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洞簫
文:上海藝術(shù)研究所 陳正生(2005/08/22)
洞簫簡稱作簫,是最常見的民族樂器,多用紫竹製作,亦可用白竹製作。用於樂隊合奏或戲曲伴奏中的洞簫,筒音通常為d1,一般內(nèi)徑為16mm,從吹口端至下端調(diào)音孔的長度為520mm左右,全長為800mm左右。
1 洞簫的音域、音色和音準
1.1 洞簫的音域
管樂器音域的寬窄,除了決定於製作工藝是否優(yōu)良,吹奏技巧是否得當,以及指法組合是否恰當?shù)纫蛩囟?,還同管樂器的量度有關(guān)。
量度是物理學(xué)名詞,是指管樂器吹奏一端的內(nèi)徑同管長的比值。量度對管樂器的聲學(xué)性質(zhì)(音色和音域)有著重大影響。例如五度超吹樂器的單簧管【1】,若不借助高音孔就無法吹出比基音高十二度的第二泛音,就沒有現(xiàn)今寬廣的音域;中國的管子同樣是五度超吹樂器,卻毋須借助高音孔就能輕鬆地奏出第二泛音來。單簧管與中國管子音樂聲學(xué)性質(zhì)上的這一差別,乃是由量度決定的。原來就五度超吹樂器來說,量度越大,超吹音就越容易被激發(fā);量度小,超吹音則不容易被激發(fā)??稍诤嵉岩活惏硕瘸档墓軜菲魃?,量度對它們聲學(xué)性質(zhì)的影響,就恰恰同五度超吹樂器相反:量度越小,超吹音越容易被激發(fā)。
人們根據(jù)常識就可以知道,管樂器的管子越長音越低,管徑越大音也越低。因此,低音管樂器的內(nèi)徑大、管子長;高音管樂器的管徑小、管子也就短。但是管徑的粗細、管子的長短都是有限度的。筆者曾對簫、笛一類的管樂器作過實驗分析:當簫、笛的管子長到一定限度時,基音就無法吹出,所吹出的也只能是第一泛音。對於洞簫的管長筆者所作的測算是:管長超出管內(nèi)徑的50倍(即量度小於0.02)時,吹出的便是高八度的第一泛音;若將末端掩沒(此時簫管已成了五度超吹樂器),當管長超出管內(nèi)徑的25倍(即量度小於0.04)時,吹出的便是第二泛音。再以簧哨樂器來說,作為五度超吹樂器的單簧管,由於管徑小、管子長,以至於量度小,除基音外,第二泛音的奏出必須借助高音孔,而同樣是五度超吹樂器的中國樂器管子,由於量度大,毋須借助高音孔也能方便地吹出第二泛音。
“量度”對管樂器聲學(xué)性質(zhì)的影響,是一個至今未曾引起人們充分注意的問題。量度的正確運用,對簫、笛音域的增擴和音色的選擇,有著很大的意義。例如洞簫(筒音為d1)的內(nèi)徑一般在1.6釐米,有效管長約52釐米,其量度約為0.031,而琴簫內(nèi)徑一般為1.4釐米,有效管長約為60釐米,其量度約為0.023。為此,琴簫的高音比洞簫還要容易被激發(fā),音域也就比洞簫略寬。
洞簫為次中音樂器,音區(qū)比曲笛低純四度,音域與笛子相似。洞簫的常用音域為d1~e3;若演奏得當,音域則可擴為d1~g3或更寬。
1.2 洞簫的音色
洞簫的音色同笛子相比,顯得格外的恬靜、秀雅,但音量小、發(fā)音不及笛子敏銳,便成了洞簫的弱點。
洞簫的音色同管徑和吹奏方法密切相關(guān),除此之外,製作方法是否得當也同樣重要。洞簫同所有的樂器一樣,音色具有大音色與小音色的區(qū)分。如小提琴,名琴同一般的琴所奏出的雖然都是小提琴的音色,但它們之間的音質(zhì)卻有天淵之別。製作精當?shù)暮?、笛,由於發(fā)音敏銳,演奏起來省力,其音色、音量的控制亦十分方便,使演奏者能隨心所欲。音色能否隨意變化和音量能否自由控制,是簫、笛製作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之一。吹口開挖得當與否是製作的關(guān)鍵所在。
