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關(guān)于南陽地名起源之我見:先有“南陽”地名,后有南陽郡名和域名

作者:南陽理工學(xué)院 趙紹軍

居漢水之陽,南山之南(或曰伏牛山之南、中國之南、中國之南、中原之南等),故曰南陽。古今對于“南陽”這個地名(指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的解釋大多前后相因,大同小異,似乎早已形成定論,成為不變的傳統(tǒng)了。長期以來,筆者每當(dāng)看到這種定論,總是心存疑慮。若要認(rèn)真考究起來,我們便可以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著名典籍也罷,權(quán)威大家也好,或者是政府文獻、地方史志資料也好,其對“南陽”的解釋均不確當(dāng),均與事情的真相相去甚遠!

那么,“南陽”這一地名形成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南陽”之名是怎樣得來的,古今之人有著多種相近的說法?!顿Y治通鑒.周紀(jì)五.赧王四十三年》記載:“秦置南陽郡,以在南山之南,漢水以北也”?!对涂たh圖志.山南道二》記載:“秦昭襄王取韓地,置南陽郡,以在中國之南而有陽地,故曰南陽”?!夺屆?釋 州國》說:“南陽在中國之南,而居陽地,故名也”。以上三處記載,雖文字不盡相同,然表達含義基本一致。也就是說,是因為秦國設(shè)置了南陽郡,所以才有了“南陽”之地名,又因為南陽在漢水以北,南山之南(或曰中國之南、中原之南、東周時期國都之南等),所以才叫做“南陽”。

上邊三處記載,又與張衡《南都賦》的描述很接近:“于顯樂都,既麗且康!陪京之南,居漢之陽。割周楚之豐壤,跨荊豫而為疆。體爽塏以閑敞,紛郁郁其難詳。爾其地勢,則武闕關(guān)其西,桐柏揭其東。流滄浪而為隍,廓方城而為墉。湯谷涌其后,淯水蕩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張衡的文章,特別是“陪京之南,居漢之陽”這一句,所交代的是當(dāng)時整個南陽郡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并非是對南陽得名緣由的解讀。但是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后世人們對南陽地名的解讀,大多是出自于張衡的這段文字。

《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載:“南陽在禹貢豫州之域,商世無考,周為申伯國,春秋屬楚,戰(zhàn)國屬屬韓,秦取韓地于漢水之北,洛陽潁川之南,置南陽郡治宛,以其在中國之南,居方城漢水之間,故曰南陽”。該書意在表明秦置南陽郡時,因其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漢水之北而得“南陽”這個名字的。

近年來出版的《南陽百科辭典》哉:“南陽郡位于今河南省西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戰(zhàn)國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南陽郡,治所駐地宛縣(今南陽市中心城區(qū)),以在中國之南而有陽地,或地處南山(即今伏牛山)之南、漢水之北得名。”

剛剛出版的《南陽歷史文化辭典》載:“南陽郡南陽郡設(shè)于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shè),治所在宛縣(今南陽市臥龍區(qū),宛城區(qū)轄區(qū)范圍)。因為在伏牛山之南,漢水之北而得名?!爆F(xiàn)在的《百度百科》解釋說: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地級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陜?nèi)〗唤绲貛?,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今對于南陽郡名、域名的解釋是前后相因的,雖有一定差異,但差異不大。

上述古今對于古今對于南陽地名的解讀,作為南陽郡和以后南陽地區(qū)整體地貌和位置來說是對的,但對于“南陽”這一地名得名的起源來說,則是不可能的,特別是與中國古代關(guān)于帶“陽”字地名命名的規(guī)律不相吻合。

古代為“南陽”這一地名作注者皆非秦國命名“南陽郡”時的當(dāng)世、當(dāng)事之人,是后人根據(jù)南陽郡地理位置和整體地理特征以及自己的想象而做出的解釋?!夺屆返淖髡邉⑽跎钤跂|漢后期,《元和郡縣圖志》的作者是唐代李吉甫,《資治通鑒》作者是北宋司馬光。上述古人對“南陽郡”這一郡名、域名的解讀很有道理,完全能符合南陽地緣地貌特征,但筆者認(rèn)為這并非是事情的真相?!爸袊稀敝械闹袊鴳?yīng)理解為“中原”或“國中”,“南山之南”中的南山即今伏牛山,“中國之南”和“南山之南”的“南”, 都表示這一區(qū)域所處的地理方位。而“有陽地”、“居陽地”和“漢水之北”, 則又表示其所處方位具有“陽”性地望特征。我國古代有一條約定俗成的地名命名原則,即“水北為陽,水南為陰”,“山南為陽,山北為陰”。南陽位于漢水之北,又居伏牛山之南,具有方位 “陽”性的雙重特征。但是,問題的關(guān)鍵是,“南陽”之“陽”是否就是指漢水以北這一廣闊無邊的“陽地”呢?而“南陽”之南是否就是指“陪京之南”、“中國之南”、“南山之南”呢?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得了解一下我國古代關(guān)于域名、郡名和某一具體地方地名的命名情況。

