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性質(zhì)。首先考慮土壤本身的供氮水平,因地制宜地施用氮肥。根據(jù)土壤肥力的狀況確定施肥量,肥力高的地塊少施,肥力低的地塊多施。氮肥分配到中、低肥力田塊的比例大于高肥力田塊。因為中低肥力田塊的增產(chǎn)潛力大于高肥力田塊,根據(jù)全國多年多點肥料試驗結(jié)果表明,中、低田塊每公斤氮增產(chǎn)稻谷4千克,小麥5千克,玉米5.5千克,比高產(chǎn)地增產(chǎn)潛力大。
土壤對不同類型的氮肥也有很強的選擇性,酸性土壤可選擇堿性肥料和生理堿性肥料及中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氫銨、尿素、硝酸鈣等。在沙質(zhì)土壤上施用氮肥應少量多次,基肥少施,增加追肥次數(shù),并且不適于施用硝態(tài)氮肥。
作物的營養(yǎng)特性。作物對于氮肥也具有選擇性,不同作物種類對于氮肥的形態(tài)和品種的選擇不一樣。水稻、小麥、高粱、玉米等禾谷類作物,以及棉花、蔬菜、果樹是需氮較多的作物,氮肥的施用量應大些。大豆、花生等豆類作物有根瘤菌共生固氮,對氮要求不迫切,可以少施或不施氮肥。
同一作物不同品種的需肥能力不同,水稻中的雜交稻、粳稻等,由于根系發(fā)達,吸收和需求氮量比常規(guī)稻多。
磷肥
磷肥是以磷礦為原料生產(chǎn)的含有作物營養(yǎng)元素磷的化肥。磷在植物體內(nèi)是細胞原生質(zhì)的組分,對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起重要作用;磷還參與植物生命過程的光合作用,糖和淀粉的利用和能量的傳遞過程。磷肥還能促進植物苗期根系的生長,使植物提早成熟。植物在結(jié)果時,磷大量轉(zhuǎn)移到籽粒中,使得籽粒飽滿。最早的磷肥是過磷酸鈣,現(xiàn)已逐漸被磷酸銨和重過磷酸鈣等高濃度磷肥取代。磷肥的有效組分的品位以五氧化二磷的質(zhì)量分數(shù)表示
什么是磷肥?磷肥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具有磷(P)標明量,以提供植物磷養(yǎng)分為其主要功效的單元肥料。磷是組成細胞核、原生質(zhì)的重要元素,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組成部分。作物體內(nèi)磷脂、酶類和植素中均含有磷,磷參與構(gòu)成生物膜及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質(zhì)和脂肪的合成、分解和運轉(zhuǎn)等代謝過程,是作物生長發(fā)育必不可少的養(yǎng)分。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產(chǎn)量,改善產(chǎn)品品質(zhì),加速谷類作物分蘗,促進幼穗分化、藻漿和籽粒飽滿,促使早熟;還能促使棉花、瓜類、茄果類蔬菜及果樹等作物的花芽分化和開花結(jié)實,提高結(jié)果率,增加漿果、甜菜、甘蔗以及西瓜等糖分、薯類作物薯塊中的淀粉含量、油料作物籽粒含油量以及豆科作物種子蛋白質(zhì)含量。在栽種豆科綠肥時,施用適量的磷肥能明顯提高綠肥鮮草產(chǎn)量,使根瘤菌固氮量增多,達到通常稱之為“以磷增氮”的目的。此外,還能提高作物抗旱、抗寒和抗鹽堿等抗逆性。
磷肥知識介紹
關鍵詞: 磷肥
1.磷肥的種類和性質(zhì)