以上所述為做工粗細對音色的影響,而就演奏方法正確與否對音色的影響應(yīng)至關(guān)重要。衛(wèi)仲樂先生曾經(jīng)說過,洞簫應(yīng)該力求“高音似笛,低音似鍾”,當然,“高音似笛”卻不是笛。要達到這一要求,其要領(lǐng)在於口形的正確掌握:口縫要圓,口腔要適當打開,以利於共鳴。筆者曾經(jīng)做過試驗,用人工吹口吹奏簫、笛,發(fā)現(xiàn)其製作材料無論是優(yōu)、劣;製作工藝的精、粗,其音色同樣空洞、單調(diào),很難辨別各自的優(yōu)劣。受此啟發(fā),筆者曾有意識地對口形、口腔狀態(tài)與簫、笛的音色之間的關(guān)係作了比較仔細地研究,發(fā)現(xiàn)同一支洞簫至少可以吹奏出三、四種有明顯差異的音色;管徑大,音色的可塑性就大。這都取決於口腔打開的程度。
一般地說,口腔的打開程度,視管徑的粗細和吹孔的大小而定:管徑小、吹口小,口縫要小,口腔也就??;若管徑大、吹口深寬,口縫要適當放大,口腔也要大??谇坏倪m當打開,不僅能避免吹奏出的音色乾癟,以保證發(fā)音堅實,同時還極有利於洞簫音色的變換和音量的隨意控制。這恐怕是很多年輕洞簫演奏者所沒有注意的。
洞簫的音量儘管柔弱,其音量和音色還是有一定可塑性的——當然其音量的大小變化和音色的變換,要遠比笛子困難得多。這音量的控制和音色的變化,全憑口縫和口腔的大小變換來控制。這是需要認真體味的。
洞簫演奏上與笛子發(fā)音上的最大差別就是,洞簫發(fā)音的初始,不能用舌尖抵於門齒上,因此沒有明顯的音頭。為此,發(fā)音之初就得保證口風的準確方向和適當?shù)牧Χ龋駝t其音色就必然欠柔和。這是初學(xué)洞簫的一大難點。
1.3 洞簫的音準
洞簫和笛子一樣,談及音準,人們總認為是製作上的問題。實際上簫、笛的音準,不僅取決於製作是否精當,同時也取決於演奏者的演奏方法是否得當,即:指法組合以及運氣的方法是否得當。
就洞簫音準的具體問題來說,它涉及到相對音高與絕對音高兩個方面的問題。所謂相對音高的準確,就是指各音孔之間的音程關(guān)係的準確,絕對音高的準確當然就是指各音孔的音高應(yīng)該與所對應(yīng)的絕對音高符合——也就是筒音是否為準確的d1。
就製作來說,音程的準確不僅取決於音孔的位置和大小是否得當,同時更受吹口深淺的影響。1958年,貴州玉屏簫笛廠的鄭輝蒸為查阜西先生製作了一支琴簫,各孔音高幾乎都低一律(半個音)。鄭輝蒸取刀將吹口削深少許,音就全都升高了半音,並解釋說:“削深,其受氣之量較大,氣量大則律深矣”。此事當場使查阜西、沈西園、杜文元“均訝為絕技”。筆者舉此實例意在說明,吹口深淺決定著簫的絕對音高。吹口開深少許,音就能升高半個音,乃是因為管端校正量變小了,故而音也就隨著增高。由於玉屏簫的吹口極小,管端校正量過大,吹口稍微挖深,管端校正量就明顯減小,導(dǎo)致了音的增高。管端校正量的明顯增大或減小,雖然各音孔的音高都會隨著降低或增高,但各音孔所增降的音程並不相等,也就必然會影響音程的準確性。因此,通過吹口深淺的改變來調(diào)整音高,是有一定限度的,否則就一定影響各個音孔之間的音程關(guān)係。
