦參三兩, 苦酒一升半, 煮半沸, 陸續(xù)飲之, 吐食出即瘥。 或以水煮亦得。 或用犀角湯亦可解。
中酒毒二百八
飲酒中毒者, 經(jīng)日不醒是也, 謂之中酒。 黑豆一升煮汁, 溫服一盞, 不過三盞即愈。
解?毒二百九
只以蘿蔔生啖之, 或搗汁服之。 麥?大熱, 蘿蔔能解其性。 或用大蒜嚼食之, 亦善解?毒。
解一切食毒二百十
解一切飲食之毒, 及飲酒不知中何毒, 卒急無藥可解者。 薺苨, 生甘草, 各二兩。 右剉細(xì)。 以水五盞, 同煎取二盞, 停冷去滓, 分三服。 一方: 加蜜少許, 同煎服之, 解一切毒。
食魚中毒二一一
凡食魚後中毒煩亂者, 用陳皮濃煎汁服之即解。
河豚毒二一二
五倍子, 白礬, 等分。 右為細(xì)末, 水調(diào)服之。 一方: 凡中河豚魚毒, 一時困殆, 倉卒無藥, 急以清油多灌之, 使毒盡吐出即愈。
解河豚魚膾及食狗肉不消脹滿毒二一三
蘆柴根, 鮮者搗汁飲之, 乾者煎汁溫飲之。
解食鱔魚龜鱉蝦蟆自死禽獸等毒二一四
豆豉一合, 新汲水煎濃, 頓溫服之可解。
中蟹毒二一五
凡食蟹中毒, 用紫蘇葉濃煮汁飲之; 或用紫蘇子搗汁飲之亦良。 或搗藕汁, 或搗蒜汁飲之俱可解。 或用冬瓜汁, 或食冬瓜亦可。
食牛馬肉中毒二一六
粉草擂無灰酒服, 當(dāng)吐瀉。 若渴者不可飲水, 飲水必死。 一方: 淡豆豉擂人乳服之即解。
食雞子毒二一七
好醋飲之即愈, 未愈再服。
食斑鳩毒二一八
葛粉二合, 水調(diào)服可解, 薑湯調(diào)服亦解。
解花椒毒二一九
有服川椒氣閉欲絕者。 冷水飲之解, 地漿水更妙。
解諸菜毒二百二十
食後多腹脹者, 是毒也, 以醋解之。
解蕈毒二二一
忍冬葉生啖之愈, 或煎濃汁飲之。 崇寧間, 蘇州天平山白雲(yún)寺僧五人, 行山間, 得蕈一叢甚大, 摘而食之, 發(fā)吐, 三人急採鴛鴦草生啖之即愈; 二人不甚吐至死。 此即忍冬藤, 亦名金銀花, 亦名鷺鷥藤也。
解巴豆毒二二二
其證口乾, 兩臉赤, 五心熱, 下利不止。 乾薑炮, 黃連微炒, 各等分。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水調(diào)下, 如人行五里許再服。 又方: 煮綠豆湯冷服之即愈。 一方: 黃連, 甘草煎汁, 涼飲之。 一方: 芭蕉根葉搗汁飲之, 利止而安。
解砒毒二二三
凡中砒毒者, 其人煩躁如狂, 心腹絞痛, 頭眩嘔吐, 面色青黑, 四肢逆冷, 六脈洪數(shù)。 飲食中得者為易愈, 若空心酒醋服者難救。 以地漿水頓服, 若吐出, 又服, 所謂洗淨(jìng)腹中毒, 全憑地上漿是也。 其法掘地成坑, 以水灌注, 攪成混水飲之, 謂之地漿。 又方: 解砒毒最良, 此為第一。 用生綠豆半升擂粉, 入新汲水?dāng)嚭? 去柤取汁飲之。 又方: 用新鮮羊血, 鴨血飲之, 皆可解。 一方: 用甘草汁同藍(lán)汁飲之即愈。
鉤吻毒二二四
鉤吻生池旁, 與芹菜相似, 無他異, 惟莖有毛, 以此別之, 誤食殺人。 解之之法, 用薺苨八兩, 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二服。 此即甜桔梗也。 一方用桂湯效。
解附子等藥毒二二五
凡服附子酒多, 而覺頭重唇裂血流, 或見內(nèi)熱諸證, 急用綠豆, 黑豆嚼服, 或搗汁飲之, 或濃煎二豆湯常飲食之。 凡服散風(fēng)藥過多, 以致悶亂不省, 以醋灌之, 或濃煎甘草同生薑自然汁頓飲之。 一方: 大豆汁, 餳糖, 棗湯, 並能解附子毒。 一方: 用田螺搗碎調(diào)水飲之。
