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葉病毒病以小的失綠斑點為其特征,有時呈現(xiàn)多角形紋飾。病斑周圍的葉面常多少有些畸形。有些癥狀呈環(huán)形、不定形的波狀斑紋,以及林葉型的褪綠斑,對生長勢一般無影響,或有輕微影響到嚴重的矮化
病原
月季花葉病的病原為月季花葉病毒( RoseMosaicVirus,RMV)。病毒質粒結構球狀,約2 5納米。
致死溫度為54℃,稀釋終點l:125,體外存活期6小時(室溫)。
傳染途徑
月季花葉病毒在寄主活組織內越冬,通過病芽、病接穗和有病砧木傳播,在芽接和嫁接時傳染發(fā)病。
防治方法
1、避免用感病月季做繁殖材料。
2、在38℃溫度下保持一個月,用熱處理方法可鈍化消除病毒
癥狀
初期癥狀光是部分葉發(fā)黃,漸全林黃萎枯死。病莖觀察,髓部呈淺茶褐色。病原大麗輪技菌 Verticillium dahliaeKleb。分類地位屬叢便抱目,叢硬孢科,輪枝菌屬。初菌絲白色,老菌絲淺茶褐色,具隔膜。分生孢手梗立生,輪狀分枝,每梗上輪中1~5個枝層,每層分枝2~3個。孢子梗和輪枝端部生1個橢圓形分中孢子,單胞,大小2~3X2.5~6.2微米。用病望髓部變色的鮮組織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基上能迅速長出豐茂的營養(yǎng)肉絲,后形成黑色微菌核及串生的厚坦孢子。病菌生長溫度5~30℃,適溫20~24℃;菌絲和微苗核60℃時經(jīng)10分鐘死亡。
侵染途徑
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和微菌核在土壤寄主殘體上越冬。翌年均以菌絲形式從根部傷口。表皮或根毛侵入,在維管束中繁殖,最后進入髓部。寄生輸導組織由個受到侵染破壞,死亡失水而至干枯。
防治方法
1、發(fā)現(xiàn)始發(fā)病株,整林全部挖出?;鹚巹┓乐微僦夭〉卦诜钡貢r,每667平方米可撤施50%多菌靈3~5公斤,耙入上中消毒,或在定植時,每667平方米用 50%多菌靈1.0~1.5公斤,配成藥土施入定植穴中。②定植緩苗后或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DT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每株灌l(xiāng)~3公廳藥水,隔10天灌1次,連灌2一3次。
--------------------------------------------------------------------------------
月季皺葉病(暫定名)
為系統(tǒng)性病害,即全株葉、花都可表現(xiàn)癥狀。葉面出現(xiàn)黃色壞死斑點,造成葉片皺縮?;ň袝r變成葉狀,花蕊也變綠多少與葉相似,整個花朵即使能開,也呈萎縮狀,失去觀賞價值。從植株基部萌發(fā)的枝條,也呈萎縮狀,葉面有黑褐色壞死斑。
病原
可能是類菌原體或病毒。
傳染途徑
可能通過嫁接傳染。自然傳染媒介尚不清楚。
防治方法 發(fā)現(xiàn)病株應及時處理。不從病株獲取繁殖材料。
--------------------------------------------------------------------------------
月季綠瓣病
癥狀
主要表現(xiàn)為花瓣細窄,呈綠色等片或葉片狀,花冠變綠,花變葉,是月季綠瓣病的典型癥狀。凡患有此病的植株,在同樣的栽培管理條件下,株型都要比一般的月季品種矮化,側枝繁生,葉形窄小,葉柄和莖較少呈現(xiàn)出紅色?;ǘ嘤?,開花累累。直至冬季,綠花歷久不衰,但在夏季高溫時,花柄基部易形成離層,稍一觸動即脫落。
病原
MycoPlasma-likeorganisim(類菌原體)此類菌原體存在于“綠萼”葉狀花冠基部和幼嫩葉柄的韌皮部細胞中,呈橢圓形和結節(jié)狀,分裂后形成的新個體多半是球狀體,個體直徑100~800納米。
傳染途徑菌
目前已知傳毒的主要途徑是人為的嫁接傳毒,在自然界中是否還存在傳毒昆蟲等介體:尚待調查研究。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防止有病毒的苗木帶入無病區(qū)。
2、及時防治剌吸口器害蟲等可疑的傳播媒介。
3、用無病植株作繁殖材料,及時拔除病株,減少傳播菌源。
--------------------------------------------------------------------------------