就洞簫製作時的校音來說,製作工人依賴音分儀,有人認為,根據(jù)音分儀可以將簫、笛校準得“一音分也不差”。這一認識有點偏頗,此處無意從理論上作過細的分析。製作工人雖然依據(jù)音分儀,可也常常出差錯。原因何在?原來製作工人校音時總得一邊吹奏一邊一個音孔一個音孔地校音。但他們卻忽視了校音時口縫位置的統(tǒng)一和吹奏力度的勻稱,演奏時由於口風的統(tǒng)一反而會導(dǎo)致相對音高(音程)的不準確。此外,即使校音時的口縫位置和力度都相當統(tǒng)一,而演奏時的口縫位置和吹奏力度不同,音程仍然會不準確。因此,吹奏時有意識的俯仰吹奏角度,可以校正音準。
簫笛演奏者每當發(fā)現(xiàn)簫或笛的音不準時,總是用挖補音孔的辦法來補救:音嫌低就將音孔挖大,音嫌高就將音孔補上一點。這辦法看起來很有效,但未必切合實際。假若是個別音孔的音不準,應(yīng)該用此方法,若是多個音孔的音都欠準確,這樣的校音方法就絕不是良策。因為這樣校音以後,不僅影響了簫、笛音孔大小的統(tǒng)一而影響美觀,同時也證明不是原先音沒校準,而是吹奏方法可能與製作者校音時吹奏方法不一致。此時只要修整一下吹口就行了,尤其是洞簫,修整起來遠比笛子方便得多。
修整之前首先要判斷一下吹孔是否得當。判斷的方法是,首先聽一聽各個音孔之間的音程關(guān)係,若上手各音孔之間的音程偏寬,下手各孔之間的音程偏窄,說明吹孔偏深,只需要用銼刀將洞簫上端剉去一點,使吹口變淺一點,音程自然會得到矯正;反之,若上手各孔之間的音程偏窄,下手各音孔之間的音程偏寬,只須將吹孔挖深一點就該得到矯正。當然,若僅是個別音不準,那才應(yīng)該矯正這個別音孔。
洞簫由於音調(diào)比笛子低,管徑也比笛子細,因此音孔的間距也就比笛子大。如今按照十二平均律製作校音,六孔洞簫的音孔設(shè)置也就存有矛盾:過分靠近第三孔,下手的按孔就困難;偏下則音準就存在著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只有用小指按第一孔;若此,則不如使用八孔洞簫——八孔洞簫不僅保證了音準,也方便了轉(zhuǎn)調(diào)。
洞簫同笛子一樣,屬於八度超吹樂器。由於其管長有一定限度,管徑又不是太小,因此其泛音不是很多,只能奏出第一、二泛音,和極個別的第三泛音,音域相對較窄。構(gòu)成各個音級的音高是由音孔位置決定的,音孔開挖位置具有隨意性,因此音準的選擇就具有很大的隨意性。音孔位置是否得當,它直接關(guān)係到洞簫的音域。這是個很值得注意的問題。
2 洞簫的選擇與保養(yǎng)
2.1 洞簫的選擇
洞簫購買時的挑選,當然應(yīng)注意材料與做工兩個方面。
2.1.1 材料
首先要看竹子是否老結(jié),表皮是否光潔,盡可能沒有破皮現(xiàn)象以免影響美觀。就老結(jié)的竹子來說,儘管拿在手中很壓手,同時還該注意竹質(zhì)纖維是否細密。有些竹子拿在手中雖然很沈,但是由於竹質(zhì)纖維粗疏,吹奏起來音色就不十分好。
其次得看長度是否得當。有些演奏家追求“九節(jié)”,竹子的助音孔以下留得很長。這是不恰當?shù)摹>虶調(diào)洞簫來說,其長度選擇以不超過850mm為宜。實際上這裏所講的九節(jié),所指的是適用長度,即助音孔以下留一截即可;留得過長,也就增加了雙臂的負荷,容易疲勞,而且多留的一截對於音色的改善也沒有作用。原來在適用的長度內(nèi),節(jié)多的洞簫的兩端管徑差就大;兩端存在的關(guān)徑差,保證了洞簫各個音區(qū)音色的統(tǒng)一和平衡,而且有利於低音的共鳴,使柔弱的低音變得厚實;洞簫的長度過長、節(jié)間距過大,就成了增加雙臂負荷和影響美觀的劣勢。由此可知,洞簫兩端存在一定的管徑差,於保證有良好的音色是有意義的。
