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0 09:57
在古人心中,大雁是鳥界名氣最響的頭牌大明星,它在中國文化里的地位是其他所有鳥都比不了的。
什么雁陣驚寒、鴻雁傳書、鴻漸于陸、驚鴻照影、目送歸鴻、哀鴻遍野等等等等,大雁的詩詞是所有鳥中最多的,文化意象也最豐富,但這看似風(fēng)光無限的明星光環(huán)下,藏著的是大雁幾千年的血淚史。
我們來透過表象看本質(zhì)。
大雁的頭牌鳥明星地位至少在春秋時期就已經(jīng)奠定了。那時候,人們就非常喜歡大雁,把大雁作為珍貴的禮物。
比如古人最重要的婚姻大事,從媒人提親到迎娶完婚一共有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叫“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除了納徵,其余的五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用活大雁做禮物送給女方,叫“雁奠”。每次送的大雁或一只,或一對,總之把一對新人送入洞房,至少有五只大雁要做出犧牲。
但是,文獻里明確說,先秦吃的六種野生鳥類“六禽”里,第一禽就是大雁。先秦對吃大雁也很有研究,說“雁宜麥”,就是說大雁肉要配合麥類食物一起吃。
不過,被吃得最多還只是一部分原因,支撐起大雁頭牌鳥明星的地位,還有古人為抓大雁、吃大雁開發(fā)出來的各種“意義”。
這個問題你可不能問先秦人,更不能問先秦的普通百姓,給事物賦予意義、弄弄玄虛向來是后代文人的事。從漢朝開始,文人們就為抓大雁吃大雁整出了一套又一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意義”。
匯總起來就是:大雁有仁、義、禮、智、信的儒家美德,是君子的象征。所以要抓來在重要活動中作禮物,以及吃。
雁之仁:一隊雁陣當(dāng)中,壯年的大雁會照顧老弱病殘,不拋棄傷病的大雁。
雁之義:雁一夫一妻,從一而終,失偶的孤雁,往往到死也不會再找別的伴侶,甚至?xí)詺⒀城?。金代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就是為殉情的大雁寫的。
“因為大雁有情有義、從一而終、失偶殉情,所以把大雁抓來當(dāng)結(jié)婚禮物”,對這種邏輯感到困惑的人想來也不會太少,晚唐時總算看到有人結(jié)完婚就把大雁放生了。
不過放生當(dāng)然不可能成為主流。但人們在抓不到大雁,或買不起大雁時,會用鵝來代替大雁,或者做木頭雁、布偶雁來代替真大雁,這個雁的贗品倒是慢慢成了主流,婚禮也就很少用活大雁了。這也許能讓人在結(jié)婚時心里好受點。只是,這并不能減少人們吃大雁的愛好。
大雁除了仁、義之外,還有禮、智、信:
雁之禮:雁陣飛行時會依序排成“一”字或“人”字,被稱作“雁序”“鴻儀”。雁陣由老雁領(lǐng)頭,小雁在中間,互相照應(yīng),既有等級差別,又協(xié)作有序,有儒家的禮儀風(fēng)范。
雁之智:大雁警惕性很高,休息時,會派一兩只大雁站崗放哨,一有風(fēng)吹草動,就發(fā)出警報。
雁之信:雁是南北遷徙的候鳥,春天北往,秋天南來,順時遷徙,從不爽期,被古人當(dāng)做標志性物候。
說來也怪,古人也給鶴、喜鵲、燕子等鳥賦予了特別的文化意義,但是,人們對鶴、喜鵲、燕子多是愛護和保護,并不作為常用食材。但文化意義最豐富的大雁卻一直是古代重要的狩獵對象,是要抓來吃的,難道人們五行缺君子,得吃大雁補?
總之,人們對大雁既賦予了最多的深情厚意,同時又熱情地捕捉獵殺端上餐桌,文化之雁和食用之雁似乎能在人們心中無障礙切換。
不過,我不太容易想象詩人們一邊吃雁肉,一邊寫雁詩的場景,所以,姑且認為下面這些美妙的詩句,并不是詩人們吃著雁肉寫出來的吧:
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武帝劉徹)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
最憐霜月懷人夜,鴻雁聲中獨倚樓。(惲格)
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
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高適)
“鴻雁傳書寄相思”是人們非常熟悉并喜愛的大雁意象,這也是漢朝時給大雁添加的文化意象。
《漢書》記載,西漢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了十九年。朝廷向匈奴要人,匈奴就說蘇武死了。后來蘇武的一個從官想出一計,讓朝廷使者對匈奴說:漢天子在上林苑打獵,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著一封書信,寫著蘇武就在某個地方。匈奴這才放了蘇武。
《漢書》:“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從此以后,大雁便成了書信或音訊的代稱,尤其是家中有親人戍邊的人,每到秋天大雁南飛之時,慣例便要望雁寄情。
不過,除了小孩子,應(yīng)該沒人認為大雁能送信,所以鴻雁傳書的故事應(yīng)該不會增加人們射大雁的興趣,但應(yīng)該也不會減少人們射大雁吃雁肉的愛好。
作為最具文化意蘊的頭牌鳥明星,大雁獲得了詩人們最多的抒寫,大雁的好詩美詞數(shù)不勝數(shù),但這些詩句很多都有一種哀傷的氣質(zhì),最典型的是從《詩經(jīng)·鴻雁》的“鴻雁于飛,哀鳴嗷嗷”中提煉出來的成語“哀鴻遍野”,用鴻雁來形容遍地哀嚎呼號、流離失所的災(zāi)民,莫非這就是古人獵雁時的真實寫照?真是雁耶?人耶?人耶?雁耶?
南北路何長,中間萬弋張。不知煙霧里,幾只到衡陽。(唐陸龜蒙)
大雁怎么的仁義禮智信,又怎么的鴻雁傳情,這都是文人的創(chuàng)造,對大雁來說,陸龜蒙這首詩才是它們的真實雁生。
科普一下古人抓活雁的技藝,想要活雁,就不能用弓箭射,古人是用弋射來抓活雁,他們在一個小的鈍箭上綁上繩子,射出去后,繩子把雁纏住,大雁便飛不了。歷史上弋射大雁圖非常多,可見弋雁之盛,當(dāng)然對大雁來說,這都是血淚史。
好在大雁的繁殖能力也不弱,一對大雁一個夏天總能孵出好幾只小雁。所以雖然人們嗜吃大雁,但直到在二、三十年前,春、秋大雁遷徙之時還是經(jīng)常能看到大雁浩浩蕩蕩飛過長空。
如今,因為大雁棲息地的破壞,遷徙通道上的濕地湖泊被開發(fā),科技進步又提供了日新月異的獵捕手段,大雁終于被保護起來了,成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對普通人來說,現(xiàn)在能看到雁陣,純屬運氣。
在古人的七十二候里,大雁的物候多達四個:小寒一候,雁北鄉(xiāng);雨水二候,候雁北;白露一候,鴻雁來;寒露一候,鴻雁來賓,是入物候最多的動物??上攵?,對古人來說,雁陣是很容易看到的景象,每到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定是長空布雁影,舉頭見飛鴻。
如果現(xiàn)在再編新的七十二物候,大雁應(yīng)該入不了物候吧。
運氣不夠看不到雁陣驚寒的話,就看看圖片上的雁陣吧。
最后,讀一首最虐心的大雁詞吧。金代元好問為殉情的大雁寫的《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
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
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dāng)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風(fēng)雨。
天也妒,未信與,
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聯(lián)系客服