月季黑斑病
月季黑斑病又名褐斑病,為世界性月季病害。
癥狀
月季葉片、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葉上病斑初為紫褐色至褐色小點,后擴展成直徑 1.5~13毫米的圓斑,黑色或深褐色,邊緣纖毛狀,但個別品種上邊緣也可整齊光滑。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圈包圍。在擴大鏡下,病部可見黑色皰狀的小粒體。病斑往往幾個相連,病部周圍葉大面積發(fā)黃,使得病斑成為帶有綠色邊緣的“小島”。病葉容易脫落,但有些月季品種卻不脫落。幼嫩枝條和花梗上產(chǎn)生紫色到黑色條狀斑點,微下陷。病害嚴重發(fā)生時,整個植株下部及中部片全部脫落,僅留頂部幾張新葉。
病原
為放線孢屬的真菌[Actinonemarose(Lib.)Fr.]。分生孢子盤著生于寄主角質層下,以后突出表皮。大小為108~198微米,分生抱子梗短,不明顯。分生炮子長橢圓形或魚鰾狀,大小為18~25 X 5~6微米,雙細胞,上小下大,分隔處略有縊束。頂端如喙狀,常偏向一側。
傳染途徑
以菌絲在病枝、病葉或病落葉上越冬,翌年早春,形成分生孢子盤,產(chǎn)生分生孢子傳播危害。分生拖子也是初浸染來源之一。分生孢子借風雨、飛濺水滴傳播危害,因而多雨、多霧、多露時易于發(fā)病。據(jù)試驗,葉上有滯留水分時,孢子6小時內即可萌芽侵入。
萌發(fā)侵入的適宜溫度為2 0~25℃,PH值為7~8,潛育期10~11天,老葉潛育期略長,為13天。病菌可多次重復侵染,整個生長季節(jié)均可發(fā)病。一般梅雨季節(jié)和臺風季節(jié)發(fā)病重,炎夏高溫干旱季節(jié)病害擴展緩慢。植株衰弱時容易感病。品種間抗病性存在差異,但無免疫品種。
防治方法
1、隨時清掃落葉,摘去病葉,以減少侵染來源。冬季對重病株進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莖上的越冬病原。
2、盆栽時不要放置過密,最好不直接放在地面,以免地面積水時盆土過濕,最好的是放在階梯形的植臺上。改進澆水方式和時間,應從盆沿澆入,避免噴澆。不在晚間澆水,以免葉片上有水時不能很快干燥,有利病菌入侵。
3、藥劑防治。夏季新葉剛剛展開時,即應開始噴藥,一般7~10天1次。使用的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5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500倍液,或1:1:100倍波爾多倍液,或70%甲基托市津1000~1200倍液。
冬季修剪后也可噴波美3~5度的石流合劑,以鏟除病菌。
--------------------------------------------------------------------------------
月季灰霉病
癥狀
月季灰霉病在葉緣和葉尖發(fā)生時,起初為水漬狀淡褐色斑點,光滑稍有下陷,后擴大腐爛。花蕾發(fā)病,病斑灰黑色,可阻止花的開放,病蕾變褐枯死?;ㄊ芮趾r,部分花瓣變褐色皺縮、腐敗。灰霉病菌也可侵害折花之后的枝端,黑色的病部可以從侵染點下沿到數(shù)厘米。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下,灰色霉層可以完全長滿受侵染的部位。
病原
為Botrytis cinerea Pers,屬絲孢綱、絲孢目的一種真菌。
傳染途徑
以菌絲體或菌核潛伏于病都越冬,第二年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侵入,或從表皮直接侵入危害。溫室月季中濕度大,易發(fā)生灰霉病。另外放置過密,可引起通風不良,濕度較大,也易發(fā)病。凋謝的花和花梗不及時摘除時,往往從此類衰敗的組織上先發(fā)病,然后再傳到健康的花和花蕾上。
1、 及時清除病部,減少侵染來源,對于凋謝的月季花也應及時剪除。
2、溫室要適當通氣,不致晝夜溫差過大,濕度過高,各個月季盆之間應有適當空隙。澆水時從盆沿澆入,不要使葉、花滯留水分。晴天切花,傷口愈合容易。
--------------------------------------------------------------------------------
月季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是月季上普遍發(fā)生的病害。在部分地區(qū)危害相當嚴重。