2.1.2 做工
洞簫的做工是否精良,可分為外在和內(nèi)在兩個部分。外在部分是比較容易區(qū)分的,即音孔、吹孔的開挖是否光潔,音孔的大小是否統(tǒng)一、美觀。
所謂的內(nèi)在部分,指的是音準和音色。音準,前文已經(jīng)做了簡單地闡述,此處不擬再作討論。音色除同管徑、管壁厚薄、吹孔深淺和形狀相關(guān)而外,更同演奏者的口型密切相關(guān)。因此,挑選時應(yīng)予以注意。
2.2 洞簫的保養(yǎng)
簫和笛一樣,都是用竹子製作的。竹材最大的缺點是易蛀、易裂,因此洞簫的保養(yǎng)就是得注意防蛀、防裂。
洞簫的一般保養(yǎng)方法是:吹奏以後將洞簫放入箱內(nèi)或絨布套內(nèi)。春和初夏時節(jié),特別是黴雨季節(jié),竹管內(nèi)要保持乾燥,防止發(fā)黴;夏、秋時節(jié),由於天氣乾燥,簫笛管內(nèi)可以將濕潤的“膽”放入竹管內(nèi),保證管內(nèi)濕潤;冬季由於氣溫低,吹奏過後管內(nèi)容易凝聚水氣珠,演奏後應(yīng)用“膽”將水氣珠擦拭乾淨。
簫、笛膽的製作方法很簡單,用一根比簫、笛有效管長稍長的棒,外裹一曾絨布即成。
3 洞簫的製作
我國的竹材資源豐富,品種眾多,是製作各種管樂器的好材料。簫的品種不同,所需的製作材料也就各異。洞簫的竹材以紫竹為佳,水竹(白竹)次之。竹材以壯實、幹透的為佳。
談及竹材的壯實,就得談及竹齡。紫竹和白竹的竹齡約為八年。竹子太稚嫩,製成洞簫音色不可能堅實;衰老的竹子製成的洞簫,音色乾癟。因此竹材的選擇以四年材為佳。除了竹齡以外,竹子的砍伐時間則以立冬以後為好,此時砍伐下來的竹子不易蟲蛀;春天砍伐的竹子因水分多而不適用。竹子以粗細適用、挺直,沒蟲蛀、不破皮的為佳。砍伐以近根部或齊土截下為好??诚碌闹褡?,應(yīng)放在陰涼、透風的地方一、二年,使其自然乾燥。
製作洞簫的竹子,內(nèi)徑以16mm~18mm為宜,內(nèi)徑小的音色清亮,內(nèi)徑大的音色渾厚。製作之前要打通內(nèi)節(jié),將竹材烘乾矯直;內(nèi)節(jié)打通是為了烘烤時防止竹子爆裂。
民間以九節(jié)簫為貴,故而砍伐竹子時以齊土截下為好,目的是為了取九節(jié)。洞簫的總長以不超過850mm為宜,因為其有效管長僅為520mm左右,其下端留得過長不僅沒必要,也有失於觀瞻。洞簫取九節(jié),並不完全為了追求外在的美,而是在一定長度之內(nèi),節(jié)越多,兩端的管徑差越大,低音也就越渾厚。
有人說我們的民族樂器製作不科學(xué),當然認定洞簫的製作也不例外。如今製作簫、笛還沒有公式,除了基本管長而外,各個音孔的位置乃取管長的百分比。這一方法的使用,歷史已相當久遠,《宋書》所載的“荀勖笛律”所製作的“泰始笛”就是百分比。
說我們的民族樂器製作不科學(xué),未必有充足的理由,因為西洋的管樂器的製作也是憑的經(jīng)驗(嚴格的工藝要求),而不是根據(jù)數(shù)理公式。我們所用的管樂器與西洋管樂器相比,其差距就在於缺乏嚴格的工藝標準-——沒能做到規(guī)格化。要將我國的民族管樂器製作規(guī)格化是很難的。這是我們的民族管樂器同西洋樂器的差別所在。西洋樂隊所用的管樂器為銅管樂器和木管樂器,我們的民族樂器則多為竹管樂器。我國的銅管樂器不發(fā)達,僅有號筒一種,藏族的欽筒與號筒僅是大小的區(qū)別而已。木管樂器也幾乎沒有,管子與嗩吶系用硬木車削後製成,但它們也僅僅是竹管樂器的演化和變異,例如現(xiàn)今的管子就是由竹管製作的篳篥演化而來的。竹材本身的千差萬別,使我們用竹子製作的管樂器規(guī)格化不大具有可能性。
