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清朝] [明朝] |
八旗兵
史傳:明朝法度嚴明,有“輕其輕罪、重其重罪”一說。明太祖朱元璋感覺重罪的刑罰不夠重,比如“凌遲”一刑。古之法度,凌遲有六六三十六刀及360刀兩種,多以簡單取36刀結果性命,即六六三十六個洞之說。而要刮360刀,則需要用漁網(wǎng)網(wǎng)住人,取刀一片片的將從漁網(wǎng)鼓出來的人肉割去,直至360刀人斷氣為止。而朱元璋仍感覺不夠,覺得至少要刮3600刀才夠解恨,但當時的劊子手,沒有一個能做到,因為刮不到那個數(shù),人就已經(jīng)死了。后來擂場比武,終于有一個最優(yōu)秀的劊子手,整整刮了3543刀后,離3600刀還差57刀的時候,這個罵聲不止的犯人終于斷氣了,創(chuàng)造了當時的大明律最高紀錄,于是《大明律》后來有了新規(guī)定:凌遲最重之刑,要刮3543刀,而這個紀錄,后來再無人能打破。
明史載:崇煥行經(jīng)法場前,劊子手一刀一刀的割下其肉,沿途百姓極痛恨遼東靼子,而更恨漢奸行徑,于是有錢的捧錢場,富戶們大把扔錢向劊子手行賄,競價爭買崇煥之肉“生”食之,沒錢的捧人場,窮人們爭相從劊子手手中搶來崇煥之肉生食之,一塊肉往往又被爭搶撕扯成數(shù)塊,整個場面直比一場“人肉大拍賣”。至法場時,崇煥已氣絕,骨肉無存,只余一首(頭顱),崇禎皇帝命將其首傳視九邊(長城上的九個邊防關口),以此震懾邊將,以禁效尤。
袁崇煥被整整刮了3543刀,大萬人空巷盛況空前之下,大約有近萬人搶到了崇煥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炫耀為能事。
在中國幾千年的謀略兵法中,“空城計最無奈,反間計則最可恥,也最弱智”,但恰恰反間計卻屢屢得逞。在反間計得逞后的一年多里,崇禎皇帝命廠衛(wèi)嚴審袁崇煥,但是前后查了一年多,在明朝刑罰手段空前發(fā)達的條件下,雖百般重刑之下,各種刑罰手段用盡,袁崇煥卻矢口不認其罪,東廠的一幫狗子們拿他也沒有辦法,上報皇帝定奪,崇禎到了還是一個“凌遲處死莫須有”。袁崇煥只余下的的頭顱傳到山海關,吳三桂、祖大壽、洪承疇等袁之部將都看到了。
在諸多明軍中,袁崇煥身后留下的遼遠邊軍,是最有戰(zhàn)斗力的一支,此點從吳三桂的關寧軍從遼東一直打到緬甸即可見證。當年八萬關寧軍從遼東打到云南時,只余下了四萬人,南明皇室逃入緬甸尋求庇護,清廷交涉但緬王不從,在清廷的一再催促下,吳三桂最終親率四萬關寧軍,穿越茫茫緬北原始叢林,沿途疾病、饑餓、蛇蟲鼠蟻之下,只余衣衫不整的兩萬人最終走出了原始叢林。
而正是這僅存的兩萬人,面對緬甸舉國動員的幾十萬大軍,面對從未見過的象軍,關寧軍一擊之下即全殲緬軍,迫使緬甸臣服并交出南明皇室,吳三桂報仇心切,隨即用弓弦絞死了南明最后一個皇帝。而數(shù)個世紀后的抗日戰(zhàn)爭,十萬中國遠征軍再度進軍緬甸,來回兩次穿越緬北原始叢林后,十萬人只余下兩萬人,且大部輾轉撤到了印度。但是正是袁崇煥身后的這支軍隊,后來卻成為了滿清入關的前驅之師。
李闖包圍北京,崇禎命三桂入京勤王,吳三桂回旨也答應了,但是實際動作十分消極,直到北京城破,關寧軍還在路上散步,此后的歷史人人皆知,吳三桂反反復復,先歸大順朝,后降滿清,數(shù)十年后又掀起“三藩之亂”。后來野史戲說,認為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是“沖冠一怒為紅顏”,我不是想為吳翻案。換了誰是吳三桂,看到其主帥忠君報國一生,卻遭凌遲處死后余下的頭顱,都會有想法:明朝,該亡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