《禹貢》定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關(guān)于九州的方位,《呂氏春秋》對九州方為進行了明確的解釋:“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wèi)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據(jù)相關(guān)學(xué)者的研究表明,《禹貢》實際上成書于戰(zhàn)國中期而托名于禹夏。九州之名實為域名,所指的是一個大概的區(qū)域,而非真正的政區(qū)。比如九州之首的冀州,傳說大禹治水時首先從這一帶地區(qū)開始,并希望取得成功造福于天下。冀者,希望、期望之意也。再比如荊州,因其境內(nèi)有荊山又因這一廣泛的地域?qū)儆谇G楚之國,故名。九州之域名,是沒有一個帶“陽”字的。

到了漢代,朝廷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西漢十三州(刺史部)是:朔方 、兗州 、青州 、豫州、徐州 、冀州 、幽州 、并州、揚州 、荊州 、益州、涼州 、交趾;東漢時期十三州部則是:司隸(司州和雍州)、兗州、青州、豫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揚州、荊州、益州、涼州、交州。兩漢時期的每個州、部派遣刺史進行管理,這時的十三州部之名,既是域名,又是實實在在的政區(qū)的名稱。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作為州一級的政區(qū)兼地域名稱,也沒有一個帶“陽”字的。這是因為,帶“陽”字地名一般用來指向某個具體的所在,而能給一個廣袤的地域命名。這是因為,在一個廣大的地域中,不可能都是陽地。

下邊我們再看看郡名。無論是秦帝國的郡還是漢王朝的郡以及漢以后的郡,都是政區(qū)的名字。秦王朝初并天下,在全國設(shè)立三十六郡,以后增加到四十多郡,有內(nèi)史、三川郡、河?xùn)|郡、南陽郡、南郡、九江郡、鄣郡、會稽郡、潁川郡、碭郡、泗水均郡、薛郡、東郡、瑯琊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遼西郡、遼東郡、代郡、巨鹿郡、邯鄲郡、上黨郡、太原郡、云中郡、九原郡、雁門郡、上郡、隴西郡、北地郡、漢中郡、巴郡、蜀郡、黔中郡、長沙郡、閩中郡、南???、桂林郡、象郡等等。在上述各郡中,內(nèi)史是指京師,其它有以河流山川水域或地理方位或動物為名者,如三川、河?xùn)|、潁川、遼西、遼東、隴西、北地、東郡、上郡、碭郡、南郡、南海、象郡等等;有以古國、古地為名者,如代郡、巴郡、蜀郡、薛郡、閩中、黔中等等;其它則多以某一具體的地名稱郡名,如鄣郡、會稽郡、巨鹿郡、邯鄲郡、上黨郡、太原郡、云中郡、九原郡、雁門郡、漢中郡、長沙郡、長沙郡、桂林郡、南陽郡、漁陽郡、右北平等等。秦置郡帶“陽”字的郡名只有兩個,即南陽和漁陽,這兩個郡名應(yīng)該都是以具體地名代郡名的。漁陽郡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代。《史記·燕世家》記載:燕筑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秦、漢時期均設(shè)立漁陽郡,郡治設(shè)在漁陽縣,因地在漁水之陽,故名。漁陽故城在今北京市懷柔縣梨園莊東南,遺址尚存。南陽郡的治所在宛縣,而郡縣治所在地宛邑邑城,那時候有可能就叫“南陽”。