根據(jù)溶解度的大小和作物吸收的難易,通常將磷肥劃分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和難溶性磷肥三大類。凡能溶于水(指其中含磷成分)的磷肥,稱為水溶性磷肥,如過磷酸鈣、重過磷酸鈣;凡能溶于2%檸檬酸或中性檸檬酸銨或微堿性檸檬酸銨的磷肥,稱為弱酸溶性磷肥或枸溶性磷肥。如鈣鎂磷肥、鋼渣磷肥、偏磷酸鈣等;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弱酸而只能溶于強酸的磷肥,稱為難溶性磷肥,如磷礦粉、骨粉等。生產(chǎn)上常用磷肥的種類和性質(zhì)
2.磷肥在土壤中的轉(zhuǎn)化
過磷酸鈣在土壤中的轉(zhuǎn)化:過磷酸鈣施入土壤后,最主要的反應是異成分溶解。即在施肥以后,水分向施肥點匯集,使磷酸一鈣溶解和水解,形成一種磷酸一鈣、磷酸和含水磷酸二鈣的飽和溶液,其反應如下:
這時施肥點周圍土壤溶液中磷的濃度可高達10mg/kg-20mg/kg,使磷酸不斷向外擴散。在施肥點,其微域土壤范圍內(nèi)飽和溶液的pH可達1- 1.5。在向外擴散的過程中能把土壤中的鐵、鋁、鈣、鎂等溶解出來,與磷酸根離子作用,形成不同溶解度的磷酸鹽。在石灰性土壤中,磷與鈣作用,生成磷酸二鈣和磷酸八鈣,最后大部分形成穩(wěn)定的羥基磷灰石。在酸性土壤中,磷酸一鈣通常與鐵、鋁作用形成磷酸鐵、鋁沉淀,而后進一步水解為鹽基性磷酸鐵鋁。在弱酸性土壤中,磷酸一鈣易被粘土礦物吸附固定。在中性土壤中,過磷酸鈣主要是轉(zhuǎn)化為CaHPO4•2H2O及溶解的Ca(H2PO4)2,是對作物供磷能力的最佳狀態(tài)。CaHPO4•2H2O是弱酸溶性的,殘留在施肥點位置,故過磷酸鈣在土壤中移動性很小,水平范圍0.5cm,縱深不過5cm,其當年利用率也很低,通常為10%-25%。
鈣鎂磷肥在土壤中的轉(zhuǎn)化:鈣鎂磷肥可在作物根系及微生物分泌的酸的作用下溶解,供作物吸收利用。
磷礦粉在土壤中的轉(zhuǎn)化:磷礦粉施入土壤后,在化學、生物化學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逐漸分解,改變原有狀態(tài)而轉(zhuǎn)化為新的磷化合物(圖9-13)。
影響這種轉(zhuǎn)化的因素主要是土壤pH、Ca2+濃度和H2PO4-的濃度,很明顯,在酸性條件下有利于磷礦粉的這種轉(zhuǎn)化,因此磷礦粉以施在酸性土壤肥效較高。
3.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有效施用
磷肥是所有化學肥料中利用率最低的,當季作物一般只能利用10%-25%。其原因主要是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同時它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又很小,而根與土壤接觸的體積一般僅占耕層體積的4%-10%,因此,盡量減少磷的固定,防止磷的退化,增加磷與根系的接觸面積,提高磷肥利用率,是合理施用磷肥,充分發(fā)揮單位磷肥最大效益的關鍵。
?。?)根據(jù)土壤條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在土壤條件中,土壤的供磷水平、土壤N/P2O5、有機質(zhì)含量、土壤熟化程度以及土壤酸堿度等因素與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關系最為密切。