解烏頭草烏毒二二六
甘草煎濃湯服之。 或米醋調(diào)沙糖俱可解。
解半夏毒二二七
生薑搗汁飲之。 有中此毒, 口不能言, 倒地將死者, 速用薑汁灌之, 須臾自甦。
解斑蝥芫青毒二二八
豬脂油和大豆汁飲之。
解藜蘆毒二二九
雄黃為末, 溫酒調(diào)服一錢。 一方: 煮?汁服。
解雄黃毒二百三十
漢防己煎湯飲之。 有用雄黃擦瘡, 或熏陰囊瘡受毒者, 防己煎湯洗數(shù)次愈。
解杏仁毒二三一
藍(lán)子研水服則解。
解服丹毒二三二
地漿服之為上。 一方: 用蚌肉食之良。
解中藥箭毒二三三
交廣黎人以焦銅作箭, 中人破皮即死。 糞清飲之立解, 患處以糞塗洗之。
解鹽滷毒二三四
凡婦女有服鹽滷垂危者, 急取活鴨或雞, 斬去頭, 將頸塞口中, 以熱血灌之可解。 若滷多者, 必數(shù)隻方足盡收其鹹毒。
解漆毒二三五
一州牧以生漆塗囚眼, 囚即盲。 適一村叟見而憐之, 語之曰: 汝急尋蟹搗碎, 取汁滴眼內(nèi), 漆當(dāng)隨汁流散, 瘡亦愈矣。 如其言, 覓得一小蟹用之, 目睛果愈, 略無損。 或成紅斑爛瘡, 取生蟹黃塗之, 不數(shù)次即愈。 一方: 用杉木煎汁洗之。
--------------------------------------------------------------------------------
以下蟲毒方
解虎傷毒二三六
麻油一碗飲之即無妨, 仍用葛根湯洗傷處, 綿拭乾, 香油塗之, 再以青布作條燃火入竹筒中, 放煙熏傷處。 口渴者, 沙糖調(diào)水飲之。
蛇毒二三七
凡被蛇傷, 即用鍼刺傷處出血, 用雄黃等藥敷之, 乃須中留一孔, 使毒氣得泄, 乃內(nèi)服解毒等藥。 凡傷處兩頭俱用繩扎縛, 庶不致毒氣內(nèi)攻, 流布經(jīng)絡(luò)。 一方: 治毒蛇咬傷, 急取三七搗爛罨之, 毒即消散, 神妙無比。 一方: 治蛇蟲傷毒, 用五靈脂, 雄黃等分為末, 每服二錢, 酒調(diào)服, 仍敷瘡留口, 如乾燥, 須以油潤之。 凡居山野陰濕之處, 每用雄黃如桐子大一丸, 燒煙以熏衣袍被褥之類, 則毒不敢侵, 百邪皆遠(yuǎn)避矣。 一, 凡蛇入七竅, 急以艾灸蛇尾。 又法以刀破蛇尾少許, 入川椒數(shù)粒, 以紙封之, 蛇自出。 即用雄黃, 朱砂末煎人參湯調(diào)灌之, 或食蒜飲酒, 內(nèi)毒即解。 一, 山居人被蛇傷, 急用溺洗咬處, 拭乾, 以艾灸之立效。 又方: 用獨(dú)頭大蒜切片置患處, 以艾於蒜上灸之, 每三壯換蒜, 多灸為妙, 凡被毒蛇所傷皆效。 [肘後方]: 用小蒜搗汁服, 滓敷傷處。
雄黃辟蛇毒二三八
南海地多蛇, 而廣府尤甚。 某侍郎為帥, 聞雄黃能禁製此毒, 乃買數(shù)百兩分貯絹囊, 掛於寢室四隅。 經(jīng)月餘, 一日, 臥榻外常有黑汁從上滴下, 臭甚, 使人穿承塵窺之, 則巨蟒橫其上死腐矣。 於是盡令撤去障蔽, 蛇死者長丈許, 大如柱, 旁又得十?dāng)?shù)條, 皆蟠虯成窠, 並他屋內(nèi)所驅(qū)放者合數(shù)百, 自是官舍清寧。