“南陽”者,其實是指蒲山、豐山、豫山(今稱獨山)、紫山、等諸山之南、淯水北岸這一帶具體而又確切的地方,并非是漢水以北、伏牛山之南(或說東都洛陽之南、中國之南、中原之南等)這樣一個廣袤的地區(qū)。因為秦時南陽郡的面積,除現(xiàn)今南陽市區(qū)域外,還有河南省的魯山、葉縣、舞陽、舞鋼、嵩縣、盧氏、欒川的一部分和湖北棗陽市,襄州區(qū),樊城區(qū),老河口市以及隨州一帶。西漢時,南陽郡轄36縣,包括宛、杜衍、淯陽、西鄂、雉陽、安眾、新野、穰、棘陽、朝陽、涅陽、冠軍、樂城、博望、堵陽、平氏、復(fù)陽、山都、酈、博山、丹水、湖陽、等等。東漢時南陽郡轄37縣,包括宛、冠軍、葉、新野、章陵、西鄂、雉、魯陽、犨、堵陽、博望、舞陰、比陽、復(fù)陽、平氏、棘陽、湖陽、隨、淯陽、涅陽、陰、酂、鄧、酈、山都、穰、朝陽、蔡陽、安眾、筑陽、武當(dāng)、順陽、襄鄉(xiāng)、南鄉(xiāng)、丹水、析等37縣 等等。晉朝時南陽郡為南陽國,轄宛、 西鄂、 雉、 魯陽、犨 、淯陽、博望、 堵陽、 葉 、舞陰、 比陽、涅陽 、冠軍 、酈等等。在上述三代南陽郡轄區(qū)內(nèi),帶有“陽”字的縣邑地名就有十多個,如淯陽(今臥龍、宛城兩區(qū)的一部分)、雉陽(今南召縣一帶)、堵陽(今方城縣)、涅陽(今鄧州市北、鎮(zhèn)平南一帶)、復(fù)陽(今桐柏吳城一帶)、湖陽(今唐河湖陽一帶)、順陽(今淅川縣李官橋鎮(zhèn)南)、棘陽(新野縣東部與唐河縣交界處)、朝陽(今新野縣新甸鋪張莊村一帶)、蔡陽(今湖北棗陽境內(nèi))、魯陽(今平山時魯山縣)、 比陽(今泌陽縣城)、筑陽(今湖北谷城縣境內(nèi))等等,其中絕大多數(shù)帶“陽”字的縣邑處在漢水以北、中原之南這一廣袤的區(qū)域之內(nèi)。也就是說,南陽郡政區(qū)內(nèi)有許許多多的陽性地帶,這里山重水復(fù),有“陽”就有“陰”,怎可用“南陽”為這個諾大的政區(qū)來命名呢?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從兩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第一,古代凡帶“陽”字的地名,一般是指某一確切具體的地方,并非是指漫無邊際的廣袤地域.。漢代和漢以后郡國一級的行政區(qū)劃中,除了南陽郡、漁陽郡以外,還出現(xiàn)了其它不少帶“陽”字的名稱,但是,這些帶“陽”字的政區(qū)名稱都是因某一具體的地名(城鎮(zhèn))而稱郡、國名稱的。例如:

廣陽郡——兩漢三國時期或為廣陽郡,或為廣陽國,是因廣陽縣之名而稱郡國名稱的,地址在今北京市城區(qū),廣陽縣又因處在豐臺以南、永定河之陽而得名。

平陽郡——三國時期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分河?xùn)|郡汾水以北十縣所置,郡治在秦置的平陽縣(故址在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因治所縣名而為郡名,平陽縣之名又因處平水之陽而得名。

山陽郡——西漢時所置,或為山陽國,或為山陽郡,或為昌邑國,地址在在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一帶。山陽,因處大澤之南、金山之陽而得名。

襄陽郡——西漢初置襄陽縣,以縣治位于襄水之陽而得名。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置襄陽郡,襄陽郡治所在襄陽縣(在今湖北襄陽市),是因縣名而為郡名的。

丹陽郡——漢代改秦時秦時鄣郡為丹陽郡,郡以境內(nèi)丹陽縣(今安徽當(dāng)涂)而名。至于丹陽縣地名,《景定建康志》記載說:郡國有赭山,其山丹赤,亦名丹山,丹陽在平湖之陽、丹山之南,故名丹陽。

弋陽郡——三國時期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分汝南、江夏2郡地置弋陽郡,郡治在弋陽縣(今河南潢川縣西部),弋陽郡名因弋陽縣名而得名。

城陽郡——西漢置郡,治所在治所在莒縣(今山東省莒縣城陽街道),多次改為城陽國。該郡因城陽縣名為郡名,其地在齊國長城以南,故曰城陽。

帶“陽”字的郡名如此,下邊我們在看看帶”陽”字的歷史名城得名的情況。

沈陽——別稱侯城、沈州,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因位于沈水之陽(渾河之北岸)而得名。

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

晉陽——今天的太原市,古代西北大都會,趙國早期根據(jù)地、都城,古代的晉陽因在晉水北岸而得名。

汝陽——因縣城位于汝河北岸而得名。

咸陽——咸陽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咸陽不僅在水之北,也在山之南,可謂是兩者皆陽,故稱咸陽。