土壤供磷水平及N?P2O5:土壤全磷含量與磷肥肥效相關性不大,而速效磷含量與磷肥肥效卻有很好的相關性。一般認為速效磷(P2O5)在10mg? kg-20mg/kg(Olsen法)范圍為中等含量,施磷肥增產(chǎn);速效磷>25mg/kg,施磷肥無效;速效磷<10mg/kg時,施磷肥增產(chǎn)顯著。蔬菜地磷的臨界范圍比較高,速效磷達57mg/kg時,施磷肥仍有效。國光蘋果葉片含磷量小于0.14%為磷不足。磷肥肥效還與N/P2O5密切相關,在供磷水平較低,N?P2O5大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產(chǎn)顯著;在供磷水平較高,N?P2O5小的土壤上,施用磷肥效果較??;在氮、磷供應水平都很高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產(chǎn)不穩(wěn)定;而在氮、磷供應水平均低的土壤上,只有提高施氮水平,才有利于發(fā)揮磷肥的肥效。
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與磷肥肥效:一般來說,在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2.5%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產(chǎn)不顯著,在有機質(zhì)含量<2.5%的土壤上才有顯著的增產(chǎn)效果。這是因為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與有效磷含量呈正相關,因此磷肥最好施在有機質(zhì)含量低的土壤上。
土壤酸堿度與磷肥肥效:土壤酸堿度對不同品種磷肥的作用不同,通常弱酸溶性磷肥和難溶性磷肥應分配在酸性土壤上,而水溶性磷肥則應分配在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上。
在沒有具體評價土壤供磷水平數(shù)量指標之前,也可以根據(jù)土壤的熟化程度對具體田塊分配磷肥。一般應優(yōu)先分配在瘠薄的瘦田、旱田、冷浸田、新墾地和新平整的土地,以及有機肥不足、酸性土壤或施氮肥量較高的土壤上,因為這些田塊通常缺磷,施磷肥效果顯著,經(jīng)濟效益高。
(2)根據(jù)作物需磷特性和輪作換茬制度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作物種類不同,對磷的吸收能力和吸收數(shù)量也不同。同一土壤上,凡對磷反應敏感的喜磷作物,如豆科作物、甘蔗、甜菜、油菜、蘿卜、蕎麥、玉米、番茄、甘薯、馬鈴薯和果樹等,應優(yōu)先分配磷肥。其中豆科作物、油菜、蕎麥和果樹,吸磷能力強,可施一些難溶性磷肥。而薯類雖對磷反應敏感,但吸收能力差,以施水溶性磷為好。某些對磷反應較差的作物如冬小麥等,由于冬季土溫低,供磷能力差,分蘗階段又需磷較多,所以也要施磷肥。
有輪作制度的地區(qū),施用磷肥時,還應考慮到輪作特點。在水旱輪作中應掌握“旱重水輕”的原則,即在同一輪作周期中把磷肥重點施于旱作上;在旱地輪作中,磷肥應優(yōu)先施于需磷多、吸磷能力強的豆科作物上;輪作中作物對磷具有相似的營養(yǎng)特性時,磷肥應重點分配在越冬作物上。
?。?)根據(jù)肥料性質(zhì)合理分配和施用
水溶性磷肥適于大多數(shù)作物和土壤,但以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更為適宜。一般可做基肥、追肥和種肥集中施用。弱酸溶性磷肥和難溶性磷肥最好分配在酸性土壤上,做基肥施用,施在吸磷能力強的喜磷作物上效果更好。同時弱酸溶性磷肥和難溶性磷肥的粉碎細度也與其肥效密切相關,磷礦粉細度以90%通過100目篩孔,即最大粒徑為0.149mm為宜。鈣鎂磷肥的粒徑在40-100目范圍內(nèi),其枸溶性磷的含量隨粒徑變細而增加,超過100目時其枸溶率變化不大,不同土壤對鈣鎂磷肥的溶解能力不同及不同種類的作物利用枸溶性磷的能力不同,所以對細度要求也不同。在種植旱作物的酸性土壤上施用,不宜小于40目,在中性缺磷土壤以及種植水稻時,不應小于60目,在缺磷的石灰性土壤上,以100目左右為宜。
