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獲藝伙授權(quán)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是誰?
讓平凡的筆墨紙硯
成為
真正的文房四寶
▄ 且看匠人指尖上的精湛技藝 ▄
文房四寶
『 筆 』
相傳秦蒙恬發(fā)明了毛筆,“用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后來蒙恬曾居于湖州,對毛筆進(jìn)行了改良,“湖筆”便成為毛筆中的上品。
《李太白詩卷》局部 徐渭
湖筆有“三義”“四德”。“三義”為選材、制造的嚴(yán)苛要求,精、純、美?!八牡隆睘槊P成型后的優(yōu)劣品性,“齊、銳、圓、健”。
制筆的72道工序須一絲不茍,而且只能依靠純手工生產(chǎn)。
熟練的制筆師傅憑借多年的經(jīng)驗,挑選出適合制筆的好毛料,手工篩選。
好的湖筆應(yīng)是筆頭飽滿、吐墨均勻,筆尖不開叉,利于鉤捺,健勁耐用,不脫散敗,揮灑自如。
文房四寶
『 墨 』
傳統(tǒng)墨,多為松煙調(diào)制成拇指大小的螺或丸。在唐代后,墨的原料中又加以明膠、麝香、冰片等捶打成或方或圓的錠形,使用時芳香宜人、定氣安神。
墨的黑色取自于松樹燃燒所產(chǎn)生的煙灰。從制煙到完成,墨錠的制造需要經(jīng)過入膠、和劑、蒸杵、刻模、壓模等多道繁瑣的工序,不僅是體力的付出,更是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
古法練煙,多采用松枝或桐油燃燒,上扣一碗,用來收集煙灰。為了使油料不完全燃燒而產(chǎn)生灰,古法煉煙的室內(nèi)須緊閉門窗。煉煙師傅能熟練地一人控制十幾只碗。
采集煙灰的工具
用骨膠、牛皮膠熬膠
混入煙灰捶打、揉捏
還未定型的墨團(tuán)軟Q而富有彈性,此時可以進(jìn)行壓模、刻字等特殊定制。
上稱
壓模
陰干
描金
墨中的上品為徽墨,產(chǎn)于古徽州。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等美譽。
文房四寶
『 紙 』
宣紙是中國傳統(tǒng)古典書畫用紙,以青檀皮為主要原料,混入沙田稻草漿等其他材料,共有一百四十多道工序組成。宣紙品種繁多,以涇縣宣城出產(chǎn)最為出名,故稱“宣紙”。
撈紙 作者黃海珍
宣紙質(zhì)地純白細(xì)密,紋理清晰,綿軟堅韌,百折不損,光而不滑,吸水潤墨,宜書宜畫,防腐防蛀,故有“紙壽千年”的美稱。
古法造紙大約有六步。選取青檀皮、稻草等原料,加入草灰蒸煮,放在山坡上日曬雨淋后混合發(fā)酵打漿。再用竹廉抄成紙張,烘焙烤干后做成宣紙。
青檀樹皮被剝下后要經(jīng)過曬干、再蒸、去除雜質(zhì)、洗滌后撕成細(xì)條,曝曬自然漂白、精選,然后再用石碓搗爛,進(jìn)行打漿、撈紙……
書畫名家們講究“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這不僅僅是墨的緣故,更利用了宣紙的潤墨性,成就了水墨的藝術(shù)效果。
文房四寶
『 硯 』
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是為我國四大名硯。硯不僅是我們進(jìn)行書寫研磨的工具,到了當(dāng)代更具收藏、裝飾、審美的新趣味。
以歙硯的制作為例,一般取料于江西婺源一帶的溪澗中。
經(jīng)過初步的切割、打磨,好的石材變得溫潤,露出眉紋。
用水打濕,可見湛藍(lán)墨綠的眉紋仿佛立體,觸摸起來卻是平整滑膩。
經(jīng)過技藝高超的硯雕師的雕琢,一塊溪澗中的頑石,成為一方極具藝術(shù)價值的硯。
蘇東坡形容歙硯為“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谷里,金聲而玉德?!?/span>
▲明陳洪綬銘抄手端硯。硯身側(cè)有明代畫家陳洪綬的題銘,其書法骨氣洞達(dá)、遒勁有力而又流暢自然。硯左側(cè)有行草書銘:“吾身與子惜如 玉,慁之金谷則取辱。”款落“老蓮”。
▲清康熙御制雙螭紋松花石硯。雙色松花石,長方形。硯為綠、紫雙色,墨池兩端巧色琢高浮雕螭紋。
陳端友制九龜荷葉形端硯
硯臺正背面刻了一幅九龜戲荷塘圖景,周圍布以重疊的荷葉層層疊疊。中間的空地既是荷塘,也是磨墨的硯堂,虛實相間,構(gòu)思巧妙。
殘敗的荷葉下有九龜出沒。而研盒并非真的龜殼,而是以癭木雕琢的神似龜甲的紋樣。內(nèi)部甚至還刻出了烏龜骨骼的形狀??呻S著這位制硯大師的逝世,這件作品并未最終完成。
安徽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湖州湖筆、河南太倉毛筆、河北侯店毛筆、湖南湘陰長康毛筆、文港毛筆、徽墨、涇縣宣紙、甘肅洮硯、肇慶端硯、安徽歙硯……
正是一代又一代平凡而執(zhí)著的匠人們,將一件平凡的文具做出了名氣,讓一個個默默無聞的小鎮(zhèn)名揚天下。
如果沒有他們
我們就無法看到
中華文化瑰寶之俊逸
《踏歌圖》 宋 馬遠(yuǎn)
之灑脫
《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詩卷》 局部 黃庭堅
之雅趣
《王蜀宮妓圖》 明 唐寅
之浩蕩氣韻
《溪山紅樹圖》 清 王翚
匠心在何處?
就在我們的身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