瘋?cè)畟硕?br style="FONT-FAMILY: ">急於無風(fēng)處吮出瘡口惡血, 如或無血, 則以鍼刺出血, 用小便洗淨(jìng), 外用香油調(diào)雄黃少加麝香敷之。 一, 凡遇惡犬咬傷, 如倉卒無藥, 即以百草霜, 麻油調(diào)敷, 或用?搗爛貼之, 牛糞敷之, 或蚯蚓糞敷之, 或口嚼杏仁爛敷之, 皆能救急。 如少延緩, 恐毒氣入經(jīng)為害。 一方: 拔去頂上紅髮, 急令人吮去惡血, 以艾灸傷處五七壯, 甚者灸百壯, 神效。 一方: 用米泔水洗淨(jìng), 沙糖敷之。 一方: 用杏仁炒黑, 搗成膏貼之。
避犬法二百四十
[瑣碎錄]云: 凡行道遇惡犬, 即以左手大拇指掐寅上, 吹氣一口, 輪至戌上掐之, 犬即退伏。
糯米散二四一
治瘋?cè)畟尽?大斑蝥, 二十一個, 去頭足翅。 右用糯米一撮, 先將斑蝥七個入米內(nèi), 慢火炒, 勿令焦, 去蝥; 又入七個, 炒令焦色變, 又去之; 再入七個炒米赤煙為度, 去蝥不用, 只將米研為末。 分三分, 冷水入香油少許, 空心調(diào)下一服, 須臾又進(jìn)一服, 以二便利下惡物為度。 若腹痛, 急以青靛調(diào)涼水解之, 或先用黃連, 甘草煎湯, 待冷服之, 不可食熱物。 或用冷水調(diào)益元散解之, 甚妙。 甚者, 終身禁食犬肉, 每見食犬肉而復(fù)作者不救。 又見單服斑蝥而死者亦有之, 蓋斑蝥毒之尤者, 雖曰以毒攻毒, 惟少用之。 茲用糯米以奪其氣, 尤宜預(yù)備青靛, 黃連以解其毒, 而況單服斑蝥者, 豈有不死?
[寶鑑]定風(fēng)散二四二
治諸犬傷毒。 南星生用, 防風(fēng), 等分。 右為末。 凡被犬咬, 先以口含漿水吮洗傷處, 或小便, 鹽湯俱可, 洗淨(jìng), 用綿拭乾, 方上藥末, 即不發(fā)。 或用製過南星一, 二錢為末, 以童便調(diào)下。 亦可治破傷風(fēng)。
諸犬咬蟲傷灸法二四三
凡狼犬蛇蝎蜈蚣諸傷痛極危急, 或因傷受風(fēng)而牙關(guān)緊急, 腰背反脹, 不省人事者, 速切蒜片或搗爛罨傷處, 隔蒜灸之, 或二三十壯, 或四五十壯, 無不應(yīng)手而愈, 取效多矣, 故[本草]謂蒜療瘡毒, 有回生之功。 夫積在腸胃, 尚為難療, 況四肢受患, 則經(jīng)絡(luò)遠(yuǎn)絕, 藥不易及, 故古人有淋洗灸刺等法, 正為通經(jīng)逐邪, 導(dǎo)引氣血而設(shè)也。
解毒散二四四
一名國老飲。 治蠱毒及一切蛇蟲惡獸所傷, 重者毒氣入腹, 則眼黑口噤, 手足強(qiáng)直。 此藥平易, 不傷元?dú)? 大有神效, 不可以易而忽之也。 明礬, 甘草, 各一兩。 右為末。 每服二錢, 不拘時冷水調(diào)下, 亦可敷患處。
治馬咬傷二四五
毒氣入心則危。 馬齒莧搗爛煎湯服, 外以粟子嚼敷患處。
蜈蚣毒二四六
以鹽擦咬處, 或鹽湯洗傷處, 痛即止。 用後蝎螫方最妙, 已試。 一方: 用吳茱萸嚼爛擦之, 或取井底泥傅之。
解誤吞蜈蚣方二四七
昔有婢用火筒吹火, 不知內(nèi)有蜈蚣, 向火一吹, 蜈蚣驚竄入口, 不覺下喉, 求救, 人無措手。 適有人云取小雞一隻, 斷喉取血頓飲之, 復(fù)灌以香油取吐, 蜈蚣隨出。
蝎螫毒二四八
用生半夏, 白礬等分為末, 以醋和敷傷處。 亦治蜈蚣傷, 無白礬亦可。 又蝎怕膽礬, 蛇怕雄黃。 徐春甫云: 親見蝎螫腫痛用膽礬擦之立消。 可見南方人家不可無雄黃, 北方人家不可無膽礬, 此制蝎第一藥也。
解蜂螫毒二四九
以小便洗擦拭乾, 以香油塗之。 或以雄黃末擦之。 或以蝎螫方治之。
治鼠咬毒二百五十
