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銀漆器以名貴紅木、天然漆和金線銀絲為主要原料,經精工雕刻,金銀鑲嵌而成。迄今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獨有的特種工藝品。早在1915年,嵌銀漆器就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被授予最優(yōu)獎。1954年,代表中國參加了在羅馬尼亞舉辦的14國展覽,獲得羅馬尼亞民間藝術展覽會紀念章。
王德培,1942年生于山東濰坊,字厚甫,嵌銀漆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大師,原濰坊嵌銀廠總工程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美協會員。
嵌銀漆器是濰坊市的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傳統(tǒng)紅木嵌銀漆器民間工藝,推進紅木嵌銀漆器產品的傳承和發(fā)展。用紫檀、酸枝、花梨、黑檀、雞翅木等為原料,并配以金絲、銀絲,通過藝人精心加工做出造型美觀精致并有觀賞、使用、收藏價值的工藝品和家具,屬世界一絕。
王德培:畢生才思銀絲牽
王德培從15歲開始進入紅木嵌銀行業(yè),情系嵌銀50載。從事了半個世紀的紅木嵌銀設計工作,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古裝仕女,一一熟稔于心。他的嵌銀漆器作品做工精細、造型精美大方、栩栩如生、古典高雅、活靈活現、工藝獨到。
“我這輩子離不開嵌銀設計了,這里傾注了我所有心血啊?!?/span>談起對紅木嵌銀題材的創(chuàng)新,王德培說,在幾十年的紅木嵌銀設計中,他最滿意的是自己對一些傳統(tǒng)題材進行的創(chuàng)新。
二十年前他曾設計過《四美圖》,這是以我國古代四大美人典故如西施浣紗、昭君出塞等為內容設計的。為了表現美人發(fā)髻的生動真實感,王德培苦思冥想,反復試驗,最后發(fā)明了密割細痕,密嵌銀線的工藝;為了表現美人裙裾的流動感,王德培把各種型號的粗細絲打亂次序,精妙搭配,達到了國畫中的白描效果。
無私傳承獨門絕技
“紅木嵌銀在濰坊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了,現在是它最紅火的時候,但如何將它傳承下去是最讓我擔憂的?!?/span>王德培說,他曾收過一些徒弟,但基本上都沒有堅持下來。
王德培曾有一個來自南方某地的得意弟子,他在南方工廠做過木器雕刻師,愛嵌銀,有基礎。設計、雕刻、嵌絲, 王德培把嵌銀分解成幾個“章節(jié)”,在各自的“章節(jié)”傾己所思,盡己所學,傳承技藝。但最終,這個徒弟還是沒有堅持下來。
談到傳承難,王德培認為,紅木嵌銀設計是一項很復雜的技藝,它要求設計者能描繪花鳥蟲魚、飛禽走獸、才子佳人等各種圖案,有時一個圖案有上萬根線條,每條線都要一絲不茍,很多年輕人覺得太麻煩,所以堅持不下來。為此,王德培坦言,他想收一個有美術基礎,又能安心學習嵌銀設計的徒弟,把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有人能接過這門手藝,我心里就踏實了。”
傳統(tǒng)工藝的窘境,依然體現在這些國技之中,我們不得不深思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承,希望嵌銀漆器可以紅火的發(fā)展下去。
來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