癥狀
葉片、葉柄、花蕾及嫩稍等部位均可受害。初期,葉上出現(xiàn)褪綠黃斑,逐漸擴大,以后著生一層白色粉狀物,嚴重時全葉披上白粉層。嫩葉染病后葉片反卷、皺縮、變厚,有時為紫紅色。葉柄及嫩梢染病時,被害部位稍膨大,向反面彎曲?;ɡ偃静r,表面被覆白粉霉層,花姿畸形,開花不正常或不能開花。
病原
病原菌有性世代為單絲殼屬的真菌[Sphaerothecapannosa(Wallr.)Lev.]。閉囊殼球形至梨形,直徑85~120微米。附屬絲菌絲狀,少而短,暗棕色,有隔膜。含1個子囊,子囊寬橢圓形到球形,大小為88~115X69~75微米。子囊孢子8個,大小為20~27
X 12~15微米,寬橢圓形。無性世代為白塵粉孢菌(Oidium leucoconium),分生孢子串生。
傳染途徑
月季白粉病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芽、病葉或病枝上越冬,有些地區(qū)可以閉囊殼越冬,翌年以子囊孢子或分子孢子作初次侵染。隨風傳播,直接從表皮侵入或氣孔侵入。溫暖潮濕的季節(jié)發(fā)病迅速。月季的相品種對白粉病抗性件在差異,一般光生、蔓生、多花品種較抗病,但抗病性常因產(chǎn)生新的生理小種而喪失。土壤中氮肥過多、鉀肥不足時發(fā)病較重。
l、早春修剪和銷毀所有死亡的感病枝梢,可以減少侵架來源。初期病葉應及早摘除。
2、溫室栽培時,應增加通氣,使?jié)穸炔恢逻^高。施肥時應避免氮肥過多,適當增施磷鉀肥。
3、使用藥劑防治時,噴藥要全面周到,保護好幼嫩部位,新梢生長盛期和雨季應增加噴藥次數(shù),發(fā)病初可選用15%粉鏡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0%粉銹寧乳油2000倍液,或50%多流懸浮液3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和75{百菌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
月季霜霉病
癥狀
月季的葉、新消和花均可發(fā)病。初期葉上出現(xiàn)不規(guī)則形的淡綠色斑塊,后擴大呈黃褐色和暗紫色,最后為灰褐色。邊緣較深,漸次擴大蔓延到健康的組織,無明顯界限。在潮濕天氣下,病葉背面可見到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層。有的病斑為紫紅色,中心為灰白色,
如同被化肥、農(nóng)藥燒灼狀。新梢和花感染時,病斑相似,但梢上病斑略顯凹陷。嚴重時葉萎黃脫落,新梢腐敗而死。
病原
病原菌為月季霜霉菌(Perenospora sparsaBerk),屬卵孢菌綱、霜霉菌目。胞囊梗長350微米,呈銳角叉狀分枝,頂端微彎而尖。孢子囊近橢圓形至亞球形,大小為17~22X14~18微米。孢子囊在水中18℃時只要4小時即可前發(fā),低于4℃、高于27℃不萌發(fā)。
卵孢子不常見。
傳染途徑
月季需霉病菌有卵孢子時以此越冬,但莖于內菌絲體可多年生存,進行越冬、越夏,以飽子囊產(chǎn)生胞囊拘于蔓延侵染。該病主要在溫室中發(fā)生,3月底到4月上中旬和11月中旬較嚴重,90一100%濕度和相對低的溫度有利病害發(fā)展。溫室月季苗床上苗密集時發(fā)生多。通風不良,盆上過濕,氮肥過量時病重。
防治方法
1、清除感病葉片、病莖和病花,減少侵染來源。2、溫室中通風降濕,可減少發(fā)病。
3、發(fā)病初期噴灑58%瑞毒錳鋅500倍液,或25%瑞毒霉(甲霜靈)與65%代森鋅按l:2混合后的500倍液,或40%乙磷鋁(疫霉靈)200~250倍液,或75%百菌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田霜鋁銅250倍液,或40%增效瑞毒霉500倍液,或60%琥·乙磷鋁(DTM)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6天1次,連續(xù)3~4次。注意各種藥劑交替使用,噴霧時應均勻周到。
--------------------------------------------------------------------------------
月季枝枯病
癥狀