貓毛燒存性入麝香少許, 香油調(diào)敷傷處則不害。
治誤吞水蛭二五一
昔一人夜間飲水, 誤吞水蛭入腹, 經(jīng)停日久, 復(fù)生水蛭, 食人肝血, 腹痛不可忍, 面目黃瘦, 全不進(jìn)食, 不治必死。 方用田中泥一塊, 小死魚三枚, 同豬膏溶搗勻, 再用巴豆十粒去油, 同魚膏四味搗勻, 丸如綠豆大。 用田中冷水吞下, 大人五, 七丸, 小兒三丸, 須臾瀉下水蛭盡, 卻用八珍湯調(diào)理。
中蚯蚓毒二五二
石灰泡熱水涼洗患處, 久浸之則愈。 小兒多受蚯蚓毒, 則陰莖及囊俱腫如水泡, 用鴨血塗之, 或以鴨口含少時則消。 一方: 用鹽湯溫洗之即效。
治蠶咬毒二五三
蠶咬人, 毒人肉中, 令人發(fā)寒熱。 苧葉搗敷之, 汁塗之。 今治蠶家以苧近蠶, 則蠶不生發(fā)也。
解蜘蛛咬毒二五四
薑汁調(diào)胡粉敷瘡口, 或用清油擦之, 內(nèi)飲羊乳。 [本草]云: 蜘蛛咬人, 令人一身生絲, 惟羊乳飲之可解。 貞元十年, 崔員外從質(zhì)云目擊有人被蜘蛛咬, 腹大如孕, 其家棄之, 乞食於道, 一僧遇之, 教飲羊乳, 未幾日而平。
[青囊]神授散二五五
治傳屍勞瘵, 血?dú)饽┥跆摀p者, 不必多方, 只以此藥早服, 則蟲自不能為患, 無有不愈者。 此方得之河南郡王府, 濟(jì)世之功不可盡述。 川椒, 二升, 去合口者, 略炒出汗。 右為細(xì)末, 空心米飲調(diào)服二錢。 或酒煮米粉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以漸增至五六十丸, 或用酒送。
解射工溪毒二五六
?白散。 治溪澗中射工蟲專射行人形影, 人中其毒, 則病如瘧狀, 或若傷寒, 俗云沙發(fā), 中之深者死, 急用後方治之。 ?白, 一握, 切。 豉, 半升。 葛根, 二兩。 升麻, 七錢半。 右剉如豆大。 每服四錢匕, 水二盞, 煎一盞, 去滓。 不拘時溫服, 移時再服。
[千金]雄黃兌散二五七
治時氣病?, 下部生蟲。 雄黃, 半兩。 桃仁, 一兩。 青葙子, 黃連, 苦參, 各三兩。 右五味為末, 綿裹如棗核大, 內(nèi)下部。 亦可用棗汁服方寸匕, 日三。
[千金]治大孔蟲癢方二五八
用大棗蒸爛為膏, 以水銀和捻長二三寸許, 綿裹內(nèi)大孔中過宿, 明旦蟲皆出, 但水銀損腸, 宜慎之。 愚按: 此方水銀不必生用, 但如治頭虱法, 燒煙以棗肉拌之用, 必更妙。 頭髮生虱方在新因五三。
雄麝散二五九
治五種蠱毒。 明雄黃, 麝香, 各一字, 另研。 用生羊肺一指大, 以刀切開, 安藥在內(nèi)吞下。
[醫(yī)林]丹砂丸二百六十
治蠱毒。 雄黃, 朱砂各另研, 藜蘆略炒, 鬼臼, 巴豆霜, 各二錢半。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二丸, 空心薑湯下, 當(dāng)利惡物並蠱毒。 如煩悶, 以鴨血為羹食之。
[良方]七寶丸二六一
治蠱毒。 敗鼓皮, 蠶退紙, 刺蝟皮各燒存性, 五倍子炒, 續(xù)隨子, 朱砂另研, 雄黃另研, 等分。 右為細(xì)末, 糯米粥丸, 小豆大。 每服七丸, 空心白水下。
蜜髓煎二六二
治中蠱令人腹內(nèi)堅痛, 面目青黃, 病變無常。 真蜜, 一碗。 豬骨髓, 五兩, 研。 右同煎熟。 分作十服, 日三服即瘥。
歸魂散二六三
