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咸陽(陜西省咸陽縣)人。高祖茅蒙,字初成,在東周末,拜鬼谷先生為師,隱居華山,修煉成道;曾祖茅偃,仕子泰昭王之世,有功業(yè)于當(dāng)時;祖父茅嘉,仕于秦莊襄王朝,秦始皇即位,嘉屢立戰(zhàn)功,歿后,始皇命以相國之禮葬于長安龍首山;父茅祚,志在農(nóng)畝,不愿出仕。(按此時已到西漢前期)。
祚有子三人,長子茅盈,字叔申;次子茅固,字季偉;少子茅衷,字思和。茅盈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 145),自幼好道,十八歲棄家入恒山(即今山西省渾源縣北岳)在山中采藥為食,并讀老子道德經(jīng)及周易傳;二十四歲遇師,學(xué)服氣法;再過二十年,又遇上仙授職妙道;四十九歲離師返家(按此時為漢武帝天漢四年,即公元前 97),父母尚存。
至漢宣帝時,二弟皆官居要職,茅固為“執(zhí)金吾”(官名), 茅衷為西河太守。漢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四月三日,茅盈在家中宴會賓客六百余人,次日即與親族告別往句曲山(山在今江蘇省句容縣境,自茅氏弟兄于此成道后,遂改名茅山),臨行時 對人言:“真仙貴在隱跡,不宜炫耀,吾所以不默遁者,蓋欲以 此道勸誘二弟之追慕醒迷也”。
事后,二弟聞之,各辭官回鄉(xiāng)里 (按,茅盈于四十九歲出山回家,到此時已經(jīng)過了五十三年,入茅山時當(dāng)為102 歲。二弟年齡當(dāng)亦不小)。茅固、茅哀在家學(xué)習(xí)茅盈之遺書,久而無所得,遂決計入山尋兄,面求密訣。漢元帝永光二年三月六日渡江,見兄于東山。茅盈對二弟言:“年老不能學(xué)升霄大術(shù),汝等'將來只可作地仙”。
茅固、茅袁乃住山依法修煉,競獲成就。本地居民,戚三茅君之德,有詩歌為證,其詞曰:“茅山連金陵江湖據(jù)下流三神乘白鵲各治一山頭甘雨灌早稻擊田留亦聚妻子咸保室使我無百憂白鶴翔青云何時復(fù)來游”。除此而外,茅蒙當(dāng)日在華山成道時,民簡也有一首歌搖,《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集解》引《太元真人茅盈內(nèi)紀(jì)》曰:“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于,盈曾祖父蒙(按本傳作‘高祖父蒙',相差一代)乃于華山之中;乘云駕龍,白日升天(這是古代傳說的神話,由來已久,故照錄之)。
先是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 駕龍上升入泰清 時下玄州戲赤城 繼世而往在我盈 帝若學(xué)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此仙人之謠歌,勸帝求長生之術(shù)'。于是始皇欣然乃有尋仙之志,因改臘曰嘉平”。按:茅氏弟兄三人與道教茅山派大有關(guān)系,他們的歷史尚在張道陵以前,不能不詳為敘述。
晉葛洪《神仙傳》卷九雖有“茅 君”一篇記載,僅478字,人無名號,事無年代,不足以資考證,今只以《太元真人東岳上卿司命真君傳》為根據(jù),此傳共有 3,260宇左右,文章格調(diào)似是晉代人手筆。劉宋人裴駟《史記集解》所 引《茅盈內(nèi)紀(jì)》一段,也見于此傳中,不知是一是二,孰先孰后,但可決定《內(nèi)紀(jì)》出世必在《集解》以前,至晚也是東晉人的品。
⊙文章內(nèi)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yī)專業(yè)人員請勿試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