(4)以種肥、基肥為主,根外追肥為輔
從作物不同生育期來看,作物磷素營養(yǎng)臨界期一般都在早期,如水稻、小麥在三葉期,棉花在二至三葉期,玉米在五葉期,都是作物生長前期,如施足種肥,就可以滿足這一時期對磷的需求,否則,磷素營養(yǎng)在磷素營養(yǎng)臨界期供應不足,至少減產(chǎn)15%。在作物生長旺期,對磷的需要量很大,但此時根系發(fā)達,吸磷能力強,一般可利用基肥中的磷。因此,在條件允許時,三分之一做種肥,三分之二做基肥,是最適宜的磷肥分配方案。如磷肥不足,則首先做種肥,既可在苗期利用,又可在生長旺期利用。生長后期,作物主要通過體內(nèi)磷的再分配和再利用來滿足后期各器官的需要,因此,多數(shù)作物只要在前期能充分滿足其磷素營養(yǎng)的需要,在后期對磷的反應就差一些。但有些作物如棉花在結(jié)鈴開花期、大豆在結(jié)莢開花期、甘薯在塊根膨大期均需較多的磷,這時我們就以根外追肥的方式來滿足它們的需要,根外追肥的濃度,單子葉植物如水稻和小麥以及果樹的噴施濃度為1%-3%。雙子葉植物如棉花、油菜、蕃茄、黃瓜等則以0.5%-1%為宜(過磷酸鈣)。
?。?)磷肥深施、集中施用
針對磷肥在土壤中移動性小且易被固定的特點,在施用磷肥時,必須減少其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增加與作物根群的接觸機會,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磷肥的集中施用,是一種最經(jīng)濟有效的施用方法,因集中施用在作物根群附近,既減少與土壤的接觸面積而減少固定,同時還提高施肥點與根系土壤之間磷的濃度梯度,有利于磷的擴散,便于根系吸收。
?。?)氮、磷肥配合施用
N、P配合施用,能顯著地提高作物產(chǎn)量和磷肥的利用率。在一般不缺鉀的情況下,作物對N和P的需求有一定的比例。如禾本科作物的氮磷比例為2-3∶1,蘋果的氮磷比為2∶1,而我國大多數(shù)土壤都缺氮素,所以單施磷肥,不會獲得較高的肥效,只有當N、P營養(yǎng)保持一定的平衡關系時,作物才能高產(chǎn)。
?。?)與有機肥料配合施用
首先,有機肥料中的粗腐殖質(zhì)能保護水溶性磷,減少其與Fe、Al、Ca的接觸而減少固定;其次,有機肥料在分解過程中產(chǎn)生多種有機酸,如檸檬酸、蘋果酸、草酸、酒石酸等。這些有機酸與Fe、Al、Ca形成絡合物,防止了Fe、Al、Ca對磷的固定,同時這些有機酸也有利于弱酸溶性磷肥和難溶性磷肥的溶解;再次,上述有機酸還可絡合原土壤中磷酸鐵、磷酸鋁、磷酸鈣中的Fe、Al、Ca,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8)磷肥的后效
磷肥的當年利用率為10%-25%,大部分的磷都殘留在土壤中,因此其后效很長。據(jù)研究,磷肥的年累加表現(xiàn)利用率連續(xù)5-10年,可達50%左右,所以在磷肥不足時,連續(xù)施用幾年以后,可以隔2-3年再施用,利用以前所施磷肥的后效,就可以滿足作物對磷肥的需求。
總之,磷肥合理施用,既要考慮到土壤條件、磷肥品種特性、作物的營養(yǎng)特性、施肥方法,還要考慮到與氮肥的合理配比及磷肥后效。當土壤中鉀和微量元素不足時,還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元素,使其不成為最小限制因子,這樣,才能提高磷肥的肥效。
25.磷肥的作用與注意事項?