月季枝枯病限于在莖桿上發(fā)生潰瘍斑,初在莖上發(fā)生小而紫紅色的斑點,小點擴大,顏色加深,邊緣更加明顯。斑點的中心變?yōu)闇\褐色至灰白色。圍繞病斑周圍,紅褐色和紫色的邊緣與莖的綠色對比十分明顯。病菌的分生抱于辭呈微小的突起出現(xiàn)。隨著分生抱了器的增大,其上的表皮出現(xiàn)了縱向裂縫,潮濕時涌出黑色的泡子堆,此為該病特有的癥狀。發(fā)病嚴重時,病斑迅速環(huán)繞枝條,病部以上部分萎縮枯死,變黑向下蔓延并下陷。
病原
病原為薔薇小殼霉菌(Coniothyrium fucke-liiSa℃℃),屬腔孢綱、球亮孢目。分子孢子器埋生于枝條表皮下,扁球形,器壁黑色,直徑180~250微米。分生炮子近球形、短橢圓形或卵形,大小為2.5~4.5X2.5~3.0微米,有色。分生孢子梗短,無色。
傳染途徑
月季枝枯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在植株病組織內越冬,為次年初侵染來源。病菌借風雨傳播,主要從傷口侵入,特別是修剪后的傷口或蟲傷等,嫁接苗也可以從嫁接口侵入。
1、人工防治冬季剪除病枝燒毀。要晴天修剪,傷口容易干燥愈合。臺風雨后的傷折枝也應及時剪除。剪時切口應盡量靠近腋芽處,并應連同部分健枝同時剪去。
2、藥劑防治 修剪后用1:1:15的波爾多液涂抹。生長期也可噴50%退菌特可濕性粉700溶液,或50%多畝靈可濕性粉1000倍液,或0 .1%的代森鋅和0.1%苯來特混合液。
--------------------------------------------------------------------------------
月季根癌病
癥狀
在靠近土面的月季根頸部位,或砧木與接穗結合處發(fā)生大小不一的腫瘤。植株受害后,表現(xiàn)生長不良、矮化和缺少生機,葉小,提早發(fā)黃落葉,花也瘦弱。
病原
細菌中的根腫野桿菌[Agrobacterium tumafacieus(Smith etTowns.)Conn]。菌體桿狀,大小為1~3X0.4~0.8微米,單細胞,單生或鏈生,有1一4根周生鞭毛,有美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在瓊脂培養(yǎng)基上,菌落白色,圓形,光滑,透明。發(fā)育最適溫度22℃。PH值范圍為5.7~9.2,7.3最為適宜。
傳染途徑
月季根瘤病病菌在腫瘤組織表面和土壤中習居越冬,可達幾個月到一年以上。通過蟲傷、嫁接傷口、修剪傷口、插條切口或其他傷口侵入??坑晁驖菜畟鞑ィ叵潞οx、線蟲、嫁接工具及機具也有一定傳播作用。盆上過濕,也易發(fā)病。切接傷口大,愈合慢,與國土接觸時間長,感染機會也多。
防治方法
1、認真執(zhí)行檢疫措施,嚴格淘汰病菌,栽植前用硫酸銅100倍液浸根5分鐘,或用鏈霉素100~200ppm浸根20~30分鐘。
2、加強管理,多施有機肥料,增施磷、鉀肥,注意防澇,促進根系生長發(fā)育。對堿性土壤應施酸性肥料酸化土壤,使之不利于細菌生長繁殖。
3、注意防寒受凍,及時防治地下害蟲,田間作業(yè)時要盡量減少傷口,并注意對各種傷口的消毒及保護,減少細菌侵染。
4、及早利治病瘤。在病瘤長到黃豆粒大小時即行刮除,有利于傷口愈合,如病瘤過大,或密集成片,包轉莖部,則較難治愈。刮后傷口用波美5度石流合劑或硫酸銅100倍液,80%“402”抗菌劑乳油50倍液,鏈霉素400Ppm等消毒,外涂波爾多漿保護。
5、生物防治。在栽植前用放射土壤桿菌k84菌株的細菌懸浮液(細菌濃度為每毫升10000000個細菌)浸泡根系或插條,可有效地預防根癌病發(fā)生。
--------------------------------------------------------------------------------
月季缺鐵黃葉癥
碳酸鈣或其它碳酸鹽含量過多的堿性土壤,鐵元素被固定難溶,容易出現(xiàn)缺鐵。
癥狀多從幼枝新葉開始發(fā)病,葉脈保持綠色而脈間組織發(fā)黃,后期黃葉上呈現(xiàn)明顯的綠色網(wǎng)紋。嚴重者,除主脈近葉柄部綠色外,其余部分褪綠呈黃白色。但此時,同樹的老葉仍保持綠色,形成黃綠相映的鮮明對照。
月季缺鎂癥
缺鎂癥狀主要發(fā)生在老葉上。晚夏和秋季開花后比較常見。
癥狀
缺鎂癥狀的初期特征為葉緣兩側的中部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黃色條斑,以后病斑不斷擴大,在中脈兩側連成不規(guī)則的黃色帶條,最后僅主脈及基部保持三角形的綠色區(qū)。嚴重缺鎂時,葉片全部黃褐色,在植株上保留不長的時間后早期大量落葉,形成枯枝。
1、缺鎂癥狀一般發(fā)生在酸性土壤,應施鈣鎂磷肥。
