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吸引最優(yōu)秀生源,浙江大學拿出巨資獎勵排名前100的本省考生,隨之被教育部叫停,這也讓公眾見識了頂尖級高校搶奪生源的各種招數(shù)。
其實,不僅僅是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為爭奪優(yōu)秀生源一直都在“掐架”,互不相讓。
北大和清華之間,每年都會上演這樣的故事:高考成績一公布,某省的一些高分考生先是會接到北京大學招生辦老師打來的電話,緊接著又會接到清華大學打來的電話,電話內(nèi)容完全一致——希望第一志愿填報本校。
而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招生辦老師為爭奪高分考生還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北大把高分考生用專車接到了某個地方商談志愿填報,清華大學招生老師急中生智直接從省招辦提走了該考生的檔案。
考生畢竟分身無術(shù),至于后來怎么解決這個矛盾,至今也是一個謎。
其實,在很多人看來,我國兩所最好的大學爭奪優(yōu)秀生源,這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情,當每一所大學都使出招數(shù)爭取生源,這對考生來說當然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小編也有一個疑問:北大清華的招生壓力到底有多大?
北大、清華作為兩所常被人掛在嘴邊的中國頂級學府,一直被人們拿來互相比較,不管是錄取人數(shù)、分數(shù)還是搶到的狀元個數(shù),都成為人們評判兩所高校優(yōu)劣的風向標,如果出現(xiàn)連續(xù)幾年被對方超越,其中一方都會感到輿論傾斜,壓力山大。
為了拿到這張好看的成績表,名牌大學都會不惜人力物力,用盡各種方法。
而在這些高校之中,最為國內(nèi)最好的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招生壓力確實比一般高校要大得多,尤其是在爭奪為數(shù)不多的頂級生源時。
懂得高校招生的人都知道,招收狀元數(shù)量和招生最低錄取分就是一所大學招生的成績單,這份成績單直接決定了在公眾心目中——這所大學的含金量。
北大和清華每年都不得不在兩個數(shù)字面前你爭我奪,因為,今年的招生分數(shù)線就會成為明年考生報考學校的參考。
如果北大高、清華低,人們就會覺得北大好,如果這個狀態(tài)持續(xù)幾年,那么一所學校就會徹底落在另一所學校后面。
同時,眾所周知的道理:每年的狀元都是各地輿論聚焦中心,不管被哪個學校錄取都會被當?shù)孛襟w大肆報道。
如果一個省狀元大部分去北大或是清華,狀元們的選擇在百姓心目中是有導向和衡量作用的,不但影響大學的形象,還可能直接影響第二年的招生。
可以這么假設(shè),一個省的理科前十的考生都選擇去了了北大,清華就很難向其他高分考生、家長解釋清楚:清華的理科為何比北大好?
這就會對今后招生造成很大的壓力,實際上,清華、北大每年錄取的分數(shù)線和狀元數(shù)、高分生數(shù)量都會被媒體列表或畫圖表進行比較,社會太關(guān)注,而對于北大清華的招生老師來說,這不可能沒有壓力!
在每一年的招生工作之中,報道和清華上演的就是激烈的拉鋸戰(zhàn),這兩所大學絕不會允許對方連續(xù)兩年都壓過自己,必須是你來我往,不分高下,年年偶讀這么斗,所以,爭奪優(yōu)秀生源就顯得越來越激烈,兩所高校的招生壓力也越來越大。
實際上,狀元錄取數(shù)不但成為北大清華的目標,中國高校錄取狀元的數(shù)量甚至與大學本身的排名聯(lián)系在一起。
在外人看來,中國頂尖級的兩所高校根本就不愁優(yōu)秀生源,但是,高考分數(shù)是高校錄取的重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時,北大清華的招生壓力也就顯得特別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