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家財萬貫,不如給孩子一個前進的目標!
人生如果沒有目標,就如同航船沒有方向,隨波逐流,任意東西,也許永遠也靠不了岸,只能不停的流浪。
幾十年前,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調查研究——選擇一群智力、環(huán)境都差不多的少年人,調查他們的人生目標或者說人生理想。當時的結果是:
27%的少年沒有目標
60%的少年目標模糊
10%的少年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少年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
25年后,研究跟蹤調查表明,這些被調查者的生活狀況及社會地位由當初的“差不多”變成了“差很多”。
3%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的少年——25年后,幾乎都成為了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
10%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的少年——25年后,大多生活在社會中上層
60%目標模糊的少年——25年后,幾乎都生活在社會中下層
27%的少年沒有目標——25年后,大多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靠社會救濟金過活
這就是有目標和沒有目標的差別!
由此可見,幫孩子確立一個目標,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幫孩子確立一個目標,來激勵孩子前進,引領孩子的方向,說起來好像并不是一件難事,但是,這些誤區(qū),你一定要記得避免!
1、孩子不是“夢想替代品”
李響是個很喜歡表演的女孩子,她經常在學校的晚會上表演節(jié)目,并且有一個成為演員的夢想。但她的父親卻有一個文學夢,很希望自己的女兒將來能成為一個作家,因此從小就要求她看很多書,上小作家培訓班,逼著她寫文章投給各大報社。后來,李響既沒有成為演員,也沒有成為作家,她在父親的理想和自己的理想中掙扎,患上了抑郁癥,高中都沒有讀完,只能休學,不僅自己抱憾,父母更是悔恨:是我們害了孩子啊。
孩子不是夢想替代品,父母如果不顧孩子理想和愛好,強迫孩子按著自己設計的軌道去發(fā)展,后果是很可怕的。
2、理想不是找個好職業(yè)
有些家長認為:所謂樹立人生目標無非是要讓孩子努力學習,考一個好學校,選一個好專業(yè),畢業(yè)后找一個好工作,掙大錢過上富足的生活。對孩子只有“學業(yè)期望”,沒有“人格期望”,開口閉口總是“我們什么都不要你做,你只要把書讀好就行了”,這樣的做法無疑給孩子未來發(fā)展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
作為父母,我們要充分發(fā)掘孩子身上的特長和優(yōu)勢,“行行出狀元”、“條條大道通羅馬”,讓孩子充分發(fā)揮潛能,選擇適合孩子的目標和理想,將來總會有出息的。
3、父母期望超出了孩子能力
另一項調查表明,很多學生認為,造成他們學習壓力大和考試焦慮的重要原因,就是父母的期望過高。不少學生說:“父母對我們真的非常關心,生活上無微不至,學習上千叮萬囑,精神上殷切期盼,但是這樣做卻讓我們感到在關心的背后,有一股巨大的壓力。”
調查還顯示:30%的學生對來自家庭的巨大壓力感到煩躁不安,70%的學生表示“考不好難以向家長交差”。
并不是所有的壓力都能轉化為動力。特別是當承受壓力的人是一個心智相對還比較脆弱的孩子的時候,它更容易轉化為負面的能量。
4、家長自身缺乏理想,混日子
有些家長,自己喜歡吃喝玩樂,混混沌沌地過日子,潛移默化的結果,就是孩子成為父母的一面鏡子,你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點。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是最簡單而深刻的教育至理。
理想不是空想,是要經過努力和奮斗去實現(xiàn)的;目標也不會一帆風順,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父母們除了幫孩子確立目標,還要幫孩子克服前進過程中的困難,成功,往往就在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