2、葉部病癥出現(xiàn)出期,可噴0.5%硫酸鎂溶液,可以矯正鎂缺乏癥狀。
--------------------------------------------------------------------------------
月季缺鉀癥
缺鉀癥狀,是砂質土園地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此類土或有機質少的土壤,雨水沖然后造成鉀素大量流失,或其含量少的土壤因施氨態(tài)氮過多而阻止了根系的正常吸收;都會導致鉀缺乏癥。癥狀先在老葉葉尖和下部葉綠先開始發(fā)黃,隨著缺鉀的加劇,黃化區(qū)域向葉中部發(fā)展,嚴重時直達基部。重病樹葉卷縮畸形,新梢抽長弱短,根系生長也差。
防治方法
1、對輕度缺鉀的月季,生長期噴0.5%的硫酸鉀數(shù)次,矯正鉀缺乏癥。
2、表現(xiàn)嚴重缺鉀的植株,冬季或初春每株根施硫酸鉀。
--------------------------------------------------------------------------------
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
分布與為害
星天牛又名白星天牛,俗稱鐵炮蟲、倒根蟲,屬鞘翅目,天???。中國遼寧以南、甘肅以東各?。▍^(qū))都有分布。國外分布在日本、朝鮮、緬甸。為害多種花木。幼蟲蛀害樹干基部和主根,嚴重影響到樹體的生長發(fā)育。
幼蟲一般蛀食較大植株的基干,在木質部乃至根部為害,樹干下有成堆蟲糞,使植株生長衰退乃致死亡。成蟲咬食嫩枝皮層,形成枯梢,也食葉成缺刻狀。
形態(tài)特征
成蟲:漆黑色具光澤,雄蟲觸角倍長于體,雌蟲稍過體長。
卵:長圓筒形。長5.6一5.8毫米,寬2.9~3.1毫米,中部稍彎,乳白色,孵化前暗褐色。
幼蟲:老齡幼蟲體長60~67毫米,前胸背板前方兩側各有1黃褐色飛鳥彩斑紋,后半部有一塊同色的“凸”形大斑,微隆起。
蛹;長28~33毫米,乳白色,羽化前黑褐色。生活史及習性星天牛在各地一年發(fā)生1代,以幼蟲在樹下基部或主根木質部蛀道內越冬。多數(shù)地區(qū)在次年4月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蟲開始外出活動,5~6月為活動盛期,至8月下旬、個別地區(qū)至9月上、中旬仍有成蟲出現(xiàn)。5月至8月上旬產(chǎn)卵,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產(chǎn)卵最盛。產(chǎn)卵25一32粒。低齡幼
蟲先在韌皮部和木質部間橫向蛀食,3齡后蛀入木質部。10月中旬后幼蟲越冬。成蟲飛出后,白天活動,以上午最為活躍。陰天或氣溫達33℃以上時多曬干樹冠叢枝內或明暗處、成蟲補充營養(yǎng)時取食葉兩、葉片及小枝皮層,補充營養(yǎng)后2~3天文尾,成蟲一生進行多次交屬和多次產(chǎn)卵。產(chǎn)卵前.成蟲先用上顎咬1個橢圓形刻槽,然后把產(chǎn)卵管插入渤皮部與木質部之間產(chǎn)卵,每刻槽產(chǎn)卵1粒,產(chǎn)卵后分泌膠粘物封塞產(chǎn)卵孔;每產(chǎn)1拉卵,便在于皮上造成約1平方厘米的韌皮層壞死。
防治方法
1、捕捉成蟲:5~6月成蟲活動盛期,巡視捕捉成蟲多次。
2、毒手成蟲和防止成蟲產(chǎn)卵:在成蟲活動盛期,用80%秒秒畏乳油或40%樂果乳油等,摻現(xiàn)1適量水和黃泥,攪成稅糊狀,涂刷在樹干基部或距地面30~60厘米以下的樹干上,可毒殺在樹干上爬行及咬破樹皮產(chǎn)卵的成蟲和初孵幼蟲,還可在成蟲產(chǎn)卵盛期用白涂劑
徐刷人樹干基部,防止成蟲產(chǎn)卵。
3、利除卵位和初孵幼蟲;6~7月間發(fā)現(xiàn)樹干基部有產(chǎn)卵裂口和流出泡沫狀膠質時,即利除樹皮下的卵粒和初孵幼蟲。并徐以石流合劑或波爾多液等消毒防腐。
4、毒殺幼蟲:樹干基部地面上發(fā)現(xiàn)有成堆蟲糞時,將蛀道內蟲糞掏出,塞入或注入以下藥劑毒殺;
①用布條或廢紙等沾80%敵敵畏乳油或40%樂果乳油5~10倍液,往蛀洞內塞緊;或用獸醫(yī)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
③也可用56%磷化鋁片劑(每片約3克),分成10~15小粒(每份約0.2~0.3克),每一蛀洞內塞入一小粒,再用泥土封住洞口。
③用毒簽插入蛀孔毒殺幼蟲(毒簽可用磷化鋅、桃膠、草酸和竹簽自制)。
5、鉤殺幼蟲:幼蟲尚在根頸部皮層下蛀食,或蛀入木質部不深時,及時進行鉤殺。
