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書友會第192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I導讀:鼻炎是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疾病,雖不是大毛病,但卻反復難治,大大的降低生活質量?!秱s病論》中鼻塞流涕并不作為主要癥狀,僅少數(shù)條文中有提及,如桂枝湯的“鼻鳴干嘔”、葶藶大棗瀉肺湯的“鼻塞清涕出”等等,即便我們都知道中醫(yī)講求辨證論治,但仍因此常常會對傷寒論方子治療鼻炎的療效產生懷疑。(編輯/千誠)
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鼻炎醫(yī)案二則
作者/黃曉明 謝佳諭
我們是本科四年級的學生,從大三開始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傷寒雜病論》,從中受益匪淺,大家相互交流探討、互相督促,一年下來逐漸有些許收獲,現(xiàn)各取柴胡桂枝干姜湯醫(yī)案一則,一求各位老師前輩指正,二來作為自己成長道路上的印跡。
柴胡桂枝干姜湯出自《傷寒論》的147條(宋本),此條條文較難理解,歷代醫(yī)家對其解釋較為分歧,在此僅舉劉渡舟先生與胡希恕先生的注解作為說明。劉老認為病機當為膽熱脾寒,是少陽病兼里虛寒之證(少陽病有陷入陰證之轉機),與大柴胡湯遙相對應,辨證要點當為口苦與大便溏;胡老認為此方是厥陰病的典型用方,治療少陽病兼有津液虧虛、里虛寒的大便干結(陽微結)。兩者在病機上的認識是比較相近的,皆為上熱下寒,不同點為劉老認為大便溏,胡老認為大便硬,看似相反,實則也不難理解。我認為仲景對于大便情況并未提及,可能因為大便并不是主要的矛盾。脾寒自然有可能造成大便溏,但脾寒津液不化、津液不下也有可能造成大便干。另外在用藥上,對于脾寒嚴重者,僅僅用干姜2錢似乎稍顯不足,劉老對于大便溏者多加重干姜用量,而看胡老醫(yī)案中的牡蠣用量多為3-5錢(原方僅用2錢),軟堅潤下力較佳,可能也是造成他倆認識上不同的原因。
雖然認識不同,但卻都取得了卓越的療效,兩人的弟子不約而同的說此方是他們老師最常使用的方劑,亦可見此方適應癥的廣泛。
原文:
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兩,干姜二兩,栝樓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熬)二兩,甘草(炙)二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毫升,溫服一毫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注:現(xiàn)代劑量多以一錢(3g)代一兩
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鼻炎確實是偶然發(fā)現(xiàn),索之文獻也有用其治療鼻竇炎頭痛記載。我們一開始曾不詳加辨證,皆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湯,但好壞各半?!秱摗凡窈鹬Ω山獪珬l文下有“初服微煩”四字,我們觀察下來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鼻炎若出現(xiàn)頭眩暈,或昏沉欲睡,或如醉酒等,常常有一劑知二劑已的速效,即“藥弗暝眩,厥疾難瘳”,雖有頭暈等癥,并不會出現(xiàn)血壓升高等情況,也能忍受,只需平臥休息片刻即可,或者在臨睡前服藥;如果不出現(xiàn)暝眩,往往毫無效果,此點也體現(xiàn)出中醫(yī)辨證施治的重要。運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有時需要見好就收,有時并不能夠祛盡病邪,如果“效不更方”可能會使部分人鼻衄。干姜與桂枝(肉桂)同用,溫燥之性異常,服后常令人口干難忍,所以當中栝樓牡蠣斷不可少,如小青龍中芍藥與五味子。當然,這都沒有經過細細研究,加上我們水平實在有限,這些僅僅供各位前輩參考。
案一
謝某,男,25歲,學生、長跑運動員,臺灣籍,身高170cm,體重60kg ,2018年9月17日初診
主訴:反復鼻塞、鼻癢多年,加重1周
現(xiàn)病史:患者反復鼻塞、鼻癢、眼睛癢、晨起噴嚏多年,斷續(xù)接受過中西醫(yī)治療(具體不明),效果不明顯,一周前開始到廣州求學,可能因為氣候因素,諸癥加重,故求診治。
刻下:鼻塞但無鼻涕,鼻癢,時時擰鼻,眼睛癢,早晨起床會連續(xù)打4、5個噴嚏,平素胸悶,怕熱,起床時口苦,稍微容易出汗,口渴喜冷飲,胃口不佳,神疲乏力,四肢沉重,大便粘、偏軟,小便稍微有灼熱感、色偏黃,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色淡紅,舌面有裂紋,舌尖有少許點刺,苔薄白、分布不均,脈弦遲、重按無力。
處方:
柴胡24g 肉桂9g 干姜6g 天花粉12g 黃芩9g 牡蠣6g 炙甘草6g 淡竹葉6g 生地黃6g
5劑,水煎服,一天二次,飯后溫服
服藥后當天自述有如喝酒后的感覺。服完兩劑后癥狀大幅改善。服完五劑后鼻塞,鼻癢,噴嚏,胸悶等癥狀痊愈,但仍然覺得累,四肢重,口渴欲飲,小便灼熱,大便粘,囑服五苓散,一周后諸證皆愈。后隨訪二個月未復發(fā)。舌象基本恢復正常。
1、本患者口苦,胸悶,脈弦為典型少陽證,然其尚兼有納差,便軟等脾虛癥狀,故選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慮其口渴嚴重,舌有裂紋,脈重按無力,津血虧虛較重,且中焦寒象不明顯,故加入淡竹葉,生地清熱涼血,補腎填精。
2、柴胡桂枝干姜湯原文的“小便不利,渴而不嘔”在此患者身上都有表現(xiàn)出來,然服藥無效,可見原文上所描述的情況應該是因為津液亡失所造成,而不同于五苓散的水壅津虧,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辨證要點,若是于一診時直接合上導赤散或者五苓散,應該可直接解決問題。
案二
楊某,男,49歲,商人,北京籍,身高170cm,體重70kg,2018年3月初診
患過敏性鼻炎多年,發(fā)作則噴嚏流涕、目癢甚,遇寒加重,一年中唯有夏季炎熱時有所緩解。曾服中西藥物,中藥則辛夷蒼耳玉屏風之類,多不滿意?,F(xiàn)見鼻塞流涕,時時擤鼻,噴嚏頻頻,口苦,大便溏,小便調,夜寐不安,胃納可。舌淡紅,苔略膩。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原方。
處方:
柴胡24g 桂枝9g 黃芩9g 干姜6g 天花粉12g 牡蠣6g 炙甘草6g
7劑,水煎服
服藥后眩暈,但血壓并未升高,囑咐但平臥休息。3劑之后大有改觀,鼻涕已少,噴嚏仍有,7付盡后僅晨起需擤鼻一次。
按語:
治療鼻炎的中藥方劑很多,但鮮少看到運用柴胡類方,柴胡桂枝干姜湯并未使用傳統(tǒng)意義上通鼻竅的藥物如蒼耳子辛夷等等,對于其療效筆者也有過懷疑,但經由實踐證明其療效迅速可靠,且扶正祛邪兼具,不易復發(fā)(過敏性鼻炎者需遠離過敏原),在此提供一個思路,拋磚引玉,歡迎各位老師前輩指教。
I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