凡初中蠱毒在膈上者, 當(dāng)用此藥吐之。 白礬, 建茶, 各一兩。 右二味, 為細(xì)末。 每服五錢, 新汲水調(diào)下頓服之, 一時久當(dāng)吐毒出。 若此藥入口, 其味甘甜, 並不覺苦味者, 即其證也。
麥?散二六四
治中蠱毒吐血。 用小麥?二合, 分為三服, 以冷水調(diào)下, 半日服盡, 當(dāng)下蠱即瘥。
挑生蠱毒簡易方二六五
一方: 明礬, 芽茶, 等分為末, 涼水調(diào)三錢。 一方: 青藍(lán)汁, 頻頻服半合則解。
一方: 石榴皮, 煎汁飲之, 當(dāng)吐出活蟲而愈。
--------------------------------------------------------------------------------
以下雜方
嗽煙筒二六六
治一切犯寒欬嗽, 遇冬便作。 款冬蕊, 鵝管石, 雄黃, 艾葉, 各等分。 右為末, 鋪艾上, 用紙捲筒, 燒煙吸入口內(nèi)吞下, 即嚥茶水一口壓之, 自效。 一方有佛耳草, 無艾葉, 用紙捲成條, 每切一節(jié), 約長三五分許, 焚爐中, 吸煙嚥之。
靈寶煙筒二六七
治一切寒喘欬嗽。 黃蠟, 雄黃, 各三錢。 佛耳草, 款冬蕊, 各一錢。 艾葉, 三分。 先將蠟溶化, 塗紙上, 次以艾鋪之, 將三味細(xì)研勻, 摻捲成筒。 用火點(diǎn)一頭, 吸煙吞之, 清茶送下。
七寶美髯丹二六八
補(bǔ)腎元, 烏鬚髮, 延年益壽。 何首烏赤, 白各一斤。 川牛膝, 半斤。 將何首烏先用米疳水浸一日, 以竹刀刮去粗皮, 切作大片, 用黑豆鋪甑中一層, 卻鋪何首烏一層, 再鋪豆一層, 卻鋪牛膝一層, 又豆一層, 重重相間, 面上鋪豆蓋之, 蒸以豆熟為度, 取起曬乾, 次日如前換豆再蒸, 如此七次, 去豆用。 破故紙, 半斤, 洗淨(jìng), 用黑芝麻同炒無聲為度, 去芝麻。 白茯苓, 半斤, 用人乳浸透, 曬乾蒸熟。 赤茯苓, 半斤, 用黑牛乳浸透, 曬乾蒸熟。 當(dāng)歸身, 半斤, 酒洗。 枸杞子, 半斤, 去枯蒂者。 右共為末, 煉蜜丸, 龍眼大。 每日空心嚼二, 三丸, 溫酒, 米湯, 鹽湯俱可送下。 製藥勿犯鐵器。 按: 此即七珍至寶丹少菟絲子一味。
北京烏鬚方二六九
兩京各處烏鬚者, 惟此方頗好, 用之雖未至簡妙, 然不壞鬚傷肉, 製用得法者, 可黑一月。 五倍子, 擇川中之大者, 打作碎粒, 分粗細(xì)為二, 先將粗者於鍋內(nèi)用文火炒成糊, 次入細(xì)者同炒, 初時大黑煙起, 取出不住手炒, 將冷, 又上火炒, 則黃煙起, 又取出炒, 將冷, 再上火炒, 則青黃白煙間出, 即可住火, 先以真青布一大片浸濕, 將棓子傾在布上, 包成一團(tuán), 用腳踏成餅, 上用濕泥一擔(dān)盦一夜, 色如烏羽為妙, 磁器收貯聽用。 紅銅花, 用細(xì)紅銅絲炭火煆, 醋中淬之, 不拘遍數(shù), 以化盡為, 去醋取銅花曬乾。 皂礬, 明礬, 各三分。 沒石子, 食鹽, 各二分。 硼砂, 淨(jìng)一分。 右每次染時, 旋配旋用, 以製倍子二錢為則, 加銅花四分, 餘皆一, 二分, 和勻作一服, 研細(xì), 以濃茶汁或燒酒用磁鍾調(diào)如稀糊, 坐湯中煮之, 看鍾內(nèi)綠氣生面為佳。 先用皂角湯洗鬚淨(jìng), 拭乾, 以抿柄塗上, 用皮紙搭濕包之, 或以青布囊囊之過夜, 次早溫水洗之。 如不潤, 用胡桃油撚指潤之。 一連染二夜, 其黑如漆亦妙。
擦牙烏鬚方二百七十