6、簡易防治:利用包裝化肥等的編織袋,洗凈后素成寬20~30厘米的長條,在星天牛產(chǎn)卵前,在易產(chǎn)卵的主干部位,用裁好的編織條纏繞2~3圈,國圈之舊連接處不留縫隙,然后用麻繩捆扎,防治效果甚好。造過包扎阻隔,天十只能將卵在編織袋上,其后天牛卵棟會失水死亡。
7、治療受害樹:在清明至立夏期間根系生長高嶺期,選擇晴天,挖開受星天牛為害樹的根頸部土塊,廳鋒利小刀刮除傷口殘渣,使傷口呈現(xiàn)新鮮色澤,在傷口處徐上生根粉(不涂也可),然后將肥土堆放在傷口周圍,井蓋上薄膜塊,薄膜塊上端緊貼樹干用麻繩捆扎年實,下端鋪開在肥土上,最后蓋上挖出的泥土井壓緊。不久,傷口即產(chǎn)生意傷組織,重新發(fā)出新根,植株恢復生機。
--------------------------------------------------------------------------------
黃刺絨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黃刺蛾俗名洋辣子、八角號,屬鱗翅目,刺蛾科。
全國各省幾乎都有分布。主要為害蘋果、梨、山植、杏、棗、核桃、柿、柑桔等果樹及場、偷、法徹、月季等林木。為害狀低齡幼蟲啃吃葉肉,使葉片呈網(wǎng)眼狀;幼蟲長大后,將葉片自成缺刻,只殘留主脈和葉柄。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3一16毫米。前翅內半部黃色,外半部黃褐色。
卵:扁橢圓形,淡黃色,民約15毫米,多產(chǎn)在葉面上,數(shù)十粒成卵塊。
幼蟲:老齡幼蟲體長20~25毫米,體近長方形。體背有紫褐色大斑,呈啞鈴狀。末節(jié)背面有4個褐色小斑。體中部兩側各有兩條藍色縱紋。
蛹;橢圓形,肥大,淡黃褐色。繭石灰質,堅硬,似雀蛋,繭上有數(shù)條白色與褐色相間的縱條斑。
生活史及習性
東北、華北大多一年發(fā)生1代;河南、陜西、四川省一年可發(fā)生 2代。以老熟幼蟲結雖在
樹權、枝條上越冬。2代地區(qū)多于5月上旬開始化蛹,成蟲十5月底至6月上旬開始羽化,7月份為幼蟲為害期。下一代成蟲于7月底開始羽化,第二代幼蟲為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9月初幼蟲陸續(xù)老熟、結繭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殺:冬、春季結合修剪,剪除蟲繭或掰除蟲繭。在低齡蟲群棲為害時,摘除蟲葉。
2、藥劑防治:幼蟲發(fā)生期,噴灑辛硫磷、殺螟松、或滅掃利等殺蟲劑。
--------------------------------------------------------------------------------
月季長管蚜 Macrosiphum rosivorum Zhang
月季長管蚜屬同翅目、蚜科。
以若蚜、成蚜危害月季、薔賴、十姊妹等,受害的嫩葉和花蕾生長停滯,不易伸展,還常因排泄物粘附葉片,影響觀賞價值。
形態(tài)特征
無翅孤雌蚜體型較大,體長卵形,長4.2毫米。頭部上黃色至淺綠色,胸、腹部草綠色,有時橙紅色。頭部額瘤隆起,并明顯地向外突出。腹管黑色,長圓筒形,端部有網(wǎng)紋,其余為瓦紋,全長1.3毫米。有翅孤雌蚜體長3.5毫米,體稍帶綠色,中胸土黃色,觸角2.8毫米。其余特征與無翅孤雌蚜相似。
月季長管蚜每年發(fā)生10一20代,江浙地區(qū)以成蚜和若蚜花莖干殘茬的芽腋間越冬。春
季月季萌發(fā)后,越冬姐在新消嫩葉上繁殖,從4月上旬起開始危害嫩梢,花蕾及葉反面有時可蓋滿一層。4月中旬起有翅蚜陸續(xù)發(fā)生,被害株率和蟲口密度都明顯上升,5月中旬是第一次繁殖高峰,7~8月高溫和連續(xù)陰雨天氣,蟲口密度下降。和平均氣溫20℃左右對阿J濕度70一80%時(即5月和10月前后)繁殖最快,危害最普遍嚴重。
1、秋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刪除10~15厘米以上所有莖于燒毀。
2、蟲口密度較高時,可噴灑50%辛硫磷或50%殺螟松各1000倍液,20%殺滅菊酯2000~2500倍液,或50%抗蚜威3000倍液。
--------------------------------------------------------------------------------
玫瑰三節(jié)葉峰 Arge pagana Panzer
