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們迎來了“芒種”節(jié)氣,“芒種”又名“忙種”,這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jié)氣,同時,“芒種”的到來也意味著我們進入了炎熱的夏季,此時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于是,“防暑祛濕”正式成為我們今后的養(yǎng)生主題啦!
在防暑與祛濕之間比較,好像祛濕是件更難的事,一是濕氣頑固,不好祛除,二是濕氣這家伙不喜歡孤單,很愛拉幫結伙。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與風在一起叫風濕,真是一個不留神,“濕氣”就會發(fā)生多番變化。所以,除濕,大家一定要認真起來!
誒?寒濕?夏天這么熱,哪來的寒濕啊?大家可千萬別小瞧寒濕,因為夏季到處都是寒濕隱患呀!
夏季“寒濕”如何產(chǎn)生?
首先,大家來反思下自己夏日里的貪涼行為,是不是愛沖冷水澡???是不是常喝冷飲?。靠照{(diào)溫度是不是調(diào)的很低?。恐荒苷f這些你常做的事,每件都踩了雷!沖冷水澡,寒濕之氣就比平時更容易入里;喝冷飲一時爽,但寒濕直接進入了脾胃;還有室外濕乎乎,室內(nèi)空調(diào)冷嗖嗖,這一結合不還是寒濕嘛!
“寒濕”的表現(xiàn)
如果寒氣和濕氣結合,導致人體功能紊亂,那么人體就會出現(xiàn)舌苔白厚、身體發(fā)冷、頭暈頭重、胸悶。最明顯的是脾胃往往出現(xiàn)問題,比如腹痛、欲嘔、腹瀉等等,此時感冒病毒乘虛而入,就會形成我們通常說的寒濕感冒。
祛除“寒濕”——藿香正氣
在大家的印象中,藿香正氣是防中暑的,但其實,這是誤解啊,藿香正氣本來就是祛寒濕的!
藿香正氣
藿香、紫蘇葉、蒼術、陳皮、厚樸、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桔梗、甘草。
◎藿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能夠化濕醒脾,辟穢和中,發(fā)表解暑,為主藥。
◎紫蘇葉藥性辛、溫,歸肺、脾經(jīng),能夠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jīng),能夠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白芷與紫蘇葉共為輔藥。
◎厚樸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能夠燥濕消痰,下氣除滿;大腹皮性微溫,味辛,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小腸經(jīng),能夠行氣寬中,行水消腫;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jīng),能夠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能夠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白術性溫,味甘苦,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桔梗味苦,氣微溫,入肺經(jīng)。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濕;它們共為佐藥。
◎生姜、大棗既能調(diào)和營衛(wèi),又能調(diào)和脾胃;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能夠補脾益氣,調(diào)和諸藥;它們共為使藥。
大家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的藥物大多數(shù)是祛濕的,而且基本上是溫熱藥,諸藥合用共奏解表祛暑,化濕和中之功,所以祛寒濕的效果特別好。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為何夏季多“寒濕”了吧!那么,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少貪涼,防濕邪,防護做足,才能遠離“寒濕”困擾??!
掃碼關注我們
掃碼進入微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