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津液鏈與燥證的關系
中醫(yī)學認為人體內有一種重要物質叫做津液。凡在體內化生的,為人體生理活動所需要的各種液態(tài)物質,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實際上包括了血液、精液、髓液、汗液、唾液、涕、淚等。津液因其形態(tài)不同、功能不同、流行部位不同而名稱亦不同。如圖1所示。
1、人體津液代謝的鏈式結構
見圖2。
人體津液鏈包括三個部分:生成、布輸、貯存?!帮嬋胗谖福我缇珰?,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素問·經脈別論篇》)這段話高度概括了津液從生產到排泄的過程。
1.1 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生成主要是脾、胃、小腸和大腸分解、消化吸收食物營養(yǎng)和水液的過程。如圖2的①②③所示,津液的來源,是從飲食分解出來的靈樞決氣篇說:“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飲食變?yōu)榻蛞河性嫉奈镔|意義。胃主受納,腐熟水谷,依賴脾的運化功能,吸收水分和精華。
胃腐熟水谷后傳導于小腸,小腸分清泌濁,吸收食物中大部分的精微和水分,形成乳糜,再由五臟和三焦共同合作,將營養(yǎng)輸布到全身。所以在很多治療燥證的病案中都用到益氣健脾法。
1.2 津液的布輸
津液的布輸主要依靠腎氣的主宰,肺氣的布輸,脾氣的運化,三焦陽氣的溫煦和流通。如圖2的④⑤⑧⑨⑩所示,其精微部分經過脾的運化,再由脾將精微輸送到全身,肺氣下斂通調水道,將水液代謝產物經過腎輸入到膀胱,并把糟粕輸入到大腸。
一部分水谷之精氣,即所謂“營氣”注入脈中,隨經脈流行,內注于五臟六腑并化為五臟所藏之精,外榮四末五體,如肝散精于筋,肺散精于皮毛,心注精于脈,脾行津液與肌肉四肢,腎滲精于骨等。
另一部分,水谷之剽悍滑利者,即“衛(wèi)氣”,行于脈外,布散于皮膚分肉四末之間,“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毙行l(wèi)外調節(jié)之職衛(wèi)氣調節(jié)衛(wèi)外的作用正常,營血津液的布散流行才能正常,兩者不和則病。所以津液的正常布輸需要全身臟腑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如肺之治節(jié)、肝之疏泄、心之注脈、腎之封藏、三焦氣化等協同作用才能生化運行不息。
如臨床上用葛根湯貴在和津升液,用茯苓桂枝湯重在通陽化氣以升津液,用真武湯意在溫腎陽以化氣布津,用小柴胡湯和解樞機以布津,用豬苓湯清熱利水以布津。
1.3 津液的貯藏
津液的貯藏主要是腎精的生成和髓液的生成。如圖2⑥所示?!鹅`樞·五癃津液別》說:“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于空骨,補益腦髓”而文中的“膏”,可以理解為比“乳糜”更為厚稠的液體,實質就是精液。精液可以滲入空骨,或者補益,或者去生成髓液,精液與髓液只宜充盈不宜虧少。
《靈樞·五癃津液別》又說:“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于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闭f明精液和髓液是可以互化的,是人體從食物當中轉化成的最精華部分。男女房事過度,傷了腎精,精液流溢過度,勢必導致髓液減少,出現腰痛、脛酸、口渴、手足心熱、乏力、頭暈、記憶力下降等陰虛癥狀。腎陽必須要有足夠的腎水即精液和髓液,才能化氣。所以保護腎精是保持人體津液充足的重要因素。
2、燥證發(fā)病因素與人體津液鏈的關系
2.1 外燥證
中醫(yī)學認為疾病的發(fā)生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體之所以會感受燥邪,除了氣候時間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津液鏈的運行受到阻礙。也就是說,如果人體津液鏈運行正常就不會感受燥邪。
對于外燥證來說,在外界氣候干燥的條件下,人體會出現皮膚干燥開裂、脫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大便干燥,干咳少痰等癥狀。燥邪侵襲,與外界接觸的皮膚、清竅和肺系首當其沖,所以外燥證病根在肺。外燥證主要是因為肺部受邪,往往是燥邪夾雜風邪、火邪、寒邪共同損傷人體營衛(wèi)、皮膚、清竅所導致。
2.2 內燥證
如圖3所示,內燥證主要是在津液的生成和貯藏的環(huán)節(jié)上出了問題。
從廣義上說,只要是自身功能失調或是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干燥癥狀都屬于內燥證范疇。從圖3中可知,內燥證發(fā)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雖然其發(fā)病原因眾多,病機復雜,仍然可以歸結為津液生成不足、津液布輸障礙、津液儲存障礙和耗散過度三個主要原因。此圖說明了陰精不足是內燥證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津液生成障礙是直接原因,布輸障礙是誘發(fā)原因。
3、討論
有關燥證的很多文獻,實質上只是針對津液鏈運行程序的某幾個環(huán)節(jié)所發(fā)生問題的描述??傮w來說,人體津液代謝,包括津液的生成部分、傳輸部分和儲藏動力部分。只要醫(yī)者對津液鏈運行程序有完整的認知,那么面對燥證所反映出來的復雜證候,就有一條明確的線索。
根據臨床實際情況,分析判斷是津液鏈的哪一個部分出了問題。這對于燥證的臨床診斷有指導作用,同時在確立治法和用藥上可以更加明確側重點。
以上所述僅是中醫(yī)學對人體津液的認知,應結合生理學、病理學等多學科研究成果進行深入研究,以充分探討人體津液代謝的機制,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線索和依據。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