先期而擦者, 永久不白。 青鹽, 一斤。 嫩槐枝葉, 五斤, 切。 黑鉛, 四兩。 沒石子尖者, 七錢。 右將黑鉛, 青鹽入鍋內(nèi), 槐枝攪炒俱成灰炭取起, 將沒石子研細(xì)末和入, 用磁罐盛之, 每日早晚以藥擦牙, 漱水吐掌上擦鬚鬢, 久久自然潤黑。
便易擦牙方二七一
用五倍子大者一百個, 裝食鹽一斤, 鋪在鍋內(nèi), 大火燒過存性, 為末。 每日擦之, 久則鬚髯皆黑。
丹溪疝氣神方二七二
其病甚, 至氣上衝如有物築塞心臟欲死, 手足冷者, 二三服除根。 陳皮, 荔枝核為末炒焦黃, 硫黃火中溶化即投水中去毒研細(xì), 各等分。 右為末, 飯丸, 桐子大。 每服十四五丸, 酒下, 其疼立止。 若冬甚不能支持, 略加五, 六丸, 再不可多也。
神仙六子丸二七三
男子三十歲後服此藥, 一歲二單, 製服不息, 永不白鬚髮。 四十以上, 或見微白, 及少年髮黃不潤者, 服此百日, 自然漆黑, 其效如神。 菟絲子製, 金鈴子, 覆盆子, 五味子, 枸杞子, 蛇床子炒, 各一兩。 何首烏酒浸蒸極熟焙, 牛膝酒浸蒸, 熟地酒蒸搗, 地骨皮, 各三兩。 舶上茴香鹽炒, 川木瓜, 各二兩。 右十二味, 為細(xì)末, 用浸菟絲酒作糊為丸, 梧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食前溫酒或白湯送下。 一方加人參, 白朮, 白茯苓各一兩, 尤有神效。 服此大忌三白。
疝氣二七四
方重。
四製川楝子丸二七五
治疝氣, 一切下部之病, 悉皆治之, 凡腫痛縮小, 雖多年亦可除根。 川楝子, 淨(jìng)肉一斤, 分四分, 內(nèi)一分用鹽一兩, 茴香一合同炒黃色, 去鹽, 香不用, 外三分, 一分用巴豆四十九個, 一分用斑蝥四十九個, 一分用巴戟一兩, 仍各加麥?一合同炒黃色, 俱去?, 藥不用。 木香, 一兩。 破故紙, 一兩, 炒。 右為末, 酒糊丸, 梧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鹽湯送下, 甚者日進(jìn)二, 三服, 或空心或食前。
木香導(dǎo)氣丸二七六
治男子小腸氣肚疼, 一切氣積, 下元虛冷, 脾胃不和, 並宜服之有效。 木香, 丁香, 乳香, 香附, 川楝子肉, 大茴香, 破故紙, 葫蘆巴炒, 甘草炙, 三棱, 各一兩。 杜仲炒, 半兩。 右為細(xì)末, 酒糊丸, 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加至七八十丸, 用溫酒或鹽湯食前送下, 日進(jìn)二, 三服。
去鈴?fù)瓒咂?br style="FONT-FAMILY: ">治疝消鈴。 用大茴香一升, 以老生薑二斤, 取自然汁浸茴香一宿, 以薑汁滲盡為度, 入好青鹽二兩同炒赤, 取出焙乾為末, 用無灰酒浸蒸餅為丸, 梧子大。 空心食前酒下二三十丸, 或米飲亦可。 此方實(shí)脾疏肝, 所以治疝多效, 非如常法之剋伐, 故為妙也。
事後中寒腹痛方二七八
凡房事後中寒厥冷, 嘔噁腹痛者, 用?, 薑搗爛衝熱酒服之, 睡少頃, 出汗即愈。 如腹痛甚者, 以?白頭搗爛攤臍上, 以艾灸之或熨之亦可解。 得鼻尖有汗, 其痛痛即止。
濕疝陰丸作痛
二七九
蘄艾, 紫蘇葉烘乾熱, 川椒炒熱, 各三兩。 右三味, 拌勻, 乘熱用絹袋盛夾囊下, 勿令走氣, 冷即易之。
熏熨脫肛方二百八十