用天然竹材製作的簫笛,乃是我國的傳統(tǒng),各樂器工廠都有自己的製作工藝要求。20世紀80年代,樂器製作行業(yè)曾進行過簫、笛製作規(guī)範化的討論,但是並沒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結(jié)果。如今看來各個廠家的製作也都是各行其是。
業(yè)餘的洞簫製作者,最要緊的是基音孔的確定——即基頻公式的求得,也就是如何確定從吹孔至基音孔的長度。開好吹孔以後,首先就是確定調(diào)音孔的位置,並校準基音。
關(guān)於洞簫基本長度的計算,筆者是通過 L=C /2f - Δ公式求得的。其中L是欲求的從吹孔至調(diào)音孔的長度。C是聲波速度,聲部速度與溫度有關(guān),15度C時其速度可取33045cm/s,若溫度增加,每升高一度,聲波速度增加61釐米。f為頻率,若是G調(diào)洞簫其頻率則為293.66Hz。Δ為管口校正量,即洞簫的管端(吹口一端)和末端校正量之和,據(jù)本人測算為3.8d左右(d為管口一端的內(nèi)徑)。至於Δ何以要取3.8d左右而不取確數(shù)?那是因為竹子兩端的管徑差沒有計算入內(nèi),管徑差大,Δ可略大於3.8d,管徑差小,可略小於3.8d。這一長度與實際長度若有誤差,還可以通過調(diào)音孔的大小與吹口的淺深加以調(diào)節(jié)。如此算來,內(nèi)徑為16mm的G調(diào)洞簫(筒音為d1),從吹口至調(diào)音孔的長度約為520mm~540mm,內(nèi)徑為14mm的琴簫(筒音為c1),從筒音至調(diào)音孔的長度約為600mm。
基音校準以後,才可以確定各個音孔的位置。
簫笛製作所需的工具是十分簡單的,只需一把鑽子和一把刀就行。鑽子須用五花鑽或三花鑽,以避免鑽孔時竹子被鑽裂。三花鑽可以選用適當?shù)穆萁z刀改制,挖孔的刀,不同于普通的小刀,鋼口比較好的半把剪刀亦可代用。
洞簫定好音孔位置,鑽好音孔,即可校音。為了保證音準,音孔宜鑽得小一點,以便利於音孔的開挖。若該孔所發(fā)之音與所需音高所差不大,音孔宜向下開挖;若所發(fā)之音與所需音高音低得較多,音孔宜向上開挖。各個音孔除最上面的後出孔應(yīng)該略小一點而外,其餘各音孔的大小要求盡可能一致;音孔大小的統(tǒng)一,是音色、音量統(tǒng)一的保證。後出孔略小,是為了保證該音孔本孔音與“叉口”音為小二度關(guān)係。後出孔必須略小,因為音孔的位置已經(jīng)提高,不適當縮小音必偏高。筆者稱此法為“提位縮孔法”。
前面已經(jīng)提到,校音時吹奏的口型、口唇的位置與口風力度必須統(tǒng)一,即管口校正量必須穩(wěn)定,否則即使依靠再先進的儀器,製成之後的音準好是無法保證的。
注釋:
【1】 五度超吹樂器,即人們通常所說的“閉管樂器”。此類管樂器的超吹音同基音為十二度關(guān)係;五度乃是八度的轉(zhuǎn)位。八度超吹的管樂器即人們所說的“開管樂器”。由於把管樂器分成開管樂器、閉管樂器,無論是從管樂器的外形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聲波圖示”都無法說清楚,故而筆者主張將管樂器分成八度超吹樂器、五度超吹樂器和無超吹音樂器。理由筆者已撰文闡述。
(刊《演藝設(shè)備與科技》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