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說道:“惡念者,習(xí)氣也;善念者,本性也?!?/p>
惡念,是后天沾染的習(xí)氣;善念,是先天固有的本性。當(dāng)本性被習(xí)氣侵襲,就會變的“積習(xí)難改”。
“積習(xí)難改”是人性最大的弱點。比如有人信奉“人生苦短、及時享樂”;還有人推崇“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風(fēng)流枉少年”。
越是順從人性弱點的人,往往會變得隨波逐流,人生過的平庸無為;
敢于戰(zhàn)勝自我、抵制惡習(xí)的人,常常能獲得優(yōu)渥回報,成為生活的強者。
真正的強者,都是敢于與“人性”死磕的高手。
01 越有用的事情,做起來越不舒服
人性的弱點,生活中隨處可見:
一個過的不如你的人,突然變得發(fā)達,你便心生不平衡;
幾個好閨蜜拍合照,你一定希望自己最美,而不是其他人。
你可以過的好,但不能比我好。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是一種嫉妒,連同傲慢、憤怒、懶惰、貪財、暴食、淫欲,一起被稱為人類 “七宗罪”。
人性的這些弱點,皆因后天環(huán)境的侵蝕被沾染,形成固有的思想與個性。如此,人生中福與禍、快樂與悲哀的“分水嶺”,也便從此形成。
正如《左傳》所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所以,要想遠離禍殃,求得更多福報,就要學(xué)會與“人性”作斗爭。
曾國藩年輕時,經(jīng)?!盁煷浑x手”,是個名副其實的“煙民”。
久而久之,他經(jīng)常感覺口干舌燥、昏昏欲睡。他知道,長此以往,自己的身體將會被毀掉。
痛定思痛后,他定下戒煙的決心。
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每日渾渾噩噩,正是源于吸煙太多,所以折斷煙袋,發(fā)誓永不再吸煙。如有食言,便讓老天劈死我!”
經(jīng)過一個月的煎熬,曾國藩終于戒掉了煙癮。
曾國藩戒煙,看似痛苦艱難,實則“斷臂求生”;沉淪于人性弱點,看似溫和舒適,更像“溫水里的青蛙”,實則“自我毀滅”。
這世上,越是有用的事情,做起來越不舒服。
少做舒適但無用的事,多做艱難但有用的事,及時修正自己,敢于走出舒適區(qū),人生才能有更大的修為。
正如曾國藩所言:
“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qū)為一代之偉人?!?/p>
02 真正的強者,都是跟自己死磕的高手
王陽明曾說:“日間工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p>
白天做事心煩意亂,不妨選擇靜坐;越是懶得看書,反而強迫自己看書,這才是對癥下藥。
也就是說,凡事不能由著性子來,這里說的是人要“自律”。
《曾國藩家書》中,記載有一段話:
“(寫字寫到)手愈拙,字愈丑,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guān),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xí)字,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寫字寫到手累、字丑,就會產(chǎn)生厭倦。這時反而不能停下,只要熬過去,就會有進步。只要反復(fù)堅持,總會取得精進。做任何事,都難免遇到困難,持之以恒尋求突破便是好漢。
曾國藩這段練字過程,同樣說的是 “自律”。
人擁有強大的自律,才能戰(zhàn)勝人性的弱點。過程固然會痛苦,卻能決定人生的高度。
明朝大學(xué)士徐溥,自幼便對自己要求嚴苛。
為監(jiān)督自己的言行,他效仿古人,在書桌上放置兩個瓶子。
每當(dāng)心生一個善念、說出一句良言、做了一件善舉,便向瓶中投入一粒黃豆。反之,投入一粒黑豆。
初時,黑豆多黃豆少,他便及時反省、修正自己。
當(dāng)黃豆與黑豆數(shù)量相等,他便再接再厲,努力提升自己。
漸漸的,瓶中黃豆越來越多,黑豆越來越少。
正是這種持久的自我約束,讓徐溥不斷完善自身,終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其實,人生的本質(zhì),就是戰(zhàn)勝自身的弱點、跨過一道道關(guān)卡、讓自己變強的過程。
真正的強者,都是跟人性死磕的高手,終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
03 中庸之道,是戰(zhàn)勝“人性”的“訣竅”
其實,與自己的“人性”死磕,是有一定“訣竅”的。
這個訣竅便是“修心養(yǎng)性”。
在《中庸》第一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p>
也就是說,人在喜怒哀樂時,能做到含而不露,稱為“中”;當(dāng)在表現(xiàn)出來時,能做到有所節(jié)制,稱為“和”?!爸小?,是每個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所有人遵循的規(guī)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萬物便得以和諧、共榮共生。
可見,在與自己的人性死磕、控制負面欲望和情緒時,最重要的是堅守“中和”這個尺度,方可達到萬物和諧、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所謂:不偏不倚、折中調(diào)和;進退有據(jù)、收放得體。
當(dāng)控制自己欲望時:
面對美酒佳肴,可以大快朵頤,但不可暴飲暴食,否則,會有損健康;
喜歡金銀錢財,可以取之有道,但不可貪得無厭,否則,會淪為財奴;
感覺身體勞累,可以適當(dāng)休息,但不可過度放縱,否則,就成了懶惰。
當(dāng)控制自己情緒時:
可以對自己有信心,但不可盲目自信,否則,便成了驕傲自大;
可以與人良性競爭,切不可心生歹念,否則,就成了心理扭曲;
可以對人表達不滿,但不可歇斯底里,否則,會變的喪失理智。
總之,世間之事,都是“木強則折、物極必反”。遵循“中庸之道”,克己自制、不偏不倚,才是戰(zhàn)勝人性的“訣竅”。
正如易經(jīng)所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平衡、順應(yīng)天意,才是萬物均衡之道。
寫在最后:
王陽明曾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p>
人要隨時能檢討自己,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成就自己的未來。
人生猶如修行,只有內(nèi)心足夠強大,才能不被外界干擾、勇往直前。
這是一種成熟與理性,是強大起來必有的自律。
這種自律,看似苦行僧般艱苦,卻讓人獲得更多選擇的自由。
自律使人自由,自律讓人優(yōu)秀。
你越是自律,就越是優(yōu)秀。
※ 本文系京博國學(xué)原創(chuàng),作者:我是黃棣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