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中的三張西川地圖
奪取西川,是劉備集團立足的基礎,也是形成三國鼎立局面的重要條件。按《三國演義》的說法,為奪取西川,先后有諸葛亮、張松獻上地圖;而考諸史實,卻難以成事實。獻上西川地圖的可能另有其人。
一、諸葛亮獻西川地圖之事未見記載
“三顧茅廬”的情節(jié),是《三國演義》中寫得最精彩的部分,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劉備思賢若渴的心態(tài),又濃墨重彩地勾畫出一幅亂世中隱居生活的畫卷。而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三顧茅廬的過程只有“凡三往,乃見”這五個字,即或加上“隆中對策”的內(nèi)容,也總共不過四百字左右,《三國演義》卻據(jù)此發(fā)展成為七千多字的精彩文章,當然就增加了很多情節(jié)。諸葛亮獻西川地圖就是增加的情節(jié)之一。
《三國演義》說,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在“對策”之后,命童子取出畫圖一軸,掛于中堂,指著畫圖對劉備說:
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yè),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yè),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
這個情節(jié)并不見史書的記載。當時交通阻塞,年僅27歲的諸葛亮并沒有去過“西川”。他高臥隆中,未出茅廬,按理說是未必會有西川地圖的?!度龂萘x》作者顯然并沒有將諸葛亮獻西川地圖當一回事,因為又寫了益州別駕張松向劉備獻西川圖的事。這前后兩圖是否重復呢?如是,則劉備已有諸葛亮的西川圖在先,那么,張松的西川圖便沒有意義了。
或者可以解釋為:諸葛亮是略圖,張松的圖是詳圖。不過這也只是猜測。因為遍翻《三國志》及裴松之注,都找不到諸葛亮獻地圖的記載??磥?,這只是《三國演義》作者為突出諸葛亮的才智,使“三顧茅廬”的內(nèi)容精彩而隨意增加的—個情節(jié)罷了。
二、張松獻西川地圖只是吳人的誤記
《三國演義》說,曹操在關中破了馬超,威震天下,驚動了漢中的張魯。后者唯恐在漢中難以立足,打算奪取益州,以為根本。劉璋聞知張魯要興兵取西川,遂派益州別駕張松到許都向曹操進獻禮品,勸說曹操興兵取漢中,打擊張魯。張松臨行前,暗畫西川地理圖本藏于身中,準備獻與曹操。張松到許都見了曹操,因言語不遜,曹操欲斬之。多虧楊修等人進諫,曹操方免其死,令亂棒打出。張松一怒之下,轉(zhuǎn)到荊州見劉備。劉備對他禮遇甚隆。在辭別時:
(張)松于袖中取出一圖,遞與玄德曰:“松感明公盛德,敢獻此圖 但看此圖,便知蜀中道路矣”玄德略展視之,上面盡寫著地理行程,遠近闊狹,山川險要,府庫錢糧,一一俱載明白。
張松將西川地圖獻與劉備后回蜀。他與友人法正、孟達密謀獻益州與劉備。張松勸劉璋邀劉備入川,以拒曹操和張魯,劉璋從之。于是,劉備集團得到了取西川的機會。
《三國演義》所述張松獻西川地圖于劉備的事,大約是根據(jù)韋曜(韋昭)所撰《吳書》的記載:
(劉)備前見張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義接納,盡其殷勤之歡。因問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里遠近,(張)松等具言之,又畫地圖山川處所,由是盡知益州虛實也
不過,對這個記載,古代許多史學家都認為是不可靠的。所以《三國志》沒有采用,《資治通鑒》也沒有編入。《通鑒異考》針對此資料說:“按劉璋、劉備傳,(張)松未嘗先見(劉)備,《吳書》誤也。”
陳壽和司馬光當然都是很有歷史責任心的,張松獻地圖這件事確實沒有太大的可靠性。因為張松東行是在赤壁之戰(zhàn)的前夕(建安十六年,公元208年)。劉備敗走夏口,正是顛沛流離、驚魂未定之時,連一塊站腳的地方也沒有,怎能侈言取蜀?張松又怎能在兵荒馬亂之中去尋找劉備?何況他東行的任務就是見曹操。他又怎能擅改行動路線繞行去見劉備?或許《三國演義》也覺得張松在那種情況下向劉備獻圖是不可能的,所以把事情改在三年以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即孫劉兩家聯(lián)合擊敗曹操,劉備獲得了荊州的部分土地,終于有了一塊立足之地的時候。
這一時間的改動,說起來似乎順理成章,但卻遠離了史實。因為張松在這一年并沒有出過川,又怎有獻地圖之事!
三、法正很可能有獻“西川”地圖之事
《三國演義》上所記載的諸葛亮、張松向劉備獻西川地圖之事,考諸史實,都不是歷史事實。然而,《三國演義》沒有詳細描述、記載的一件事,倒很可能是獻“西川”地圖之事。這個獻圖人就是法正。
據(jù)《三國志·蜀書·法正傳》記載,張松“于荊州見曹公還,勸(劉)璋絕曹公而自結(jié)先主(劉備)”,并舉薦與其“相善”的法正去辦這件事。法正于是兩次銜命出使荊州,時間是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第一次是友好性的訪問,使劉璋實現(xiàn)了“絕曹公而自結(jié)先主”的政策上的轉(zhuǎn)變。法正回來以后,“為(張)松陳說先主有雄略”。從此張松和法正就進一步密謀,要把益州獻給劉備,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恰好劉璋聽說曹操要討伐張魯,怕曹操乘機進攻益州,心懷恐懼。張松便勸說劉璋迎接劉備入川,以討伐張魯,與曹操爭奪漢中。于是劉璋派法正引兵四千前往荊州。
在出賣益州給劉備這件事上,法正和張松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法正的作用要更大一些?!斗ㄕ齻鳌方酉聛碚f,法正第二次到荊州后,“陰獻策于先主”??梢娤騽鋱蟾?/font>“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里遠近”,“又畫地圖山川處所”,使劉備“盡知益州虛實”的,倒不是張松,而是法正了。
遺憾的是,《三國演義》的作者卻沒有選取這一情節(jié)去進行鋪陳,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法正后來是劉備的股肱大臣,作者不愿讓他背上“賣主求榮”的罪名;而張松,在歷史上是早就記載有“賣主求榮”罪的,即使再給他增加一項“獻西川地圖”的罪名,也沒有什么關系。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載,劉備入川后,張松秘密致書于劉備及法正,催促趕快奪取益州,被他哥哥張肅發(fā)覺。張肅怕連累自己,向劉璋作了揭發(fā)。張松及其一家因此被斬。這個或者并沒有見過劉備的張松,就這樣為了劉備的發(fā)展,背著一個“賣主求榮”的罪名而送了命。而法正,因有大功于劉備,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以法正為尚書令,品秩是相當高的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