岳陽——因其古代郡縣治所和轄區(qū)皆在天岳山之南而得名。

衡陽——衡陽市因地處衡山之南而得名。

貴陽——因其城在貴山之南,處在山的陽面,故稱貴陽。

中國帶有“陽”字的城市地名110多個,其中地、縣級城市中帶“陽”字的地名有三四十個,除了上面列舉的地名以外,還有遼陽、朝陽、安陽、濮陽、信陽、滎陽、瀏陽、當(dāng)陽、棗陽、沁陽、萊陽、海陽、邵陽、益陽、揭陽、德陽、綿陽、資陽 、簡陽、慶陽、阜陽、富陽、汾陽、綿陽等等。

上述中國這些帶“陽”字的地名,原本或邑、或城、或縣,盡管在歷史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有的成為古代郡、國政區(qū)之名,成為現(xiàn)代地市級政區(qū)之名,但無一不是從某一具體確切縣邑地名開始的,南陽當(dāng)然也不可能例外,也不會例外!

第二,南陽,不是因郡名而得縣邑之地名,而是因縣邑所處位置的地名而得郡名的。“南陽”這個名稱,是先有南陽之地名,后有南陽之郡名和域名,南陽地名早于南陽郡名。古代南陽郡和宛縣的治所這一座城,就是南陽,就是現(xiàn)在的南陽市城區(qū)這一個地方。

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解一下古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三處南陽。

根據(jù)相關(guān)史籍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有了三處“南陽”的地名。第一個就是春秋時期屬于晉國、戰(zhàn)國時期主要屬于韓國的南陽,其地址在太行山南麓以南的黃河北岸一帶,即今之焦作市以南溫縣、修武地帶。《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記載:“晉侯(晉文公)朝王,……晉于是始啟南陽”?!蹲髠?昭公十五年》也有類似的記載:“彤躬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陽之田……”。第二個南陽就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南陽。《孟子.郜子下》中有一段話說:“魯欲使慎子為將軍。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堯舜之世……一戰(zhàn)勝齊,隨有南陽,然其不可……’……”。孟子所說的“南陽”是指齊國的南陽,全祖望《經(jīng)史問答》一書中說,這個南陽應(yīng)在“泰山西南,文水以北”?!妒酚?越王勾踐世家》記載了越王無疆與齊威王使者的一段對話:“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齊之試兵南陽”。對此,司馬貞的《索隱》注釋說:“此南陽在齊之南界,莒之西”。此地即古代齊魯交界之地,也就是現(xiàn)在的山東莒縣西部地帶。第三個南陽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之南陽。《史記·秦本紀(jì)》記載,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陽郡”。依據(jù)這一記載,世人皆以“南陽”之地名是從公元前272年秦國設(shè)置南陽郡開始的,并且把這個“南陽”的地域范圍解釋為南陽郡所管轄的地域范圍,即漢水以北、中國之南(或南山之南等)。其實不然,“南陽”這一地名,早在秦國“初置南陽郡”之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是因為為先有“南陽”之地名,然后才有南陽郡之郡名的?!妒酚?秦本紀(jì)》記載:“(秦昭襄王)二十七年,錯攻楚,赦罪人遷之南陽……三十四年,秦與魏、韓上庸地為一郡,南陽免臣遷居之”。這兩次遷徙活動,分別發(fā)生在公元前279年和273年,均早于秦國“初置南陽郡”的年份?!稇?zhàn)國策.秦策四》記載:“楚魏戰(zhàn)于陘山,魏需秦以上洛,以絕秦于楚,魏戰(zhàn)勝,楚敗于南陽”。楚魏陘山之戰(zhàn),發(fā)生在公元前329年,這表明楚之“南陽”這一地名,早在戰(zhàn)國中期以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上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三處“南陽”之地名,均指某一確切的“陽地”,但是只有楚之南陽這一地名一直被沿用下來,其地其名一直沒有變化,盡管古代為郡名也好,為府名也好,現(xiàn)在為地級市市名也罷,其地名原本所指的就是現(xiàn)在的南陽市城區(qū)一帶地方。

那么,南陽這個地方為什么叫做“南陽”呢?這里是一塊怎樣的“陽地”呢?