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產(chǎn)量,改善作物品質(zhì),加速谷類作物分蘗和促進籽粒飽滿;促使棉花、瓜類、茄果類蔬菜及果樹的開花結(jié)果,提高結(jié)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常用磷肥與注意事項:
過磷酸鈣:溶于水,為酸性速溶性肥料 ,可以施在中性、石灰性土壤上,可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種肥和根外追肥。注意不能與堿性肥料混施,以防酸堿性中和,降低肥效;主要用在缺磷土壤上,施用要根據(jù)土壤缺磷程度而定,葉面噴施濃度為1—3%。
鈣鎂磷肥:是一種以含磷為主,同時含有鈣、鎂、硅等成分的多元肥料,不溶于水的堿性肥料,適用于酸性土壤,肥效較慢,作基肥深施比較好。與過磷酸鈣、氮肥不能混施,但可以配合施用,不能與酸性肥料混施,在缺硅、鈣、鎂的酸性土壤上效果好!
磷酸一銨和磷酸二銨:是以磷為主的高濃度速效氮、磷復合肥,易溶于水,磷酸一銨為酸性肥料,磷酸二銨為堿性肥料,施用時適當要注意,一般適用于各種作物和土壤,最適合于作基肥,也可作種肥。
鉀肥
具有鉀(K或K2O)標明量的單元肥料就是鉀肥(potash fertilizer)。能提高土壤供鉀能力和植物的鉀營養(yǎng)水平。根據(jù)鉀肥的化學組成可分為含氯鉀肥和不含氯鉀肥。所有的鉀鹽肥料均為水溶性,但也含有某些其他不溶性成分。主要鉀肥品種有氯化鉀、硫酸鉀、鉀石鹽、鉀鎂鹽、光鹵石、硝酸鉀、窯灰鉀肥。鉀肥的施用除取決于土壤的供鉀能力外,還受作物種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平和氣候及土壤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土壤中鉀的含量、形態(tài)及其轉(zhuǎn)化和供鉀能力是合理分配和施用鉀肥的重要依據(jù)。土壤的全鉀含量變幅較大 ,一般為0.1%~3%,平均約為1%。土壤中的鉀包括3種形態(tài):①礦物鉀。主要存在于土壤粗粒部分,約占全鉀的90%左右,植物極難吸收。②緩效性鉀。約占全鉀的2%~8%,是土壤速放鉀的給源。③速效性鉀。指吸附于土壤膠體表面的代換性鉀和土壤溶液中的鉀離子。植物主要是吸收土壤溶液中的鉀離子。當季植物的鉀營養(yǎng)水平主要決定于土壤速效鉀的含量。一般速效性鉀含量僅占全鉀的0.1%~2%,其含量除受耕作、施肥等影響外,還受土壤緩放性鉀貯量和轉(zhuǎn)化速率的控制。
1. 硫酸鉀 含氧化鉀(K2O)48%~52%,含硫(S)18%,商品肥呈淺灰或微黃色。易溶于水,為高濃度速效性鉀肥,吸濕性小,不易結(jié)塊,易于存貯、運輸。為化學中性、生理酸性肥料。適宜于各種作物和土壤。特別適合于忌氯、喜硫作物,如薯芋類、十字花科、蔥蒜類等。在酸性土壤上或長期施用時應配施鈣鎂磷肥、磷礦粉或其他堿性肥料,以防土壤酸化和板結(jié)。在缺硫的土壤和需硫較多的蔬菜如洋蔥、韭菜、大蒜等上施用,效果好。故應首先用于對氯敏感及喜鉀喜硫的作物上。在水生蔬菜中不宜施用。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施用,要配合施用有機肥料。對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性土,應基肥、追肥結(jié)合,分別施用。
可作基肥、追肥、種肥和葉面施肥。作追肥宜早期施用。做基肥、追肥時采取條施、溝施、穴施的集中施肥方法,施用量為每667平方米7.5公斤~15公斤。做種肥用量為每667平方米1.5公斤~2.5公斤。葉面施肥濃度為2%~3%。