玫瑰三節(jié)葉蜂又名月季葉峰、黃腹峰,屬膜翅目。三節(jié)葉峰科。分布華東、華北各地。主要危害月季,也危害薔薇、玫瑰、十姊妹、黃剌玫等花卉。為害猶以幼蟲取食寄主葉片,幼蟲常數(shù)十頭群集在葉片上取食,嚴重時可將葉片全部吃光,僅留卜十脈。
成蟲;雌成蟲體長 7 .5毫米左右,翅展17毫米左右。頭、胸部黑色,帶有光澤,腹部橙黃色。觸角黑色,鞭狀,由3節(jié)組成,第三節(jié)最長。翅黑色,半透明,足全部黑色。雄成蟲比雌成蟲略小。
卵:橢圓形,長約1毫米。初產(chǎn)時淡橙黃色,孵化前為綠色。
幼蟲:初孵時微帶淡綠色,頭部淡黃色。老熟時體長18-19毫米,黃褐色。們部各節(jié)有3條橫向黑點線,在這些黑點上生有短小的毛。胸足3對,腹足6對,生在5一9節(jié)和尾節(jié)上。
蛹:乳白色。
繭:橢圓形,灰黃色。
一年發(fā)生2代,以幼蟲在土中作繭越冬。翌年4月間化蛹,5一6月現(xiàn)化為成蟲,用產(chǎn)卵
管在月季新稍上刺成縱向裂口,就在其中產(chǎn)兩列30粗左右的卵。卵孵化后新消就完全破裂、變黑、倒折。第一代幼蟲7月中旬老熟,第一代成蟲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產(chǎn)卵。至8月中、下旬進入第二代幼蟲危害高峰,從10月上旬起陸續(xù)入上越冬。
1、尋找尚集中危害的蟲葉,摘下處理。
2、在幼蟲危害期,噴施50%殺螟松1000倍匯或20%殺滅菊酯0000倍液。
--------------------------------------------------------------------------------
薔薇白輪盾蚧 Aulacaspis rosarum Borch
薔薇白輪盾蚧又名月季白輪盾蚧,屬同翅目、盾蚧科。危害月季、薔薇、蘇鐵、玫瑰、海桐、金櫻子、障樹等。
為害狀
以若蟲和雌成蟲固著在枝干上吸取汁液,發(fā)生嚴重時,整個枝干布滿以體,被害處顏色變褐,導致樹勢衰弱,甚至枯死。
形態(tài)特征
介殼雌蟲介殼灰白色,近圓形,直徑2.0~2.4毫米。殼點兩個,一般偏離介殼中心。雌蟲介殼白色,長約1毫米,寬約0.3毫米,背面有3條縱脊和兩條縱脊溝。殼點1個,淡褐色,位于介殼最前端。成蟲雌成蟲體長約1.19毫米,寬約0.95毫米。初期橙黃色,后期紫紅色。卵紫紅色,長橢圓形,長徑約0.16毫米。若蟲初齡若蟲,體橙紅色,橢圓形。觸角5節(jié),末節(jié)最長。腹未有l(wèi)對長毛。
生活史及習性
四川一年發(fā)生2~3代,以2齡若蟲及少數(shù)雌成蟲在枝干k越冬。越冬雄蟲于3月下旬至4月初羽化,雌蟲J3月中旬性成熟。4月中、下旬進入產(chǎn)卵盛期。卵堆集于介殼下,每雌產(chǎn)卵量為57~189粒,平均為132粒。第一代若蟲4月下旬開始孵化,5月上、中旬為孵化盛期。第一代成蟲于7月下旬羽化,8月上、中旬進入產(chǎn)卵盛期。8月中、下旬若蟲大量孵化。第二代成蟲于10月上旬出現(xiàn),部分雌成蟲產(chǎn)卵繼續(xù)發(fā)育成第三代。有世代重疊現(xiàn)象。
若蟲、成蟲均喜群集危害,尤以中、下部枝干上為多,嚴重時好象蓋一層白色絮狀物。
1、冬季,月季休眠期,噴布波美5度石灰硫磺合劑,或松脂合劑8一10倍液,可有效地壓低越冬蟲口密度。
2、在若蟲孵化盛期后1周,可選25%亞胺硫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中的任一種,兌水1000~1500倍液,噴藥后7天,再噴1次。
--------------------------------------------------------------------------------
紅紋條三節(jié)葉蜂 Arge nigrinodosa Motschulsky
該蟲形態(tài)特征與玫瑰三節(jié)葉蜂相近,為害習性、防治方法,可參考玫瑰三節(jié)葉蜂。
--------------------------------------------------------------------------------
茶翅蝽 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
茶翅蝽又名臭水椿象、茶翅椿象,俗稱臭大姐等。
分布與為害
分布較廣,局部地區(qū)為害較重。食性較雜,可為害多種果木、花卉。
為害狀