治氣痔脫肛。 枳殼?炒, 防風(fēng)去叉, 各一兩。 枯礬, 二錢半。 右咀, 用水三碗, 煎至二碗, 乘熱熏之, 仍以軟帛蘸湯熨之, 通手即淋洗。
熏洗脫肛方二八一
用赤皮?, 韭菜二味各帶根者煎湯, 入大楓子, 防風(fēng)末各數(shù)錢, 乘熱熏洗立收上。 一方: 用五倍子煎湯洗, 以赤石脂末摻上托入。 或脫長者, 以兩床相並, 中空尺許, 以磁瓶盛湯, 令病人仰臥浸瓶中, 逐日易之, 收盡為度。 又澀腸散方, 在小兒五四。
參朮芎歸湯二八二
治瀉痢產(chǎn)育氣虛脫肛, 脈濡而弦者。 人參, 白朮, 川芎, 當(dāng)歸, 黃耆酒炒, 山藥炒, 白芍藥, 白茯苓, 升麻, 炙甘草。 右生薑水煎服。 按: 此方若治泄痢虛滑脫肛, 仍須加製附子, 肉豆蔻方效。
涼血清腸散二八三
治大腸血熱脫肛。 生地黃, 當(dāng)歸, 芍藥, 各錢半。 黃芩, 黃連, 防風(fēng), 荊芥, 升麻, 各一錢。 香附, 川芎, 甘草, 各五分。 水一鍾半煎服。
縮砂散二八四
治大腸伏熱, 脫肛紅腫。 縮砂仁, 黃連, 木賊, 等分。 右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空心米飲調(diào)下。
訶子人參湯二八五
治證同前。 訶子煨去核,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炙甘草, 蓮肉, 升麻, 柴胡, 等分。 水一鍾半, 加生薑煎服。
澀腸散二八六
治久痢大腸滑脫。 訶子, 赤石脂, 龍骨, 等分。 右為末。 以臘茶少許和藥, 摻腸頭上, 用絹帛揉入。 又方用鱉頭煆存性, 入枯礬少許, 如上揉入。
蟠龍散二八七
治腸證脫肛腫痛。 地龍曬乾, 一兩。 風(fēng)化硝, 二兩。 右為末。 每用一, 二錢, 肛門濕則乾摻, 燥則清油調(diào)擦。 先以見腫消, 荊芥, 生?煮水候溫洗, 輕輕拭乾, 然後敷藥。
伏龍肝散二八八
治陰癥脫肛。 伏龍肝, 一兩。 鱉頭骨, 五錢。 百藥煎, 二錢半。 右為末。 每用一, 二錢, 濃煎紫蘇湯候溫洗過, 以清麻油調(diào)藥傅如前法。
獨(dú)蒜通便方二八九
治小便不通。 獨(dú)蒜, 一枚。 梔子, 三, 七枚。 鹽花, 少許。 右搗爛攤紙上貼臍, 良久即通。 未通, 塗陰囊上立通。
小便不通經(jīng)驗方二百九十
以樸硝為末。 每服二錢, 空心煎茴香湯下。 又方: 用蚯蚓杵, 以涼水?dāng)d過, 濃服半碗立通, 大解熱疾不知人事欲死, 服之甚效。
小水不通?熨法二九一
用?三斤, 慢火炒香熟, 以絹帕裹, 更替熨臍下即通。 或用鹽炒熱熨之, 冷則再易, 須臾即通。
雞內(nèi)金散二九二
治氣虛溺尿。 用雄雞?胵並腸燒為末。 溫酒調(diào)服。
狐腋氣五方二九三
治陰汗?臭, 兩腋下臭不可與人同行。 枯白礬, 密陀僧, 黃丹, 各二錢半, 麝香, 五分。 右於乳缽內(nèi)研細(xì)。 以醋於手心內(nèi)調(diào)藥擦腋下, 經(jīng)兩時許, 即以香白芷煎湯洗之, 一日用一次。 又: 治腋氣神效方。 密陀僧, 四兩。 枯白礬, 二兩。 輕粉, 三錢。 右為細(xì)末。 頻擦兩腋, 擦至半月見效, 半年全愈。 又: 腋氣方。 用熱蒸餅一枚, 擘作兩片, 摻密陀僧細(xì)末一錢許, 急挾在腋下, 略睡少時, 候冷棄之。 如一腋有病, 只用一半。 葉元方平生苦此疾, 來紹興偶得此方, 用一次遂絕根本。 又: 腋氣方。 單用枯礬為極細(xì)末, 以絹袋盛之。 常以撲於腋下, 不過十度即愈。 一方以唾調(diào)塗之。 又: 腋氣方。 先剃去腋毛令淨(jìng), 用白定粉水調(diào)擦傅患處, 至六七日後, 清晨看腋下有一黑點(diǎn)如鍼孔大者, 以筆點(diǎn)定, 即用小艾炷灸七壯, 灸過或有濁氣攻心作痛者, 當(dāng)用後藥下之: 丁香, 青木香, 檳榔, 檀香, 麝香, 大黃。 右煎服, 以下為度。