2.氯化鉀 含氧化鉀(K2O)60%,商品肥含量50%~60%,為白色或淡黃色(或淺磚紅色)結(jié)晶。溶于水,有吸濕性,久貯易結(jié)塊。為化學中性、生理酸性肥料,適合于除鹽堿土之外的各種土壤。在酸性土壤或長期大量施用氯化鉀的土壤上應注意配合施用有機肥料、鈣鎂磷肥、磷礦粉或其他堿性肥料(如石灰及石灰類物質(zhì)等)施用。中性土壤上長期施用氯化鉀,應配施鈣質(zhì)肥料。在瓜果類和保護地栽培條件下應根據(jù)作物、土壤條件合理或少量施用氯化鉀,嚴禁施用氯化鉀和氯化銨制成的雙氯肥料。沙性重的土壤施用,應配合施用有機肥料,且應分次少量施入。在干旱季節(jié),土壤的施鉀量需要適當增加。
可做基肥、追肥,不宜做種肥。作基肥時在中性和酸性土壤上宜與有機肥、磷礦粉等配合和混合使用。作追肥時宜提早施用。施用量一般為每667平方米5公斤~15公斤,作基肥的施用量可以稍多于追肥。忌氯作物如馬鈴薯等不宜施用,可用硫酸鉀等不含氯離子的鉀肥。
3.草木灰 為稻草、玉米稈、棉花稈、油菜稈等植物殘體燃燒后的殘灰。主要是鉀、磷、鈣、鎂、硫、硅以及各種微量元素,但以鉀、鈣為主。鉀的形態(tài)主要是碳酸鉀,其次是硫酸鉀。為速效性堿性鉀肥。貯存時應避免雨淋水泡。不宜與銨態(tài)氮肥、水溶性磷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如人畜尿)同時混用。富含鈣質(zhì),不能與過磷酸鈣混存、混用。適于除鹽堿土以外的各種土壤,尤其適用于酸性土壤。
可用作基肥、追肥和蓋種肥,也可以進行根外追肥。用量為每667平方米50公斤~100公斤,施用前要加少量水使之濕潤。作基肥時宜集中施用,采用溝施或穴施,深約10厘米,施后覆土。作追肥時,可葉面撒施。作蓋種肥時,用作蔬菜苗床覆蓋物。用1%草木灰水浸出液作根外追肥,可兼治蚜蟲。
什么土壤和作物施用鉀肥有效?
鉀肥應首先施用在缺鉀土壤上,土壤供鉀情況決定了鉀肥施用的效果。在實際中,應根據(jù)土壤供鉀能力的大小,優(yōu)先把鉀肥施用在速效鉀含量低,緩效鉀貯量少,而釋放緩慢的土壤上,一般以水稻、小麥為種植對象的土壤,其速效鉀含量在40-80ppm(K2O)時施鉀有效。鉀肥應優(yōu)先施在有足夠的磷、氮水平而產(chǎn)量水平低的土壤上。質(zhì)地粗的砂土供鉀肥力低,速效鉀易淋失,也應考慮鉀肥的優(yōu)先施用。各種作物的需鉀量和吸鉀能力不同,對一些喜鉀作物如煙草、馬鈴薯、甜菜、甘蔗、香蕉等可多施鉀肥,可在增產(chǎn)的同時提高品質(zhì)。對增產(chǎn)幅度大的豆科綠色也可多施,以鉀增氮。對需鉀量大的高產(chǎn)矮稈良種和雜交水稻等也要注意鉀肥施用。
鉀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農(nóng)產(chǎn)品品質(zhì)和作物的抗逆性。鉀肥的品種較少,常用的只有氯化鉀和硫酸鉀,其次是鉀鎂肥。
氯化鉀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不宜在對氯敏感的作物上施用,如煙草、甜菜、甘蔗、馬鈴薯和葡萄。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作種肥(氯離子會影響種子的發(fā)芽和幼苗生長)。
硫酸鉀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廣泛適用于各種作物,可用作基肥(深施覆土)、追肥(以集中條施和穴施為好),可用作種肥和葉面噴施(濃度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