成蟲、巖蟲吸食花蕾、花瓣葉片、嫩消和果實的汁液,受害花畸形不展,降低觀賞價值。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幾毫米左右,寬8一9毫米,扁橢圓形,灰褐色略帶紫紅色。
卵:常20~30粒并排在一起,卵粒短圓筒狀,形似茶杯,灰白色。
若蟲:與成蟲相似,無翅,前胸背扳兩側有刺突。
生活史及習性
防治方法
此蟲寄主多,越冬場所分散,給防治帶來一定的困難,目前應以藥劑為主結合其它措施進行防治。
1、人工防治:成蟲越冬期進行捕捉。
2、藥劑防治:以若蟲期進行藥劑防治效果較好。
--------------------------------------------------------------------------------
月季莖蜂 Neosyrista similes Moscary
月季莖蜂又名鉆心蟲,屬膜翅目、莖蜂科。分布華北、華東各地。除危害月季外,還危害薔薇、玫瑰、十妹妹等花卉。
為害狀
以幼蟲蛀食花卉的莖干,常從蛀孔處倒折、萎蔫,對月季危害很大。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雌成蟲體長16毫米(不包括產(chǎn)卵管),翅展22~26毫米。體黑色有光澤,3一5腹節(jié)和第六腹節(jié)基部一半均赤褐色,第一腔節(jié)的背板露出一部分,l~2腹節(jié)背板的兩側黃色。觸角絲狀,黑色。翅透明,前緣脈深褐色或黃褐色,其他翅脈黑褐色。雄成蟲略小,翅展12~14毫米,顏面中央有黃色。腹部赤褐色或黑色,各背板兩側緣黃色。卵黃白色,直徑1.2毫米。幼蟲乳白色,頭部代黃色,體長17毫米。蛹棕紅色,紡錘形。
生活史及習性
一年發(fā)生1代,以幼蟲在蛇害莖內越冬。翌年4月間化蛹,5月上、中旬(柳絮盛飛期)
出現(xiàn)成蟲。卵產(chǎn)在當年的新消和含苞待放的花梗上,當幼蟲孵化蛀入莖丁后就倒折、婁蔫。幼蟲沿著整干中心繼續(xù)向下蛀害,直到地下部分。月季莖蜂姓害時無排泄排出,一般均充塞在蛀空的蟲道內。10月后天氣漸冷,幼蟲做~薄雖在蔓內越冬,其部位一般距地面10~20厘米。
1、及時剪除并銷毀受害的枝條。
2、在越冬代成蟲羽化初期(柳絮盛飛期)和卵孵化期,使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20%菊殺乳油1500~2000倍液毒殺成蟲和幼蟲。
--------------------------------------------------------------------------------
棉鈴蟲 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
棉鈴蟲寄生植物很多,有250多種,受青花卉有月季、香石竹、非洲菊、一串紅、木模、向日葵、大麗花等。受害多在7~9月。
為害狀
棉鈴蟲的主要為害方式是以幼蟲蛀食蕾、花、果為主,也食害嫩莖、葉和芬,花蕾常被吃呈空洞。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4-18毫米,體色多變,一般雌蛾紅褐色,雄娥灰褐色。前翅內橫線、外橫線波浪狀不明顯,外橫線有深灰色寬帶。翅中有一褐色環(huán)狀紋,其內有一褐色點。
卵:半球形,高約0.51~0.55毫米,寬 0.44~0.48毫米,初產(chǎn)時乳白色,后變黃白色。卵殼上有網(wǎng)狀花紋。
幼蟲:初孵幼蟲青灰色,老熟幼蟲體長30~42毫米,體色變們巨大,有淡綠色、綠色、黃白色、淡紅色、紅褐色、黑紫色。
蛹;長17~21毫米,黃褐色,腹部來端有一對臀棘。
生活史及習性
在華北地區(qū)1年發(fā)生2~3代,在廣東可達6代。以蛹在土室中越冬。越冬蛹第二年羽化,羽化多在夜間進行。成蟲傍晚最活躍,多集中在花上吸食花蜜。成蟲對黑光燈有趨性,對糖醋液趨性很弱,對新枯萎的楊樹枝葉有趨集性,對草酸和蟻酸有強烈的趨化性。雌成蟲產(chǎn)卵有趨向花、花臺和生L高大茂密植株上部的習性。在月季上,卵散產(chǎn)于嫩悄、嫩葉的葉面上,每頭雌蛾產(chǎn)卵100—500粒,一般100~200粒。初孵幼蟲吃掉卵殼后,大部分轉移到心葉處取食嫩葉,或鉆蛀花蕾,咬食花朵,造成孔洞。每年以7~9月危害嚴重。老熟幼貝吐絲下垂到土壤中化蛹,蛹期約12天。完成1個世代一般為35~45天。
l、用黑光燈或楊樹枝扎把誘集,而后清除殺死。
2、在卵半數(shù)變黑要孵化時或低齡幼蟲時,噴灑50%辛硫磷乳油1000倍酒或40%菊馬乳油2000倍液,不僅能殺幼蟲,還有殺卵效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