腳汗牡蠣散二九四
治腳汗, 除穢氣。 牡蠣煆, 枯白礬, 密陀僧, 黃丹, 等分。 右為細(xì)末。 每用少許, 乾摻腳指縫中即收。
燥囊牡蠣散二九五
治陰囊濕癢, 搔之則汁水流珠, 用此極效。 牡蠣醋煆, 一兩。 雄黃, 一錢。 枯礬, 硫黃, 苦參, 蛇床子, 各二錢。 右為細(xì)末。 先用蒼朮, 椒, 鹽煎湯洗濕處, 後用此藥摻之。
蒸洗陰囊法二九六
治一切陰囊濕癢。 陳茶, 一撮。 蒼朮, 二錢。 花椒, 蛇床子, 白礬, 各一錢。 蒼耳草, 量入。 炒鹽, 半兩。 樸硝, 三錢。 右用水四碗, 先將前五味煎湯, 去柤, 乃入後三味泡化。 先熏後洗, 三四次絕癢。
梅蘇丸二九七
龍腦薄荷, 粉草, 冰糖, 各四兩。 烏梅肉, 三兩。 白檀香, 紫蘇葉, 各二兩。 右為極細(xì)末, 以熟棗肉搗丸, 芡實(shí)大, 勿用鐵器。
冰梅丸二九八
龍腦薄荷, 二兩。 白糖, 柿霜, 各四兩。 烏梅肉, 桔梗, 各五錢。 兒茶, 三錢。 甘草, 一錢。 冰片, 一分。 右為極細(xì)末, 煉蜜丸, 龍眼核大。
龍腦上清丸二九九
烏梅肉, 腦荷, 各四兩。 白檀香, 蘇葉, 兒茶, 硼砂, 沙糖, 各二兩。 冰糖, 柿霜, 各八兩。 乾葛, 粉草, 各一兩。 冰片, 三分。 右為極細(xì)末, 蜜丸, 櫻桃大。
上清丸三百
佳方。 腦荷, 二兩。 雨茶, 白硼砂, 七錢。 烏梅肉, 貝母, 訶子, 各三錢。 冰片, 三分。 煉蜜丸。
辟邪丹三百一
方在痘疹百三十。 辟一切穢寒邪氣。
福建香茶餅三百二
能辟一切瘴氣時疫, 傷寒穢氣, 不時噙口中, 邪氣不入。 沉香, 白檀, 各一兩。 兒茶, 二兩。 粉草, 五錢。 麝香, 五分。 冰片, 三分。 右為極細(xì)末, 糯米調(diào)飲湯為丸, 黍米大。 噙化。
香髮木樨油三百三
採桂花半開者, 去莖蒂令淨(jìng), 每花二升, 用真麻油一斤, 輕手拌勻, 納磁瓶中, 用油紙緊封器口, 坐釜中湯煮一餉, 持起頓燥處, 十日後掀出, 用麻布濾絞清油, 封閉緊密收之, 愈久愈香。 或用菜子油亦可。
玉容散三百四
治面生黑?雀斑。 甘松, 三奈, 茅香, 各半兩。 白芷, 白芨, 白斂, 白殭蠶, 白附子, 天花粉, 綠豆粉, 各一兩。 防風(fēng), 零陵香, 蒿本, 各二錢。 肥皂, 二錢, 去皮弦。 右為細(xì)末。 每早晚蘸末洗面。
硫黃膏三百五
治面部生瘡, 或鼻赤風(fēng)刺粉刺。 硫黃, 白芷, 天花粉, 水粉, 各五分。 全蝎, 一枚。 蟬蛻, 五個。 芫青, 七個, 去頭足。 右為細(xì)末, 用麻油, 黃蠟約多寡, 如合面油, 熬勻離火, 方入前末藥和勻。 每於臨臥時洗面淨(jìng), 以少許塗面, 勿近眼, 數(shù)日間腫處自平, 赤鼻亦消。 如退風(fēng)刺, 一夕見效。
景岳全書卷之六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