在南陽城區(qū)東北部、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十幾公里不等的地方,依次有獨山(古稱豫山)、豐山、蒲山、紫山、羊山、磨山、遮山等秀美的山巒,這些山的正南和東南方向至到白河(古稱淯水)之間,形成了一個方圓幾十公里的平原之地。城區(qū)的東面是從伏牛山東麓流出的一條白河,這條河沿蒲山、豐山、獨山東麓向南流淌,到南陽城區(qū)東南部的陳棚村折而向西,圍繞南陽市區(qū)十多公里直抵臥龍崗下,然后才向西南方向流去。南陽城區(qū)從古到今就處在這樣一個山南水北地方,這是一塊最標(biāo)準(zhǔn)、最規(guī)范的北靠青山而又南帶淯水的“陽地”。南陽,就是蒲山、豐山、獨山、紫山等諸山之南,淯水之陽的意思,這一地名的來源并非漢水之陽、中國之南或南山之南那樣一種說法。

南陽這一陽地按照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形地貌可以分為南北兩級。第一級陽地以黃山古文化遺址為中心。黃山遺址地處南陽城區(qū)北郊、蒲山與豐山之南的中間地帶(今南陽市臥龍區(qū)蒲山鎮(zhèn)黃山村之北)的白河西岸,距南陽城區(qū)和蒲山、豐山均三公里左右,距南面的白河十多公里。所謂黃山,其實是一塊高阜之地,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東西長600米,南北寬500米,遺址面積30萬平方米,一般高出地面約30米。遺址發(fā)掘出有房基、墓葬、各類陶器、各種石質(zhì)工具和5000多年前的玉器生產(chǎn)作坊以及玉鏟、玉斧、玉環(huán)、玉璜、玉琮等等器物。該遺址經(jīng)專家鑒定為仰韶文化晚期至屈家?guī)X文化時期大型與其生產(chǎn)基地和港口性質(zhì)的聚落遺址。黃山遺址已被國務(wù)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應(yīng)該是南陽地區(qū)最早的“南陽”了。

南陽的第二級陽地就是濱臨白河的南陽市老城區(qū)。這里東北、正北和西北方向青山羅列,宛若屏風(fēng);近郊處又有大寨崗、王村崗、十八里崗、靳崗、麒麟崗、臥龍崗等諸多崗巒層層包裹;而南面和東面則有白河纏繞環(huán)拱,形成了一處靠山得水、避風(fēng)向陽的利生宜居之地。

南陽古城區(qū)是一個中央隆起的高地,其中心點和至高點是現(xiàn)在的南陽市新華路與解放路交叉口,高地從這里向四周緩緩降低,從而形成了一個直徑三公里左右呈方圓形的高阜之地,就像是一個巨型的龜背。雖然緊鄰大河,但這座古城在兩千多年來的歷史記載中從未有遭受水患的記錄。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古城古地因自然災(zāi)害早已不存或者多次遷徙,而南陽古城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幾千年來一直穩(wěn)坐在蒲、豐、獨、紫等諸山之南、白河之陽。這表明古人在設(shè)邑建城時選址之精,更表明南陽這個地方是一塊真真正正的陽地和寶地。

此地西通武關(guān),南控荊襄,北接中原,東連淮海大地,自古為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要地。南陽是夏路古道上的最大邑城和江漢水路通往南陽以北各地的最大碼頭,水陸交通向稱發(fā)達,這為夏商周時期諸多方國在這里建立提供了重要條件。西周時期,南陽為申國領(lǐng)地,其城邑就設(shè)在今南陽城區(qū)北半部。春秋時期楚國滅申,在南陽設(shè)立宛邑。戰(zhàn)國后期,秦國占領(lǐng)南陽,并設(shè)立南陽郡,因治所在宛縣南陽城區(qū),故號稱郡名為南陽郡。兩漢因秦制,仍為南陽郡治所。晉代為南陽國(相當(dāng)于郡)。元明清時期,南陽城為南陽府治所,解放后至今,南陽城區(qū)為南陽地區(qū)和南陽市政府機關(guān)所在地。幾千年來,為諸侯封國、為郡、為州、為縣、為地市治所而且不更其名、不變其地者,唯有河南南陽!

綜上所述,筆者認(rèn)為,“南陽”這一地名的本源就是指今天的南陽市城區(qū)。無論南陽曾在歷史上為郡也好,為封國也好,為府為縣也好,為地市也好,其名稱皆因南陽城區(qū)這個地方的地名而得名,并非是因郡名、域名才有了后來的南陽城區(qū)這個地方的地名。據(jù)此,筆者還認(rèn)為,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這句話中的“南陽”,指的就是現(xiàn)在的南陽市城區(qū)一帶 ,而不可能是指整個南陽郡這樣一個廣袤的、方圓幾百公里的地域,更不可能是指其它某一個毫無代表性的邊鄙之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舊事】“南陽”地名,起源于何時?
南陽這些老地名,你可知道來歷?(1)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卷
元和郡縣圖志(山南道二)
“諸葛亮躬耕地”閑談
南陽文化學(xué)者再論諸葛躬耕地,鐵定就在南陽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